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跟“乱说乱动”说再见 ----叙事疗法用于小学生问题行为的辅导

2021年9月的一个下午,1位班主任老师将小吕同学带进了“阳光小屋”,反映小吕严重干扰老师们上课,影响周围同学听课。听着班主任的数落,小吕嘴里嘟嘟哝哝,一脸的不服气。在班主任老师述说完他上课影响他人的种种表现之后,小吕更是面露愤恨。

小吕是个小学五年级的男孩子。由于学习困难,四年级时测过智商(IQ55),办理了随班就读。在学校里他还经常与同学们打架,跟老师顶嘴。在大家眼中,小吕是个学习和品行都有问题的孩子。据班主任老师反映刚开学他还能安静地上课,没几天,他就“憋不住”了,上课时不停地找周围人说笑,对于老师的劝说与批评,他表现得无所谓。后来行为升级,走出座位抢别人的东西,引发冲突,既影响同学听讲,又打断了老师上课的进程。

一、通过肯定,建立信任

考虑到小吕当时对老师的态度是抗拒的,首次辅导,目的是寻找突破口,与小吕建立良好的关系。笔者先给予他肯定,让他获得心理上的认同和温暖,之前的抗拒就减少了很多。再通过共情,让小吕觉得自己是被理解的,被接纳的,从而与笔者建立起初步的信任感,于是愿意配合,开始了自我表达。

师:这不是“小吕”同学吗?你看起来很生气吧?

(小吕眼睛看别处,不理会我)

师:现在的你和我印象中的你不一样。我记得以往在走廊里见到你,你总是笑眯眯的,见到我还很有礼貌地跟我打招呼。我想小吕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小吕抬起头,看着我)

师:你是不是记起我来了?认得我吗?

小吕:我认识你。你是马老师。

师:嗯,是的。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生气呢?

小吕:李老师就会说我影响了上课,小蒋也影响的,但李老师没批评他。

师:哦,你觉得老师不公平对吗?

小吕:对。

师:那么,你和小蒋怎么影响上课呢?

小吕:我看到他带了一块新橡皮,我就是想看看嘛。

师:后来呢?

小吕:我跟他说给我看看,他不肯,我就过去拿了。他不给,我们就抢了起来。李老师看到了就批评我了。

师:未经同意,拿别人东西是对的行为吗?

小吕:嗯,不对。

(小吕摇头)

小吕:但是我就是想看看。

研究表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觉性逐渐发展起来,但坚持性不够,遇到困难时,常会动摇,不能坚持到底。此外,他们易受外力或情绪的影响,行动上往往存在盲目性和冲动性,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笔者认为小吕同学自控力不足,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产生冲动的行为。笔者将用叙事疗法对这一问题进行辅导。

二、绘画表达,外化问题

外化问题是叙事疗法重要的技术方法,就是将问题与人分开,把贴上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一旦问题外化之后,问题和人分家,人的内在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转而有能力与能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辅导片段:(第二次)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我来说,你来画”的游戏好吗?

小吕:嗯!

师:我们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着许许多多奇怪的念头。比如我现在有和小吕交朋友的念头,再比如我现在还有想吃巧克力的念头,你呢,你现在有什么念头?

小吕:我也想吃巧克力。

(给一颗巧克力,放进他嘴里。)

师:嗯,好的。我们继续。有一种念头,一旦进入我们的大脑,就会控制我们的行为,命令我们“现在就要去做,而且一分钟也不能耽搁。”我们就会像提线木偶一样,做出一些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守规则的举动。想一想,如果你是“小画家”,你觉得这个念头长什么样呢?它又会是什么颜色?

(小吕画了两个红色的相连的XX)

师:你给它起个名字吧!

小吕:“乱说乱动”。

师:“乱说乱动”会影响我们每一个人。只是“乱说乱动”对有些人影响大,对有些人影响小。你有受到过“乱说乱动”的影响吗?

小吕:嗯,有。

师:“乱说乱动”对你的影响大不大呢?如果满分为10分,“乱说乱动”对你的影响,你觉得是几分?

小吕:8分吧。

师:看来“乱说乱动”对你的影响不小。

小吕点头。

师:你觉得“乱说乱动”对你的影响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或者是不好不坏的?

小吕:应该是不好的。

师:为什么?举个例子,说说“乱说乱动”是怎么影响你的。

小吕:上课时,我就是想跟小朋友说话,老师看到会批评我,叫我站起来,还会跟我妈妈告状,妈妈就生气了,有时还会打我。

师:哦,看来你不是很喜欢“乱说乱动”,它干扰了你的生活,对吗?

小吕:嗯。

师:你想让“乱说乱动”对你的影响小一点吗?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好吗?

小吕:好的。(点头微笑)

笔者引导小吕通过绘画、起名字、评量等方式将问题拟人化处理,并从自己身上脱离出来,意识到自己不是问题本身,只是被这个问题影响了,同时知道这个问题也会影响其他人,只是自己受到这个问题的影响比较大而已。最后通过自己的评估,明确了问题给自己造成的是负面影响,从而激发起与问题抗争一下的意识和力量。

三、例外故事,丰富视角

例外故事是相对于问题故事提出来的,是指那些不符合问题故事的事件。例外故事聚焦于来访者内在的资源和积极的一面,挖掘资源可以帮助来访者增加改变的信心和动力。第三、四次辅导,笔者用了两次例外提问的技术,第一次让小吕发现自己有战胜问题的潜在力量,再通过课后作业,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小吕去探索每个学科的乐趣与意义;第二次纠正了小吕对随班就读错误的认知,触发了其对自己以往学习行为的思考。

辅导片段(第三次):

师:想想英语课时“乱说乱动”是怎么指挥你的?

小吕:他说,英语课真没劲,不如找小蒋玩一会。

师:你就找小蒋了?

小吕:是的。

师:所有的课,“乱说乱动”都来控制你吗?仔细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课“乱说乱动”对你的影响小?

小吕:体育课。

师:哦,你的意思是体育课上能按老师指挥进行活动,不会受到“乱说乱动”的影响。

小吕:对。

师:想想,体育课上你对“乱说乱动”做了什么?

小吕:我对它说,现在这个活动真有趣,你有什么事等会再说。

师:这个办法真好。所以说,你是有办法战胜“乱说乱动”的。这个办法就是找“乐趣”。

(小吕点头)

师:老师跟你玩一个“找乐趣”的游戏。现在开始,每上一节课,你都仔细地去听、去看找找这节课的乐趣。无论上课发生了什么,只要你觉得有趣的或是有收获的,你都可以记录下来。下次我们见面时告诉老师。

小吕:好。

辅导片段(第四次):

师:为什么你觉得英语课最没乐趣?
小吕:我听不懂老师说啥,也看不懂老师写啥。
师:其他的课有这样听不懂的情况吗?
小吕:数学有时也有的。
师:听不懂,硬要坐着听是挺难受的。那么你听不懂时在干什么?
小吕:就自己看看别的书,画画什么的,有时跟别人说话,被老师看到就批评我。
师:上课时,你跟周围的同学说话,他们理你吗?
小吕:有时理我,有时不理我。
师:什么时候理你,什么时候不理你?
小吕:上语数外主课,他们不太理我。副课,他们会理我的。
师:你猜猜看,这是什么原因?
小吕:嗯~主课很重要的,有考试的,他们想听的,就不太理我。
师:那么主课对你不重要吗?你不要考试吗?
小吕:不是很重要,因为我考不及格也没关系,因为我有一张证明。

师:你是说随班就读证明?

小吕点头微笑。
师:哦。老师觉得这张证明只是让你可以比别人学得慢一点,并不是说你可以不学哦。在学习上,每个人都设立了一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大家都在努力,比如专心听课、认真写作业、不懂就问等。你呢,你平时是怎么学习的?
小吕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师:想不出没关系。老师给你一周,你留意一下自己学习的表现,下周来告诉我,好吗?

小吕:嗯。

四、重组会员,重建自我

   重组会员技术是叙事疗法的另一个重要的技术。它把一个人的生活比喻成一个生命俱乐部,引导人们去选择那些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角色成为自己生命俱乐部的会员。通过与他们的互动与联结,有助于来访者构建积极的自我认同。

特别是儿童时代,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尚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很在乎周围人,特别是重要的人对自己的看法。对小吕而言,妈妈(单亲)无条件的爱与接纳,老师积极的肯定,同伴们和谐的相处,是他内心的需要和渴望。笔者从这些关系入手,努力地建立起一股支持的力量,帮助他一起谱写生命新故事,重新构建积极的自我。

辅导片段(第五次):

师:如果有人愿意做你的同盟军,帮助你一起抵抗“乱说乱动”?你认为那个人是谁?
小吕:小蒋,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师:他怎么帮助你?你不是说上课时,你总跟你一起说话。
小吕:在我想跟他说话时,他可以不跟我说话呀。
师:对哦,好办法。如果老师也愿意帮助你,你认为他们可以怎么做?
小吕:嗯,不要总是批评我。不要让我做那么难的作业。
师:我们把妈妈也拉进同盟军的队伍好吗?你觉得妈妈可以怎么帮助你?
小吕:少骂我,更不能打我。

师:什么情况下,妈妈会骂你或者打你?

小吕:当老师告状时,妈妈会骂我。有时我跟妈妈犟嘴,她就会扇我耳光。

师:老师不告状、你不跟妈妈犟嘴时,平时妈妈跟你说话的态度怎么样?

小吕想了想。

小吕:还行,嗯,好像我们没有什么话说。

师:妈妈跟你聊学校里发生的事吗?或是你学习上的事?

小吕:我妈很忙的,每天要7、8点钟回来。回来以后要做家务,没时间跟我聊天。

师:周末,你和妈妈干什么?

小吕:我打游戏、看电视;妈妈有时也不在家。

师:哦,好的。如果现在你的好朋友、老师、妈妈都站在你这一边,帮你一起对抗“乱说乱动”,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更强大了呢?

小吕:嗯。

师:如果上课时“乱说乱动”再来找你,你会怎么样?

小吕:我会说,快走开,我不会听你的,我更强大了。

结束咨询后,笔者也行动起来。首先,以一个心理老师帮助孩子的角度,找小吕妈妈沟通。建议小吕妈妈先调整心态,看到孩子的多面性,接纳孩子的现状;每天能抽时间跟小吕聊聊天,增进感情;结合孩子自身情况,跟孩子一起制定学习上具体的小目标,如每次上课能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每次默写对x个词语等。孩子做到时,用积极的话语肯定孩子的努力,给予孩子一定的期望。小吕妈妈看到孩子改变的可能,也很愿意跟老师配合,解决孩子上课的问题。

其次,以一个育人者关注每个孩子成长的角度,给授课老师3条建议。

1)无条件关注,正面评价。按照老师们对小吕注意力保持时间的反馈,建议老师们特别要在课的前10分钟,给予小吕一定的关注,发现小吕安静地上课就给出积极的肯定。正面的评价对小吕来说是难能可贵的,通过多次的正面的评价,会让小吕重拾信心,强化改变的动力。

2)用手势提醒替代批评的言辞。当小吕再次出现干扰课堂的行为时,建议老师们不中断自己的课,只用一些小手势来提醒小吕,如对着小吕摆摆手或抚摸他的头等。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会让小吕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也能保证老师的课顺利进行。

3)放低要求,鼓励参与课堂。在与小吕咨询中获知,内容深听不懂也是造成他干扰课堂的原因之一。建议授课老师们对小吕适当放低课程的要求,给予他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展示。结合代币制,鼓励和强化小吕的课堂正向行为。

以上三条建议也获得了授课老师们的认同,大家渐渐地关注起小吕正向的课堂行为,与他建立起良性的课堂互动,渐渐地把他拉回到课堂学习中去。

最后,以一个知心姐姐的身份请求小吕同伴们的帮助。

1)告诉小吕的好朋友---小蒋,小吕正在与“乱说乱动”战斗,需要他协助。对小吕最好的支持和帮助就是课上不理会他,并给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小蒋欣然接受了。

2)考虑到小吕在学习中的实际困难与需求,在班中招募了1名志愿者作为学习小助手,作小吕同桌,及时给予学习上的帮助。

这些生命俱乐部的会员们与小吕的互动又产生了新的故事,生命故事不断扩展,小吕的自我认同在逐步构建。在结束第8次辅导时,笔者读到了小吕的一篇作文——《我要跟“乱说乱动”说再见》。作文里详细描写了一次英语课上,他是如何想尽办法,最后战胜“乱说乱动”的经过。文中有一句话写道“‘乱说乱动’,我要跟你说再见!”笔者也意识到辅导进入尾声。据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小吕还是会有跟别人说话的举动,但在老师的劝阻下能停止了。课堂中严重干扰他人的行为明显减少,有时还能回答老师的问题。

辅导反思:

叙事疗法是辅导者通过倾听来访者的生命故事,运用适当的问话技术,帮助来访者找出遗漏的故事片段,使问题外化,从而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来访者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笔者首次将这种疗法用于儿童问题行为的辅导。辅道中,笔者着重以下三个技术的使用。

1.巧用“外化”技术,将人与问题分开。“外化”技术具有拟人化,生动形象,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案例中的小吕11岁,处于儿童期,他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尚待发展。在辅导中,笔者用儿童的视角与语言与他沟通,结合故事加绘画的形式尝试问题的外化。当把“乱说乱动”外化出来时,我感受到了小吕的惊讶、兴奋、振作,神情中流露出改变的勇气。

2.例外故事,开启重新认识自己的大门。当小吕讲述完“找乐趣”、“我的学习”等生命故事后,开心地笑了,他更立体地了解自己,悦纳自己,重新找回自信了。

3.会员重组,谱写新的生命故事。通过建立一支小吕重要关系的支持网络,良性的互动,共同见证小吕的变化与成长。当小吕写下作文《我要跟“乱说乱动”说再见》的那刻,生命故事也悄悄翻开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怀特.叙事疗法实践地图[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MALCOLMPAYNE.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何雪松,张宇莲,程福财,等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56.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