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我只是姐姐,不是妈妈

我只是姐姐,不是妈妈

——一例家庭角色错位听障女高中生的辅导案例

一、个案背景

“老师,这个周末过得太难了,我妹妹真的太烦了。”课间休息时满面愁容的欣欣向我倾诉。

    欣欣,女,18岁,现就读于某特殊教育学校职高一,长相甜美,性格文静,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两年前从普通学校转入特殊学校在我印象中她一直是一个细心、体贴的姑娘。

由于课间时间短,于是我们约定午休时间咨询室详谈。

二、分析及辅导过程

(一)收集资料,确定咨询目标(第一次辅导

午饭后欣欣准时来到咨询室,表情看上去比早上轻松了很多。

师:早上因为时间关系,没能让你把事情讲的太完整,听起来妹妹的某些行为给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能具体说说说吗?

欣欣:还不是因为她做作业。她总是不写作业。(这是她又是一副愁容满面的样子)

师:总是不写作业?

欣欣:对啊,她每次都是偷偷看电视,发现妈妈回来赶紧关掉电视在写作业,装的,妈妈说她还会和妈妈顶嘴。我真的感觉管不住她了。

师:听起来你赶紧很无奈,觉得现在管不住妹妹了。(我敏感的捕捉到她话语中的“总是”、“每次”,但为了更好的建立关系,我选择了继续共情。)

欣欣:是啊,她都不听我的了!每次说她,她都会“哦”我。(这个时候她的情绪有点激动起来了。)

师:“哦”你?(我疑惑的问)

欣欣:对,一边哦一边翻白眼,就这样。(她翻了个白眼,同时撇着嘴巴,哦了一下,表情很不屑。)不仅“哦”我,还“哦”妈妈。(说完她有气无力的摇摇头并叹了口气。)你说怎么办?(她睁大眼睛,很认真的看着我,似乎我能帮她管教妹妹。)

我仔细打量她,脸色有些苍白,头发松松的随意绾在后面,因为前面情绪有些激动,头发显得更乱了。从她的神情中,我看到的不是一个高一的充满活力的女生,更像是一个心力憔悴的成年人。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情况,我将话题己引向她的的家庭,从她的谈话中得知到她是家里的长女,还有一个小她八岁的妹妹。因为小时候发烧,她听力受到影响,读小学前父母带着她去杭州做语言康复训练,到读书时才把她放在奶奶家。奶奶是一个重男轻女观念极重的老人。奶奶和妈妈关系很不好,妈妈经常在她面前说奶奶看不起他们家,因为她和妹妹都是女孩,所以她们过年时的压岁钱都要比叔叔家的堂弟的压岁钱要少等等。父母一直出外打工,直到妹妹读书的年龄妈妈才带着妹妹回到了老家,一边工作一边带她们,现在爸爸仍然一个人在外地打工,每年回来一两次。平时妈妈工作很忙,周末也要上班,所以平时周末或者假期妈妈就会让她管着妹妹,所以才会有因为妹妹不写作业而吵架的情况。

我让她写出妹妹的哪些行为是她很烦,她很快写出以下几条:

1、最不喜欢妹妹和妈妈、和自己顶嘴。  

2、不喜欢妹妹边看动画片边写作业。

3、不喜欢妹妹做事不认真,这么大了自己的衣服都找不到,每次都让妈妈给她找衣服。

4、不喜欢妹妹花钱大手大脚,不替父母考虑。

之后我让她按照十分等级的方式给上面的事件打分,分数越高程度代表让她烦恼的程度越强烈。她给第一项打了10分,其他打了5分。并表示特别希望能够解决妹妹和自己还嘴这件事,于是我们商定下周同一时间继续。

处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遇到烦心事往往更愿意向好朋友诉说,但欣欣中途转学,手语不熟练,平时和其他同学交往较少,为了不让口语表达能力减退她更愿意课间时和老师沟通,缺少亲密的同伴关系倾诉心中的烦闷,所以第一次咨询时虽然我们有着良好的关系基础,但是我还是尽可能的贴着她、共情她,让她能有机会倾诉烦闷的情绪,这不仅有助于咨询关系的进一步建立,同时也有助于解决深层次问题。

(二)现场情景再现,觉察问题根源(第二次咨询)

第二次咨询时,她同样提前来到咨询室等候。简单的询问了上周特别是周末在家和妹妹相处的情况后我提议让她把和妹妹吵架的场景在咨询室再现。

我简单介绍了空椅子技术,然后拉过来两把椅子,说一把代表她,另一把代表妹妹,告诉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摆放椅子。最后她用了一张椅子,因为她说和妹妹吵架时自己是站着的,而妹妹是坐着的。

为了更客观的让她观察自己和妹妹“吵架”时的情形,在争取她的同意后我用手机录下她模拟的吵架过程。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三分钟。表演结束后她很认真的观看视频,并用右手虎口处压住自己的脸颊。

咨询片段

师:看完感觉怎么样?

欣欣:就觉得妹妹很不懂事啊,不写作业,我明明为她好,爸爸妈妈也是为她好,她还.....

师:是啊,我听到你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对妹妹说了四次“我是为你好,在你们家除了还有谁会说?”

欣欣:妈妈。

师:妈妈会对妹妹说“我是为你好”。

欣欣:是的。

师:那妈妈都是怎么说的呢你能不能也用刚刚的方式再现一下?

她同样用了一把凳子,说妈妈一般是坐着而妹妹是站着的。之后开始角色扮演,这时我同样用手机录下全过程。

结束后,我让她观看视频并询问:“你感觉怎样?”

欣欣:我感觉妈妈讲道理多一点,没有动手。

师:你有没有发现你和妈妈说话的内容?

她脸一下红了,说:好像是一样的。

师:发现了什么?

欣欣:感觉我想是***一样。

师:事实上你是妈妈吗?

她不说话,只是看着我。

师:你不是妈妈!

欣欣:你这句话和我妹妹好像,她有时候也是这样说。(她声音大起来)

师:妹妹说的是事实吗?你是妈妈吗?

她思考了一下说:我不是妈妈,可我是为她好。(语气中有些不情愿。)

师:我又没让你为我好,你干嘛管我。(我开始用她妹妹的口气大声说。)

欣欣:妹妹也是这样说的。(她有点激动的看着我。)

师:你又不是妈妈,你只是姐姐,你凭什么管我。(我再次扮演妹妹的角色)

她不说话了。

师:当妹妹听到妹妹这样说时,你有什么感觉?

欣欣:很伤心,因为我是为她好,她却这样说我。

师:嗯,我感觉到你的伤心和失望,觉得妹妹不领你的情。

欣欣:是啊。

师:假如说你犯错了,你们班主任批评你,你接受吗?你们班同学批评你呢,你会接受吗?

她很认真的思考几秒,然后说:不会。会不舒服。

师:为什么?

欣欣:因为他们只是同学。

师:对啊,因为同学就是同学,不是班主任,如果他们以班主任的身份批评你,你会不舒服,不愿意听他的。

她思考了下很认真的点点头。

师:所以如果姐姐去做妈妈该做的事,那会让妹妹感觉?

欣欣:也不舒服。

师:对,所以妹妹才会说你又不是妈妈。

师:那么是事实上你是谁?

欣欣:我是姐姐。

师:对,你是姐姐啊。姐姐和妈妈不同的,妈妈的责任是管教女儿,负责她的学习,姐姐呢?

欣欣: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她的榜样。

师:对啊,你说的真好,姐姐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像星星一样在前面引导妹妹就可以。而妈妈才是那个一直不停抽打妹妹的鞭子。所以你可以怎样?

欣欣:不用去管妹妹。

师:不用以妈妈的身份去管妹妹,是不是?

欣欣:这样说我感觉好轻松,终于可以不用管妹妹了。(说着她下意识的打了个把心放下来的手语。)

师:把妈妈的责任还给她,你只需要担负起姐姐这个角色应该有的责任就可以了。之前你承担了太多不该你承担的责任。

欣欣:是的。

到这里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做了总结结束本次咨询,并约定下周反馈效果。

这次咨询过程中我灵活运用空椅子技术、角色扮演、感知第三立场等咨询方法,并借用视频录像的形式,让她作为旁观者去观察对比自己和妈妈的做法,希望她能发现这其中的关联,寻找问题的根源。特别是在后面通过扮演妹妹的角色以及产婆式的追问、不停的重复,具体化,从而让她意识到烦恼的原因在于角色的错位。

(三)家庭系统排列,巩固正确观念(第三次咨询 )  

和前两次一样,这次她仍然是提前几分钟来到咨询室。

我询问她做回姐姐的感觉,她说还是有点难,会忍不住去管妹妹。这种情况我已经预料到,不可能一次就能完全改变她已经形成的模式,所以这次我打算用家庭系统排列再次帮她巩固新的认知。

我简单介绍了家庭排列的情况,准备了三把椅子,其中两把放在父亲和母亲位,另一把放在她的后面,代表妹妹,并让她根据自己的感觉去移动椅子,也可以坐在不同的位置上去体验其他人的感受。

很快,她把代表父亲的那把凳子往后拉了拉,并说:“爸爸基本上不在家,所以他离我们远一点。”

之后她站在爸爸的那个位置上,和代表妈妈的那把椅子在一起,眼睛望着妹妹这个方向。

慢慢的她开始移动,来到妈妈和妹妹中间。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她的神情也越来越沉重,我问她此时的感觉是什么?

她说:“不想看到妹妹顶撞妈妈,她想保护妈妈。但是站在这里感觉很累,”

“嗯,站在这个不属于你的位置上你感觉很累。”

她思考片刻点点头。

“那接下来你想怎么做?”

她慢慢的站回到自己最初的位置。

“此时感觉怎么样?”

“感觉一下轻松很多。”

“那此时你在看看爸爸妈妈,你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

“爸爸你可以多管管妹妹,可以打打电话,发发视频,妹妹还是很怕爸爸的。”

“爸爸听了后会做出有什么变化?”

她把代表爸爸的椅子往前拉了拉。

“现在妈妈呢?”

“有爸爸帮助妈妈,我一下轻松多了。”

接下来我请她跟着我对父母做了感恩,并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做了陈述。

最后我给她五分钟的时间去消化、整理刚刚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收货记录下来。她说感觉挺好的,如果下次再想发火或者以妈妈的身份去管妹妹时会想到今天的练习。之后结束本次咨询,并约定下周探讨身为姐姐我们改如何和妹妹沟通。

 

本次咨询主要采用了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序的方法,它特别强调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位置,一旦有人越位、错位、缺位这个家庭系统就会紊乱,处在家庭中的人也会呈现不同的问题。通过上次的咨询来访者已经感知到自己在无意间扮演了妈妈的角色,为了更好的帮助她意识到角色错位带来的影响于是采用系统排序的方法,让其感知到退回姐姐位置的重要性。

(四)角色扮演,习得有效沟通模式(第四次咨询)

因为还有一周就要期末考试了,所以我们商定将这次咨询作为最后一次咨询。按照上次的约定,这次主要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她习得和妹妹沟通的有效方法。

第一轮由她扮演妹妹,我扮演姐姐,我结合之前的录像尽可能真实还原她的沟通方式。

姐姐:洋洋(妹妹化名),你又在看电视。你作业还没写完就看电视,等下妈妈就回来了。

妹妹:哦。

姐姐:你还哦,我是你姐姐,我是为你好,你每次都是这样子不听我的话,你气死我了,你不能这样和我吵架,知道吗,这样没礼貌。

妹妹:嘴上说为我好,不还是骂我吗?你骂我,妈妈骂我,还打我,哼!

姐姐:我们为什么骂你,打你?你不搞搞清楚?你没数吗?还不是因为你不听话。

妹妹:还嘴怎么了?又没事。

姐姐:还嘴没事是吧?你这样没礼貌。你这样和妈妈还嘴干什么?啊?!

妹妹:哦

姐姐:我在告诉你一遍,你如果再不听话我就打你了,听见了没?!

扮演结束后我让她谈谈妹妹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她表示能够感觉到妹妹的委屈、气氛,开始有点理解妹妹了。

第二轮同样她扮演妹妹,我扮演姐姐,只是这次我用了不同的沟通方式。

姐姐:洋洋,我看到你在看电视。

妹妹:嗯!

姐姐:你作业写完了吗?

妹妹:还没有,我等下就写。让我再看一会。

说完欣欣补了一句“她每次都这样说”。

姐姐:好的,那你说过多久写呢?

妹妹:十分钟、十分钟,我看完这一小段就去写作业。

姐姐:好的,那我定个闹钟,十分钟后关电视。

十分钟后

姐姐:妹妹,十分钟到了,电视你来关我来关?

妹妹:我关!

姐姐:好的,我就在旁边做作业,你哪里有不会的我教你。

妹妹:好的。

结束后我让她再次谈谈自己的感受,她说这下没有吵架,而且妹妹也是心甘情愿的去做作业,感觉挺好的,于是接下来第三轮,采用空椅子技术,让她尝试练习用新的沟通方式和妹妹沟通。

第一次有点困难,她总是会无意识的跳出习惯性的话语,但她能够马上意识到这样的沟通无效,第二次尝试时效果好多了。在两轮结束之后我给她几分钟时间让她去总结下新的沟通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我们一起总结了以下三个要点:

1、不带情绪的只说事实,比如我看到你作业没写完就在看电视。

2、要妹妹做的事一定要说具体,比如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不是要挺好,懂事

3、尽可能让妹妹自己做决定。

最后她补充一点说,自己也要做好榜样。

因为是最后一次咨询,接下来的暑假也是考验她的时机,所以我问她对接下来和妹妹好好相处有没有信心,她表示自己现在没有以前那么着急了,虽然不确定暑假会不会和妹妹吵架,但是她会把这些方法带回家,时刻提醒自己。

角色扮演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仅能够起到宣泄情绪的作用,而且能够修正当事人对他人的了解,协助当事同时能够帮学当事人学习与语言新的行为模式。通过多轮角色扮演,让来访者对自己以往的行为有新的认识,还能真实感受到不同对话模式下妹妹的情绪体验,最重要的是通过第三轮的练习,她组建掌握了新的有效的沟通模式。

三、个案反思

本次咨询是来访者主动提出的,所以咨询关系很容易就建立起来,而且她的配合度很高,这对咨询是极为有益的。

很多个案都向我们展示来访者的问题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很可能是整个家庭系统的问题,但在实际给学生做咨询的时候,因为各种现实性的问题,比如家长很忙、家离学校很远、单亲离异家庭、家长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有限,和我们很难邀请到特殊学生的家长一起参与咨询,比如该个案中,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工作单休,根本不可能为了她频繁的跑学校。而家庭系统排列可以在父母不在场的情况下完成,这为我们解决学生家庭关系带来便宜。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