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一则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找到生命中的那点光

    故事背景:为预防校园心理危机事件,2020年9月,江苏省镇江市开展了首次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测试行工作。通过网络普测筛查出重点关注对象,再对相应学生做访谈筛查,排除无需干预学生或依需干预。此项工作,具体承担人员为每校的心育教师,笔者正是该市一名地处农村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一、故事情境

    “有没有自伤的行为?比如自己割伤自己,或抓伤自己。”我握着笔,根据心理访谈记录表一般状态中的第6点询问李梦。

    李梦好像被触及到了心里的某个隐蔽角落垂下眼睑,但随即又好像抓住什么急于向他人敞开般地急切小声回答:“有,偶尔我会伤腕。”

    我心下一凛,但表面仍旧保持镇定,轻声探询:“哪里?可不可以给我看看?”

    她咬咬唇低头将左手的袖口往上提了提,伸平给我看,上面有深浅不一,新旧不等的几处划痕。

    经过进一步交流,我获悉李梦还经常有自杀的想法,并且已经模糊有了自杀的计划,她说她厌倦一切,觉得生命不值一提,打算初一下学期退学,初二之前自杀。

    李梦,初一新生,她是本次心理普测后显示重度预警的学生之一,在她之前我已约访过的三个重度预警学生,当然为了保护他们访谈的理由都是打着上级要求随机抽查访谈的幌子,访谈过的前三个重度预警学生均没有发现需要特别干预的倾向。

    但这次,我意识到李梦需要我的干预,李梦思索片刻便也接受了我再次约访的提议。

二、辅导视角分析

    李梦的心理普测结果显示重度预警,根据《市心理普测指导手册》中的访谈提纲经过初次访谈可以看出她近段情绪低沉但平稳,虽经常有自伤的行为和自杀的想法,但目前短期内没有自杀的具体行为和计划,因此暂时是安全的。对标评估,李梦的心理危机严重程度为一级,需要做进一步干预。

    心理危机的类别有发展性、境遇性、生态系统、存在性危机四类。通过与李梦的第一次访谈获悉她的周边最近并未发生特别的事件,同学关系、亲子关系也未见明显异常,自感学习压力大但也在正常范畴内,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有时也会主动求助。综上所述,经过分析李梦的危机应属第四类。

    第四类危机是存在性危机,如孤独、无意义、死亡威胁、不自由等。在第一次访谈中,李梦不止一次地提到“无所谓”、“没必要”这样的词汇,能明显感觉到她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持否定态度。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个人心理危机往往蕴含着过往的心理创伤与心理失败,因此我决定在为李梦提供情感支持和关怀,缓解其负面情绪的基础上从李梦的成长经历入手。

    另外,初次访谈李梦虽是被动而来,但纵观整个几乎无障碍的交流过程以及坦诚的交流内容,相信我们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初步的信任关系。李梦的整体表现以及对下次访谈的应允均代表着她有求助的主动性愿望,这些对接下来的辅导无疑是好的开始。

三、辅导过程

    鉴于李梦有疑似自杀倾向,根据专业原则,我将李梦的情况首先告知了她的班主任,希望她在保护李梦隐私的前提下能有效关注李梦的状况,以便在出现重大危机预警或行为时我们能更快速地协同反应。

    接下来,则需要我和李梦共同去找出问题形成的来源,进而找到转变的端口。

1.从原生家庭寻找来源

    第二次约访,李梦如约而至。

    李梦出生于安徽农村的一户普通人家,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她从小跟祖辈及大她三岁的姐姐生活。祖辈仅止于在物质上供她必要温饱,姐姐则常在无人时不问缘由地打骂虐待她,她终日胆战心惊却无处可避。直至十岁那年,父母离婚,她才开始跟随生母及继父来此地生活。在父母离婚期间,她无意间听闻他们在子女抚养权的问题上互相推诿,这件事对她打击甚大。

    心理学家劳伦等人认为儿童创伤分为I型和Ⅱ型,李梦显然是后者。

    一个人存在的价值感与意义在初期主要来源于家庭,而李梦的原生家庭仅仅满足了她基本的生理需要,父母的长年缺位、亲姐姐私下里经常无来源的打骂令李梦的安全、情感、归属等需求更是无从谈起。后又因认定母亲并非想要她而嫌隙丛生,最终将其转化为攻击性,攻击自己和他人。加之因生活种种而生成的多疑、敏感让她在同学相处中也不容乐观,更夯实了正属青春期的李梦完全否认自身存在价值与意义的认知。

    在向我倾吐的过程中李梦数度失声痛哭,我完全能理解她十多年里那些无人关注的过往,孤独、恐惧、忿恨、疑惑……亟需通过一个安全的出口得到释放并获得理解和支持,而这些,恰都是我能给予的。

2.开启解决问题之端

    通过与李梦的第二次交流,我意识到既然李梦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那么我就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并获得其支持进而从中找到转变其心理危机的端口。此时的李梦,俨然对我充满了信任。我们现在更像是无间的合作者,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因有了我的助力而重拾勇气的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我想与她家人谈一谈的建议。

    出乎意料的是,通过电话简单交流后的李梦母亲表现得极不耐烦并拒绝见面。李梦知道母亲的态度后,虽神色黯然却不感意外,“老师,我妈不会来的,让我继父来,而且他肯定会来。”

    我愕然,继父?与李梦一起生活仅三年左右的继父?他会来吗?他来有用吗?事实是,继父爽快答应了与我的见面,并且虽然他方言很重令我们之间交流困难,但最终并不妨碍我从他身上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因为他与我有着同样的初心。

    继父说李梦生母生性简单、思想偏执、脾气暴躁,加之对李梦十多年的陪伴缺失,母女间不了解对方更谈不上亲密,生活交错中常因一些小事就彼此剑拔弩张。至于令李梦在回忆时痛哭不已的抚养权归属之事,继父在我的询问下诚恳地作了澄清,事实并非如李梦所认为的那样。另外他视李梦为亲生,并不仅是他没有孩子,而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让他认定李梦是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的好孩子,加之对她的过往多少了解一些,因此对她更多生出一份同情与理解。母女俩都是可怜人,他只希望一家三口能相扶相持一直走下去,并且越过越好。

    通过这次交流,打破了我原先自我意识中对“继父”这一身份的僵化印象,准确地可以说是偏见,我由衷肯定并赞许了他的很多做法,并明确提出接下来我们更需要家校合力,给予李梦更多的耐心、关心与支持,合力帮助李梦从低谷走出。

3.建立积极认知模式

    接下来我与李梦的见面是在她连珠带炮的提问下开始的,她急切地想知道继父都说了什么,哪怕是一些微小的细节。

    李梦的成长经历导致她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渴求认同又怀疑一切,对现在可以说是唯一能交流的家人——继父,她信又不信,因此她急需一个确切的答案。

    当心中的疑惑一个个被解开,忐忑逐渐落了地,继而到后来我说到令他继父感动的那几个具体事例时,她的脸上渐渐溢出笑容,羞涩局促地揉搓着手,“是吗?我爸真这么说?真这么想?”

    我注意到,她原先的“继父”称呼改成了“我爸”。

    接着我郑重地告诉李梦,在她父母离婚子女归属问题上,她一直是生母与继父心底认定的孩子。李梦反复确认,前后推敲直至笃信后,眼泪哗啦一下就涌了出来。

    我知道这是李梦心中一道曾经无法跨越,也不敢去正视的荆棘,但逃避、掩盖不会令其消亡,只会让它在内心深处肆虐疯长,进而喷薄而出几欲呈毁灭之势。

    此刻李梦的痛哭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是一种释怀。唯有投身往事,掀开伤口,正视伤痛才有机会浴火重生。

    哭后,李梦关于他继父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她似乎第一次认真地去审视这个“爸爸”,并突然间发现原来她的这个“爸爸”有这么多值得向人称道的地方。李梦的眉眼里有了跟往常不一样的光亮,这点星光给她带来了跟以前截然不同的生机和活力。

    “李梦,你爸说很感谢有你,你就像她的小棉袄,未来他还准备帮你带孩子呢! ”我特地提到未来,想不动声色地印证一下李梦现在的心理状况。

    李梦噗呲一下笑出声来,她用亮闪闪的眼睛看看窗外,转头笑着调皮地对我说:“是吗?帮我带孩子?嗯,我爸一定会带得很好!”

    我的心一下子松快起来,也笑了。当一个人被灌注希望,并其自身也期待未来时,她一定会对自己当下的生命不轻言放弃,甚至升起无比的勇气与力量。

    李梦最后对我说:“老师,我看过这样一句话——上天虽然给你关上了一道道门,但却会偷偷为你打开一扇窗,以前我不信,现在我信了。”

4.持续关怀,跟踪回访

    此后,我跟李梦还有过两次回访,不过相比之前轻松多了。她的人际关系正在改善,虽然微小,但充满了希望。有时跟妈妈关系还会闹僵,但开始学着去换个角度理解妈妈。以前的世界在她眼中是灰色,现在有了颜色。才发现原来风也美好、雨也美好。希望自己通过努力也成为能照亮继父苦难人生的一束光芒……总之,一切在她眼中都产生了变化,令她欣喜动容,并急切地想与我分享。

    而她的变化也同样令我、她的班主任、继父甚至是她的母亲感到欢喜不已!

    路途虽漫,未来可期。

四、辅导反思

    回顾整个对李梦的干预过程,大致为疑似干预、确定问题、危机评估、寻找资源、给予希望、认知转变、追踪保障几个环节。在保证李梦短期内是安全的必要前提下,通过多重资源的协同作用,最终李梦在回顾、审视自己生命的过程中完成了认知的转化。

    作为心理教师,切忌急于“讲道理”,倾听、共情以及贯穿全程的评估、分析则尤为重要。辅导干预的过程应在充分了解、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捕捉分析学生问题存在的来源,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扳机点。心理的转变也许就在一刹那,但如何推动这一刹那则需要心理教师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素养的基础上要有更多的耐心与人文精神。

    整个过程中我的专注陪伴、助力成长令李梦无比感激。同样我也感谢李梦,因为于她是重生,于我又何尝不是成长与滋养呢?也正因一个个“李梦”的存在,让我更能明白作为一个农村基层心育工作者的价值与意义!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