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贝克雷米疗法在初中生人际心理问题中的应用

1一般资料

1.1基本情况

李某,女,15岁,在校八年级学生。父亲在外打工,早出晚归,对该生的关心较少。母亲是家庭主妇,除了做家务外还需要带两岁的弟弟,对李某的学习要求较高,如果做错了就批评打骂。因此求助者在校与同学的矛盾冲突较少和母亲交流。身高大约1.63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1.2个人成长史

念小学时性格冲动易怒和同学关系基础不好,念初中后希望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表现较积极成绩较好,但性格悲观,多愁善感。有时候上课讲话,被批评后心里委屈不服气,后逐渐变得闷闷不乐,觉得老师同学不喜欢自己了,一次与谢姓女同学起冲突,被该女同学打了一巴掌,并宣扬李某暗恋初三的杨某,致使恼羞成怒的杨某为撇清关系也打了李某一巴掌。从那以后,李某变得更加失落,不愿出现在班上,经常说同学在其背后说坏话,因打架事件被班主任知晓谢某被叫到教室外批评教育,李某害怕谢某认为是自己打小报告并且报复自己,以后就开始旷课不来学校。后来经家长和老师多次劝慰并且保证其在校安全的情况下,李某来校上课,但是来校后其仍然担心谢某报复和同学的指指点点,反反复复的想要退学。后经班主任介绍主动前来咨询。

1.3个人陈述

  我觉得我爸妈只关心弟弟,自从有了弟弟后就不爱我了,在家里我是可有可无的,弟弟做错了,母亲就说他年少不懂事,弟弟来和我抢东西,母亲都是怪我,动不动就骂我,老说我这么大了要让着他,有时候还动手。在学校里,我也没有什么朋友,大家都认为我不好相处不喜欢我,本来老师还挺疼我的,可是我上课时和别的同学讨论问题,老师看到了就批评我,知道我和别的同学打架以后,连老师也对我失望了,变得不喜欢我。现在我一到班上就觉得坐不下去,上课听不进去,考试也考不好。我受不了别人对我指指点点,受不了别人鄙视的眼光。我想逃,我不想再念下去了。晚上在床上想着想着都会流眼泪,感觉自己的命运太悲惨了,活着很累很没意思。

1.4家长反映:

孩子小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也比较听话,越长大就越叛逆,有时候叫她做事情,她一听就不高兴,经常和我争吵。我对她要求比较严格,同学叫她出去玩或者去庆祝生日唱歌什么的都不会让她去,晚上天黑了就回家,她也挺听话的,其实我早就和她说过,那个谢同学喜欢混在男生堆里,晚上还和人家去喝啤酒唱歌,叫她少跟这种人来往,怕她学坏了。她都答应的好好的,谁知道她们之间还有来往,这回竟然还打架了。

1.5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衣着整洁,精神正常。性格倔强比较喜欢被表扬。成绩较好,自尊心很强,脾气较急,易冲动,一次问老师问题,其他同学在旁边说话,干扰到她,她立马大声训斥,引起老师的惊讶和同学的不满。

2诊断

2.1诊断结果

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和测评结果,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2.2心理测验结果

选择SCL—90和EPQ进行测评。

SCL—90各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1.4;强迫1.4;人际关系敏感2.6;抑郁2.1;焦虑2.7;敌对1.7;恐怖1.1;偏执1.2;精神病性1.3;其他1.0。总分:153。阳性项目数:38项,其中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分均高于2分;

EPQ得分:P:67;E:60;N:74;L:31。性格偏外向不稳定。

2.3诊断依据

  (一)诊断依据

    (1)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人格相对稳定,无幻觉妄想,无显著的兴奋和活动异常,自知力正常,自动求助,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的症状表现是同伴交往问题引起的害怕别的同学对自己指指点点,属于常形,即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所以可排除神经症。

  (3)根据求助者病程两个月左右,痛苦程度较深,社会功能影响中度,有回避行为,无泛化,所以可确定为严重心理问题。

  (4)根据求助者主要症状特征:既存在情绪低落,失眠,不安等表现,属于心理学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因此该求助者可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二)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经医院体检躯体无疾病。

(2)心理因素:性格较冲动,莽撞,同时又存在自卑与多疑的性格特点,以至于和同学发生冲突后,自我感觉羞愧不敢面对老师和同学,认为老师和同学会看不起自己,在背后对自己指指点点。

(3)社会因素: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求助者形成认知偏差,父母对其要求高,以至于当她与同学发生冲突后,她不敢向父母求助;人际关系方面,几乎没有知心朋友;缺乏社会支持,未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4)个性特征:性格冲动易激惹,自尊心较强,性格敏感多疑,有时又很自卑。

3咨询方案的制定

3.1咨询目标的确立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逐步消除求助者目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改善求助者的人际关系,让求助者重新回到课堂。

  2.最终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增强其与人交往能力。

3.2理论原理和方法

1.咨询方法和原理

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咨询原理

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的关系,咨询师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帮助来访者解决认知上的偏差、错误行为及不良情绪。认知的重点在于合作和积极参与,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和教育性的治疗。

具体方法:建立咨询关系。‚确定咨询目标ƒ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④检查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模仿。⑤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⑥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⑦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

4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第二次咨询:

运用自我审查技术:鼓励并引导求助者说出她对自己的看法。

    具体过程:

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处在目前的状态?(具体化技术)

来访者:因为和班级同学关系不好,他们因为打架事件总是针对我,我的朋友们也因为这件事情都跟我走得比较远。吵架之后班主任也不理解我的苦衷,感觉很孤独。

咨询师:你感觉很孤独,我能理解你,因为吵架使得你感觉自己被同学们孤立了。( 表达共情)

咨询师:你想改变与同学们的关系吗?

来访者:想。但我觉得很难,吵过架后他们肯定觉得我很难相处了。

咨询师:如果没有打架这件事,你和同学能友好相处吗?

来访者:那当然了,要不是和他们打架我不会这么难受,感觉自己人际关系太糟了,而且老师因为我打架,肯定也觉得我是一个坏学生不喜欢我。

咨询师:你刚刚说 “老师因为我打架,肯定也觉得我是一个坏学生不喜欢我”,这句话是对的吗?

来访者:什么意思?

咨询师:你觉得老师会因为打架这件事情就不喜欢你吗?

来访者:肯定会啊!

咨询师:那具体说说因为打架哪些老师开始不喜欢你了

来访者:这个······我说不上来。

咨询师:说不上来是因为什么呢?是你已经感觉到某个老师对你表示不喜但表达不出来,还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感觉到任何老师对你表示不满?

来访者:(思考了一会儿)好像也没有老师对我表示不满,物理老师知道这件事后还安慰过我,班主任也关心过我。(自我审查)

咨询师:那现在想一下你刚刚那句话是对的吗?

来访者:不对。老师并没有因为打架事件就不喜欢我。(改变认知)

咨询师:你的情绪状态我能理解,你觉得是因为打架事件让你的生活状态不好了,对吧?

来访者:点点头

咨询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和别人起冲突闹矛盾,比如和你吵架的同学,她们的反应跟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来访者:(沉默思考了一会)我每天看着她们觉得她们没有什么变化,还是每天嘻嘻哈哈的。

咨询师:那么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件事,在不同的人身上所产生的反应是不同的。那是什么主导了你的反应呢?

来访者:(摇摇头)可能是我比较敏感受不了别人的指指点点吧。(自我审查)

咨询师:好的,你已经开始慢慢理解了。比如说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家是卖雨伞的,小儿子家是卖盐的,晴天时,她担心大儿子家的雨伞卖不掉,下雨时她又担心小儿子家没办法晒盐。整天闷闷不乐,你说她怎样才能高兴起来呢?

来访者:她要是想晴天小儿子家卖盐,阴雨天大儿子家卖伞,老太太应该就高兴起来了。

咨询师:对的,跟这个老太太一样,人们总是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释义)比如你上课和同学讲话,老师批评你,那是不是也批评了其他同学呢?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那其他同学的反应也和你一样吗?

来访者:不是。

咨询师:是不是也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们呢?

来访者:好像也没有不喜欢。

咨询师:所以老师是不喜欢你了才批评你吗?

来访者:这么说好像不是。

咨询师:那老师是为什么批评你呢?

来访者:因为我上课讲话,破坏了课堂纪律

咨询师:对,老师批评同学是因为上课讲话这件事,而不是针对你个人。这种批评并不代表老师对同学们的个人喜好。

来访者:我好像明白了这个情况了。其实老师批评同学是对事不对人,我自己太敏感了。(自我审查)

咨询师:同一件事,你乐观看待和悲观看待带来的体验是不一样的。

第二阶段 心理帮助阶段

第三次咨询:

运用演示和模仿技术:对于“同学与我关系不好,在我背后指指点点”带来的表层错误观念,通过与来访者进行角色扮演,分两次:一次咨询师扮演班级同学,来访者扮演自己(还原吵架真实情况);第二次来访者扮演班级同学、咨询师扮演来访者(“来访者”表现倾听、尊重班级同学)。让其观察两次“来访者”不同的情绪反应并进行分析。

    咨询记录摘录:

咨询师:刚刚的角色扮演,你的感悟是什么呢?

来访者:我感觉我有点知道了,如果我当时像你刚刚那样,可能班级同学就不会和我吵起来了。

咨询师:这其中的不同是什么呢?

来访者:我做我自己的时候,我都不管对方讲什么,对方在我背书的时候和别的同学在旁边聊天,我觉得这是故意打扰我背书,我的脾气就上来了,大声的呵斥她。对方是无意中影响到我,被我呵斥了肯定觉得不舒服。

咨询师:(微笑的看着来访者点点头)

来访者:嗯,当我扮演班级同学,老师你扮演我时,你的做法和我原来的表现截然不同——你真诚的对同学说自己被影响到了,语气和态度都很到位,这时候同学就会知道自己哪里不足,会改正,也不会觉得被大声呵斥而不高兴,感觉可以很简单地解决问题。(尴尬的笑了笑)

咨询师:好的,看来我们的角色扮演有成效了。不管在任何的时间,总是要先尊重对方,解决问题时可以用较温和的方式,而不是带着情绪发脾气,很多事情就可以快速得到解决了。对吧?(微笑的看着来访者)

来访者:(点点头)

指导来访者学会利用合理宣泄等方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调适不良的情绪体验,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鼓励来访者学会主动和他人交往,多看到自己和他人的闪光点。在情绪体验上,制定情绪晴雨表,把每天对自己的情绪体验进行评分,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

第四次咨询:

运用语义分析技术:来访者反复表达自己不受欢迎,以致于“在班上待不下去”这样的核心错误观念,通过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引导求助者发现自己将事实过度概括化,自己的语言过分绝对化,并不是每个人都不欢迎“我”。“我”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不足,但并不是完全被孤立的。

过程节选:

来访者:班级同学都不喜欢我,天天针对我,经常在我背后指指点点,在班上我一刻也待不下去。(认知歪曲)

咨询师:你在班级没有朋友吗?

来访者:有,但是只有几个能谈得来的

咨询师:那你之前说班级同学都不喜欢你,这个是否矛盾了呢?

来访者:呃(楞了一下,思考后点头)

咨询师:还有你说同学天天针对你,可以举一个每天针对你的行为吗?

来访者:我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经常针对我

咨询师:你看,你说经常针对你,和之前说的天天针对你相比,好像之前说的有点夸大了哦。

来访者:(沉默,思考了一会儿)

咨询师:你再好好想想自己真的在班上一刻也待不下去了吗?

来访者:那倒没有,有时候上课,老师讲课,我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老师讲什么内容上了。

咨询师:嗯,你很喜欢学习,所以上课的时间你可以好好的待在班上对吗?

来访者:嗯,只要上课他们也在听讲,我就觉得好多了。

咨询师:所以你之前说的那些话哪里是不对的呢?

来访者:嗯,我不能用太绝对的词,不是每个同学都不喜欢我,不喜欢我的同学也没有天天都针对我,而且撇开他们,我也可以待在班上好好上课。我也知道其实现实没有那么糟。

咨询师:是的,现在这么想,你感觉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来访者:嗯,好像是有些不同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从其中好的一方面考虑就会产生一系列好的反应;如果我都从不好的角度想,接下来就会恶性循环,感觉越来越糟糕。

咨询师:非常好,你已经开始学会积极思考,帮助自己获得更多正能量了。

来访者:(开心的笑)谢谢老师。

布置咨询作业:

   ①准备一个作业本,写下一周时间内生活中,极端思维和夸大性语言,同时写下可以替换的合理词语。

②主动与同学进行交谈,问问同学自己是否夸大事实,纠正错误观念。

第三阶段  结束与巩固阶段

    目的

A. 巩固咨询效果。

B. 结束咨询。

    ‚方法:

A.使用认知复习的技术,巩固新观念。

B.使用心理测验,再次评估咨询后的情绪和行为。

    ƒ过程:

A.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家庭作业并检查作业内容,观察学习效果,进行认知复习。其目的不仅是教会求助者新的技能,并且要使她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她的信念。

B.进行心理测验,使用SCL-90重新评估咨询后,求助者的情绪体验及行为方式。

C.结束咨询。

    过程节选:

咨询师:最近有没有感觉到好一些?

来访者:嗯,好多了。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太敏感,太悲观了。

咨询师:那你和同学聊天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来访者:和同学聊了一下,大家都说我以前说话太绝对化了。而且不允许别人提出异议,不然就会生气。(笑)现在改了。也感觉自己脾气好很多。

咨询师:那你以后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学过的方法哦。现在来整理一下我们平常可以用的方法。

来访者:(笑着点头)……

5咨询效果评估

通过咨询,李某的症状得到改善,与同学相处脾气也变了,转学前班级开了一场告别会,很多同学都表达了自己的祝福,也有很多同学哭着表达自己的不舍。父母亲经过此事后,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生活中对来访者更加耐心,也很满意来访者的变化。

反思:初中生人际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源于异常和歪曲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和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再重新建构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纠结和矛盾,更好得适应环境。因此,咨询着重帮助求助者看到自己歪曲的假想并学会用更现实的方式去思考。

参考文献

[1]Judith S.Beck.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严由伟著. 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体系.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