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拔出心中的刺 ——一则小学生嫉妒心理的辅导案例

一、案例情况简介

 菲菲(化名),女,10岁,四年级学生,有个姐姐在6年级。姐姐的各项表现都很突出,是学校的“风云人物”。菲菲的个性内向而敏感,有时存在过激的行为。比如:在姐姐的书上乱画、把姐姐的手抄报撕掉一角。姐姐表演课本剧,她说人家爱出风头。有次,别人夸姐姐时,她脱口而出 “我烦她”。 

总之,每当表扬姐姐时,她就会说话带刺,情绪不稳定。

二、背景资料及分析

通过了解,得知:菲菲的父母是公司管理层。菲菲在婴儿期提早断奶,缺少与母亲之间的情感链接。在低年级时,父母忙于事业,较少陪伴。导致菲菲的发展慢于姐姐同期。并且,父母常拿菲菲和姐姐作比较,导致菲菲缺乏安全感,心态失衡,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

经由分析,得出:这是一种由嫉妒心理引发的焦虑性行为。出现的症状兼有“自我压抑型、外在破坏型”。即:这种心理让菲菲心情烦闷、郁郁寡欢。也出现了同伴排挤、孤立、言语刺激等攻击性行为。

针对此情况,我设定以下辅导目标:

三、辅导目标及方法

近期目标—1.发觉自身存在的嫉妒心理,改善不良情绪。2.面对姐姐时能正常交流、自然相处。

远期目标:引导菲菲合理认识自己的特点,形成客观的自我认识。

最终目标:养成自信、豁达的性格,形成较为健全的人格。

辅导方法:沙盘技术、人本主义疗法、空椅子技术、系统脱敏法、家庭系统疗法

在辅导前期,我运用沙盘技术,对菲菲的状态进行评估。从沙盘作品的初始特征看,菲菲在操作过程中,对沙基本不碰触,未出现蓝底;在沙盘主题的特征上,表现出分裂、受伤、威胁等主题,未出现流动、整合等主题;在使用沙具的类型上,建筑物、植物类沙具使用较少,多使用动物。动物的脸正面朝下,深埋进沙里,体现了对自我的隐藏和封闭。并且,同时使用猛兽和萌宠,体现出内心的冲突和纠结。

人本主义疗法:我作为协助者,为菲菲提供一个有安全感、接纳感的环境,让菲菲重新整理自己的经验、重建自我认识。

空椅子技术: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引导菲菲坐在椅子上扮演自己,再坐到对面的椅子上扮演姐姐。引导菲菲体察他人的情绪,站到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体会嫉妒心理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四、个案处理

(一)与菲菲的联系

1.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第一阶段为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此阶段主要使用人本主义疗法,搜集菲菲心理问题背后的相关背景资料,找到菲菲背后的社会支持系统,为之后的心理辅导寻求可利用的资源。

刚来到心馨小屋时,菲菲比较紧张,不直视我,两手不停揉搓。于是,我拉着她的手和她一起选了一段舒缓的轻音乐,并告诉她,你可以在小纸条上写下自己想说的事。

音乐放松后,菲菲没那么紧张了。她在纸上写下这样的话: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但我又希望别人夸夸我。

看到她的这些话,我表示了同理心,因为只有我和她的共情才会唤起她和我的共鸣。我告诉她:“羡慕别人是很正常的!你这种感受我,我也曾有过。羡慕别的老师歌唱的好、羡慕人家粉笔字写得好。”通过自我暴露的技术,展现我们相似的心路历程,营造有信任感的氛围。

师:当你看到别人比你强时,由衷地羡慕,希望自己也能有这份才能。这是正常的。它能催人上进,让我们充满力量。

菲菲:可是老师,有时候我觉得心中好像有一团火,我觉得这把火烧的我很难受。

师:你能说说,这团火在什么时候最常出现吗?

菲菲:爸妈表扬姐姐的时候。

师:这把火让你感觉难受,你的意思是,这种情绪给你带来了一定的苦恼。

菲菲:是的。

师:当时你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

菲菲:我就故意说姐姐有啥了不起,有时候还故意给她搞点小破坏,这样我心里就好像出了一口气。

师:爸妈对此是什么态度?

菲菲:他们眼里,姐姐什么都好。我哪里都比她差一点。其实,我也想成为姐姐,但是我又成不了。我自己都够难受了,他们还整天比来比去。

师:爸妈一直都看不到你的努力吗?

菲菲:有一次,我考了83分。其实我挺激动的,因为我基础知识都没怎么错。可是我把卷子拿给妈妈,妈妈还是不高兴。她说我比姐姐当年还差点,让我继续向姐姐学习。

通过追问技术,探寻嫉妒心理背后的根源。同时,通过澄清的技术,帮助她整理自己的经验。通过追问,我了解到,菲菲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觉察。她羡慕姐姐,但她羡慕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在意父母对姐姐和自己的差别态度。在这个家庭系统中,她不断在努力,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同。第一阶段,我了解了上述信息。这是心理学倡导的“资源取向”,发掘个人的想法,为之后可能发生的变化提供可利用的资源。

2.心理帮助与改变阶段

接下来,我从家庭环境入手,与菲菲进行沟通。我伸出手,告诉她,十个手指尚且有长短,人也同样,有优点和不足。我请她填写一张表格,列举自己和姐姐的优点。然后,用充满肯定的目光注视着她,她有这么多闪光点,她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特,不会因为爸妈暂时的忽视而消失。希望菲菲欣赏自己的独特。

菲菲对姐姐产生嫉妒心理,这符合心理学中的“人际交往困难”特征: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或者无法去体谅、理解、认同别人。针对此特征,我接下来采用空椅子技术,引导菲菲设身处地的站到姐姐的立场上考虑。我准备了两把椅子,让她先扮演“自己”,再换到另一张椅子上,扮演“姐姐”。在我引导下,双方对话,体验冲突。

师:你坐在这里,假设姐姐就坐在你对面的椅子上,姐姐在学校取得了一项荣誉。回了家,妈妈正在夸她,此时,你心中想对姐姐说什么,可以试着说出来。

菲菲:我知道她很优秀……

师:嗯,直接和坐在椅子上的姐姐说,把“她”改成你。比如,姐姐,我知道你很优秀……

菲菲:姐姐,我知道你很优秀。但我就是不想承认,我真的好烦那个光芒四射的你。你像白天鹅,把我衬托的就像丑小鸭!我甚至想把你的证书撕掉!凭什么你就比我强!

师:想象一下,对面的椅子上坐的就是刚才的你。你现在是姐姐,你很努力的付出了,取得了一个相对不错的结果。你在和家人分享这喜悦的一刻。此时,看到自己最亲的妹妹激烈的指责你,说你太优秀,优秀到让她讨厌,恨不得让你消失!

我引导菲菲坐到对面的椅子上,慢慢进入姐姐的角色。

师:如果你是姐姐,此时想和菲菲说些什么呢?

菲菲(扮演姐姐):妹妹,我只是想和家人分享开心的一刻,我的本意不是惹你不高兴。听你这样说,就像一盆凉水浇到我头上。我也好难受,觉得原本的快乐也打了折。你没发现吗?我看见你不高兴以后,总是快速的转移话题,让爸妈的注意力不在我身上。

我引导菲菲回到自己的椅子上。

菲菲:姐姐,你这样一说,我想起来了,当时我只顾着自己生气,都没发现你也因为我而变得小心翼翼。对呀,你顾及我的感受,才会转移话题。是我只顾着自己,忽视了你的感受。

菲菲:我还想起来有一次,我把你的手抄报撕掉一个角,你虽然心疼的不行。但是自己把手抄报粘上了。你都没有告诉妈妈。

菲菲(扮演姐姐):因为你是我的小妹妹,比我小,我愿意让着你。妈妈常跟我说,咱俩身上流着同样的血,他们以后如果不在了,咱俩就是世界上最亲的人。

菲菲:我想起来,妈妈带你出去逛街,你总会记得我爱吃果冻。有时候,你还把自己喜欢的书分享给我。有一回我跳绳得了第三,你还给我买了一个发卡。姐姐,其实,你很好。

通过空椅子技术,引导菲菲角色扮演,展开对话。通过这种方法,菲菲体察了姐姐的情绪。当姐姐取得成就,自己身为她最亲的人,却不愿接受。这样的表现,就像一根刺,既伤害了自己,也划伤了姐姐的心。并且,通过空椅子技术,菲菲回忆过去,重新整理自己的经验,想起姐姐对自己的关心、照顾等细节,有助于菲菲卸下心房,和姐姐重新建立起温暖的情感联结。

3.系统脱敏,行为矫正阶段

第三阶段,主要采用系统脱敏的方式,进行行为矫正。我找出所有使菲菲感到嫉妒的事件,按从轻到重的顺序,建立嫉妒等级。分别是:(1)心情平静:与姐姐谈心事时;(2)轻度嫉妒:和家人一起谈论学习时;(3)中度嫉妒:妈妈表扬姐姐时;(4)重度嫉妒:姐姐获得了荣誉时。

从轻度等级开始,进行“放松训练一想象脱敏一停止想象”的过程。重复此步骤,直至她对这一等级不再感到焦虑,再进入下一个等级的脱敏。

4.结束与巩固阶段

第四阶段,在想象脱敏的基础上进行实物脱敏,通过社交能力训练,帮助菲菲实现人际适应。

我建议菲菲改变被动的交往习惯,主动和姐姐沟通感受,拔掉心中的刺。采取模仿学习的方式,关注班里乐观豁达的同学,观察他们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式,尝试模仿。也试着放下比较,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待姐姐。当产生不良情绪时,采用听音乐、做运动、找心理老师等方式排解。

二)与父母的联系

菲菲嫉妒的对象是姐姐,引发嫉妒的根源是父母。这说明,菲菲的家庭存在一定的异常,在菲菲眼中,无法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接下来,秉承着“家庭教育疗法”的观点,需要从家庭关系入手,去解决菲菲的问题。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菲菲在家庭中自认为“爱与归属感”缺失。父母不恰当的比较,使她感觉在家中获得的关注不足,缺乏安全感。并且,下意识把姐姐当成“资源争夺者”。内向的性格使她把这一切埋于心底,易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我邀请菲菲的父母到学校,通过亲子沙盘,发现家庭的心结。耐心向菲菲的父母展示她的苦恼,分析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对菲菲造成的消极影响,并指出孩子的改变有赖于家庭关系的改变。

我带着菲菲一家做“信任背摔”、“枕头大战”的亲子游戏。通过这种方式,唤醒菲菲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同时给父母提出了一些建议:

理论方面:推荐书《正面管教》、《捕捉儿童敏感期》。实操方面:1. 培养互相欣赏的家风。2.多一些有效陪伴,比如:家人一起共度周末,看电影等。3.平时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加强情感沟通。4.认同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总结反思

通过几轮辅导,菲菲嫉妒心理及焦虑程度下降,心态趋于平稳。通过后期的跟进和回访,菲菲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正视别人的长处。与姐姐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辅导目标。

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很容易在孩子之间进行比较,总用强的一方作为标准,去评判甚至否定弱的一方。而这种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容易让孩子心态失衡,引发同胞之间的矛盾。问题在关系中产生,也应在关系中得到解决。在进行嫉妒心理的个案辅导时,要探寻问题背后的社会系统,明晰被嫉妒的对象、引发嫉妒的评价者。本案例的根源在于家庭关系,因此,辅导的焦点就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相信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关系的改变。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