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家校医合力 阻断自伤传染链 ——初中女生小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一、案例概况

      初中生处在身心高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在不断探索多彩的外部世界的同时,也不断地探索自我丰富的内部世界。在这一时期,同伴是给他们陪伴最多的群体,他们彼此年龄相仿,特别是在同一班级的同学,有着更多的共同话题。那些原生家庭情况相近,兴趣相似,爱好相同的女生往往更容易走在一起,形成她们人际交往的闭环,从而相互影响。她们在一起时有共同的努力和积极进步,有的也会互相传递消极情绪,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让她们无法自拔。作为老师,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介入,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二、案例分析

      本组合案例为七年级同一班级的三人女生团体,人均年龄在十三岁。都是离异或单亲家庭。孩子和家庭成员间相处不和谐,在小学阶段一直在家中隐忍,小升初来到新的班集体时,遇到“同病相怜”的小伙伴时就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从而形成紧密的小团体。起初只是抱团相互取暖,共同努力积极进步。慢慢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日益显性化,多年积压的情感在这一过渡时间集中爆发。团体成员间的相互“吐槽”不断升级,逐渐形成一个负能量场,负性情绪不断循环加重。当其中一名成员联系到曾经因重度抑郁休学在家的小学同学后,她试图通过不断模仿自我伤害的行为缓解内心冲突,寻求短暂的快感,并在其小团体间通过“好友约定”等方式传播开来。在短短的半个学期,成员间不断对着视频群自残,以增加的团体的紧密度来获得自身的归属感及安全感。

三、干预过程

      老师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汇报学校,和家长联系,和学生沟通。通过一年的的不断努力和多种方式的运用帮助这三名孩子缓和亲子关系,逐步回归正轨。

成员一:母爱给予又一次的生命——GJ,女,13岁。

      该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说话声音轻而细。说话时总是低着头,躲在刘海后面偷偷害羞的笑,但一般老师问什么她都会认真回答。她的父亲在小学时因病去世,母亲带着她和弟弟寄居在小姨家,靠帮助小姨打理菜摊为生。和小姨一家共六口同住在一间房内。因小姨和外婆总是恶言相向,数落批评,她感到情绪低落,出现自残。

       初次是在七年级上学期末,由该生同桌汇报得知情况,伤口不明显而且已经结痂。在对GJ辅导的过程中得知是在家划的,因为家人批评以此为发泄方式。妈妈知道这一情况,并表示已和妈妈保证不再犯。妈妈到校后表示知道此事,孩子已经做了保证。并表示她在家对孩子及其溺爱,到初中内衣一直都是妈妈在洗,也从不要她做家务。放学后除了写作业就是玩手机,所以小姨和外婆确实有时会因此而数落她。妈妈也对自己家庭情况表示对孩子有影响,但自己无力做出改变,只能尽力去疼爱孩子。孩子听到妈妈的真情表白,和妈妈抱头痛哭,也和老师约定不再会发生,上学期老师抽查,确实无此事前再发生。在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给该生辅导的过程中发现该生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情绪,对母亲不信任,觉得现在生活的大家庭对她非常的不友好。持续的想法让她怀疑自己是不是没用,是不是不该出现在这个家里,从而产生自残自杀的想法。半学期的跟踪辅导中,心理老师通过引导该生改变对事物的认知,从而对家庭建立新的认识,进而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半个学期,孩子每次辅导后都表示感觉良好,也慢慢露出了笑容。

       然而经过了一个寒假,事情又发生了反复。班主任发现其带刀到学校,没收后发现手腕有新的伤痕,学生表明,仍是由于小姨和外婆的无止境谩骂让她难受,寻求释放压力,采取这种行为。班主任立即和妈妈联系。妈妈到校表示知道此事及原由。老师要求家长回去多关心孩子,并和其他家庭成员沟通交流,爱护孩子。同时和学校汇报该生情况。一周后,该生自残升级,整条手臂都划伤,该生表示上周回家后没有任何变化,所以很难过。校长室,政教处立即再次联系家长到校,开展教育辅导工作,心理老师通过孩子现在的行为重新评估,认为自残和自杀的倾向比较严重,并建议孩子去医院检查。该生家长检查后隐瞒病情,拖延治疗。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进一步关心和关注下,家长上交孩子医院的病例报告,显示有“重度抑郁”。经过学校领导的多次关心和谈话,家长带孩子离校,表示愿意按照同济医院的医嘱,在专科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专业的治疗。一个月后,家长上交了另外两份测试报告,两周一次,分别是中度和轻度,表示孩子治疗后恢复良好。家长表示会每天接送加强关注,继续坚持去医院做心理辅导。休学半学期后,该生凭医院检查报告正常复学。在和其妈妈的交流中得知,治疗的这段时间,妈妈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一直陪在孩子的身边。也就是这长时间的陪伴,让孩子和妈妈彼此走进了心灵的深处,解开了孩子的心结。

成员二:兴趣爱好助力全新人生——CICI,女,13岁。

        该生性格外向,能说会道,关心班集体,也能积极主动参与班级事务,表面上看不出她有什么心理负担。然而她的原生家庭非常令人担忧。父母离异,由父亲监护。姐姐由母亲监护。母亲改嫁继父(带有一儿一女)后生了一个儿子,母亲现有五名子女。父亲从小把她丢给奶奶抚养,极少来往。该生父母没有留联系方式,父亲长期躲债在外,孩子和奶奶都难得见到。继父对母亲和前夫家庭来往有忌讳,所以母亲也很少主动和她们联系。当学校和老师要求和其父母见面时,孩子和奶奶都表示,找不到人。

        初次发现该生自残行为是在七年级上学期末由于同学汇报。同学反映时,伤痕已经不明显。她表示是在家不小心划的,然后又划了两下好玩。奶奶知道此事,CICI已经向奶奶保证不再犯。经过辅导观察未再出现。七年级下学期CICI带刀和尖锐物品来学校。老师发现她的手腕上有新的伤口,于是立即打电话要家长到校。奶奶接到电话后表示知道此事,并且一直想和老师沟通,但内心有所顾忌,一直犹豫不决。在等待家长的过程中了解到,该生表示,过年期间奶奶在众多亲友面前不顾颜面的批评她,所以她很难过,所以出现了自伤行为,以缓解怒气。并谈及,她的小学好友XX患有重度抑郁,并住院治疗过但向学校隐瞒了病史,家长要求孩子在学校装出很开心的样子不要被发觉,以免受人歧视,也怕进入档案应影响升学及日后发展。这也是该生奶奶内心一直存在的顾忌。该好友会经常晚上在网上跟她发送一些抑郁患者视角的图片和视频。该生描述到,图片大多是灰色的、凌乱的。CICI此前从未接触过这些信息,非常好奇。该好友父母经常争吵,有一次打碎玻璃制品导致该好友大量出血,该好友当时让CICI在晚上给她送药和包扎伤口的物品,让她进一步走进了那个灰色的世界,也觉得XX是最了解她内心感受的人。

        奶奶一直不希望她俩交往,这也是她和奶奶发生矛盾的导火索之一。奶奶到校后表明孩子所说情况属实。班主任和奶奶说明情况,希望能改变教养方式,督促其合理上网。奶奶也认识到了隔代抚养的一些问题,表示会调整教育方式。一周后,老师在该生书包里发现大量刀片。学校政教处立即联系奶奶再次到校,该生表示,刀片是自己买的,带刀片是为了有安全感。然而,该生带刀片不仅在家中趁晚上奶奶睡觉时割破手腕,在学校课间偷偷躲在角落割破手背,甚至将刀片给其他同学,怂恿他人和她一起划手腕。心理老师初步判断该生有比较严重的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的行为倾向。合并这一系列情况后,奶奶在学校建议下带该生去医院检查。市心理精神卫生中心量表显示该生有轻度抑郁,并评估该生有较高的行为倾向。孩子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愿意积极接受检查和治疗。奶奶表示自己主动请医生为孩子开了《疏肝解郁胶囊》,会按时带孩子去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做进一步的辅导,目前该生能够正常到校上学,奶奶承诺每天接送孩子,监督其上网,如孩子再带刀片或发生冲动行为,愿意让孩子立即停课接受检查治疗。

        回校后,校领导召集小组成员再次召开会议,要求对该生多关注,多关心,有情况及时汇报。政教主任添加了奶奶微信好友,分享教育美文,随时联系。并且每天和该生约定“早晚来抱抱”,给该生买吃的和小礼物,给她母亲般的关爱。班主任将该生的座位调换到第一排讲台边,并安排班级心理委员多关注,周围的同学多默默关心,提醒她每天去找“妈妈”抱抱,关注她情绪变化。任课老师也调整对她的教学要求,时刻关注她的动态。心理老师运用接纳承诺疗法定期给该生做辅导,帮助她接纳自己的家庭,看到奶奶对她全心全意的付出和爱护,并承诺不再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而让奶奶伤心。通过回顾成长过程中奶奶对她的教育,孩子发现原来奶奶一直在培养她的舞蹈天分,而自己一直没有重视。看到了她的舞蹈天分,老师们便因势利导,推荐她加入学校的舞蹈社团,每周的大量训练分散了她的注意力,也让她交到了新的朋友。初中三年她代表学校参加各类舞蹈比赛,曾获得国家一等奖荣誉。

成员三新朋友陪伴新生活——XIXI,女,13岁。

       该生是这三个孩子中最不好沟通的一个。她从小父母离异,小学时期一直和弟弟一起和母亲生活。母亲要求苛刻,经常惩罚她。如冬天穿单衣在门外罚站半天,用恶毒的语言中伤她。初中以后,为了逃避母亲的管教,她主动要求和爷爷奶奶同住。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她和爷爷有矛盾,有一年多没和爷爷说一句话。奶奶对她十分溺爱,几乎是满足她所有的要求。在期中考试时,她在考场趴着,失控大哭。监考老师及时汇报学校,班主任要求家长到校。经询问了解到,期中考试前期,奶奶去香港旅游,XIXI要求同去,遭到奶奶拒绝,她一直记恨在心。奶奶回来后,XIXI就反复找茬。考试前一天,XIXI在家玩平板,奶奶要求她学习,从她手中收走平板,但用力较猛,她就说奶奶打她,用力踹了奶奶肚子两脚后,跑去窗户边要跳楼,以此威胁。奶奶不得不跟她赔礼道歉,后稍恢复。家长反映该生在发脾气时会在家狂声吼叫,或是自己掐自己,但不是真正的想死,只是以此威胁家长。但该生在学校表现的十分文静内敛,和家长反映的判若两人。在期中考试结束后,负责还原桌椅的同学发现,XIXI的桌子上有许多用指甲抠破的痕迹。都是近期的痕迹,她用书籍把桌面挡住,这说明她在家里的矛盾让她有很大的情绪,同时她也想在老师同学面前留下好的形象。

        通过多次和家长了解情况后,学校要求家长带孩子做专业心理测试,起初家长不愿意,在一个小长假后家长主动要求老师做孩子工作。通过不断沟通后了解到,小长假中,XIXI主动要求在CICI家过夜,但被奶奶拒绝,XIXI就开始连续几天躲在GJ家中不回家。后来,XIXI带GJ回到奶奶家,在爷爷的监护下到湖边散步时,要和GJ一起跳湖。她被爷爷拉住,GJ被路人救起。

        但该生不愿意去医院检测,也不愿意和母亲交流,爷爷奶奶又管不住她,其间姨妈介入帮助协调才勉强同意去医院检测,检测结果为中度抑郁和中度焦虑。学校建议孩子去专业机构做系统的心理咨询。但较前两位同学相比,家长和孩子的不良亲子关系让孩子的恢复较前两者慢。

       在GJ离校治疗期间,CICI忙于学校舞蹈社团训练,XIXI在孤独了一段时间后,不得不开始新的人际交往。心理委员主动走近她,带她来心语室“玩沙盘”,陪她玩一些积极的游戏,慢慢的这个孩子的心也静了下来。

四、辅导效果

       通过三年家、校、社会的共同合作,这三个孩子不断蜕变。在老师的引导下,CICI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学校舞蹈社团训练,并代表学校参加各级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也认识了许多充满正能量的朋友,自己也变得越来越积极上进。GJ遵照医嘱积极治疗,效果显著,不再伤害自己,也真正学会了体谅母亲,并付诸于行动,其母亲时言语间对学校和老师表达了满满的感谢。XIXI开始新的人际交往后,和新转来的同学一起学画漫画,心慢慢地静下来,也没有之前那么狂躁。九年级中考,她们都考取了自己心仪的学校。

五、案例反思

        这三个孩子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又在同一个班级,关系较好,她们相互之间有一种负能量的传递。针对这种同伴之间负性情绪传递,班主任调整了她们的座位,并安排心理委员对心理特异生一对一的关注。同时加强班集体管理,教育班级其他学生关心爱护心理特异生,特别是坐在他们周围的学生。

       学校领导及教师进行学生家访,深入家庭了解情况。召开班级任课老师会议,商讨关注方案。任课老师在教学中和课后加强对她们的关心和关注。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当发现她们有过激行为时,学校建议她们接受专业辅导,建议家长去专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在这三年里,学校老师及时和家长联系,配合家长,支持学生治疗。同时做好“一生一档”记录,备好案。在大家的携手努力下,孩子们逐渐步入正轨,开始正常学习生活。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