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当“高考”遇到“失恋” —— 一则运用叙事治疗理论的高三心理辅导案例

当“高考”遇到“失恋”

—— 一则运用叙事治疗理论的高三心理辅导案例

摘要:一名高三男生失恋后产生焦虑感、无力感、自信心下降、考试焦虑和躯体的心悸感。咨询师运用叙事治疗的外化、跨越时空的对话等方法,通过五次咨询的引导陪伴,见证了来访者接纳负面情绪,化遗憾为高考的动力,自信心的提升,最终成为自己问题解决的专家,实现成长。

关键词:高考,失恋,叙事治疗

一、个案信息

(一)基本情况

小士(化名),男,18岁,高三。父母离异,父母在自己幼儿时期离异,离异后和母亲一起在外地生活至初中毕业,母亲后来重组家庭并育有一子,目前读四年级,兄弟关系好。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高中来到本地与父亲一起生活,选择寄宿制高中。2022年2月,来访者在课间来到咨询室主动预约咨询,求助动机强烈。

 (二)主要问题

主诉第一个问题是与交往两年的女友关系破裂,内心一直有东西积压着,有时有心悸感。第二个问题是学习中有很大的焦虑感、无力感以及没有自信。第三个问题是考试焦虑。第四个问题是午休只有十分钟睡眠,醒来后满脑子全是交往的女生,晚上休息时会一直梦到对方,睡到早晨的四五点,但是没有累的感觉。小士在问题紧急程度上打了最高分10分。

咨询师观察到来访者刚到访时,情绪低落、疲惫、自我评价较低,不擅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原因分析

(一)个人原因

来访者认知和反思能力较强,但容易自我否定,当出现冲突的想法或负面情绪时,常常采用压抑的应对方式。恋人发生矛盾时,会用“讨好”的方式对待对方,忽略自己的想法。出现负面情绪时会产生“这是不好的,不应该的情绪”的想法。

(二)家庭原因

小士幼时父母离异后和母亲生活,后来母亲重组家庭,对陪绑的渴望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失恋也意味着陪伴的断裂。小士从小比较懂事,不愿意给家人添麻烦,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往往选择自我消化。失恋之初,和父亲谈及此事,父亲和他讲道理,小士没有感觉到被接纳和理解。

(三)社会原因

高考前的失恋面临学业和关系的双重压力。小士既想挽留又怕失去,既想念对方又担心影响学习。在小士的成长过程没有习得如何处理关系破裂的方法,也没有人帮助他看见负面情绪及其背后传递的需要和渴望,更没有人尝试帮助他看到负面情绪的积极价值。

三、辅导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近期目标:觉察“挽留恋人”的想法。

2.长远目标:认识到负面情绪的积极价值。

(二)情绪目标

1.近期目标:感受负面情绪被接纳被允许。

    2.长远目标:提升自尊感和自信感。

(三)行为目标

1.近期目标:描述、表达、接纳负面情绪。

2.长远目标:接纳“遗憾”,化遗憾为高考的动力。

四、辅导方案

(一)方法原理

1.澄清咨询问题,聚焦咨询目标。

2.叙事治疗理论:外化,跨越时空的对话技术。

3.家庭治疗理论:家谱图,从脉络中看待个体。

(二)时间安排

每周固定时间咨询一次,共5次(最后一次由于考试间隔两周)。

五、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第1~2次咨询):建立关系,倾听共情,接纳真实感受,提升自我接纳程度。

1. 从分手的“小切口”入手,叙说故事的全貌

小士在高三春季学期开学后,主动预约咨询。第一次咨询准时来到咨询室,坐到沙发边上,皱着眉头谈自己的经历,语速较快,语气着急。为了让他更放松一点儿,我向他说明了保密原则,也表明了价值中立原则,既不是站在父母老师的立场劝他分手好好学习,也不是站在他的立场教他如何挽留恋情。初次会谈,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两次会谈后,建立了安全、信任的关系。

初次会谈中,我和小士梳理了预约单填写的是4个问题,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异性交往”的问题,第二类是“学习焦虑”的问题。我让小士从预约单的两类问题中选择一个本次最想探讨的问题,他选择的是异性交往问题。小士说这段关系交往了很久,但是直到分手的前一天都没有任何征兆,太突然了。我觉察到小士对突然分手的经过更多的是一种评价,没有提及感受的部分,于是我追问他当时的感觉如何?他说是一种“懵”的感觉,我邀请他能否更仔细描述一下懵的感觉,他说就是一种空空的感觉,说不上来。通过这个突然分手感觉懵的“小切口”,我意识到本次咨询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让小士看见恋情发展的全貌,这样可以避免陷入分手后的失落和悲伤中,同时能够从故事发展的全貌中去看见自己的成长;二是让小士觉察到自己在面对思念和悲伤时压抑的应对方式及其负面影响,采用允许和接纳的方式作出调整。

过去的五十几天有很多纠结,纠结背后其实是一种坚持。我和小士探讨,坚持的背后是什么?他说是陪伴,还有对未来的规划,双方都曾经考虑过,高考后一起旅游、兼职、去同一所大学、工作。我跟小士说,其实,坚持的背后,也是对两年感情的一份珍惜。一开始,小士认为因为自己不好所以对方才会提出分手,我反问他“如果是因为你不好,你们一开始会在一起吗?”,小士有一点接受这个认识,但是并没有在情感上认同或者是欣赏自己的价值感,为了帮助他调整认知“分手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双方在当下的情况下不合适”,同时提高自我评价。于是,我让小士去总结在关系中自己的成长。小士很善于思考,他总结有三个成长点,第一,学会了倾听,就是当对方和自己诉说的时候,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第二,共情到他人的感受;第三,会思考未来和当下的关系,双方也在相处的过程中相互接受了彼此的缺点,彼此习惯,相互扶持。我跟小士说,在亲密关系里面,我们需要去学习从独立到亲密中寻找一个平衡的点,小士说自己目前就处于独立到亲密中间的依赖,目前比较困扰的是,发现自己无时不刻的都在想念对方,但是又觉得这样不好,担心这个想念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状态。

于是,在咨询室我利用玩偶做了一个“白熊实验”,目的是让小士发现,当想法和感受出现时选择用压抑的方式反而会像白熊一样反弹,就像当我们在意识层面不让自己想对方的时候,在我们休息或者梦境的潜意识里会反复出现,因此,很重要的是要允许自己看见这些想法和感受。第一次咨询结束后,我给小士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让小士不带任何评判地记录自己的想念,格式为“我现在在想她+想念的具体内容”,备注日期和时间。这个作业的目的是提升小士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的能力,为第二次的咨询允许和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做一个铺垫。第二个家庭作业是阅读绘本《缺失的一角》,将自己的阅读思考写下来。布置这个作业的几个考量,一是小士在谈到分手的时候感觉自己像缺失了一部分一般,而在关系建立之前很像在寻找缺失的一角,这个旅程总会发生很多事情,也会带来思考,这和绘本表达的内容相似;二是绘本是一种借助故事和绘画的手法表达的载体,它不像成人讲道理,而是会启动阅读者的感受,带领阅读者有所思考和感悟。

2. 外化内心想法,接纳真实的感受

第二次咨询预约单上,小士填写的是“男女交往过程中的问题”,看来他有一定的方向了。本次咨询是主要思路是将小士的困扰聚焦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然后用外化的方式深入到情境体验中。我根据小士的觉察作业的记录,提取一个情境,即“当我回头看曾经交往的女生时,内心的想法是什么?”,然后我邀请小士选择咨询室里面的玩偶作为代表内心的想法。小士曾经也给女生送一只熊,所以选了一个熊代表“陪伴”的渴望;选了一只绵羊代表“女生的独特性”,选了一只恐龙代表另外一个声音(想法)——“你别看我”,就是压制自己或者是强制地控制自己不去想。玩偶的选择是为了让小士放下防御心理,从而更自如地把自己不同层面的想法跟感受表达出来。然后,我邀请学生去想一想,在这段关系里面,喜欢对方的特点是什么?然后自己的成长是什么?去衡量一下二者的比例是什么样的?小士认为,喜欢的对方点占九分,而自己成长的部分占一分。可以看出在这段关系里,小士投入了很多精力,甚至有一些迷失了自己,基于此前的自我评价较低,我把重点放在他认为只占一分的自我成长上面,去强化成长,看见自己的资源,进而提升自我评价。小士说自己成长的点有三个方面。第一,注重细节,在交往过程中会考虑一些细节的部分,能够更好的理解跟照顾对方;第二,上进心,自己曾经因为这个女生有更多的上进心,也想要高考考的更好,对未来也有更充分的打算;第三个特点就是为他人着想,在相处过程中越来越懂得为别人考虑。我告诉小士,这三个成长点,都是自己在关系中慢慢养成品质,将伴随着他度过未来的人生。

第二次咨询中,我和小士一起梳理家庭觉察作业。我告诉他,其实当我们去写下来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压制自己的想法跟感受,而是带着觉察去看见自己的思念是什么?思念也是很珍贵的,然后这个感受也是在提醒自己的在乎。重要的不是去压制它,而是允许这样的想法和念头出现,不压制也不鼓励,就是允许,像河水一般流动出来。在第一次觉察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对觉察的觉察,因此之后的觉察作业格式为:“我发现+我现在在想她+想念的具体内容”,备注日期和时间。“我发现”是让小士对自己的觉察有一个认知,就是启用元认知对自己的觉察。

第一阶段结束后,小士反馈轻松了很多(情绪),休息时也不会控制自己不去想对方(行为),心悸感有所缓解(躯体)。通过觉察作业,发现当思念和悲伤可以自如地浮现而不被压抑时,就意味着对自己感受和想法的接纳有所提升,也说明自我接纳的程度提升了,这有利于改善自我评价较低的现状,同时可以避免因为失恋而陷入自我否定和失去高考的动力。

第二阶段(第3~4次):聚焦辅导目标,化遗憾为动力,梳理家谱图提升自信心。

1.澄清咨询问题,聚焦辅导目标

本次主要是和小士探讨咨询的目标。第一阶段和小士没有具体的讨论的原因是先处理情绪感受再面对问题。因此,小士对自己的觉察和允许有所改善后再聚焦咨询目标,他的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也会开始思考,咨询主要想突破的点是什么。小士告诉我,压力得到了缓解但有时候还是会有心悸感,就是那种渴望而不可得的感受。我让学生更具体地讲一讲是什么?在探讨中了解到,原来是遗憾的感受,于是,我们把的咨询目标放在“遗憾”上面,探讨如何接纳遗憾,为了进一步理清遗憾,我在纸上画了一条从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时间轴,以这种时空视角,然带着小士一起探索。最终,我们把咨询的目标聚焦于:当下我如何更好地看见遗憾,接纳遗憾。

2.看见遗憾,激活成长动力

我邀请学生想一想,高中这三年发生了哪些遗憾的事情?小士回忆有两个遗憾,一是高一的篮球赛没有获奖,二是高三恋情的结束。我接着问可能遗憾是什么呢?他说,如果这种状态下去,也许我的高考就没有办法考好,如果高考没有办法考好,对我来说也是高中三年的一个很大的遗憾。

从时空视角来看,小士面对着过去篮球比赛的遗憾,当下关系的遗憾和未来可能高考的遗憾。篮球的遗憾由于有女生的陪伴而慢慢淡化。关系的遗憾是当下困扰自己的,在上次咨询后的家庭作业里,我让小士写出女生吸引自己的地方。这个家庭作业的出发点是让小士看见曾经的美好,而不是因为分手就将美好抹去,当我们看见美好的时候,遗憾也不仅仅是遗憾,而可能带给我们的是一段珍贵的回忆,以及这段关系中自己的成长跟思考。高考可能的遗憾还没有出现,但高考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当我看见和接纳遗憾以后,将遗憾化为努力的动力。小士认为高考对自己来说很重要,如果不是高考的话,可能目前也不会这么痛苦。他说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很在乎高考,在我目前关系分离的情绪状态下,很担心影响到高考;第二,如果我高考没有考好,对自己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咨询结束后,小士反馈这几天改善了很多,也比以往有更多的觉察力和表达意愿了。我跟小士说,这有可能是阶段性的改善,一定会改善的,阶段性的改善可能是螺旋性的上升,有时候还会倒退回来,告诉学生这样的规律是为了让小士有更多的安心。

3. 梳理家谱图提升自我评价,寻找成长的资源

第四次咨询,我们延续“遗憾”的议题,尝试着去看见遗憾,接纳遗憾,尝试和遗憾握手言和是我们要去努力的一个方向。我现画了一个时间轴,将分手、当天的咨询、高考作为3个时间节点。透过时间轴去看,这份留恋有什么功能性的意义?即它会给小士带来什么样的动力?小士说动力分为两个,一个是对自己,还有一个是对关系。关系的动力主要是对对方的一个祝福。对自己和家人的动力主要体现为父母是离异的,希望自己未来经济能独立,然后给他们所需要的,尽管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家庭,但是还是希望未来能够给他们依靠,在他们需要自己的时候,给他们帮助。

沿着家人的这条动力的思路,我们画了一个家谱图。通过梳理家谱图了解到,爸爸个性随和,妈妈个性很坚强。小士说自己吸收了妈妈的坚强和坚持,也吸收了爸爸的随和。我告诉小士父母一些特点,有的时候就像传家宝一样传给我们。当我们看到父母彼此的离开,不代表他们两个不好,也许是在当时的情境下,他们双方不合适。通过去看见家庭的这个部分,小士看见即使自己目前和女生分手,也不代表自己不好或者对方不好,而是这段关系在这个情境下,可能不是那么合适。在家谱图中调整这个认知,小士比之前更认可自己,因为他确实在家庭的脉络中看到了这个部分。家谱图的梳理可以帮助小士增强对父母双方的联结感,同时去欣赏父母和自己身上的特点,提升自我评价。同时,在家庭的脉络中看见父母的“离异”和自己的“分手”都不意味着任何一方的不好,也不否定自己。

在家谱图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资源,就是小士的弟弟跟自己的关系很好。所以我邀请小士写一封告别信,就像哥哥写给弟弟的角度,写给两年前的自己。18岁的小士(哥哥)和16岁的小士(弟弟)做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去梳理一下在这段关系里面,你想对两年前的自己说的任何的话。我把这个书写作业当做家庭作业。另一个家庭作业是继续保持觉察的记录,让自己在觉察中有更多的允许,进而给自己更多的放松。

在下一次咨询的预约单上,小士在问题紧急程度从第一次的10分调到了5分。由于高三的第二次是质检,所以我们的第五次咨询是间隔了两周,我让小士评估一下这个时间点,小士觉得可以。这也意味着小士在改善情绪和生理状态后,更稳定了。

第三阶段(第五次咨询):跨越时空对话年少的自己,寻找成长资源,陪伴来访者运用资源实现成长,成为自己问题解决的专家。

第五次咨询一开始,我和小士一起去看觉察作业和跨越时空的作业。在觉察作业里,小士对女生的牵挂的频率减少了很多。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作业里,小士做了充分的回顾。从高一和兄弟打球的快乐,到第一次见到这个女生的喜悦,回忆起两人相处的过程以及在这段关系里的学习和成长。借由这样的成长,小士告诉两年前的自己,分手会感到难受和遗憾,甚至想把她挽留回来,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和对方一起的这段时光是很难得的美好,对未来也没有很多的担忧,有时候一个人也可以很酷。在对话的最后,他告诉两年前的自己:放轻松满慢慢来,一切交给时间,顺其自然。

我画了一个时间轴,把分手(2021年12月)、首次咨询(2022年2月)、末次咨询(2022年3月)作为三个时间节点。请小士以自己的方式在时间轴里体现自己的状态的变化。小士画了一个倒U曲线,接着解释从分手到第一次的咨询,这个曲线的斜率是很高的,状态一直往下掉,而且掉得很快;刚开始做咨询时变化不是很大,后来就慢慢地改善;现在的自己可以接受关系的结束和接纳这个遗憾,面对高考也有更强的动力。

在总结这几次咨询的时候,小士说感觉心理咨询非常的神奇!贴着他“神奇”的感受,我给小士做了两点强化:第一,这份“神奇”是源于你一直的努力!当你尝试着给自己更多的允许,而不是压抑自己时,才有机会去接纳自己的状态,也更好的去接纳自己;第二,心理老师是“神奇”的见证者和陪伴者,但是一定离不开自己的资源和成长,所以不管是在这段关系里面,还在这几次的咨询里面,你拥有很多的思考、收获、当下对学习的努力和对未来的憧憬,所有这些都是你身上非常宝贵的资源。这两点的强化也是基于叙事治疗主张的“来访者是自己问题解决的专家”,我们要帮助来访者找到他的资源,陪伴他运用资源实现成长。

咨询结束后,我把小士阅读了好几遍的《失落的一角》绘本送给他作为一个激励。正如绘本里所讲的未来来有很多未知,但是我们可以一路的去做好当下,发现自己的资源,然后慢慢地不断成长,未来可期。

六、辅导效果

预约单上的紧急程度从10分下降为5分,小士的对自己的状态越来越从容。第一阶段结束时,小士开始接纳自己的想法和负面情绪。第二阶段结束时,小士的情绪和生理改善了很多。第阶段结束时,小士满脸高兴地告诉我高三二检的分数和名次进步非常多!回想过去的一个月,小士从之前的低落到现在平静和喜悦的状态,改变非常地明显。高三的三检后,我随访小士的班主任,小士学习状态很好,这一次又有进步。

总体来说,小士在被允许和接纳的体验中学习了给自己更多的允许和接纳,不论是对想法还是情绪,不再用压抑的方式应对冲突;在外化的练习中接纳真实的感受;在接纳遗憾后,找到了为高考奋斗的动力;在家谱图中看到了自己的“好”提升自我价值观,也找到了成长的资源;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为未来的自己赋能。

七、辅导反思

(一)关系的建立

总体来说,小士的求助动机强烈,信任咨询师,在咨询和家庭作业中都很认真,这有利于咨访关系的建立。咨询师为咨访关系做的努力体现:一是,平时心理课堂对心理咨询的科普,提升了小士的求助意愿,尽管小士是在高一上过心理课,但是这个影响是一直都在的;二是,用共情接纳而非讲道理的方式,只有当来访者被共情被接纳之后,他才能对自己的状态有更多的接纳,改善情绪体验后,会让来访者对咨询师更加信任;三是,叙事治疗主张将人和问题分开,看见故事发展的全貌而不被问题裹挟,积极寻找来访者的例外资源,这都有利于咨访关系的建立。

 

(二)目标的确定

小士在最早“失恋”引发的压抑和心悸感的问题和“高三学习”的焦虑与不自信感的四个问题交错着,经过梳理后将两类问题探讨的优先选择权交给小士,他选择的是“失恋”的问题。第一阶段的咨询目标在于调整压抑的应对方式,接纳想法和负面情绪,提升自我接纳程度。第二阶段的目标为接纳遗憾,化关系的遗憾为高考的动力。第三阶段的目标为提升自信心,寻找资源,为成长赋能。每个阶段的目标都是基于前一阶段目标的达成。

(三)咨询技术的使用

运用共情和接纳,帮助小士看见恋情发展的全貌,进而避免陷入分手后的失落和悲伤中,同时能够从故事发展的全貌中去看见自己的成长。运用玩偶的“外化”方法,让小士放下防御心理,配合觉察练习,看到压抑的应对方式及其负面影响,采用允许和接纳的方式进行改善。运用萨提亚冰山理论,透过遗憾看见负面情绪的正面价值,激活高考动力。运用家谱图提升自我评价,寻找成长的资源。运用叙事治疗跨越时空的对话技术,运用自身的资源,让小士成为自己问题解决的专家。

 

[参考文献]

[1]怀特.(2011).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 重庆大学出版社.

[2]赵君, & 李焰. (2009). 叙事治疗述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2), 120-123.

[3]维吉尼亚・萨提亚.(2006).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