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用心摘下“担心”之花 ——一例初中生焦虑心理辅导

作为学校的心理老师,我要求在自己执教心理活动课的六年级学生每周交一篇心情记录,以便与学生之间保持沟通和互动。一天,我收到了一篇特殊的心情记录,虽然本子上写了字,但全部用铅笔进行了涂抹,文末有一行小字:老师,您用橡皮擦掉,就可以看啦!这无疑是一个很奇怪的举动,也表明了这篇心情记录的主人并不希望其他人看到。轻轻用橡皮擦去那些铅笔的涂抹,上面写着:老师,我感觉自己心理好像有问题,总是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晚上也睡不好觉,我可以找您聊一聊吗?于是我主动找到这位同学安排了心理辅导。

一、基本资料

祝杰(化名),男,12岁,六年级学生,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平常看上去是一个文静稳重的男孩,经常将微笑挂在脸上,但他与同学们的交流不多,在班级里人缘一般,没有与同学发生过冲突,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看书,有时候看起来心事重重,没有同年龄段男孩特有的闹腾、多话等特质。在班级成绩中等,在老师的眼中,他的表现既不过分优秀也不调皮捣蛋,很难吸引到别人的注意。

从小与父母同住,独生子,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母亲身体不好,在家休养,父亲不太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母亲管得比较多,但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无法为孩子提供辅导,仅仅就是查看作业是否完成,亲子之间的沟通较少。

二、来访者个人陈述

祝杰初次到访时,观察到: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异样,非常有礼貌,意识很清楚情绪有些低落,能感受到有强烈的求助愿望。他自诉近几天一直在失眠,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脑袋里像装个一个视频自动播放器一样,一直在不断上演一些画面,总是担心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比如:自己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医院对此无能为力,只能在家等死,便又开始联想在家等死时的无助心情,想到爸爸妈妈,便不可抑制地伤心。

虽然此前也有过类似经历,但可能只会失眠一个晚上,自己就好了,但这次已经连续三天无法好好睡觉了,自己也很担心身体状况,所以想寻求老师的帮助。

三、分析评估

(一)问题原因分析

经过我和祝杰谈,对可能的几个原因分析如下。

1. 生物原因:他今年12岁,无躯体性疾病和精神病史。

2. 社会原因:他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不多,在班级中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好朋友,平时会一起回家,但这个好朋友的人缘很好,在学校里经常和其他同学玩成一片,有时候会顾及不到他,他感觉很失落。回到家中,父亲忙于工作,在家时基本就吃饭、睡觉,父子之间几乎无沟通,母亲身体状况不好,心态比较消极,有时会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自己是因为高龄产子才导致现在身体很差,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好好孝顺父亲,懂得感恩。母亲的这些话对于祝杰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压力,有时候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罪人,但又无法去反驳母亲,内心很痛苦。

3. 心理原因

(1)他的认知不足或者有偏差,例如: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别人的家庭都很幸福,而自己家里每天都这么冷清,是不是自己的命不好。

(2)负性经历:父母很喜欢在亲戚面前提起他小时候的糗事,让他非常无地自容,以至于很讨厌家里来亲戚,也不愿意去亲戚家。

(3)心理支持:父母对他的失眠之事和心中的烦恼一无所知。

(二)分析与鉴别

1. 综合所收集的资料,并参考专业资料和咨询专业人士,我得出结论:祝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2. 依据:祝杰存在一定程度的睡眠和情绪困扰,表现明显,但是仍然能够坚持上学和做作业,只是效率不高。他的失眠问题也处于最初阶段,没有泛化,属于正常范围。

3. 鉴别:祝杰有失眠,建议他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但可以排除他有精神疾病和神经症。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他的知情意协调统一,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能够主动求助,没有出现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符合,属于常形冲突。而且他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因为如果他有他的反应会强烈很多,并且会出现泛化,严重影响他的社会功能。目前他的失眠持续时间很短,并且能够正常上学与生活。

四、辅导过程

祝杰的情况虽然不严重,但是失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帮助他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整个咨询过程分为四次,第一次以呼吸放松练习为主;第二次使用沙盘让他看见自己的内心;第三次用空椅子技术来帮助祝杰和妈妈展开对话;最后一次和祝杰的母亲进行沟通,增加祝杰的社会支持。

第一阶段:舒缓心情,学会放松

来到咨询室的祝杰,诉说了自己的困扰后,能感觉他当下非常地焦虑,便邀请他一起做“4—4—8”式深呼吸,即 4 秒吸气,4 秒保持不动,8 秒吐气。同时,请他不去管自己的想法,在心中默数,专注当下的呼吸节奏。几次后,祝杰觉得很放松,情绪也平缓了很多,由于昨天一夜没睡,觉得有点累了,我意识到他的状态后,建议他在放松椅上休息一会。起来后,自述感觉好多了。辅导结束后,我建议祝杰下次失眠的时候,可以再次使用“4—4—8” 式呼吸法,如果是在非睡眠时间觉得很焦虑,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时,可以尝试着把那些让自己很焦虑的一些事情写下来,先理清自己的思维,再对这些想法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找到让自己真正焦虑的原因。

第二阶段:使用沙盘走近内心,看见自我

第一次咨询后,祝杰表示有认真地去思考那些让他觉得很焦虑的事情,但是又觉得烦恼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家里的氛围不好,和同学之间没什么好交流的,学习上的任务很有压力,总结起来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哪些事情是值得焦虑的,觉得很多事情都让人很烦躁,但这些事情好像又是很正常的,自己也一直这样生活的。

为了帮助他看清楚自己内心的,此次咨询重点运用沙盘游戏进行辅导。在挑选沙具时,祝杰显得非常地纠结,我鼓励他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摆就可以了,没有对错和好坏之分。

初次沙盘,祝杰摆放了一个武士,并为他配备了一把刀,武士的周围有他喜欢的车子,在不远处,有一座房子,房子周围摆上了他喜欢的装饰物和建筑,但房子和武士之间有一条小河横卧其中。最后,祝杰在小河上加了一座桥,原因是因为没有桥太不和谐了。

沙盘的内容不是很复杂,通过沙盘能够看出他希望自己是个强大的人,配上武器也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力量,而且家在祝杰的心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但是他现在有些不太敢靠近它,用一条小河挡在了中间,但后来又在河上加了一座桥,表明他内心想靠近家,但目前还缺乏了一些勇气。

通过我们共同的探索,祝杰对自己的心理困境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他一直很希望自己的家庭是完美的,一家人在一起能够开开心心地在一起吃饭、聊天就很开心了。而现实是感觉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父母想的是希望他长大后应该要怎样做,但他现在还小,根本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感觉身上背负着很大的压力。

第三阶段:用空椅子技术与妈妈进行对话

祝杰在第二次咨询后,仔细思考了为什么家是一个让他觉得很有压力,想靠近又不敢靠近的地方。他认为可能在于妈妈从小给他灌输的一些思想就像是一个紧箍咒,让他很受伤却有无法逃避,从小妈妈就和他说要好好学习,妈妈养大他多么不容易,妈妈可能等不到他长大了,但是他以后一定要好好孝顺爸爸等等这些话语。有时候他很想去反驳妈妈的话,但又怕妈妈会伤心,所以什么都不敢说,只能压在自己心中。

我在第三次咨询中,给他搬来一个空椅子,对他说:“面对妈妈的一些话,你害怕妈妈会伤心,也可能会生气,会骂你,但是这些事情一直困扰着你,你不知该怎么和妈妈相处,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妈妈是吗?老师今天有一个办法,对你会有帮助。看着你面前的椅子,闭上眼睛,想象着,对面坐着的是你的妈妈,你想对他说什么或者做什么呢?”

思考片刻后,祝杰鼓起勇气说道:“妈妈,我知道自己应该要好好学习,但有时候总是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上课的时候我也很容易走神,我自己也很痛苦,所以你每次和我说以后要怎样怎样的时候,我就觉得很烦,以后的日子怎么样我还不知道呢。”

咨询师:“你觉得妈妈在听到你的这些话后她会怎么说呢?”

短暂的迟疑后,祝杰说道:“妈妈其实一直都不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我不知道原来自己的那些话给了你那么大的压力。”

咨询师:“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回应妈妈呢?”

祝杰:“其实没关系的,因为我一直没有告诉你,所以你才以为我不在乎这些话的。”

咨询师:“你觉得妈妈这时会怎么说呢?”

祝杰:“其实妈妈是希望你将来你现在好好努力,可能妈妈有一天就不在了,希望你能够好好照顾自己。”

祝杰在说这句话时,明显有些哽咽了。

听了祝杰的话,我询问道:“如果有一天父母离开自己,你该怎么办?”

听到这句话,我能感受到他明显的抗拒,沉默了一段时间后,他回答我:“其实我一直都知道父母有一天可能会离开我,但我就是不敢去想这件事,我没有办法接受这件事可能会发生,如果妈妈有一天离开了,我感觉这个世界上好像就没有人爱我了,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咨询师:“所以你每次都会想到如果是自己得了绝症会怎么办?”

(祝杰沉默中)

咨询师:“你每次担心自己会突然离开这个世界,离开爸爸妈妈,其实是潜意识里你害怕爸爸妈妈会离开你。”

短暂的思考后,祝杰说道:“我好像明白了,我一直都担心自己会生病,会突然死掉,其实是我害怕父母会突然离去,但是我又不敢有这种想法。”

在说完这段话后,祝杰明显放松了,似乎放下了压在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祝杰表示,他想和妈妈说一说他自己的想法,因为他很爱自己的父母,如果不告诉他们的话,他们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很在乎他们,也希望父母如果知道他的想法后,可能就不会总是说那些让他感觉很有压力的话了,这样家里的氛围也会变好。

第四阶段:增加社会支持 

家庭的支持是解开祝杰心结的关键,所以,我避开祝杰,给他的母亲打过一次电话,询问到祝杰的现状和亲子沟通的情况,我婉转地表达了祝杰此前在咨询中的一些想法和他的担心顾虑。祝杰的母亲表示孩子和她聊过一次,发现自己确实疏忽了对孩子的了解和照顾,她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的影响,表示不再将自己的想法加在孩子身上,尽量鼓励、尊重孩子,引导他积极地面对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五、效果评估

1. 来访者本人和其他人的评价

(1)来访者本人

自我感觉心态好多了,晚上可以正常入眠,焦虑基本消失,和父母正常相处,虽然现在学习任务比小学时重,但心里反而觉得挺轻松的,也更有信心投入到学习中。

(2)教师、同学评价

祝杰现在情绪好多了,课堂上也很积极认真,与同学交流多了,学习上也有进步

(3)父母评价

在家经常和我们交流学习情况和学校里的事情,性格开朗了许多。想想以前,我们总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导致孩子那么大的压力,现在尽量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人生的路他需要自己走

2. 辅导教师的评估

经过回访,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新学期开学,来访者又来到咨询室,简单聊起了自己的情况:寒假期间,感觉家里的氛围好了很多,父母也会经常问及他的学习情况,自己也会和他们交流、沟通。虽然现在的学习很紧张,但自己感觉自信而快乐,与同学、教师相处融洽。

六、案例反思

这是一个家庭教育缺位导致孩子总是担心、焦虑的个案。在本案例中,我一开始没有找到孩子焦虑背后的原因,只是单纯地帮助他学习放松,虽然当下能够舒缓情绪,但深层次的问题没找到,情绪的引爆点还在,随时有可能复发。作为心理老师,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具有敏锐的觉察力,发现孩子“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帮助他们去探索自我,发现内心的“需要”。

青春期的孩子逐渐会变得不爱和父母交流,这让亲子之间好像有了一道隐形的屏障,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家校合作,学校也适时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辅导。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并努力去做的是架起孩子与家长之间情感的桥梁,让家长真正地走入孩子的内心,让他们的情感得以联结,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他们追求自己人生的权利。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