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第一周,一个平静的工作日上午,一名披头散发,精神萎靡的高二女生冲进辅导教师办公室说:“老师,我受不了了...”,接着放声大哭。我赶紧站起来安抚她,原来是小艾同学......
一、案例概况
小艾(化名),高二女生,高高瘦瘦,皮肤黝黑。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父亲非常强势,控制欲强,母亲比较通情达理。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在孩子小的时候经常吵架,孩子长大之后也很少吵架了,但是父母关系并未好转,因为三观不合父母早已分床睡,夫妻之间很少交流。
小艾在上学期11月份曾与宿舍同学发生剧烈矛盾,当时是在一位好朋友的陪伴下哭着跑来辅导室跟辅导老师说:“我不想活了,想要跳楼”原来是宿舍有一位女生小青(化名)说自己脚臭,并且把自己脚臭的事情传到了班级,现在全班同学都知道自己脚臭了,于是小艾觉得非常羞愧和难过。当下,我运用积极倾听的技术耐心听完事情的经过,并安抚小艾的情绪。十分钟后,小艾的情绪已经平静下来,这时候上课铃声响了,小艾表示自己没有那么难过了,需要回去上课。我交待陪同的同学多关心小艾,并让小艾顺其自然,这件事很快就会过去的,如果那位同学持续散播你的缺点再告知老师进行干预。待小艾走后,我也联系了班主任交待了情况,并让班主任帮忙联系那位散播她脚臭的小青同学下午第一节课来找我。结果来找我的女生并不是小青,而是小艾本人,小艾不希望我们老师去找小青,认为会把整件事情闹大,她就更加没法做人了。介于这种情况,我把情况反馈班主任后,班主任积极介入。事后班主任认为这件事情已经处理好了,小艾也没有找我,上课期间也没有发现她有任何异常,我以为这件事情已经顺利解决了。
没想到4个月后的今天,哭着进来辅导室说自己受不了的同学竟然是小艾,稍加平静后的她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要走读,我真的抗住不了,不走读我会死的,再不睡觉我真的会死的......”。小艾说自己跟宿舍同学的关系不好,一直被冷暴力,遭遇排挤,加上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调整宿舍一事再次引起隔壁宿舍同学对她的不满,目前全班同学都排挤她,没有一个人愿意跟她做朋友。学生说近半年以来自己一直失眠,容易惊醒睡不着,莫名其妙就会哭泣,脑海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和念头“***”挥之不去。春节假期期间,有一天晚上写作业到凌晨1点左右,突然看到一句话“人活着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就突然发懵并完全没有理智地冲上楼顶想跳下去,是爸爸发现并阻止了她,并且还打了她一巴掌,父女两约定以后都不再做这样的事情,父亲才帮她隐瞒不告诉母亲。学生觉得妈妈很不理解自己,总认为自己熬一熬就好了,不要那么娇气和矫情,但是自己就是过不去,好不起来。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如果学校老师和家长形成合力有效帮助学生,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的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二、案例分析
根据小艾的描述,小艾与宿舍同学的关系非常糟糕,一直遭遇舍友们的冷暴力和排挤。班主任当时的干预显然没有帮助到学生反而激化了小艾与隔壁宿舍同学之间的矛盾,导致全班同学都开始排挤她。人际交往方面长期的压力导致小艾失眠、焦虑和恐惧,时间久了进而导致抑郁,出现自杀念头和想法,并有划手、割腕等自伤行为以及自杀行动和计划。
同伴关系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关系,当青少年遭遇同伴拒绝容易产生孤独感,缺乏归属感,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家庭亲子关系一般,父母关系糟糕,长期处于关系紧张的家庭氛围之中导致学生本人缺乏安全感,比较敏感多疑,因此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相较其他同学更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并且在人际冲突面前,缺乏应对技巧。
小艾虽然有自杀念头和想法,情绪波动大并伴有严重失眠和抑郁倾向,但是她的情绪更多属于应激反应,是一种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整宿舍遭遇全班同学排挤这件事给小艾留下了创伤,小艾目前思维清晰,无幻觉症状,有自知力。因此,这个案例的关键是了解事情前因后果,帮助学生解决人际冲突,帮助学生与班级同学建立良好关系,进而缓解焦虑情绪,促进睡眠的改善,恢复健康的身心,远离抑郁。
三、危机处理过程
(一)心理教师评估学生状态
1、建立关系,疏导情绪
学生是主动求助,情绪激动,不断哭泣并且流露出想死的念头和想法。辅导教师首先保
持冷静并表达共情:“老师知道你受委屈了,很难过,这几个月你都过得很辛苦。”学生一直哭并喊道:“老师,我要走读,我每天都睡不着,不走读我会死的。”辅导教师继续用温和的语气共情:“对,睡不好觉真的让人很崩溃,走读也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慢慢地学生逐步平静下来,老师接着道:“让我们一起看看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定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解决问题的,好吗?。学生点点头,并主动告诉辅导教师事情的来龙去脉。
2、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极端行为和想法
学生表示自己第一次出现自杀念头是在11月18日,班主任调整宿舍那一晚,自己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当时,别的宿舍的人在哭,自己也在哭,当时有种强烈的感觉是“自己无法做人了”,然后一整晚都非常害怕和恐惧。现在刚开学重新回到宿舍,这种强烈的不想活的念头又重新出现了,真的不想继续待在这个环境之中。自己现在非常恐惧和害怕,失眠很厉害,感觉没有一个人理解自己,妈妈不理解自己,告诉妈妈自己很难过,妈妈只会觉得我有问题,让我熬一熬,不要那么敏感。身边的同学跟自己都是表面朋友,感觉大家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原谅自己。这几个月都有想死的想法和冲动,每天情绪都会崩溃,害怕见到人,就想找个地方躲起来,跟妈妈提过要走读,但是班主任不一定会同意,妈妈也不是很赞同自己走读。期间好几次也有把刀放在自己手上割下去,手腕上还有浅浅的伤痕。学生平静下来之后表示自己一开始说的曾经尝试自杀被父亲拦住的这件事情是骗老师的,目的是想让老师答应帮忙让她走读。
3、与学生签订《不自我伤害协议》
辅导教师首先感谢她的真诚并答应一定会帮助她解决困境,同时也鼓励她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这次不能再退缩和隐瞒。辅导教师借机提出要求学生与老师约定在校期间不允许再次出现自伤行为,并要求学生签订协议,当任何时候有自伤的冲动和念头并且无法控制时可以第一时间联系辅导教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也可以通过拨打24小时危机热线解除自伤风险。
(二)启动学校危机干预机制
根据小艾表达的自杀念头以及自伤自杀行为,心理教师首先把学生情况报告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学校德育处立即启动学校危机干预机制,由小组成员德育级长告知班主任、宿管学生目前的情况,班级安排心理委员、宿舍联络员24小时陪护学生,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动态,保安、宿管、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等相关人员留意学生的一举一动,有情况立即上报。心理教师继续找学生、老师了解事情起因,班主任联系家长告知学生状态,待心理教师摸清学生情况后紧急召开家校会议,商讨策略。
(三)跟相关学生了解事情始末
同学们反馈小艾同学是一个很爱推卸责任的人,目前班级同学跟她关系不好,但是也没有欺负她的行为。关于为何认为小艾同学喜欢推卸责任,宿舍同学小黄提到:“有一次宿舍同学的台灯在充电,但是插头被人拔了,询问是谁拔的,没有人承认,后来迫于压力才承认是自己拔的,后来那位同学也原谅她了。”辅导教师进一步询问上学期11月初关于“脚臭”的事情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回复:“当时整个宿舍的同学都闻到了脚臭的味道,大家都不知道是谁的,结果小艾同学就散布谣言说肯定是某某同学的柜子散发出来的味道,结果真相是她自己的臭鞋子产生的味道。因为这件事她跟宿舍同学的关系闹僵了,大家都不再喜欢和信任她了。”
当时小艾同学来找过心理老师,说自己因为脚臭被同学取笑,觉得没有脸见人,然而也是心理老师的疏忽并没有完全处理好这件事情,而是由班主任代为处理。没想到班主任的处理加剧了小艾与班级同学的矛盾。于是辅导教师接着问班级同学,班主任当时是如何处理的,为何会加重矛盾呢?
学生回复,当时由于小艾在A宿舍跟舍友矛盾大,适应不良,经常哭泣,班主任便提出调换宿舍,让小艾去B宿舍住,让B宿舍里面出来一位同学到A宿舍住。B宿舍的同学们一听都非常气愤,每位同学都不愿意与小艾交换宿舍,但是无奈班主任要求必须换,于是B宿舍同学们人心惶惶,全体宿舍同学既伤心难过又气愤,就把怒火发泄在了小艾身上。B宿舍几位同学跑到A宿舍把小艾叫出来,对她说道:“首先我们B宿舍全体舍员永远都不欢迎你,如果你真的搬过来,我们也会把你的东西扔出去的,你自己看着办吧。”从此以后,小艾在这个班级里都成为了女生们攻击的对象,大家都不再愿意与她做朋友了。小艾的舍友表示当时看到她这么可怜,但是我们宿舍的人主动要求班主任不要再调她去别的宿舍了,也答应班主任愿意重新接纳她。
跟学生了解情况之后,辅导教师终于明白,小艾说的那句话:“别的宿舍的人在哭,我也在哭,我感觉自己无法做人了。”可见,小艾当时该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四)跟班主任了解调换宿舍的初衷
班主任表示当初是辅导教师告知他让他多关注小艾的状况,他了解情况后认为小艾同学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喜欢散步她人缺点,多疑,认为别人对她不满,实际上同学们没有谁对她不满意。宿舍里面有脚臭的味道在原因尚未查明的情况下就指责他人招致宿舍其他人对其不满,在确定是她的鞋子发出味道之后还百般抵赖,进一步导致同宿舍人员的不满。为此,班主任还主动邀请小艾的父母到学校处理矛盾,其父母认为需要调换宿舍来缓解小艾与舍友之间的矛盾,并要求宿舍同学要向小艾同学道歉。班主任于是在班会课上要求B宿舍主动出来一名同学与小艾调换宿舍,B宿舍同学都不愿意,但是当时班主任认为必须实施,一定要团结有爱,同学有困难,其他同学必须相互帮助。接着,第二天,小艾同学同宿舍的同学主动跟班主任申请把小艾留下,她们愿意好好跟她相处,此事就此了解。
(五)家校合力帮助学生解除危机
1、召开家校会谈商议学生问题处理
班主任联系家长,迅速召开家校会谈,心理教师告知家长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学生在上学期11月份与宿舍舍友发生矛盾后因为调换宿舍矛盾进一步激化,此后学生在整个班级中不受欢迎,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目前学生处于宿舍环境中持续焦虑、紧张害怕导致长期失眠,并有“轻生”的念头,尝试过3次“割腕”行为,情绪常常崩溃,内心极其痛苦,甚至出现害怕人群、吃饭反胃等其他症状。为此,学生提出走读申请,辅导教师认为可行,走读能够减轻学生焦虑,帮助学生改善睡眠,慢慢调整心理状态,恢复健康。当母亲听完辅导教师的告知和建议后一开始是反对的,因为学生住在城区,离学校比较远,家长有工作无法每天接送孩子,担心影响孩子学习。但是经过心理教师的反复分析,学生目前的状态确实不好,如果更早干预帮助她,她可以在高三阶段重新回来住宿。母亲勉强答应了学生走读的诉求。当学生得知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
2、班级同学形成“帮扶小组”关照小艾
小艾最怕的是班级同学的排挤,认为大家没有原谅她。但是辅导教师与班级同学交流过程中发现,其实之前的事情已经过去4个月了,大家其实都并不那么在意这件事情了。于是辅导教师联系心理委员、宿舍联络员形成几个人的帮扶小组,建议同学们主动靠近小艾,默默关注小艾,在她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尤其是如果有个别同学针对小艾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干预并且告知辅导教师。
3、班主任、学科教师给丫小艾更多关注
在班主任了解小艾的情况后也意识到当初调整宿舍的做法并不合适,于是建议班主任改变对小艾同学的看法,接纳小艾同学,每位学生身上都有缺点,现在这位学生遇到了困难,用爱去关怀学生,才能帮助学生度过危机。同时,建议班级的其他科任教师在小艾走读期间能够更多帮助小艾,辅导小艾的作业,确保小艾同学走读期间能够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同时,班主任也做好班级同学的舆论管理,杜绝其他同学对小艾同学的走读进行讨论和过度关注;
4、心理教师等密切跟进,保证学生安全
小艾走读之后,辅导教师间隔两天就会与小艾进行简短的交流,了解小艾近期的心理动态;主动与小艾的母亲进行交流,小艾的母亲表示自己因为家庭夫妻关系处理不好,也自学过心理学,这次要好好应用起来帮助小艾恢复健康;同时要求心理委员密切关注小艾的情况,发现异常即刻上报;与门卫大叔和早读教师事先打好招呼,要更加包容小艾,如果因为搭公交迟到,暂时不计过错。
四、干预效果及反思
(一)干预效果
从学生求助到联系家长到校家校会谈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学生知道父母和班主任都了解自己的情况后终于松了一口气,学生申请走读是为了救赎自己,学生并非真的想自杀,而是真的在宿舍和班级这种人际氛围下感觉自己无法承受了。
之后的日子里辅导教师下班回家路上经常能够看到小艾骑共享电动车去公交车站,有时候会叫住小艾问她最近的状况,小艾都会回复老师说感觉很好,终于能够睡着觉了,就是有点担心成绩,有点赶不上同学们的进度。隔周,小艾同学到辅导室与老师汇报近况也提到,由于之前一直受心理困扰,成绩也下降不多,目前就是学习压力比较大。走读之后最大的进步就是能够睡着觉,整个人就平稳了很多,然后班级同学好像都对自己“温柔”了起来。小艾说有一次,教室拉了窗帘,自己感觉有点闷,就一直看着窗外,这个时候一个女生主动问她说是不是要拉开窗帘,她可以帮小艾拉开,让她不用害怕和担心。还有,自己走读以后,有几个同学都发微信问她发生了什么,主动关心她。当我问这些人的名字时才发现,她提到的同学都不是我事先安排好的同学。这个时候,我也从她的描述当中感觉到了这个班级女生的可爱和温暖,其实她们并不像她一开始想象得那么可怕,只是在当初那种情境下,大家跟风做出了一些伤害她的举动。班主任那边也松了一口气,表示学生走读之后情绪稳定,也更认真投入学习了,段考还有进步。
两个月后,学生主动回来咨询辅导教师“小高考”的信息,让辅导教师帮助她分析她更适合考取本科还是选择小高考考取大专,看到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思考,甚感欣慰,可见学生完全从当初的人际压力下走了出来。
(二)案例反思
1、班主任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诉求
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调换宿舍的做法是激化小艾与班级同学矛盾的导火索,调换宿舍本意是帮助小艾换一个环境,引导班级同学要互相帮助,但是却忽略了同学们的内心需求。对于B宿舍的同学来说,谁也不愿意突然更换环境,这是非常难以接受的,而班主任忽略了学生的诉求,认为这点小事应该互相帮忙。没有从班主任那么收获理解,B宿舍的同学转而攻击小艾,让小艾限于人际纷争的漩涡中心,加剧同学矛盾。如果班主任能够在作出这个决定后看到同学们的抗拒,倾听学生的内心诉求,改变工作思路,小艾大概率不会出现后面的危机。从这个案例中,也提醒我们班主任教师需要注意到青春期同伴关系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能够考虑学生的内心需求。
2、教师家长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在本案例中,班主任一直对小艾怀有偏见,认为这个学生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被舍友排斥。小艾的母亲也认为小艾有点自私,心胸不够宽广,才对之前的问题耿耿以怀,只要放开心胸,接纳过去就不会失眠和痛苦。在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暴露出来之后,父母和老师往往认为学生本身有问题,要求学生改变自己,而不是去调查了解事情的经过,帮助学生处理人际冲突。学生遭遇同学排挤后,还要遭遇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指责,可想而知内心该有多难过和痛苦。当一个学生人际交往出现问题,毋庸置疑她自身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不影响我们作为父母和老师去帮助她,理解和支持她。接纳学生的不完美,帮助她顺利度过人际交往的困境就是防止一场心理危机的发生,也是预防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产生的关键。
3、弱化问题,关注学生的积极点
本案例中的小艾虽然长时间出现焦虑和失眠症状,甚至有自伤自杀念头,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之所以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关键就是同伴关系。如果解决了同伴关系,学生的失眠和抑郁等症状就会随之改变。因此,帮助这类学生解决问题,去医院开药或者休学等方法是不利于学生恢复健康的。反而是帮助她打开心结,倾听她的内心诉求,取得班级同学的谅解,重新收获班级同学的接纳,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一点点有所改善。本案例顺利了解也是在告诉我们要相信学生本身的正向能量,作为助人者,我们始终要把解决困境的主角设定为学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