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奇特的睡眠模式 ——一例叙事疗法在心理问题躯体化个案中的应用

个案基本情况

小A,女,17岁,省一级重点中学高二学生。该生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个人精神病史。

1. 个案主诉

自述上高二以来,每天犯困,经常课间趴在桌上睡觉,每节课下课都必须闭眼休息一下才能保证下一节课有精神。晚自习前必须睡至少二十分钟才能保证效率。如果中间没有闭眼休息,就会影响上课效率,甚至整节课都在犯困。这种“奇特的睡眠模式”已持续半年之久,对学习及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小A自觉烦恼不堪,焦虑异常,整日担忧自己的成绩受影响,同时感觉人际关系不良,却又无力摆脱现状,失落难过的情绪致使她越来越不喜欢学习,逐渐厌学,办理了走读,多次请假回家,遂主动来求助。

2. 家庭背景

小A父母关系和谐,家庭氛围良好,但母亲身体欠佳,容易疲劳。有一个哥哥,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学习,现已工作。家中父母信仰基督教,所以该生也是基督教徒,定时定点开展祷告。

3. 学业情况

小A成绩优异,位列年级前一百名。高一时成绩也不错,到高二分科后仍保持较好水平。犯困的问题虽然影响作业效率,但对学习成绩无显著影响。

4. 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发现小A脸色蜡黄,眼神无力,加上个子较小,整个人精神面貌欠佳。她在咨询时就坐拘谨,双手标准地放在腿上,保持端正的坐姿,说明该生日常生活严谨,按部就班。班主任反映小A懂事乖巧,在班级里表现优异,学习认真,人际关系良好。同学反映小A心思细腻,与人为善,性格内向,是一个容易相处的女孩子。

心理诊断及原因分析

根据小A的基本情况和收集到的个案资料分析,结合第一次访谈的问题描述,目前小A的问题比较明显,因眼睛疲劳而分散了学习的精力,而且难以治愈该问题,总让自己情绪崩溃,产生厌学心理。她就医于各大医院,专家都表明只是轻微的眼睛炎症,建议她到心理门诊就诊,提醒她“眼皮重”并不是眼睛本身导致,而是和个人感觉到的心理压力有关。 

(一)主要症状及诊断

1. 躯体方面:眼睛疲劳,脸色不好,身体疲惫,躯体症状明显,但无病理性原因。

2. 心理方面:情绪低落,自我感觉痛苦,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想法。

3. 行为方面:多处就医无果,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学习效率下降,社会功能中度受损。

根据以上资料及症状评定,小A因心理压力而产生生理反应,而不可调和的生理反应又加大了其心理压力,属于反复性的严重心理问题,典型的心理问题躯体化。

(二)形成原因

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笔者认为该生问题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学因素: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身体极速发育时期,内分泌旺盛,情绪变化多样。他们身体的细微变化都能立刻被感知,容易被放大。小A本来只是轻微的眼睛炎症,但因压力较大,容易让小问题扩大化,直至泛化。

2. 社会因素:小A从小生活规律,按部就班地生活,因信仰基督教,每顿饭前、睡前都会祷告,致使她生活更严守规则,容易有固定思维。她觉得“如果自己不够努力,会对不起父母,特别是母亲”,加上其母亲身体欠佳,她认为自己和母亲一样,先天体质不好,所以会在学习过程中犯困。再加上其哥哥成绩不如意,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期望都放在她身上,以至于她对自己有较高的期待。

3. 心理因素:从小A的坐姿可看出,该生成长在一个循规蹈矩的家庭中。因个性乖巧,懂事并体谅父母,不希望自己成为家庭负担,所以对身体的关注度高,也希望自己的成绩始终保持优异。而上高二后,历经了七选三分科,学习强度变大,排名打乱重新定位,她很难适应,所以出现了“奇特的睡眠模式”,表现出“不合时宜的犯困”。

咨询目标和方案

根据以上心理诊断和原因分析,通过和来访者协商,我们确定了以下咨询目标和方案:

(一)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分析小A生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使其接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缓解眼睛症状”的事实。

(2)缓解小A的焦虑情绪,调整其对学习过于看重的绝对化认知,并让其在现实中作出有效的应对行为,调整学习状态。

(3)帮助小A改善因自身问题的过度关注而产生的厌学行为,让其回归客观生活。

2.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

(1)提高小A的情绪调控能力,使其习得认知调整技巧,并应用于今后的学习生活。

(2)促进小A用积极正向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建立合理认知,塑造健全人格。

(二)咨询技术及方案

本案有一个极大的特殊点,即小A并不认为自己眼睛的疲劳和心理问题有关,她对医生的诊断缺乏信心,始终觉得自己眼睛生病了,只有医治好眼睛,才有可能不再想睡觉,所以求医行为明显。为了给小A创造一个她乐意接受的咨询环境,可以更好地使其脱离问题本身,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眼睛生病”这个事情,笔者决定采用叙事疗法来完成本次咨询。叙事疗法认为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它是一种应用问题外化、解构故事、重构故事及见证故事等咨询技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故事(与自己有关的事件),从理性和积极的视角解读自我和他人,最终完成重塑自我的咨询方法。

叙事疗法中运用的讲故事这种方式,容易被他人所接受,也更容易展示自我。很显然,该案例中,小A对自己的问题认识不到位,不认为自己的生理问题来源于心理原因,所以,跳出问题本身,以她讲述事件的方式来做咨询,她更乐意接受,否则将永远徘徊在意识层面,难以发生行为改变。

咨询过程

    笔者运用叙事疗法的相关技术,促使来访者做出认知重建,行为改变,最终完成咨询目标,具体过程如下:

1. 尝试外化故事提醒来访者分离问题

在第一次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发现小A成绩优异,对自我要求很高,希望保持从小优异到大的态势。该生思维清晰,但对问题认知缺乏客观性,她始终认为,学习固然有压力,但这种压力不至于影响眼睛的健康。她不相信各个医生的诊断,认为自己得了一种这些医生都忽略了的毛病,或者是自己对炎症特别敏感,又或者是和中医说的一样肝火过旺,所以才会让眼睛难受,具体表现为眼皮很重,一直想睡。

【咨询记录一】

小A:老师,我这个眼皮真的感觉很沉很沉,眼睛总是睁不开……(眼睛眯成一条缝,表情无奈)

咨询师:嗯,我看到了。你的眼睛出现什么问题了吗?

小A:不知道,看了很多医生都只说是轻微炎症,但擦了药膏都没有任何效果。我觉得我的眼睛一定是得了什么病,不然不会一直睁不开。

咨询师:为什么睁不开呢?你能否讲得再详细一点?(通过提问细节让来访者通过详细叙事来描述问题)

小A:我感觉眼皮有问题,每天早上醒来,风一吹就感觉犯困,到教室里就会觉得眼睛需要休息。开始早读的时候,我需要让眼睛闭一会儿,而且每节课下课我都要趴在桌子上闭眼休息,不然下一节课就没有精神听课。而且我每天的精力只能维持到下午第四节,晚自习的时候已经特别困了,所以我晚饭后那段时间,有时候不吃饭,就直接用来休息,因为不休息,我整个晚自习就做不了作业了。我真的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医生都说我这是心理压力太大造成的,让我去看心理门诊,但我觉得我的眼睛就是有问题。我是一个得了怪病的倒霉人!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咨询师:你是说,你觉得自己眼睛生病了,而且这种病减少了你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但又找不到身体上的原因对吗?(总结复述)

小A:是的。

咨询师在来访者的主诉中得出以下信息,一是来访者认知水平高,自我意识强,描述问题逻辑清晰。二是来访者一直将“眼睛想睡觉”作为主要问题来看待,而不是自己心理有问题。三是来访者因为眼睛出了问题,把自己犯困这个外部事件,内化成了“我是一个得了怪病的倒霉人”。这种内化,让来访者着眼于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而且无力改变,大大削弱了主动去尝试调整的动力。而叙事疗法认为,人是人,问题是问题,当来访者不再认为自己就是问题时,她就开始探索如何去处理问题了。笔者运用外化技术,将来访者和问题分离。

【咨询记录二】

咨询师:这个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小A:从高二一开学就这样了。

咨询师:那已经持续半年多了。这个问题除了让你学习的时间变少了,这么长的时间里还带给你什么影响呢?(探寻问题带给来访者的影响)

小A:我每天经常趴在桌子上,别人会觉得我很奇怪。

咨询师:嗯,你觉得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

小A:我每天的作业来不及做,要是我能把睡觉的时间用来学习,我可以有更好的成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原地踏步。

咨询师:我感觉到了,你经常犯困这个事情,你觉得影响了你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效率。(明确主要影响,为问题命名作准备)

小A:是的。

咨询师:那如果给这个问题命名,你会给它取什么名字呢?

小A:嗯……叫学习绊脚石吧。

咨询师:这个学习绊脚石有什么样的脾气?(把问题拟人化)

小A:很强势,它总是让我犯困,让我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

咨询师:你曾经尝试过什么方法去对抗它?(唤起来访者对抗问题的行动)

小A:我有用过风油精,也喝过咖啡,还经常去上厕所来尝试赶走它,但都以失败告终。

以上对话中,咨询师通过明确问题的影响,让来访者给自己的问题命名,将问题当作一个事物,进行联想对话,尝试把问题分离出来再去解决它。利用“旁观者清”的特性,让来访者更客观地看待问题本身,而不是觉得自己是一个“生了怪病的倒霉人”。可以看到,当咨询师把问题分离出来时,来访者就开始着眼于如何去对抗或战胜它,出现了行为改变的动机,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来访者已启动了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而不是一味地纠结“为什么我会得病”这种无意义的问题。

2. 建构意义故事激发来访者有效共情

叙事疗法认为,个体在故事叙说中,会对他人的故事产生共情,他们会将有同等境遇的人当作另一个自我来看待,这是一个重新体验事件,并重新评价该事件意义的过程。如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人们通过看他人写的“疫情日记”,就能唤起极大的情感共鸣,在他人的故事中感受到积极力量,并把这种力量注入到当下生活中,虚化日常执着的目标,回归生命的意义,重拾自信,变得更热爱生活,这是一种可以促使自我改变的有效共情。在本案例中,咨询师根据个人经验,建构一个意义故事,帮助来访者在有效共情的基础上,认识到“是心理问题本身引发了生理问题”这个事实,从而找到本质原因。

【咨询记录三】

小A:老师,你说我总是赶不走这个学习绊脚石,该怎么办呢?

咨询师:前段时间我有个师姐也碰到类似的问题。

小A:她和我一样也碰到了绊脚石吗?

咨询师:是的,她当时总感觉喉咙有东西卡着,说话难受。她是一个小学老师,这个毛病很影响她上课。

小A:是不是咽炎?去看过医生了吗?

咨询师:看过了,医生给她做了喉镜,结果里面什么都没有,常见的囊肿和息肉都没有,医生说也没有炎症,因为喉咙不红。

小A:那怎么回事?

咨询师:她从医院回来,什么药也没有配。据她所说,她觉得可能是自己害怕上课而导致喉咙痒的错觉。因为她那段时间要上一节市级公开课,一直在磨课。

小A:那她肯定压力很大。

咨询师:是的,她感觉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所以每次试课都觉得喉咙不舒服。

小A:那她后来呢?

咨询师:经过两个星期的磨课试课,她觉得自己的课已经准备充分了,第二天喉咙就奇迹般好了。当然公开课也非常顺利。

小A:那挺神奇的,不过这也正常,没有准备好上课,底气会不足,会感到喉咙不舒服。

咨询师:是的,她自己也说总感觉课不太顺,上起来磕磕绊绊,喉咙也感觉磕磕绊绊了。但后来课顺了,她的喉咙就顺了。她觉得是心理问题躯体化,也就是心理不舒服了,身体也会出问题。我就联想到了你。

小A:其实我自己也知道,做了那么多检查,医生都说我的眼睛没什么大问题,这么想睡觉,应该是我心理想睡觉。听你说你的师姐是因为要上公开课压力大,可能我也是进入高二后学习压力变大了吧。(来访者根据意义故事重新审视自我)

咨询师:我觉得这很有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吗?

小A:我妈妈身体不好,我不想让她为我担心,但我总是害怕到高二后会跟不上。我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

……

以上对话,咨询师通过建构一个意义故事,即和来访者有类似经历的真实故事,引发来访者做有效共情。在此过程中,咨询师不需要刻意引导来访者做什么,只需找到一个意义故事,让来访者根据故事联想自我。让她带着一种建设性的好奇来提问,最终通过故事或者他人的经历来影响自我作出改变,这比医生直接告知她是心理问题来得有效得多。

3. 重构例外故事指引来访者启动资源

叙事疗法主张,咨询师要善于寻找发生在来访者身上的任何一次例外,即来访者多次失败却偶然一次的成功经验。咨询师需要让来访者在这次例外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同时去拓展这种积极资源,以无限扩大的态势来突破目前自己遇到的困境。在该案例中,小A尝试了很多种方法,都没有办法战胜“学习绊脚石”,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咨询记录四】

咨询师:我记得你说过自己尝试过很多种方法,都没有赶走“学习绊脚石”?

小A:是的,我觉得很难。

咨询师:绊脚石影响了你的作业效率,让你很多时候完不成作业,是这样吗?

小A:对,我经常做不完。

咨询师:那你曾经有过做完的一天吗?

小A:呃……(认真思索)应该……有吧。

咨询师:你可以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小A:我记不太清,但我知道有几天我是可以完成全部作业的。(成功的经验被来访者忽略)

咨询师:希望你能回忆一下当时的状态,就是你曾在什么情况下有充足的精力来完成作业。这或许对你以后获得同样的体验有帮助呢!(坚持来访者寻求例外的成功体验)

小A:最近一次好像是考试成绩出来后第二天,我发现自己的名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大概保持在80名左右吧。当时心情挺好的,做作业很快。

咨询师:你在经常犯困的情况下居然还能继续保持这么好的考试成绩,你是怎么做到的?

小A:我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我知道时间紧迫,所以每一分钟都充分利用起来。其实我虽然感觉自己的作业效率不怎么样,但每次考试成绩出来,都还好的。

咨询师:我也从班主任那里听到过,说你虽然碰到了难题,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你的成绩,而且人际关系也不错。

小A:是的,因为我会利用醒着的时间找同学聊聊天,不然没有沟通会和他们疏远。

咨询师:这很好,你利用每一分钟好好学习,利用每一个机会和同学聊天联络感情。说明你虽然拥有的时间少,但你做的事情没有少。

小A:算是吧。

咨询师:你说当你知道成绩没有退步后,你就会有精力学习一整天,的确如此吗?

小A:是的,我一般知道成绩后,就能保持好精力拼命学习一两天。

咨询师:你是有什么积极的资源吗?就是会是什么让你的精力突然充沛起来?

小A:应该是压力变小了吧。毕竟我一直这样睡,如果成绩下降了,我会越来越焦虑。

咨询师:是的,当你发现你犯困的行为并没有影响成绩时,你的压力也相对变弱了,焦虑情绪就会缓和。而让你成绩不影响的前提就是,你在充分利用每一分你醒着的时间,这种积极利用每一个时刻的做法,老师很欣赏。

小A:谢谢老师。每次我好好利用时间的时候,我就会感觉很充实,让我觉得自己很有力量。

……

以上对话中,咨询师引导来访者发现存在于糟糕问题之外的积极事件,将眼前的困境创造出新的意义。即,在和学习绊脚石不断失败抗争的过程中,其实最终的结果都是来访者获胜,因为学习绊脚石并没有直接影响她的成绩,她在高效利用每一分钟的同时,就是在发动自己身上的积极资源对抗绊脚石。如,专注解题,认真做笔记,巧用记忆策略,提高交往技巧等。咨询师促使来访者看到这些积极资源,把“我和绊脚石的斗争总以失败告终”的最初故事,重构为“其实我每次都在调动我的积极资源战胜绊脚石,而且这种资源能增强我的意志,让我充满战斗力”的最终故事。

4. 见证全新故事促使来访者延伸效果

在叙事疗法的应用过程中,有咨询师发现,没有得到见证的改写故事是脆弱的,即来访者的认知重建和行为改变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延续,将会影响他在后续的过程中发挥积极资源以对抗问题。在该案例中,小A容易对改写的全新故事产生质疑,因为眼睛的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仍旧会犯困,因为这已成为她的一个睡眠习惯,形成了“奇特的睡眠模式”。但这个问题不再影响她的情绪和成绩,也不会让自己对这个问题产生厌恶,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但如果后续不对新故事进行见证和肯定,她有可能又回到原点,继续害怕不良的睡眠习惯让自己成绩下降,从而引发焦虑和厌学。

在后续咨询中,咨询师要求小A的母亲和同桌以及班主任进行了录音,要求他们对她的积极改变作出肯定和回应。在家庭里,母亲一方面陈述了她每天在家要睡到中午自然醒的事实,另一方面也分析了因为经过良好的休息,她在下午能高效完成作业,所以母亲很开心自己的孩子能睡能学,劳逸结合。在课堂上,班主任陈述了该生虽然下课时间趴在桌上睡觉,但上课时间认真听讲,能及时掌握重难点,有效记录知识点,这是一种非常强的能力。在学习中,同桌陈述了自己见证了小A从闷闷不乐到逐渐接受现实,从萎靡不振到充满斗志的过程。她相信小A虽然总是犯困,但这种犯困能促使她更合理利用时间,激发无限潜力完成自身学业。听了三者的录音陈述,小A觉得自己幸福极了,她希望接下来的努力可以被他们三人继续见证着,直到高考结束。

咨询效果及反思

经过前后六次咨询,小A在每一次的故事陈述里都能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我,在每一次的自我发现中都能蜕变一次,自我成长较快。现在虽然仍保持着课间睡觉的习惯,但成绩始终稳定在重点线以内。同时,小A的焦虑情绪得到极大缓解,她开始接受现状,并保持着高效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力量下,她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该案例带给我们咨询师以下三点启示:

1. 叙事疗法在高中生心理咨询中具有普适性

虽然讲述故事或描述事件是人的本性,但在叙事过程中时刻保持一种思考与觉察并存的状态并不容易。但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及其逻辑思维,足以在故事中渗透自我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当做第三方来对待,所以,叙事疗法普遍适用于高中生心理咨询中。另一方面,高中生的心理比起小学初中,更具有内饰性,他们不愿意将自己真实地呈现在咨询师面前,在咨询中常常顾左右而言他,不涉及自己真正的问题。但故事疗法可以打破这种内隐性,用更简单而又直白的故事方式,让他们通过问题外化的方式直面问题本身,更有利于在咨询中推进他们的行为改变。此案例中的小A,成绩优异,自主意识强,只有通过徐食疗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她打破“心理”和“生理”之间的关卡,实现真正解压。

2. 叙事疗法将有助于咨询师找准关键

    在一段咨询中,来访者往往会说一大堆自己遇到的困扰,而发现不了自己最在意的问题。咨询师可对来访者的陈述进行适当引导,以促使来访者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快地呈现出问题。在故事疗法中,来访者在讲述丰富故事的同时,提及的某些问题涉及本人隐私,但她却口头说的是“他人”,咨询师可捕捉敏感点,更有利于找准关键。在本案例中,小A一直围绕自己的学习成绩述说担忧和焦虑,咨询师只需抓住“我担心眼睛问题影响我的成绩”这个关键点做意义事件的延伸和建构,即可帮助来访者快速聚焦问题。

3. 叙事治疗可助力来访者回归生活本身

    运用叙事疗法时,我们发现,无论是建构旧故事还是重构新故事,或者是陈述意义故事,这些故事都贴近生活,容易被来访者所接受。在来访者重新发现故事的意义后,我们需要让其回归到生活本身,即将这些故事意义应用于日常生活。在很多咨询中,我们发现咨询刚结束时,双方都感觉良好,来访者也乐于做出改变,表面达成目标,但实际回归到家庭或学习状态时,她又原地踏步。本案中小A在发现自我的积极资源后,通过三位重要他人的证人,继续将这些资源应用于日常学习中,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着无限的效率,保证了叙事疗法咨询效果的时效性和长期性。

    叙事疗法作为一种后现代治疗方法,认为来访者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只是他生命中的某个节点,我们完全可以寻找适合的突破点度过这个难关。同时,整个咨询过程依靠来访者和咨询师共同外化、解构、重构、见证故事,是双方相互影响的结果。来访者可通过叙事,经过思想的建构和反思,将生活经验融入到故事中,创造出新的积极意义,进而改写原来的有问题的故事情节,最终达到完美故事的落幕,优化人生。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