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尿频,我该怎么办? ——小学女生学习焦虑个案辅导

一、个案概况

小C,女,四年级学生,未患过重大疾病,主动来到学校心理辅导室。平时与父母和一周岁多的弟弟在一起生活。妈妈在家全职照顾弟弟及家人生活,父亲为普通职工。自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来访者出现尿频的情况,几乎每节课下课都要去卫生间小便。后由父母带去医院检查,身体没有任何异常。后来又尝试憋尿,但没有效果,只会让自己感觉越来越尿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四年级上学期。来访者因为这种状况导致非常紧张、焦虑,有的时候上课尿急了不敢举手去卫生间,实在憋不住了就偷偷地垫几张餐巾纸。常常为这事感到困扰,夜里还经常做恶梦。

 

二、问题评估

来访者去医院做过超声波和其他相关检查,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排除生理上的器质性疾病。根据来访者描述,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被父亲用衣架打了就吓得尿了裤子,随后便出现了尿频的现象。因此,来访者每次考试都非常害怕,上课的时候也非常紧张。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中,小C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分值过高,超出正常范围[1]。评估为学习焦虑以及伴随产生的人际焦虑和躯体症状。

 

三、成因分析

(一)个性因素

来访者个性内向、胆小,不善于与人交流,成绩在班级里中等偏下,导致来访者出现了自卑心理,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日积月累,焦虑和紧张情绪不断积累。

(二)家庭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测验中看到,父亲严厉惩罚分值较高,温暖理解分值较少,父母偏爱子女分值较高。可见在家庭教养方式中,特别是父亲对来访者的教养方式存在惩罚过分严厉的情况,对来访者关心较少[2]。来访者也表示,每次考试没考好父亲就会对来访者进行打骂,自述非常害怕父亲。

同时,在谈话中来访者表示,家里弟弟的出生让来访者感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开始减少,而自己出现尿频的情况后,妈妈对自己的关注开始增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来访者尿频现象的加剧。

(三)不合理信念

小C的认知中存在不合理信念。她觉得自己成绩不好,老师和同学就会不喜欢自己,因此不敢和同学交流,更不敢和老师讲话,无法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害怕去问老师同学。久而久之,这种逃避、退缩的行为导致她在学习上问题越积越多。来访者平时虽然在学习上花了很多时间,但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感到非常焦虑。

 

四、辅导目标

根据对小C的评估,结合她目前的身体症状,与小C 商量后确定了辅导目标。

短期目标:由于小C目前因为尿频感到非常困扰,所以短期内的目标是放松和稳定情绪,使躯体症状得到改善。

中长期目标:小C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不合理信念,所以中长期目标为改善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同时降低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紧张情绪,提高学习自信心。

 

五、辅导过程

(一)辅导方法

1、运用腹式呼吸法放松情绪

小C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感到紧张、焦虑,这让她感到很困扰,而这种困扰又进一步加剧了她的焦虑情绪。所以,指导小C使用腹式呼吸法进行放松训练,可以有效降低焦虑,缓解她目前因为尿频而导致的紧张情绪。

2、运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方法(SFBT)

小C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大的焦虑,是由于她存在不合理认知所导致,所以在辅导过程中运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方法引导小C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她提升自信心,由此可以进一步调整认知,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并进一步改善情绪和行为。

3、促进亲子沟通,建立支持系统

通过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看到,小C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作出调整。所以联合班主任,约了小C的父母进行会谈。会谈中,父母自述他们对小C的学习有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特别是父亲,每次小C没考好,就会情绪激动,甚至有几次动手打了她。而自从弟弟出生后,因为弟弟年幼,母亲陪弟弟的时候会更多一些,有的时候确实会忽略小C的情绪和感受。当小C出现尿频的情况后,母亲也有意识的多陪陪她,但是由于小C的情况持续这样,让父母也感到很焦虑。

(二)辅导过程

第一次:接纳共情,建立关系

首次访谈以建立信任关系为主。在小C陈述她的基本情况时,我认真倾听,并适时的给予回应和共情。小C自述,因为害怕上课的时候会尿急,所以每节课下课的时候必须要去一趟卫生间,但还是会经常遇到上课想去上厕所的情况。曾经也尝试过憋尿,但是越憋会觉得越紧张。

为了降低小C目前因为频繁上厕所带来的焦虑,在此次辅导过程中,我和小C达成共识,在学校里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尿意了就去卫生间,不能憋。并承诺会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去沟通,上课的时候小C如果举手要去上厕所,老师也会给予理解和通融。同时,给小C进行了呼吸放松的训练,告知其在感到紧张和焦虑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方法进行放松,调整情绪。临走时,给小C布置了作业,每天晚上睡觉前,做1组放松训练。

第二次:家长会谈,促进沟通

在第一次和小C的会谈结束后,联合班主任与家长进行了现场会谈。从家长对孩子的庆情况的陈述中可以听出来,家长对于小C也比较关心,只是方式方法上存在欠缺。会谈过程中,首先肯定了家长对于孩子的关心和付出的努力。在经过小C同意后,将她的部分情况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其父母对于小C频繁上厕所的情况虽然有所了解,但听到是因为被父亲打了之后才出现这种情况,还是感到有些惊讶。小C性格内向胆小,平时与父母沟通时,也不敢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他们,所以导致双方在沟通中不能了解对方真实的想法。

在谈话中,建议家长在家里尽量不要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出现问题先听听孩子的想法。同时也鼓励家长将对孩子的关心和爱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虽然家里生了二胎,但也要平衡好对两个孩子的关心和关注,用正确和恰当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爱。

第三次:确定目标,找到资源

根据上一次辅导结束后的约定,这次小C准时来到心理辅导室。进门时,就看到她面带笑容。“你今天看起来心情不错。愿意和老师分享一下吗?”当我提问后,小C开心地告诉我,上次访谈结束后,上课没那么紧张了。虽然还是每节课下课后会去卫生间,但上课的时候没有再感觉尿急。为了进一步降低小C对尿频的焦虑,我对她进行了一般化和积极暗示处理。告诉她每节课下课去卫生间是非常正常的,据我所知很多同学为了上课能够听得更专注,下课都会去一下卫生间,她目前的情况已经是正常的了。

小C自述自己学习很努力,每天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学习成绩依旧上不去,也因此觉得因为自己成绩不好,班里同学都不喜欢自己。于是我们停在这里,继续讨论辅导目标。小C表示最想要提高学习成绩。因此,我们将此次目标定为提高学习成绩。紧接着,问小C觉得提高学习成绩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外,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小C沉默一会后,轻声地说:老师上课讲的要弄懂,不懂的要去问别人。“还有吗?”我进行了追问。“课后要复习、巩固。”小C很快就想到了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这次访谈让她跨出了“一小步”,找到了达成目标的方法,建立了学习自信心。为了进一步巩固她对学习的信心,此次访谈结束后,给小C布置了作业,让她回去后找几个原来没搞懂的错题,去请教同学和老师,并把自己在请教前、请教中、请教后的情想法和情绪记录下来。

 

难题请教记录表

时间

请教对象

请教前想法和情绪

请教中想法和情绪

请教后想法和情绪

 

 

 

 

 

 

 

 

 

 

 

 

 

 

 

 

 

第四次:赞美肯定,建立信心

因为期末复习,所以这一次辅导时间和前段时间隔了3个星期。当小C再次来到心理辅导室时,一进门,还没坐下来,她就告诉我回去后按照上次约定的去做了,并且拿出了记录表。我认真的审阅了她满满一页的记录表,从第一周的3次请教,到第三周每天有问题就去请教,从请教前觉得忐忑,到请教后觉得轻松、感恩。小C自述,经过这段时间和同学的相处,觉得同学们对自己都很友好,有的时候实在不懂去问老师,老师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严厉,大部分时候,他们都会耐心的给我解答,和同学、老师的关系也变得比以前融洽了。上周末班里一个女生过生日,还被邀请去参加了生日会。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有一次数学老师还表扬她最近进步很大。问起她现在上厕所的频率时,小C告诉我,她现在已经恢复正常了,不会在每节课一下课就去,自己觉得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去一趟。

看到她陈述时脸上轻松愉悦的表情,我知道对于一开始尿频带来的困扰,以及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焦虑,小C已经找到了她的方法。对于她的努力,我给予了赞美和肯定。“我看到你不仅自己找到了提高学习的方法,而且能够及时付诸行动!”当小C离开辅导室时,她声音响亮的跟我说了声:“谢谢老师,再见!”我想,她已经找到了方法和自信,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

 

六、效果与思考

(一)效果

第四次辅导结束后,小C没有再来找我。后来3个月的时间里,我时不时的会和她去聊一聊,也会通过班主任了解她的近况。从她自己和班主任的反馈中,小C没有再出现尿频的情况,在学习上她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上课会尝试举手回答问题,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会及时去请教同学或老师。当班级里组织活动时,小C能够参与进去,和同学相处的更融洽了。她的父母也作出了调整,每天晚饭过后,母亲都会和小C聊一会天,听听她一天在学校里的经历和感受,有时候完成作业早的话,也会带着她和弟弟一起去楼下散步。

(二)思考

小C虽然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但是她遇到问题后能够主动地走到心理辅导室,这就足以看到她的力量和改变的动力。也正是因为小C内心深处的这股力量,才能够促使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改变。同时,在她改善的过程中,班主任和认可老师的包容与理解,也给了她很大的支持。父母在了解了小C的情况后,也能够及时作出调整。有研究表明,教养方式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3,这对小C来说,无疑是对她最大的帮助。由此可见,老师和父母的支持与理解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他们的有效配合也是心理辅导有效的催化剂。

对于小C这个个案,她在家庭中因为二胎弟弟的到来,而感觉被忽视,这也是目前很多二胎家庭中会出现的。因此,在学校心理辅导中,二胎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需要特别被关注的。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诊断测验(MHT)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岳冬梅.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122-129.

[3]胡军生,滕兰芳,王登峰.父母养育方式和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9):650-653.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