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一年级学生冲动性自杀心理危机干预个案

一、危机事件概况

2021年9月底周一上课时,一位一年级的男生在上课时间出现在窗台边跳楼的举动,正副班主任、体育老师、安保人员的紧急拦住保护下自杀未遂。

据班主任回忆,这个男生上课铃声打响了不愿回班,声称要在教室外看鸟,班主任多番劝导其回班上课,下课再出去;这个学生不听劝导一直哭闹,还声称自己想要退学、想要回家。当班主任想联系其家长时,又声称自己不想活着,想从这个世界消失;后前往窗台试图进行跳楼,被正副班主任阻止。

几位老师将学生带往医务室查看是否受伤,安抚其情绪,情绪稳定后联系家长带其回家修整;心理老师叮嘱家长对学生进行看护,避免再次出现自杀自伤举动,若有情况及时联系学校。后在德育处、安全处的讨论之下,学校决定正副班主任、心理老师进行家访,继续追踪。第二天,心理老师、正副班主任进行家访,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二、个案基本资料

小W,男,7岁,一年级学生。喜欢阅读,识字量多,平时学习考核优异。从家访中得知,因为要入目前所在学校就读一年级,搬家在学校附近租房,认识的朋友较少。家中父亲是销售,工作时间灵活;母亲全职妈妈,还有一个一岁的弟弟。母亲平时多照顾弟弟,父亲对其较为严厉、粗暴。

三、心理危机干预流程与内容

(一)与学生面谈,收集信息

小W见到我的时候,比较紧张,坐在位置上比较局促;我给他倒了一杯水,笑着说:“你好,我是心理老师李老师。最近有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嘛?愿意和李老师聊一聊嘛?”小W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谈话中,围绕他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展开,寻找到引起他做出跳楼举动的“导火索”。据小W描述,事发当天早上吃早饭时候,自己已经吃不下了,但是父亲还是让自己再吃一块三明治,自己明确表示已经吃过一块,不能再吃了,再吃就要吐了;父亲没有听取自己的意见。自己感觉很难受,很委屈。

据小W的描述,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父亲经常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和意见,忽视自己;也会经常用粗暴、暴力的方式对待自己;妈妈现在主要的时间都在带弟弟,很少时间能够关注到自己。小W说自己那天就是感觉所有人都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不能理解他,就想去跳楼,也知道跳楼的后果。

(二)与父母访谈,补充信息

在开始正式访谈之前,发现小W的母亲情绪有些低落、眼眶微微发红;对其进行安慰,明确告诉小W的父母,今天的会谈是来帮助父母和小W的,爸爸妈妈有什么困难也可以告诉学校,我们会一起想办法帮助。

据了解,小W在一年级入学之前的暑假曾说到:“爸爸妈妈不爱我了,不想活了,想要跳楼。”当时小W的父母并未在意,以为孩子在开玩笑;也未在一年级开学前访谈以及心理普查时提及。母亲提及孩子与父亲之间存在多次冲突事件,父亲如小W口述一样行为较为粗暴、会动手打孩子。母亲自己要照顾一岁的弟弟,对小W看顾也较少。母亲也提及孩子睡眠情况也不是很好,睡得迟,早起困难有“起床气”;肠胃也经常感到不舒服,最近一段时间情绪起伏确实比较大。

与父母访谈过程中,正副班主任老师也提供了小W在学校开学以来的一些表现;心理老师了解之后针对目前的情况,对小W的父母提出一些建议,建议父亲对小W多一些耐心,倾听其合理诉求;母亲对小W多一些关注;家长近期看顾好小W;针对小W开学以来多次冲动行为,情绪起伏较大,建议父母带小W前往医院心理科排除一些可能性,寻求一些专业的医生的指导。

(三)上报心理危机事件

考虑到小W此次事件的严重性,且以前也有过自杀相关的言论,情绪起伏大、开学以来冲动行为颇多,存在一定的风险;此次事件也受到学校德育处、安全办的高度重视,在学校领导一致同意之下,遂将此次事件上报到区里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家访之后的第二天区里心理教研员曾卉君老师来我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在了解完事件脉络以及危机处理之后,曾老师提出建议与指导①鉴于小W多次出现冲动行为以及情绪起伏大,考虑ADHD(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可能性并建议学校和家长沟通,及时前往儿童医院进行就医。②注意家庭关系咨询的对话,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视角,也要关注父母的视角;少批判,多中立;关注父母的压力与需要。③在处理此类危机事件时,注意隐私保护,避免扩大影响。④心理老师在做心理辅导时可以适时加入一些放松训练,多关注孩子的情绪。⑤对受到此事件影响的学生、老师进行心理疏导。

(四)特别班会课

据小W班主任反应,小W跳楼举动对班级一些孩子产生影响,几天之内出现多位学生情绪失控、冲动行为的场景,遂对小W所在的班级进行特别班会课的授课。主要内容围绕认识情绪、情绪的合理表达展开。

(五)案例分析与辅导策略

1.生理原因:

①小W的父母带小W前往儿童医院心理科就诊,确诊为。

②开学一个月,睡眠质量较差。

③胃肠功能较弱,常常肚子不舒服。

2.社会原因:

(1)家庭因素:父亲教育方式过于粗暴,经常忽视小W的倾诉;母亲因照顾二孩常常忽视小W;父母对于小W的生活、情感需求很少回应。

(2)应激事件:与父亲发生激烈的言语冲突,父亲依旧打断他的发声,忽视他的诉求。

3.心理原因

(1)个性方面:外向好动,气质类型偏胆汁质。

(2)情绪方面:易激惹,情绪起伏大。

综合来看,小W出现冲动性自杀行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ADHD(注意力缺陷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为多动、冲动[1],心理辅导时了解到当时小W出现跳楼举动是非提前计划的,是不想老师电联父母导致自己回家的对抗行为之一。②家庭因素的影响,在家中母亲忽视,父亲暴力对待,使得小W安全感缺乏,倾诉常常无人倾听。有研究发现对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打骂等不良的教养方式,不但不会矫正行为,而且会导致内化、外化问题的加重[2]。小W因为患病的关系所以时常有冲动、多动的举动,父母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多用粗暴的教养方式对待,使其更加情绪不稳定、冲动易激惹,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4.辅导策略

(1)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复诊。ADHD的发病机制仍无完全清晰,缺乏统一结论,大部分学者认为,ADHD发病与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3]。在治疗方法上,精神兴奋剂仍然是ADHD治疗的首选药物[4]。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心理老师我及时和父母进行良性沟通,告诉家长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减轻家长对其药物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的担心;并一周、一月跟进小W的用药复诊情况。

(2)积极关注、多次行为辅导。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我倾听小W的诉说,理解他的感受、情况,接纳他的一切行为。对他爱阅读、识字量大进行表扬,给与他一定的自信。鼓励小W继续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诉求;看看爸爸妈妈是否产生改变。在情绪调节方面,我和小W进行探讨,如果以后遇到自己感到不舒服、生气的情况,可以采取不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方式,并进行蝴蝶拍等放松方式的教授。

(3)家庭教育。①告知父母需要认真倾听小W的倾诉,并给与相应的关注。②让家长与孩子制定家庭成员规则并一起执行。③学会正确对孩子下达指令,指令必须简洁明了。④多表扬鼓励孩子良好的表现,忽视他不合适的行为表现。⑤及时与医生、学校老师进行沟通联系。

四、危机事件反思

(一)科普宣传,理性对待

在本次案例中小W在一年级入学之前曾多次出现冲动、情绪起伏大的情况,父母对ADHD的了解甚少。ADHD是小学阶段最为突出的一类神经发育障碍,它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期的行为障碍,简称“多动症”,也叫做“儿童多动综合征”。这类疾病常常因为隐匿性高、干预难度大而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更为关键的是,更多非典型ADHD症状的孩子被忽视或者贯以“行为差、脾气不好”等等原因来对待。对于多动症的相关知识,不管是家长还是其他科任老师,都是需要迫切了解的;所以在小学心理健康工作中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科普、交流。只有科普宣传,各位家长、老师才能理性对待;才会寻求专业诊断,才能科学干预。

(二)细化、完善危机干预流程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未雨绸缪,才能临危不乱。在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21修订)》和《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手册》指导下,我校也建立了本校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出现心理危机事件下,我们立即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经过小W的案例,我校再一次对心理危机干预流程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职责确定到人,并对校医、安保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和演练。在小W的案例中,正副班主任老师与心理老师的协同合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家校合作,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在与班主任老师、其他科任老师沟通以及心理辅导过程中,发现小学阶段学生产生的情绪困扰、行为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家长有关。学生6-7岁的年龄位于人生的第二个叛逆期“儿童叛逆期”,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其影响很大;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更需要家长耐心的陪伴与引导。在“双减”政策之下,我们更要提倡家校共育,为家庭教育助力;给与父母一定的亲子方面的讲座与科普进行指导,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减少由亲子冲突引发的危机事件。

[1]    何侃.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008.

[2]    陆碧梅, 谢巧庆, 梁海华, et al. 父母教养方式干预对多动症儿童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 2006, 5(5): 3.

[3]    梁友芳.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研究进展[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 034(005): 781-4.

[4]   张华, 陈海丹, 陈泽燕. 儿童多动症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分析[J]. 河北医药, 2015, 37(5): 3.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