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恨的背后,是深深的渴望

“你们都不要来管我!”

“如果你今天非要见我的话,就等着给我收尸吧!”

“你们是要把我逼死吗?”

“老师,我真的很讨厌很讨厌他们!”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挨多久……”

“老师,我不想你们参与我家的事情,这是我的个人隐私。”

这是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小月的决绝:拒绝亲戚的一切“关心”,拒绝千里迢迢赶来的生父、奶奶的见面请求,一个人带发病后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去精神卫生中心看病住院,一个人住,一个人负责交房租水电费,不指望任何人,甚至拒绝学校老师们联系她的家长。

一、案例回顾

小月是中职一年级的学生,被医院诊断为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目前处于治疗期。自述出生后父母就离婚了,从未见过生父,4岁左右从奶奶家出来随继父和母亲一起生活。三年前,母亲因厂里发生火灾受到刺激而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疾病,家庭生活受到影响,继父打算办理离婚手续。疫情上网课期间,小月经常不上课,不交作业;返校复学后,在班上的人际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同学反映她占有欲强,不允许自己的朋友跟别的人玩;脾气很大,经常会情绪崩溃大哭,许多人不敢亲近她。一直在与她做工作的辅导老师及班主任反映,疫情期间她与母亲矛盾冲突加大,因母亲发病住院,家里储蓄卡由她保管使用。小月和妈妈没有至亲,只与所在市的远房亲戚有联系。亲戚们反映,自从她手上有了钱之后就开始拒绝亲戚的关心,不与他们联系,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有时甚至夜不归宿。他们担心小月会乱花钱,担心他们的生活再无保障,就不断要求小月尽快接母亲出院,而小月则嫌他们“指手画脚却给不了实质性的帮助,到最后一切还是推到我头上”而拒绝与他们联系,还向辅导老师吐露面对亲戚的干涉“真的很想死”。面对小月的极端言论而监护人又缺位的情况,我们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了家校社联动的心理辅导方案,共同维护小月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

二、辅导过程:

(一)共情接纳,积极引导

1.准确共情,宣泄情绪。针对小月拒绝亲戚关心、立志独立照顾自己和母亲的行为,辅导老师给她以充分的共情,接纳她对亲戚和对老师的愤怒,肯定她的责任心,肯定她在这样的境遇下还能够继续生活的努力和不易。倔强、棱角分明的小月在接纳抱持的谈话环境中,眼泪奔涌而出,泣不成声,为自己、也为母亲。

2.寻找积极资源。情绪稳定后,她主动向老师表示感谢,说自己也知道班主任和专业部长是为了她好,但她仍然不认为这会对她的生活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我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请她想象“如果这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你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正面思考,从而认识到母亲对她的重要性、亲戚支持对母亲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自己也需要帮助。至此,她心态才有所缓和。

(二)走访社区,寻找积极资源

鉴于小月心理健康状况不乐观,身边无监护人又拒绝亲戚过问,为了她的生命安全考虑,班主任和专业部长走访了小月家租住处的房东和所属的村委。经了解,小月与母亲冲突多发,经常听到二人争吵,自从母亲住院后,小月独立按时交房租水电,经常半夜回家或有时干脆夜不归宿;有来往的亲戚有堂姨妈、妈妈的姑姑、堂舅舅等,亲戚们关心她们母女的生活,但经常找不到她,或者干脆闭门不见,关系很僵。老师们还联系了村委负责人员申请妇联和社工在必要时给予关注和帮助。

(三)约谈学生亲人,努力重建亲子联系

通过多方努力,我们终于邀请到小月的亲戚她们到校,共同商讨小月的心理状况和后续生活照顾。凭借十足的诚意和全心全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态度,我们打消了亲戚们的顾虑,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要甩包袱给他们,开始变得积极主动并同意配合,共同帮助小月度过难关。但强调自己并非监护人,不能全权承担照顾小月的生活和安全。

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想方设法联系到了小月千里之外的生身父亲,对方十分急切,当即决定赶来与女儿见面,还接上了疼爱她的奶奶。可是面对风尘仆仆素未谋面的父亲和奶奶,小月却避之不见,还发了文章开头的话给父亲和亲戚们,父亲和奶奶拂袖而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立即联系离去的小月父亲,引导他换位思考小月的处境和心情,体谅一个女孩的不易,劝导他要比女儿更有耐心,给女儿最需要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重新接纳一个陌生的父亲是需要时间的,鼓励他一如既往给予孩子关心、爱和更多的耐心陪伴,小月父亲最终释然,说愿意等着她,给她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继续家庭教育指导,长期陪伴

小月自身的状况仍需要医生的治疗和成人的照顾,经过多次的辅导和多方面的工作,她最终还是同意暂时接受堂姨妈的照顾,并向学校请了两周的假去医院治疗。过程中,我们继续关注她和亲戚们的相处情况和她的心理健康状况。亲戚们反映,经过治疗,她情绪稳定很多,她自己也说希望过完暑假可以恢复健康,重返校园。我们继续指导她的亲戚们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了解小月情绪问题的照顾要点,掌握合适的沟通和表达方式,为小月的恢复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恢复同样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除了药物辅助之外,不离不弃的陪伴对小月来说,才是真正的根治之药。

(五)家校社联动,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由于学校力量有限,小月的特殊情况必须得到更多人更多方面的共同帮助,因此,经小月和亲戚们同意,我们也向教育部门申请了多部门联动帮助,希望多方合力,家校社共育,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护航,为一个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贡献力量。

三、辅导效果:

情绪稳定,积极面对未来。通过后续与小月的联系,了解到她目前在亲戚家居住,按时服药,情绪稳定,能够理性地处理亲戚对她的关心和照顾。感谢老师和亲戚对她的不离不弃,也感谢父亲能不远千里第一时间赶来,希望将来自己能够学好专业,找一个好工作挣多点钱,好好地照顾妈妈,在妈妈没发病的日子好好相处,享受生活。

亲子关系缓和。小月的父亲反馈说,那次之后他也原谅了小月对他的拒绝和冷漠,现在父女俩时有联系,偶尔会转点钱给女儿做生活之用。小月说以后可能会去看望奶奶,想念小时候奶奶对自己的好。

亲戚关系重建。小月家的经济情况可能并不能维持母亲今后的治疗和生活费用,堂姨妈、堂舅舅也不忍心她们母女走投无路,仍愿意提供必要的帮助,并表示不计前嫌,努力改善沟通方法,帮助她们的生活重新走上正规。小月也开始体会到亲戚间的温暖,慢慢开始重新接受了亲戚们的关心和诚意。

四、辅导反思:

(一)恨的背后,往往是深深的渴望

小月小时候跟随奶奶生活期间曾被送出去两次,又被收养人送回来,4岁时又被姑姑交给母亲抚养,没有安全感、没有生活主动权的小月在拿到母亲的储蓄卡之后,像是掌握了生活的资本,她开始拒绝所有人对她的要求和指点以及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急于宣告“不要任何人来管我”,“讨厌所有指点我的人”,宣告“独立”。在这些言语中不难看出她对周围人、对生父、对亲戚、甚至对母亲的恨,但是在这些情感下面隐藏的却是对爱的渴望,对虚伪的拒绝,对被抛弃的恐惧。不只是小月,其实大多数人对家人的恨,都暗藏着深深的被爱的渴望。

(二)青春期的问题,不是理解好的,而是陪伴好的

花季少女小月的诸多问题,可能不会因为我们一个学期的辅导,也不会因为联系上了亲人,与亲戚的关系有所缓和而彻底解决。青春期是个探索自我的时期,期间任何一个孩子都会遇到不同形式的问题,心理老师简单一句“我理解”并不能消除他们的困惑和焦虑,父母也不能随意质问孩子“我都理解你了,你还想怎么样!”“我都为你做了那么多,你怎么还是无法改变!”给予孩子无条件的关注和爱,耐心、积极、长情、不离不弃的陪伴,才是青春期诸多问题的灵丹妙药。

(三)自身能力无法应对时,要学会寻求和接受帮助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困境中无所依靠的小月要学会寻求身边支持系统的帮助;学校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寻求家庭的共同教育;当家校共育因故无法实现时,我们还要学会寻求社会资源的帮助。我们要构建了家校社合作共育的育人模式,为像小月一样处于困境、亟需帮助的同学及其家庭提供更多、更可靠的支持,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