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妈妈,请您松松手

妈妈,请您松松手

——危机干预六步法在抑郁症学生危机中的应用及思考

[摘要] 近年来,青少年因患抑郁症而导致的自杀事件频发,对其家庭、学校、社会等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预防抑郁症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以及危机发生时如何干预成了学校心理工作者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心理危机六步法对一例重度抑郁症危机学生进行干预,在此基础上,对抑郁症学生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抑郁症;心理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六步法

校园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一种相对直接的、有效的、实用性强的干预方法对心理工作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众多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中,Gillinland和James等人提出的危机干预六步法,因其操作性强、实用性高而被广泛应用[1]。本文以一起学生的自杀危机干预为例,运用危机干预六步法来进行干预,对危机干预的实践经验做了一些梳理和反思,并对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在校的就读做了探究和思考。

  • 背景介绍

小云,女,17岁,高三学生。2019年4月怀疑自己患有抑郁症,在闺蜜的陪同下去了一家私人心理诊所,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后来坚持服药治疗,情况有所好转。再后来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病情加重,在2020年复课前期,我们进行心理状况摸查,发现其问题严重化建议去正规医院进行评估与治疗,医生诊断为重度抑郁症。目前在接受定期的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当出现心理困惑或情绪波动的时候会主动来心理辅导室。

2020年12月7号下午,笔者收到了一条来自小云的心理医生发来的短信,说小云主动给她打电话,最近两天有通过服药自杀的打算,希望我们尽快开展危机干预,以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就在笔者刚要去找小云的时候,小云来到了心理辅导室。

  • 干预过程

由于小云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且目前正在接受精神科医生的专业治疗,且在按时服药。因此,我们将本次干预的目标确定为:缓解小云情绪,降低自杀的风险,确保生命安全,为其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危机六步干预法具体指确定问题、保证安全、给予支持、提出可替代性的应付方式、制定计划、得到承诺等六步[1]

1.确定问题

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是什么。因此,我保持着一颗好奇心,主动询问求助者来访的目的。

我:小云,发生了什么,怎么看着你今天很憔悴的样子(递上一杯热水)。

小云:嗯,昨天晚修的时候情绪崩溃了好几次,忍不住的哭泣,脑海里不断出现自残自杀的画面,我控制不了自己,我很难受,想过吞药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那种感觉太难受了,好像日子走到了尽头。

在这段对话中,笔者确定了小云面临的问题是抑郁的发作。因为小云一直接受药物治疗,服完药之后情绪比较稳定,又继续追问是否其他刺激事件引发,让她继续倾诉并发泄情绪。

我:嗯,情绪崩溃了,很难受。还有发生其他事情吗?

小云: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昨天我在来学校的路上,我妈每隔10分钟就打视频,问我到哪了,我要是不接视频就会紧接着打电话,这让我觉得很难受,好像时刻都在她的监控之中。我回到宿舍她还是一会一个电话的打,还要给开视频。我和朋友出去也一样,她这个样子让我觉得很没面子。

从这一段对话里,可以看出因为妈妈不断地想要了解她的情况,而使她产生了排斥感与窒息感,没有自我的空间,心里不舒服,从而引发抑郁情绪的发作。在明确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可以让求助者尽情地宣泄并逐渐使问题明朗化。

2.保证求助者安全

生命第一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首要原则。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咨询师要始终高度关注求助者的安全,即对求助者从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评估,把求助者的生理、心理危险性降到最低[2]。虽然危机情况出现在过去(昨晚),但危机并没有消除,所以要继续评估,确保求助者的安全。

我:如果给自己吞药的冲动打一个分,0分是没有任何冲动,100分是非常强烈,完全不受自己控制。昨天晚上,你想吞药的冲动是多少分?

小云:90分。

我:当时的冲动已经很强烈了,即使那个时候,你也并没有完全放弃生的愿望,我想知道剩下不愿放弃生命的10分是什么?

小云: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男朋友吧!

我:我想知道,如果再给你的吞药冲动打分,会是多少呢?

小云:20分吧,我脑海里还是会出现吞药的画面,但是已经没那么强烈了。

在本个案中,通过评估,求助者此时心理状况基本可控,再次选择吞药的可能性较低。有了这种确信,咨询师可以心理上稍微放松一下,并继续对求助者更深层次的心理处境加以了解与关注。此时危机的降低并不能保证以后危机不再出现。此时小云情绪比较稳定,笔者说将此事告知班主任,并让班主任联系其家长来学校,小云表示同意。

3.给予支持

这个步骤主要强调咨询师要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使求助者感到咨询师是可以信任并且能够给予其关心和帮助的人。前期笔者和小云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所以,笔者继续保持对求助者的关注和倾听,希望能找到她更多的支持关系。前面也提到她放心不下她的男朋友,所以就此话题继续展开讨论,希望能燃起她对世界的渴望,找到她的支持者。

我:小云,你前面有讲到,你不愿放弃生命的10分是你的男朋友,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小云:我和男朋友是在网上认识的,但现实中见了面,也见过父母,他在某某职中读书。我不想连累他,毕竟是他在我最困难的日子里始终陪着我,鼓励我,我才度过了那段痛苦的时光。而且他也是唯一一个我不那么紧张和害怕的异性。

我:男朋友在你最痛苦的时候始终陪着你,陪你度过了最痛苦的时光,你很感激他,也很信任他。

小云:确实我很感激他,也不想连累他,但是我太累了,我好讨厌现在的自己,我控制不了自己,觉得特别压抑。我的这种情况不能待在学校,但是回家,反而让我觉得更压抑。

我:能说一说为什么待在家里会更压抑吗?

小云:我觉得我情绪一半的崩溃是源自妈妈。自从妈妈知道我得这个病以后,就非常紧张。回到家,妈妈会时刻紧张的盯着我。我看书的时候,她说让我放松,不要那么紧张;我刷视频,她又说去看会书;我不出去和朋友玩,她又叫我出去玩,我出去玩,她又不断发消息打视频。我不喜欢喝煲汤,妈妈偏要我喝,不喝吧得对不起妈妈,可是真不想喝。感觉妈妈一直在讨好我,这种所谓的“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小时候,他们都很忙,在我的记忆中,他们经常不在家,妈妈常常出差,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一个人搞定,现在突然变得对我很关怀,我觉得特别不舒服,有种要窒息的感觉。

总之,妈妈的思维和她做的完全就是两回事。我也曾努力和她沟通,她说她会改,但是还是那样子。我觉得太累了,不想她改了,反正也改不了。不想呆在家里,就想出去走走。

我:妈妈对你的关注太多,你觉得很累,难以改变目前的现状,让你觉得很无力。你说很想出去走走,对于你目前的情况,不适合一个人出去。你有什么其他的打算吗?

小云:我也知道这种情况,不适合一个人出去,但我不想妈妈陪着我,妈妈陪着我,我会很拘束,放不开。我想让我的好朋友陪着我去看看广州比较好的几个大专院校。

从这段对话里,可以看到,其实最让她绝望的是与妈妈的相处模式,尤其是妈妈的行为让她压力很大。妈妈一边说要放松,不要太紧张,但行动告诉女儿她很紧张。身教胜于言教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在此过程中她很矛盾,多次给妈妈提意见,妈妈说改,但每次都是老样子,在这种反复摩擦中,她失望了、绝望了,妈妈改变不了,自己也适应不了这种模式。但是笔者要给她希望,妈妈是一个人,是具有可塑性的,可以让妈妈去接受咨询、学习科学的亲子沟通方法或者心理老师来介入,尝试去改变妈妈的认知,这都可以给求助者一些希望。总之,要给她支持,让她看到事情解决的希望。

4.提出可替代性的应付方式

处在危机中的个体思维狭窄,看不出问题可能有多种可应对的方式。这时候应该用开放式的提问,启迪求助者找出多种可能的选择,然后将可能的应对方式添加到求助者的选择之中。比如,对于不想待在家里,想出去走走,渴望自由,不想被妈妈死死盯着,引导她改变陪伴人物或时间上的选择来给她希望。

我:你想让闺蜜陪你出去走走,但是闺蜜还在上学,让你觉得很苦恼?那还有什么人可选择吗?或者时间上可以做一些调整吗?

小云:反正不想妈妈陪着我,我还有一个亲姐姐,她也在上学,她可以陪着我,但是,有时候姐姐的脾气比较暴躁。另外,如果星期六和星期天,闺蜜能陪我去也可以,或者放假了,我再让她陪我去也是可以的。

改变小云局限的认知,不能单纯认为妈妈在讨好自己,在监控自己,那是妈妈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只是你不太适应,你可以把这种爱当做享受,或者也给予妈妈同样的爱,请相信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妈妈和你的相处模式会变得融洽起来。笔者也答应小云去做妈妈的思想工作。妈妈之所以这么担心、紧张,是因为你生病了,想要弥补以前她在你成长中的缺失。另外,而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这就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将遮住太阳的乌云推开。进而引导她,有谁可以帮我们推开呢?她回答有心理老师、男朋友、闺蜜、医生等人,启迪她还有一些重要的人,说出是妈妈和爸爸。增强她抑郁症能够被治好的信心,有这么多人帮你,一定可以推开这团乌云,看见太阳。

5.制定行动计划

在这个环节,咨询师要和求助者共同制定行动计划,来协助求助者制定帮助其克服目前的心理危机的短期计划,以及能适用于长期的应对方式,并向求助者强调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尽快让抑郁状态得以缓解,并明确了以下安排:

(1)休假一周,尽快到心理医生处就诊;

(2)回家后将药交给妈妈,每吃一次问妈妈要一次。

(3)如果回到家再次出现情绪崩溃的情况或者自杀意愿比较强烈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拨打医生的电话或笔者的电话,或者需要找人倾诉的时候,可以直接发笔者微信。如果电话没有接通或者微信没有及时回复,请试着多打几次,也可以拨打某某市心理援助热线0760——88884120。

(4)回去之后与妈妈进行深入的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如:妈妈,我知道你很爱我,很关心我,但是这种爱让我觉得压力很大,很难受,我希望你不要对我太过紧张,我不会做对自己有害的事情,我也能合理安排我的生活。因为你紧张,我也会变得紧张起来。采用“我句式”来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5)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出去走走。

6.得到承诺

再次让小云复述所制定的计划,并签订《不自我伤害承诺书》,小云表示愿意做出这个承诺,不伤害自己。求助者向笔者保证会尽量控制自己的状态,会尽快和父母去医院进行治疗,如果有必要的话住院治疗,而且也答应,再次出现这种危机情况的话会及时打电话求助。

后来小云的妈妈来到了学校,笔者详细告知了小云的情况,并建议小云的抗抑郁药物由家长保管,不单独交给小云,每天定时定量给她服用,同时将家里的安全措施做好。一定要注意自己和小云的沟通方式,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同时也不要由精神负担,给自己减减压,不要太过紧张与关注,这样会适得其反。随后家长将求助者带回家。

随后的一周,心理老师进行了两次随访,小云表示正在积极接受治疗,医生也调整了药的剂量,目前情绪稳定,与妈妈的沟通后,妈妈改变了很多,大家彼此尊重,这种关系很舒服。

  • 经验与反思

抑郁症患者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他们的心理问题很多是源于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曾经经历过严重的应激事件,本案例也不例外。这些人大多敏感,对不良情绪过渡关注,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容易诱发其抑郁情绪的出现。所以对于问题的确定,并不能从很短的时间内就明确,可能在其倾诉的过程中,我们就像剥洋葱一样,最后才能发现其根本的问题所在。而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

另外,当孩子出了问题,我们更多将注意的焦点放在孩子身上,一部分家长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甚至会有后悔、自责等情绪的产生,精神压力很大,而当这种压力不能缓解,带给孩子的可能是二次伤害,因此也要关注孩子的家长,不能给他们太大压力,要适度引导与帮助。

  • 应对策略

抑郁症患者在学校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且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自伤风险很高,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群体,也为了方便学校管理,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 加强对其家庭教育的指导

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与其家庭教育高度相关。孩子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只辅导治疗孩子是治标不治本的事情,也许一个孩子的问题就是一个家庭关系的问题,所以不光是孩子,对于整个家庭成员都应该进行宣传和普及相关的知识,使其教育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比如本案例中,看似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更多的痛苦来自于家庭关系,所以改变家庭关系才是最主要的,父母的改变才能燃起孩子对生活的希望。

  1. 医教联合使危机干预更具针对性

在本案例中,危机事件的早期识别主要来自于医生对我校心理教师的及时告知。这样我们及时发现危机的存在,从而可以更快更及时地进行干预处理,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即医教结合的模式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可以有效地提升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3]。同时,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症或重度抑郁症且正在进行定期治疗的学生,我们心理教师怎样进行更好的配合才能使学生治愈的更快,需要和医生更多地合作。另外,对于有些高风险的个案需要及时的转介到心理医生处,得到更专业的帮助。

  1. 寻找抑郁症群体家长互助组织

目前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学生群体患有抑郁症的比重越来越多,因患有抑郁症而出现的危机事件也屡见不鲜。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生的求助意愿很高,希望通过医生的治疗能让自己尽快好起来。更多的阻力却来自家长,家长不相信孩子会得抑郁症,认为是孩子纯粹的想多了。或者家长带孩子去看医生了,但由于抑郁症的治疗周期长,见效慢,有些需要服药,很多家长就缺乏耐心,埋怨孩子,甚至害怕耽误学业而拒绝孩子休学或用药。或者像本案例存在一些补偿心理,过分紧张和关注而不考虑孩子感受也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因此如果能够建立一个这样的群体,让大家相互了解学习抑郁症相关知识,互取经验,互相支撑,反而能给孩子心理上更大的支持。家长的焦虑减轻了,孩子自然能感受到这种情绪的变化,同时也不会无限陷入自责内疚的怪圈里不能自拔。

  1. 多力合并共护学生成长

抑郁症患者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其心理支持者,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其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抑郁症患者比较容易在心理上接纳同辈群体的帮助,在心灵深处他们也渴望回到同辈群体生活中。因此,要做好其身边人的思想工作,在班级尽量为她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解除或减轻心理负担或压力。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她的同寝室室友和好友来帮助和开导她,同时对他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对待抑郁症个体的方式方法,形成一个爱的漩涡。并指导他们识别危机出现的信号,当发现信号时,及时报告,及时干预,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同时对其相关科任老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其在教学之余多与学生谈心沟通。

  1. 建立多途径联系方式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沟通变得更加的快捷和方便。因此,在心理干预中我们可以更多植入一些信息求助渠道,比如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医生电话、心理老师电话、心理网络平台、微信等进行及时的倾诉。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其微博、朋友圈、qq空间的动态来捕捉其信息。很多危机事件的发现都是通过其微博或朋友圈等渠道来获得信息。因此,我们也要格外关注这些向外发送信息的渠道。

  1. 完善抑郁症患者就读方式

学生出现危机行为,一定要通知父母来学校,告知其情况,并要求尽快带孩子去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并根据医院的要求进行处理。如果医生觉得当下不适合在校学习,可以要求家长办理休学,待病情好转后带着三甲以上医院精神卫生鉴定中心的诊断结果来校申请恢复入学。如果父母要求必须就读,那么家长要进行陪读,压实监护人责任。

另外,学生病情好转返校就读期间,要做好监护工作,确保学生的安全。要坚持每周谈心谈话,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需要服药的学生督促他们按时按量服药,鼓励他们坚持治疗,不要讳疾忌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Gillinland BE, James PK.肖水源译.危机干预策略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孟长治.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案例探析[J].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18, v.12;No.102(03):48-51.

 [3] 刘欣欣,张翠芳. 如何运用"医教结合"提升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J].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 2018, 000(003):P.1-4.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