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拿”女孩衣服男孩的背后 --基于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案例辅导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天,男,15岁,九年级学生。四口之家,家中还有爸爸、妈妈和妹妹。父母对小天比较严格,爸爸会打他。在班级里,小天基本上不和同学交流。当老师主动找到他时,他才会和老师说话。班主任反馈,小天曾在女生不知道的情况下,“拿”走女生的衣服,近一个月里,这样的行为发生了两次。第一次发现时,已经对他进行了教育,但后来还是发生了第二次。班主任和小天沟通时,感受到小天的敌意和攻击性,担心他会有其他攻击行为,或再次“拿”走女生的衣服,因此求助心理老师,希望能帮助小天调整行为。

二、以人为中心疗法简介

以人为中心疗法是由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的。强调在咨询中要设法创造一种让来访者能够自由、自主地进行自我探索的条件和气氛。在这种条件和气氛下,来访者通过探索内心的真实感受,重新体验和认识它们,从而逐渐消除经验与自我的失调。罗杰斯认为,在心理治疗中如果包含六个充分必要条件,那么不管治疗师的取向是什么,积极性改变都会出现。这六个条件分别是:(1)双方心理接触;(2)对来访者的定义是:处于一种不一致的状态,感到脆弱或焦虑;(3)对治疗师的定义是:在关系中是一致的或协调的。(4)治疗师要使来访者感到被无条件积极关注;(5)治疗师要对来访者的内在参照标准有一种共情理解,并且努力向来访者传递这种体验;(6)治疗师对于来访者的共情理解与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传达是向治疗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三、辅导过程

(一)心理接触

结合班主任的反馈,我主动前去找小天。由于他近期被多位老师找过,所以也配合到了辅导室。来到辅导室的小天,服装整齐,但是头发较长且已多天未洗,低着头,眼睛看向地面,眼神冷峻,表情凝重。我首先询问小天近期的学习生活,是否感到累,是否有按时吃饭等日常问题,意图拉近与小天之间的距离。但小天简单地回应之后,就直接说:“老师,你有话就直说吧,不用绕弯子”。语言中能感受到小天内心对这次沟通的抗拒,以及一种心理预设:我又要被一个老师教育一番了。当我感受到小天内心的抗拒和对我来意的误解时,我坦诚表达了我的来意:“我就是单纯地想和你聊聊天,九年级学生一般时间都比较紧,难得有放松和聊天的机会,如果我找你,能为你争取到一段可以稍适放松、看看校园其他风景的机会,那我觉得这次找你就是值得的。”同时,拿出来两颗糖果给学生,并表达希望他在辅导室感到轻松自在、不受拘束。

经过我的坦诚表达,小天的戒备心有所放下,凝重表情也有所缓和。于是主动和小天聊起是否玩游戏、未来想要干什么等话题。经过老师一定程度的自我暴露,如我玩吃鸡游戏时,因为空间方位感不好,还未找到相应的道具,就被攻击了等玩游戏中的糗事。小天的心逐渐被打开,他开始分享他喜欢玩的游戏,他玩游戏的技巧和未来副业想要成为电竞选手等。

(二)来访者处于一种不一致的状态

随着我与小天信任关系的建立和推进,小天的表达也越来越主动。他能够侃侃而谈,讲述了喜欢和擅长玩游戏,但这学期初学习成绩下降,迫于自己和家长的压力,他目前已经停止玩游戏的经历。在和同学相处方面,因为觉得和现在的同学共同话题不多,同学们也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就不主动和同学们交流。后来,学生经过片刻的沉默后,主动说出自己近期发生的事情:拿女生的衣服,并被老师教育,这件事情也已经被家长知道。现在大家对自己的形象认识更差了。小天已经发生的行为与内心期待树立的形象之间的矛盾造成小天内心紧张、焦虑,使他处于一种不一致的状态,也是小天现在急于改变的状态。

学生情况分析:

1. 人际联结弱,自我认可度低

小天是从其他班级转到现在的班级,和班里同学几乎无沟通,在学校里没有什么能聊得来的同学,基本上都是独来独往。内心想法无处表达,也无法接受来自其他人的积极反馈,学期初考试退步较大,进一步加重了小天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2. 家庭压力大,感受到较弱的支持

小天的父母,尤其是爸爸,对小天比较严格。当他的学习、在校表现没能达到父母的期望时,父母就会骂或者打小天,小天对父母充满恐惧,对家的温暖、支持感受体验到的较少。在这次事件发生后,小天多次向老师申请不要告诉家长。

3. 对游戏情感深厚,暂时“戒掉”心矛盾

小天自小学五年级开始,喜欢玩游戏,周末及休息时会花较多时间在游戏上,到了初中,更是把周末仅有的休息时间都用在游戏上,不出门,不参加其他活动,对游戏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因为前期学习成绩下降,迫于自己和家长的压力,目前已经不再接触游戏。但没有了通过游戏进行情绪释放或者自我娱乐的方式后,学生内心复杂的情绪情感就以其他方式表达--“拿”女生衣服。

4. 青春期成长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认为,青少年的性意识有三个阶段,14-15岁的学生正处于对异性的接近期,性生理的发育和性意识的萌动,会对异性充满探索的欲望和接近的冲动。小天正处于这一阶段,他对异性充满好奇,渴望与异性接近。但受家庭教育和传统校园教育的影响,在小天心中,有喜欢的异性是不被允许的,也是不会被接纳的,所以他想到通过“拿”女生衣服这样的方式来缓解在这一阶段的复杂情绪。

(三)辅导者在与来访者的关系中是一致的

辅导者在与来访者的关系中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是一种外在行为精确反应内在状态的个体存在状态,辅导者的觉察和体验是一致的。在与小天的互动、沟通过程中,我一直保持不评判、不否定的态度,积极倾听和回应小天所表达的内容,小天也能够感受到我的用心关注,并表达:“如果我的家人也能像老师这样心平气和地听我说就好了”。

(四)采用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帮助来访者改变不一致的状态

积极关注点1:允许自由表达

在辅导中,我营造和谐、鼓励的沟通氛围,让小天没有顾虑地敢于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在沟通的前期,我会通过询问,引导小天表达,在沟通的后期,小天能够主动说出自己对于游戏、班级人际关系和近期的行为的理解。

积极关注点2:肯定自我反思、自我分析

当小天自由表达之后,他开始了反思,他说:“我去拿女生的衣服,可能与我现在不打游戏了有关系,我尝试通过做其他的事情来转移我的注意了,所以就这么做了。我现在也意识到这么做是不对的,我以后不会再拿别人的衣服了。”“我现在的重心是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中考备战中,先放下游戏,等中考结束后再说。”我对小天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分析给予肯定。

积极关注点3:探索成就时刻

在与小天的沟通中,发现小天对自己近期的状态评价不是很好时,询问小天:“最近有没有让你感到比较好的事情发生?”小天想了想说:“是成绩吧。这一段时间,我戒掉了游戏,把重心放在学习上,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之前班级中下游的水平,到班级前十,物理、数学等几门学科的成绩排在班级前列。”经过这一询问,小天开始讲述了更多与自己成绩进步有关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他神采奕奕,充满了自信和自豪感。我也对小天的讲述给予肯定和积极反馈,让小天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的自律、坚持、对学习的积极态度、设定适合的目标,并积极为目标而努力。

积极关注点4:引导接纳现状

小天意识到自己不该拿女生的衣服时,有内疚和自责情绪,我引导小天接纳已经发生的事情,同时让小天知道这一阶段对女生有好奇、好感是正常现象,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成熟而自然产生的。但是可以通过多和同学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把心里的想法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等方法来排解这一阶段的复杂情绪。

在和班级同学沟通方面,小天坦言因为和同学没有共同语言而没有主动交流,我鼓励他尝试加入班级、宿舍群体中一起讨论、交流,研究表明说“废话”有利于拉近人际关系,不妨和大家一起说点儿“废话”。

积极关注点5:与父母沟通,强化社会支持系统

在沟通的最后,小天向我求助:“我父母知道了这件事情,周末回去肯定又要被罚,我该怎么办?”由于我已经了解到小天的家庭情况,想要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正好此时询问小天的意见,小天也同意。于是,当天晚上,和小天的家长进行了沟通。我首先向家长反馈了我看到小天的积极之处和优势,并和家长分析了小天会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最后建议家长以温和的方式和小天沟通,在家庭活动中增进亲子关系,如周末和孩子一起打篮球,爸爸可以和小天分享自己的青春期经历,让孩子找到更好地应对方法,以及以发展的、积极的眼光去看小天的成长和变化等。当晚,父母接小天一起回家。

 四、辅导效果

新的一周见到小天时,他剪了头发,面带笑容,显得神采奕奕。小天说,周末回家没有被父母惩罚,还和爸爸去打了篮球。从辅导结束至今,学生再无“拿”女孩衣服的行为。班主任反馈,学生现在在学习上非常投入和用功,偶尔也会和同学说说笑笑,看起来比之前阳光了。

 五、辅导反思

本个案基于以人为中心疗法对在人际、自我价值和青春期心理调适等多方面有困惑的学生进行辅导,在辅导中,关注来访者和辅导老师心理关系的建立,通过无条件积极关注赋予学生能量,让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优势,也看到自己的潜能。本次辅导对于解决学生目前存在的行为问题,增强学生心理能量感,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方面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 用心“解”心,在关系中提升个人价值

以人为中心疗法认为,人类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我们有强烈的心理接触需求。沃纳指出,“即使是心理接触的适度增长也会对来访者具有巨大的个人和心理价值”。与其他人接触,可以减少焦虑和存在的孤独感。小天由于和家人、同学的关系疏远,以及不合理行为发生后被指责和自责,导致他内心更加封闭,开始对周围其他人充满敌意,似乎“全世界与我为敌”。经过我的坦诚沟通和对小天的积极关注,他逐渐卸下心理包袱,能够主动沟通、表达和求助,这是良好辅导效果产生的第一步,也是小天个人价值得以提升的重要一步。

初中生的心理具有闭锁性与开放性相矛盾的特点,他们既因为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较少主动表露自己,将想法藏在心底,又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因此,建立信任的关系,让学生感到被关注,沟通中教师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不否定、不评判,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把学生看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将促进学生积极自我评价和个人价值观的形成。

2.无条件积极关注,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在辅导中,小天对自己之前的行为是带有自责和恐惧情绪的,特别担心老师的再次批评或指责,而我没有批评,一直给予学生尊重与接纳,理解和关怀。这种状态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改变意识的产生,并真心地做出“以后不会再发生这样行为”的决定。

初中生内心比较敏感,在意他人的评价,如果在辅导沟通中他们觉察到老师有否定、批评的态度,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不再继续表达或者表达不真实的内容。而在无条件积极关注下,创设安全的氛围,将促进学生的自我挖掘、自我成长。

3.强化支持系统,为学生全方位护航

学生问题的呈现,常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小天这一行为的出现,与父母的严厉要求,经常性的否定有较大的关系。而要完全改善小天的状态,父母必须清楚自己带来的影响,并做出积极调整。当小天的父母做出改变,对小天多了些关心和鼓励,小天将积极地做出回应,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此案例中,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也不断给予小天积极关注和反馈,让小天感受到更多的支持。

学生是自我状态改变的第一人,而对于听过很多道理的他们,却常仍不能按照理想的路线发展。因为除了道理,他们还需要情感支撑,需要被看见,被积极关注,被认可。当我们给予他们需要的,他们就是自己的老师,能够主动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保罗·威尔金斯,以人为中心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2] 王梅. 无条件积极关注在心理咨询中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32):2.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