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找回遗失的钥匙 ——运用焦点解决技术改善亲子关系的个案辅导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简称SFBT)晤谈过程不同于以问题为焦点的传统咨询取向,转以侧重“建构解决之道”为焦点,通过赞美、成果问句、寻找例外、评量问句等技术,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方向,并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发生。[1]

一、个案概况

1、来访家长基本资料

      性别:男,年龄:42岁,备注:我校七年级学生的父亲

2、问题概况

       今天咨询室迎来一位焦躁忧愁的父亲。因为孩子日常行为习惯较差、在校表现不佳;在家常被孩子以不给玩手机就不完成作业威胁。父亲很怕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因为那意味着孩子又惹事了。心里为儿子着急,尝试通过谈话、打骂的方式教育,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跟儿子距离越来越远。孩子进入初中年级后,父子冲突不断。

       上周因为孩子周末作业又全部未做,班主任请父亲到学校沟通。父亲得知孩子的在校表现后非常恼火,回家没忍住脾气打了儿子一巴掌,儿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所幸妻子很快把儿子找了回来,事后父亲非常后悔。现在儿子在家时,他尽量克制不去跟儿子说话,因为一说话就会吵起来。但是看着儿子的糟糕表现,父亲心里面又很着急,对儿子的教育非常迷茫。

二、焦点解决技术在个案辅导过程中的运用

咨询片段:

1、目标导向开场,问题简述阶段(搜集来访家长一般资料及自我介绍之后)

来访家长:最近为了儿子的问题,我特别烦。他总在学校给我惹事,作业也经常不完成。我说他两句,就会跟我吵。上周因为打了他一巴掌他就闹离家出走。我现在为了不跟他吵架,尽量克制自己不跟他说话。但是看到他浑身毛病,成绩越来越差我又很着急。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管他了!

 辅导教师:你为了教育儿子,尽量控制住自己不与他发生冲突,并且还在积极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不是每位父亲都能做到的。所以今天来到这里,你希望通过咨询帮上你什么忙?(赞美来访家长,成果问句:目标导向的开场,初步形成咨询目标。)

来访家长:我希望儿子听话懂事,能改掉身上的坏毛病,学习自觉一点。不要我一说他,就跟我就像仇人一样吵!

 辅导教师:让儿子改掉毛病、学习自觉一点和跟你不要像仇人一样吵,哪个对你更重要,或者说你更想先聊哪个话题?(根据来访家长的意愿,初步建构咨询方向。)

 来访家长:嗯……我想不要一说他就跟我吵,我现在太难受了,有时候还要让***妈在我们之间传话。每次看到他对我那个态度,真想给他几下。

 辅导教师:看着自己孩子身上的毛病肯定特别着急,儿子不理解还顶撞你,难怪你这么生气。你一说他,他就跟你吵。你具体说了他些什么?(一般化技术)

(一般化的技术,SFBT辅导教师对来访家长在此处境中出现的情绪和状态予以接纳,并表示多数人也会出现类似反应。能促使来访家长对困境接纳及常态化地面对。)

来访家长:还不是他身上那些坏毛病。

辅导教师:嗯,比如说……

来访家长:比如说他总是在学校惹是生非,在家做作业的时候一直磨洋工,一天到晚就想找***妈要手机来玩儿。

辅导教师:看到儿子的这种状态让你很着急。

来访家长:是呀,我一说他,他就跟我吵,像仇人一样!

2、寻找例外,建构良好目标阶段

辅导教师:跟儿子的沟通中,有没有过他愿意接受你说话的时候?(例外问句,寻找来访家长自身具有的资源和方法)

来访家长:很少,他更愿意听***说,***妈比较惯他。

辅导教师:很少但还是有过,对吗?愿意仔细回忆一下为数不多的他愿意接受你说话的事儿吗?(鼓励来访家长思考例外,从问题焦点转向解决焦点)

来访家长:嗯……(沉思)其实我儿子小时候喜欢跟我玩的,我给他讲什么他也愿意听。

辅导教师:你讲什么都愿意听,包括讲他的缺点吗?

来访家长:嗯,他没做好的时候,我跟他说他不会像现在这样抵触。

辅导教师:如果让儿子说说在他眼中,现在的爸爸和小时候的爸爸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儿子会说些什么?(关系问句,促使来访家长以儿子的视角思考。)

来访家长:现在的爸爸更凶吧!我也是着急啊,就是小时候对他太宽松了,现在他才那么多坏毛病,再不严厉一点就没救了。

辅导教师:你的意思是儿子小时候做的不好时,你对他会更宽容,那时候儿子也更你愿意听你的。你的语气、说话内容是怎样的?(引导来访家长正向思考,讨论例外的细节,聚焦解决问题的思维形成。)

来访家长:嗯……语气比较平和,教他该怎么做。

辅导教师:那时候有没有跟他说“你怎么总做不好!”“你再不改就完了!”之类的话?

来访家长:确实没有,那时候孩子小,觉得他能健康开心就好,对他也没那么高要求。最近他的表现越来越差,加上要上中学了,我就着急起来,觉得以前对他太宽松了,现在得赶快把他的坏毛病改掉,语气有点凶,也显得比较着急。

辅导教师:你很善于反思。如果把你现在对他的说话方式从1分到10分打分,1分代表最差,10分代表最好。你觉得现在跟儿子的说话方式在哪个分数上?(赞美技术,评量问句)

(评量问句,以1至10分量尺,请当事人进行评量;常将大的愿景或正向目标置于10分的位置,询问当事人目前的在现况所在的分数,以及对照两者差异,进而询问现在与再进1分的不同,以及如何迈进1分的方法,如此将可帮助当事人于接纳理解现况后,又可进而探讨如何推进一小步的行动)[2]

来访家长:4分吧。

辅导教师:为什么还能有4分,你怎么做到这4分的?

来访家长:我心里很生气,但是还是尽量克制自己不发火。

辅导教师: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很不容易。还有吗?

来访家长:有时候怕他不愿意听我说,我让***妈传话给他。

辅导教师:你尝试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向他表达你的想法。我发现你为了儿子的成长,愿意坚持探索尝试不同方法(赞美,强化来访家长的优势)。如果需要再把分数提高1分,从哪开始改变对你更容易一点?(小步子鼓励来访家长像目标前进)

来访家长:可能是更耐心一点吧,但是我现在看到他学习一点都不主动、懒洋洋的样子就会着急失去耐心!

辅导教师:儿子有过表现的积极主动学习的时候吗?(例外问句,寻找来访家长心中儿子表现的例外。)

来访家长:他一般被请了家长,回家会自觉几天。

辅导教师:看来家长和老师配合教育,对儿子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引导来访家长正向看待老师请家长来学校沟通的事情。)

来访家长:好像是(笑)

辅导教师:看来孩子并不是一直不自觉,他是有做得好的时候的。在你管理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因为你的行为,儿子学习比较主动的情况?

来访家长:有一次我出差回来很累,***妈正好不在家。我看他正在煮面条,就让他顺便给我煮一碗,没想到我儿子做的面条味道还不错。我夸了儿子几句,他那天表现特别好,吃完饭还让我休息,他主动去洗碗。那天我问他作业写完没有,他没有抵触,洗完碗就回房间做作业了。

辅导教师:仔细回忆一下,那天吃面条的时候你夸了儿子,你和儿子的状态是怎样的?(探究,详细了解例外的细节。)

来访家长:那天出差回来很累,儿子给煮了面条,没想到还挺好吃的,我很惊喜。觉得儿子长大了,还夸了他能干。他那天也挺高兴的,做事儿比平时起劲儿多了。

辅导教师:如果这碗面你不知道是儿子煮的,或者说在外面餐馆吃到这碗面,你还会这么惊喜吗?(假设问句)

来访家长:那肯定不会,我儿子那么小能做成这个水平已经很不错了,餐馆做得应该要更好吃一点吧。

辅导教师:同样的一碗面,餐馆做的和儿子做的,你的感受却不同。你能思考一下是什么引起了不同吗?

来访家长:嗯……(沉思)我的心态吧,我觉得餐馆做的好是应该的,儿子做得好是超出了我预期。

辅导教师:哇,你是怎么想到“预期”这个词的?

来访家长:老师,你提醒了我。我对餐馆的预期比儿子高,所以儿子煮得面带给我惊喜。

辅导教师:你的领悟能力真的很不错!你觉得吃面条的这次经验,跟你现在教育儿子的情况可能会有些什么关系,或者说对你有什么启发?(尊重赞美,提出一个联结)

来访家长:是我对儿子的预期太高了吗?

辅导教师: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是很正常的心态,有期待才有发展(一般化技术)。

来访家长:但是我想让孩子一下就达到我期待的样子,他却总是达不到我的要求,所以我越来越没有耐心,对他的语气也越来越凶,他开始抵触我。

辅导教师: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赞美)?下面你准备怎么去调整对儿子的预期呢?

来访家长:他的坏习惯不是一两天养成的,我想应该一个个慢慢去改正吧。

辅导教师:你的意思是通过降低预期,接纳孩子目前的状况,尊重孩子发展的节奏,小步子帮儿子成长吗?(强化来访家长选择的目标)嗯,如果你看到自己有什么改变,就知道自己做到了?

来访家长:看到儿子的毛病不再那么焦急,发脾气。

辅导教师:你儿子会看到你是什么样子的?

来访家长:应该是夸奖他做得好的时候,犯错的时候不再骂他。

辅导教师:你们的关系会跟过去有什么不同?

来访家长:应该会比现在好多了,至少不会更糟。

3、暂停与反思阶段

辅导教师:对于你现在面对的问题,以及你能够在很生气和着急的情况下尽量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坚持积极寻找教育儿子的有效方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份坚持不是每位父亲都能做到的。(赞美)

由于考虑到和儿子的关系不再进一步变差以及希望儿子能有进步,你决心接纳儿子目前的状况,尊重孩子的发展节奏,降低对儿子改掉毛病的预期。这会帮助你更加耐心的教育孩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桥梁)。

如你刚才所说,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多夸奖他,犯错误的时候不再骂他,愿意跟他一起探索正确的行为。这对你和儿子关系的好转都会很有帮助。你可以把今天提出来的这些方式尝试一下。如果你愿意可以记录一下实施过程中具体的细节和遇到的新问题,做为我们下周进一步探讨的素材。

4、后续咨询

      接下来的咨询,依据来访家长上周实践的情况,继续运用焦点解决技术,与来访家长继续探讨何处有改变,促使来访家长的问题朝向解决的方向进展。

三、后续对学生的工作:

       通过与班主任沟通,班主任为这名学生安排了一个简单易操作又容易被全班同学注意到的任务:整理讲台上的粉笔盒、笔筒。孩子每天整理的整洁干净。班主任在全班表扬了他做事情认真负责,并把整洁的讲台拍照后在家长群中表扬。孩子和家长得到很大鼓励。

四、回访:

1、来访家长反馈信息:

      着急、发脾气、骂儿子的情况较咨询前明显减少,跟儿子能正常沟通交流。

2、班主任反馈的信息:

       近一个月,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改善,书桌、书包较之前整洁,因为他的问题导致班级扣分的情况明显减少。

五、个案反思:

       本案例中的父亲,面对孩子的诸多问题非常焦急,希望能快速改变孩子的状态,但又不得其法,结果不但没能帮助孩子反而恶化了父子之间的关系,这又让他感到自责和懊悔。这位父亲的情绪是复杂的,既有对儿子未来的担忧,又有害怕儿子犯错误被请家长的烦躁,同时在抱怨妻子的过程中他也是自责的。站在这团混乱的情绪中,这位父亲陷入了问题的泥潭,迷失了教育的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做。

        由于对问题的持续聚焦,这位父亲忘了改变的可能,而陷入一成不变的无力与担忧中。他把发生改变的希望寄托在外部,比如希望心理老师劝说孩子。他并没有注意到自己内部拥有并决定着事情发生改变的主动地位。

       咨询中,辅导教师运用焦点解决技术帮助父亲改善亲子关系时,并不是处于指导地位,也没有跟来访家长辩论或者一起过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辅导教师相信来访家长之所以来谈,是想要改变的、有能力改变的,以及会尽全力去做出改变。辅导教师主要的责任是去创造来访家长对于改变可能性的一种希望,并且帮助他觉察任何正向的改变的发生以及为什么能发生。

       案例中深陷问题泥潭的父亲,在焦点解决的框架下,通过辅导教师的耐心引导,逐渐厘清自己的真实需要,以接纳现状不让问题变得更糟为前提,小步子向期待的目标进展。这种小步子带来的改变是很可贵的,其影响可能会是深远的。持续关注与扩展小改变的增加,将会导致大改变的“滚雪球效应”的出现。在来访家长实际存在的困境中,通过自己的每一次行动,发生的每一步小改变,他逐渐意识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进而增强了他对问题解决的掌控感和信心,他所面对的困境将持续朝向未来、积极的正向的方向发生改变。

六、参考文献

[1]许维素,尊重与希望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宁波出版社,2018.

[2]许维素,建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宁波出版社,2013.

(此论文获得成都市2021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