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2021年36期)野百合也有春天 ——初中自杀女生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案例报告

野百合也有春天

——初中自杀女生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案例报告

 

 

摘  要: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未雨绸缪、多方联动才能临危不乱。本文结合一个初中生的真实案例,梳理和总结运用六步法干预校园突发心理危机处理的过程和经验,以期对类似危机事件的处理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     自杀心理     六步法    

 

一、案例背景

兰兰(化名),女,外市人,中山纪念中学初一学生,舞蹈特长生,成绩中下,单亲家庭成长,和妈妈姥姥一起居住在本市廉租房。妈妈中专文化,性格急躁,较宠溺兰兰,但因工作繁忙,经常出差,兰兰入读中学前多由姥姥照顾。姥姥早年离异,性格强势,对兰兰学习要求严格,经常打压兰兰。

2018年10月23日,周日返校晚修时,班主任发现兰兰情绪低落,眼睛红肿,老师上前询问,兰兰表示因看电视被姥姥批评,没有什么大问题。班主任联系家长,家长表示小矛盾闹情绪,晚上会打电话给兰兰。晚修后返回宿舍,兰兰接到妈妈电话,妈妈批评兰兰顶撞姥姥,并表示周三不来学校看望她了(周三为学校开放日,大部分家长在这一天到校看望孩子)。兰兰挂完电话,在宿舍痛哭,大喊大叫:“凭什么?凭什么永远都是我的错?你为什么不听听我的话?”。七位舍友一起劝解开导她,开导过程中,兰兰停止了哭泣,但情绪仍然十分低落,表示“活着有什么意思,连我妈都不相信我”,“我真是受够了,根本没人在乎我”。晚上11点左右,舍长发现兰兰在床上小声啜泣。第二天早上,兰兰较早起床,没有和舍友一起吃早餐。到教室后,舍友问兰兰怎么不去吃饭,兰兰答“想出去看看,透透气”,问她去哪了,兰兰回答“想去楼顶,但是宿舍四楼通往楼顶的小铁门被锁上了”,同时提不起精神,不似往日活泼。舍长和同学们感觉兰兰情绪异常,即刻找到班主任反映情况,请求帮助。

二、案例干预

(一)确定问题(评估和收集材料)

班主任接到同学们的求助后,立即联系家长,心理老师,同时找到兰兰的舍友及同班小学好友,全面了解兰兰的历史和现状,收集资料如下:

兰兰妈妈在外地出差,表示女儿只是闹着玩的,小学时也曾和姥姥发生冲突后扬言跳楼自杀,但“只是吓唬吓唬姥姥”,家长骂一顿后就好了。姥姥认为兰兰住校后成绩退步,周末为她安排了不少补习,并没收其手机,兰兰为此23号下午和姥姥发生了剧烈争执,之后负气返校,没有要姥姥给的生活费。妈妈表示会了解详细情况后提醒姥姥注意言辞,但暂时无法返回中山,强烈抗拒到校和心理老师沟通,“不想搞大事情,小孩子心理正常没问题,不用去”。

小学同学反映,兰兰小学时是舞蹈队队长,因成绩优异特长突出被纪中录取,但入学后感觉跟不上节奏,学习压力大。兰兰较为情绪化,性格冲动,小学时便经常抱怨姥姥对她管教严格。

多方收集汇总材料后,班主任找到兰兰面谈,“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了解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处境”(Gilliland, 2000)。在对话中,班主任对兰兰进行积极关注,无条件接纳、真诚理解、倾听,同她建立了初步信任。兰兰自述她不满意自己目前的状态,想改变又找不到出路,从小学时众星捧月的佼佼者变成了校园里不起眼的一颗小草,看不到希望,姥姥的评价刺痛了自己的内心,一个被父母(班主任猜测此处特指父亲)抛弃的孩子没有明天。兰兰复述了事情始末,表示自己虽然有绝望的念头,但并不是真正想结束生命,也无具体的自伤自杀计划,只是没有找到合理表达情绪的方法,一时心理失衡情绪失控。另外,受到家长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影响,兰兰习得了暴力控制与她有情感关联的人的做法。

综上,兰兰出现了行为失调、情绪失调、认知失调、自我失调、人机失调等。自我及家庭等多种因素对她的行为产生了影响。虽然学生本人否认将进行自伤行为,但班主任认为仍然不能排除其在冲动情况下做出过激行为的可能。依据以上评估和调查,班主任认为这是一起校园突发心理危机事件。

(二)保证求助者安全

生命第一是心理危机干预遵守的首要原则。在危机干预过程中,要始终高度关注求助者的安全,把求助者的生理、心理危险性降到最低(Gilliland, 2000)。为了准确评估兰兰的危机水平,24号上午10:30,待兰兰情绪平复后,班主任请心理老师介入干预。心理老师对兰兰进行了症状评估,结果如下:

 

躯体

食欲不振,易疲倦

情感

抑郁,绝望,被抛弃感

认知

“活着没意义”“我太差劲了”和糟糕透顶等倾向

行为

不信任他人,退缩

其他

口头提到自杀

 

根据心理危机干预量表测评,兰兰的情感、认知、行为目前处于轻度受损水平。另外,心理老师进一步评估了兰兰的危机水平。她目前上课不能专注,成绩不理想,亲子关系受到负面影响,社会学习功能处于轻度受损水平。

1. 班主任汇总了兰兰的近期表现和危机评估等级,立刻上报年级和学校德育处。年级主任将心理老师、班主任、班级同学反映的情况及可能出现的结果和进一步症状告知家长,通过微信邮件发送家长告知书,家长回复知情后,建议家长带学生去医院心理科确诊,医院诊断结果显示:有轻度抑郁倾向,自杀风险低,危机事件等级低。无特殊情况可以继续留校学习,但建议两周后复诊。

2. 班主任成立关爱小组,成员主要为兰兰的舍友和亲近的朋友,叮嘱小组成员近期一步不离地陪伴兰兰在校的一切活动,若有异常现象,第一时间联系班主任或其他老师。

3. 班主任将情况反映给各科任老师和宿舍生活老师,要求各位老师密切关注兰兰的情绪和课堂表现。

(三)给予支持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手册》(攸佳宁,2020)指出社会支持对个人的心理和社交功能起着重大的治疗作用,并可协助个人应对压力。朋辈和教师往往是学生十分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因此,学校除了要求家长近期常来学校看望孩子,避免消极话语,多关心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鼓励、接纳、信任肯定外,班主任也很注重向学生表达自己的关心,让兰兰知道她并不是孤单的,老师愿意协助她克服解决小困难,帮她联系至专业支援以解决复杂问题。

确定兰兰自伤风险低等级后,班主任及心理老师持续保持对她的关注和友好,使兰兰对老师们产生了足够的信任及倾诉的欲望。愿意交流宣泄情绪,说明情况在好转,同时倾诉本身也是一种情绪治愈的途径。

本案例中,兰兰的舍友在发觉她的情绪异常后,给予她无条件的陪伴和关心,这种朋辈支持使其感受到自己并不是一个无人在乎的角色,而这种体验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给她带来的创伤,给予她情感支持和鼓励。

(四)提出并验证变通的应对方式

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兰兰思维受限,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此时,心理老师的专业知识发挥了巨大作用。心理老师通过对话引导她意识到“有许多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其中有些选择比目前自己已知的更合适”(Gilliland, 2000)。应对方式如下:

1. 尝试在与家人的冲突中停下来,感知自己的情绪,并合理表达情绪和诉求。例如,“你贬低我的努力,我感到很气愤,希望你停下来!”

2. 探究不合理认知,强烈的愤怒背后隐藏着兰兰的一个错误认知,即:暴力可以控制与她有情感关联的人。引导其纠正不合理认知,从而调整情绪和行为。

3. 鼓励其寻求协助。当遇到不能处理的情绪问题或冲突时,及时向心理老师或其他老师、同伴求助。

    心理老师通过面谈、情景剧、组织班级团队辅导等形式,验证兰兰合理表达情绪的方式。通过同学家长的反馈,班主任的观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之后,兰兰没有再和家人发生过激烈冲突,证明以上应对方式有一定效果。

(五)制订计划

在校期间,心理老师对兰兰进行了三个阶段共六次面谈和心理辅导,以了解其心理变化。

第一阶段:尊重和接纳。心理老师提供了一个安全支持的环境,鼓励兰兰梳理自己的感情,宣泄情绪状态,并对她的情绪反应表示理解和接纳。兰兰虽然成绩不够理想,但舞蹈极具天赋,领悟能力强,一提到舞蹈她便侃侃而谈,希望自己能像舞蹈队的李老师一样,将来到星海音乐学院读大学。但同时提到就算考上了,外婆也不会觉得她很优秀,父亲还是一样会抛弃她。以上反映出家庭对兰兰产生的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第二阶段:纠正偏差认知。兰兰认为外公抛弃外婆,父亲抛弃自己和母亲,他们都是不负责任的人,对他们充满怨恨,;无论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努力是没有意义的”“结局都一样”。她善于观察敏于思考,但思维方式偏向负面。心理老师通过面质、引导等纠正她的不合理认知,让她意识到要用二分法,全面整体综合地看待万事万物。

第三阶段:探索自我,实现目标。本阶段兰兰对家人的态度有所转变。她主动提及母亲外婆节衣缩食,但一致支持她学习舞蹈,只是教养方式过于粗暴武断。同时兰兰自述,本阶段家庭氛围令她满意,外婆没有苛责她,并允许她写完作业后玩一会儿手机。心理老师鼓励她以星海音乐学院为目标,引导她分析学习现状与理想的差距,制定阶梯式目标,鼓励她不要惧怕做一株小草,好好生活,野百合也有春天。

(六)得到保证

在第一次面谈中, 班主任和心理老师除了和兰兰建立信任,倾听、给予情感支持和共情外,还必须得到承诺,即让兰兰保证不会再轻言自伤自杀,保证绝不以过激方式处理问题,保证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情绪问题或者冲突时,第一时间和心理老师或者班主任联系,首先确保她的生命安全。面谈结束时,老师们要求兰兰复述以上承诺。

三、案例总结

案例发生后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兰兰在学校心理室接受了三个阶段共六次的面谈和心理辅导,班主任及年级、学校德育处也同步追踪她的心理变化。目前,兰兰成绩较入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加入了学校街舞团和希望工程部;家庭亲子关系有所改善,家人反映周末回去愿意陪外婆去逛超市;自述食欲不错,日常会写周记记录情绪状态,整理生活,不会再有自伤行为。但是,学校及相关老师将持续关注她的心理状况。总体来说,这是一例比较成功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运用六步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四、案例反思

(一)突发校园心理危机要注重及时干预、多方联动。学校各级职能部门、家庭、同伴、专业心理治疗机构共同建立的心理危机支持系统是处理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有力保障。本次案例中,学校德育处全程关切,持续和家长沟通学生状况,;心理室的老师全程参与危机干预,并提供了后续三个多月的辅导;家长后期也表现出极高的配合度,主动寻求专业支持;和谐温馨的宿舍文化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该宿舍舍友彼此漠不关心,那么老师可能无法及时了解到兰兰的情况,事件最终走向也可能会有变化。此类心理危机干预事件,一方或者几个人的力量无异于杯水车薪,只有学校、家庭、专业治疗机构通力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家人是最好的支持和鼓励。家人是识别子女自伤自杀征兆和进行初步心理危机干预的绝佳人选,但他们可能缺乏方法与信心。本案例中兰兰的家人最初认为和心理老师沟通意味着孩子有心理问题,精神失常,可能导致同学们笑话甚至鼓励她。后期家人意识到孩子的创伤,希望能够积极配合转为危机。兰兰母亲主动来校和老师沟通学习,并阅读了一些亲子沟通及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家庭是孩子出现心理危机时最温暖的避风港。

(三)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加强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他们在探索自我和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和家长应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孩子们灌输积极向上的观念,引导他们用正面的思维模式去看待和分析问题,牢牢抓住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的关键期,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阳光少年。

 

 

 

参考文献

[1] Gilliland BE, James RK. 肖水源译. 危机干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 攸佳宁.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手册.2020.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