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我想有个家——重组家庭女孩的心理辅导案例

我想有个家

——重组家庭女孩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个案信息

(一)基本情况

丹,初一年级学生,女,14岁,父亲在其读幼儿园时去世,母亲在其读小学三年级时再婚,母亲跟继父再生育一个弟弟,现读中班,目前跟妈妈、继父、弟弟、读初三的哥哥(继父的儿子)、奶奶(继父的母亲)一起生活,身体健康状态:有胃痛,其他正常,学习状态一般,成绩在班级中等,能正常到校上课学习,但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心理测验结果:12项一般健康问卷得分为7,个体精神痛苦水平较高,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得分为18,属于中度抑郁。

(二)主要问题

丹自述自己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有失眠的症状,最近一个礼拜以来,失眠加重,几乎每晚失眠睡不着,其母亲经常说教她,导致跟母亲吵架,关系紧张,心理距离拉远,心情低落,觉得自己不被父母喜欢,有被抛弃的感觉。

来访者由其信任的班主任老师带来到心理室,一直低着头,情绪低落,手搓着衣角,个性沉默,手腕处有轻微伤口。

母亲和亲奶奶是她最亲的人,最近和其母亲关系紧张,和哥哥以前经常争吵,现在不怎么说话,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每当这时,丹就把自己关在黑暗的房间,抱着自己,内心恐慌,母亲对其说教会升级为辱骂、责备,数落她的不是,丹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母亲都觉得是错的,自己不被接纳和理解,与弟弟关系不和,发生过争执,觉得父母总是偏袒弟弟。有产生过他们才是一家人,自己只是这个家的局外人的想法。自述自己曾在六年级时,有过两次的自伤行为,用刀片割自己的手腕的部位,没有生命危险。最近与自己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也发生了矛盾,有了隔阂,这对本来就敏感、压抑的丹,有不小的打击,更是严重的影响了丹的情绪。

丹性格较为内向,有难过、委屈等情绪时,都是自己默默承受,不愿意跟人倾述,是班主任发现其最近两个礼拜以来,上课走神,情绪低落,成绩下滑,并跟同学了解到她最近两周有自伤自残行为,班主任主动关心并询问她,她才跟班主任倾述,并在班主任的建议下,来到心理室。

其母亲反映,丹在家性格沉默,很少主动跟家人交流,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做事拖拉,喜欢玩手机,总是跟弟弟“计较”。

二、原因分析

个人原因:丹性格内向、敏感,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不擅长主动倾述和与他人沟通。

家庭原因:丹自幼亲生父亲过世,母亲再婚重组家庭,这样的家庭背景让丹有很强的不安全感,与继父的儿子关系紧张,父母的争吵,以及母亲对其的训斥,让丹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内心少有亲友支持。

不合理的信念的认知:觉得自己是家里的“局外人”,不属于这个家,“我是多余的”“我是没用的”“我是被抛弃的”。不合理的认知导致其不能客观评价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自我评价低。

与朋友的发生隔阂的危机,丹因自身性格原因,朋友不多,朋友之间的友谊破裂,对其是不小的打击,丹觉得自己又丧失了一份关爱,社会支持系统缺失。

根据以上分析,丹知、情、意统一,自知力完整,无幻想、妄想等症状,排查精神疾病的可能;情绪行为问题有一定的现实原因和依据,没有明显的躯体化症状,排除神经症和神经症性的问题。丹存在非理念认知,缺乏情绪管理的方法,出现失眠问题,有自残行为,属于心理危机干预的范畴,初步评估为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困扰问题。

危机干预评估:在危机干预之前,对来访者的躯体、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进行了评估[1],通过与其班主任、同学及对其本人的访谈交流了解到,来访者目前的躯体主要症状有失眠、容易累,情感反应有抑郁、焦虑等,认知方面有糟糕化、绝对化等不合理信念,行为方面表现为退缩、回避家庭成员、不信任他人等,根据心理危机干预量表评估丹的情感、认知及行为目前属于轻度受损水平,来访者目前不能完整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状态下滑,人际交往受阻,社会学习功能处于中度受损水平,有自伤的可能性,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主要通过心理咨询面谈的形式进行。

三、辅导目标

近期目标:

  1. 通过危机干预,降低学生的自伤风险,改善自残、失眠的情况。
  2. 通过倾述、宣泄、放松等方式帮助来访者释放消极情绪,平静心情,转化危机。
  3. 通过焦点解决问句的方式,帮助其寻找她身边可以求助的积极资源,寻找情绪处理的方法,替代自残行为。
  4. 利用ABC原理,帮助来访者理认清在认知过程中的不合理信念,并帮助其转换为合理信念。

长期目标:帮助来访者转变认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其逐步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四、辅导方案

选择的辅导方法和原理:

1、空椅子技术

空椅子技术可以帮助当事人全面觉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分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帮助来访者对与母亲的互动进行觉察,通过情绪的宣泄,和自我内在的整合,解决情感的冲突与困扰,通过倾述,引导来访者将自己内心的话表达出来,从而内心趋于平静。[2][3]

本个案中,通过空椅子技术的倾诉宣泄方式,让丹宣泄自己挤压已久的情绪,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使得内心趋于平静,运用“他人”对话式,充分地体验角色冲突,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接纳和整合冲突里的不同角色,让来访者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事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使冲突得到解决。

2、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

SFBT将来访者视作健康而充满能力的人,来访者有能力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引导来访者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同一事件的不同层面。SFBT的本质在于通过创建积极的期望——问题的解决不是问题,来帮助来访者树立信心和乐观的态度。对于来访者而言,SFBT强调他们的能力而非其不足,强调其优势而非其弱点。[4]

来访者进行情绪宣泄后,通过SFBT技术来建立咨询目标,帮助来访者寻找自身的积极优势,创建积极期望,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

3、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是由认知来调节的,事件本身并不影响人,人只受对事件看法的影响。由于人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不合理的观念通常有以下几种: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5]

通过利用该技术,对来访者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调整,帮助改变其认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重建与母亲的关系。

时间安排:约定每周三的中午12:30-13:20为咨询时间,咨询持续7周,地点:学校心理辅导室。

五、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第1、第2次咨询)建立关系、通过合理方式宣泄消极情绪、了解基本情况、收集资料,初步评估,确定主要问题。

丹第一次来访,是在其信任的班主任的陪同下来到心理室的,属于非主动来访,因此让她对我建立信任感非常重要,我使用了尊重、倾听、共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等方式,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给来访者提供支持,平复其情绪,降低危机风险。在咨询室,让来访者尽情释放压抑已久的情绪,来访者在说到与母亲关系的时候,一度哭泣到哽咽,埋头痛苦了十分钟,我静静等待,没有急着再提问,任她释放情绪,她断断续续说了自己和家庭的大致情况,随后班主任也跟我补充了一些她的基本信息,在安抚了她的情绪之后,我们约定了第二次的咨询时间。

在第二轮咨询了解过基本情况、收集了基本资料之后,通过评估,确定丹的主要问题是与母亲的关系的紧张,缺乏支持系统。SFBT强调关注未来,寻找正向的目标,通过提问的方式,我们确定了正向的辅导目标——丹心中所希望的跟妈妈的关系状态。

第二阶段(第3—第5次辅导)利用他人对话式,辩驳不合理信念、重新建立合理信念,重新寻找支持系统。学会积极的情绪管理和认知模式,情绪调节方法的指导,探询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

采用空椅子技术,帮助她假设妈妈坐在这张椅子上,你感觉她是什么样的状态?她的情绪如何?再尝试跟妈妈对话,倾诉自己内心一直想要对妈妈时候的话和内心感受,并把自己内在委屈宣泄出来,又知道来访者,坐在椅子上,扮演自己的妈妈,跟女儿对话,鼓励来访者体会母亲的感受和内心想法并表达出来,换一个视角看待两人的冲突和矛盾。

丹存在“所有人都不关心我”“妈妈对我做的什么事都不满意”“我做什么在这个家都是错的”等不合理信念,利用情绪ABC理论分析,通过举例或画图的方式,帮助来访者辨别自己的绝对化、糟糕至极等不合理信念,并由此导致的消极情绪,引导来访者对不合理认知进行辩驳、重建合理信念,进而保持良好情绪。并指导来访者利用“RET自助表”作为家庭作业,让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修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调整情绪,以巩固咨询效果。

通过焦点解决的例外问句、假设问句以及赞许赞美等方式,引导来访者积极寻找自身的优势资源,探寻合理的情绪处理方式。比如,丹觉得家庭冷冰冰,回到家的感觉很难受,只想自己呆在房间里,问她觉得跟她最亲近的人是谁,以期探寻丹身边的积极的优势,她说是奶奶,再次是妈妈,帮助她找到支持系统,利用焦点解决技术中的例外问句,问***妈有没有做过让她觉温暖或者觉得被关爱的事,她回答有。来访者表示自己有自残行为是因为跟母亲争吵后,想用这样的方式平复自己的内心。利用焦点解决技术,帮助来访者发掘自身的积极优势和成功经验——热爱篮球,小学曾是校队的,在打球的时候感到心情会变好等,尝试帮助来来访者找到更为合理的宣泄情绪的方式,来代替自我伤害的行为。

及时联系家长,在征求丹的同意之后,我邀请了丹的母亲来到了我心理辅导室,向其诉说了丹的现状,情绪低落,会有自伤行为,丹的母在的开始谈话中。言辞里还是充满了对丹的抱怨,在我告诉她,她对丹很重要,是她非常依赖的家人,她现在的内心非常痛苦,丹的母亲开始沉默,跟我表达了自己既要带弟弟又要顾工作的辛苦和劳累,有时候没有耐心对待女儿,疏忽了她的感受,表示自己回去会在语言行为上都有转变,并在情感方面多增加对丹的关心和爱护。

第三阶段(第6次辅导)巩固辅导效果,反馈辅导情况。

询问来访者最近一周的感受和心情,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是否有变化等,来访者表示其母亲也有改变,自己也有改变,并懂的了如何理性的与家人表达需求,让丹说出最近一次出现的不合理的信念,以及自己辩驳的经验,并鼓励丹说出最近发生的正面的积极的事件,看到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六、辅导效果

来访者自我评估:表示咨询后心情会好一些,没有之前的那么痛苦,觉得自己很傻,不应该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引起家人的注意。对与家人发生的矛盾和冲突,有了更客观的认识,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理解妈妈的难处,也能理解弟弟年纪小的一些幼稚行为。虽然还是会有冲突,但是已经知道了该如何应对冲突。

班主任的评估:人际交往恢复正常,学习状态有所好转,跟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相较之前多一些。

心理咨询师的评估:来访者的情绪得到了宣泄和释放,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情绪调节方法,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并开始尝试主动沟通与表达,能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本次辅导效果良好。

七、辅导反思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主张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积极优势和成功经验,让这些成为帮助孩子寻找问题解决的宝藏资源,每一个孩子虽出生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但是他的生命中,一定有值得挖掘的的宝藏。对于丹而言,奶奶、篮球、有隔阂却依然深爱她的母亲,这些都是她生命中的宝藏,帮助孩子挖掘这些宝藏,就好像为他们丰满和增厚身上的羽翼,更有能量和力量飞跃生活中的困苦和磨难。

重组家庭中的女孩心思敏感细腻,渴望母亲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困扰丹的主要问题是母亲与其关系的紧张,初中生自残行为越来越常见,他们在家没有得到接纳与关爱,想倾诉和宣泄的需求没有找到出口,才会去选择伤害自己方式进行“求救”。本案例中,空椅子技术的运用,让来访者内心挤压已久的情绪终于有了倾述和宣泄的途径。“他人”对话式的运用,让来访者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接纳和整合冲突里的不同角色,学会站在母亲的角度理解事情的发生缘由,对母亲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

丹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一个细心又关爱她的班主任,班主任的无条件接纳和支持,仿佛成为内向敏感的丹的唯一救命稻草,她抓住了这双向她伸出援助的手。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遇到这样善良有爱心的老师或帮助者。青春总有阴霾,但也终会散去。

 

[参考文献]

[1]边玉芳,钟惊雷.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岑月婷.空椅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8):39-41.

[3]宫彩霞.空椅子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运用[J].艺术教育2010(8):69-70.

[4]许维素.构建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

[5](美)贝克.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M].张怡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