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不少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我校结合心理测评、班主任和心理委员日常观察以及家长反馈,形成心理高危学生名单。这部分学生成为心理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心理委员的重点观察对象,多方合作,以确保学生安全。但是最近校园内发生的一例由抑郁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让我重新审视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以及心理教师的工作职能。
一、危机事件概况
去年12月份的一天,七年级班主任朱老师突然带班上的小婉(化名)来到我的办公室,只见朱老师神情凝重地掀开小婉的袖子,白皙的手臂一道道鲜红的血印子映入眼帘。经班主任介绍得知,小婉在班主任朱老师的课上和其他同学说悄悄话,朱老师立即提醒小婉要注意课堂纪律。据小婉后来的陈述,被老师“批评”之后就有点情绪失控,当时就想拿出小刀划自己手臂,但是怕被班主任和班上同学发现,于是忍住了,就用手指掐自己胳膊。下课之后,小婉飞快跑去厕所,在厕所里用小刀在手臂上划了九道口子,不小心被班上同学发现,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询问理由,小婉闭口不言,无奈之下,班主任便将她带到了心理老师办公室。
二、个案背景
小婉,13岁,初一女生,身材瘦削,脸上长有一些青春痘,眼睛很小,总是透露着些许胆怯和拘谨,头发长长的,但似乎也总是有点凌乱。从一年级开始就被送往寄宿学校学习,在小升初考试中没有考上自己的目标学校,于是来到了我们学校。目前在班上成绩处于中上等,英语成绩比较突出,但是自己始终对自己成绩不满意。小婉还有一个弟弟,比自己小三岁,跟弟弟的关系也比较差,平时很少讲话,在她看来爸爸妈妈更疼爱弟弟。在学校没有知心朋友,刚开始结交了一个朋友,但是朋友觉得她太敏感,并且知道她有自残行为,朋友家长要求孩子不跟小婉来往,这让小婉内心更加自卑。根据小婉自述,她是从疫情期间和父亲的一次争吵之后开始自残的,因为小升初考试失利,再加上疫情对自己心理的影响,消极情绪爆棚,和父亲的一次争吵中,激动之下去厨房拿着菜刀想要伤害自己,当时父亲直接吼到:“如果想死就快点,你这样活着也是丢人现眼。”小婉说:“现在每每想到这句话就感觉想哭,难道我活着就没有一点价值吗?”自从那次事件之后,一直到现在断断续续都有自残行为。自杀的想法总是萦绕着自己,自己也曾在家尝试一次性吃大量的感冒药。晚上经常出现失眠的情况,经常莫名想哭,情绪低落。
三、个案心理危机干预过程
(一)稳定情绪,保证安全
危机干预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学生生命安全,稳定学生情绪。班主任将小婉带到我办公室的时候,小婉低垂着头,双拳紧握,情绪依然有些激动。当时,笔者听完班主任老师的简单介绍之后,没有继续询问,而是轻轻地拉着小婉手,扶她到旁边的沙发坐下,轻柔地问到:“老师看到你手上的伤,真的很心疼。老师办公室有碘伏,为了避免伤口感染,老师想帮你清理一下伤口,可以吗?”小婉依旧低垂着头,但是发出了一个特别微弱的声音:“嗯!”在帮小婉清理伤口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得到,她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了。一切关系的建立都需要关心和爱的支持,清理伤口这一举动让小婉感受到关心和理解,降低了心理防备,为后面的心理辅导做好铺垫。
(二)初步评估,立即上报
心理辅导教师应该娴熟地掌握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判断、鉴别和辅导方法,按要求及时进行转介工作。在对小婉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小婉当前的心理问题已经超出心理辅导和自身能力的范畴,可能存在心境障碍,伴有自杀风险。在此种情况下,笔者在第一时间和班主任沟通,并嘱咐班主任陪同当事人,笔者将学生的情况上报学校分管领导,尽快建立分管领导、年级组长、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家长在内的安全联动网络,开展多方会谈,共同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三)多方会谈,合力守护
小婉情绪基本稳定后,班主任电话联系家长,并约家长到学校详细面谈。面谈的参与人员主要是小婉的父母、班主任、我校心理分管领导(德育校长)以及心理教师。面谈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沟通经过,搜集信息。首先,由班主任将事情的详细经过告知家长,然后由心理老师将面谈了解到的信息,以及小婉当下状态的判断告知家长;
(2)消除误区,及时就医。笔者向家长解释了心理疾病不等同于通俗意义上的“精神病”,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及时就医的必要性,消除家长的心理负担,坚定就医决心。并嘱咐家长及时将医院的诊断结果反馈给班主任和心理教师,以便学校及时掌握情况,做好教育管理、心理疏导工作;
(3)沟通协调,做好后盾。通过和小婉会谈,了解到小婉自残的原因是童年的早期创伤和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所以当她频繁体验到压抑和痛苦时,无法从自身的社交系统中获得支持和接纳,则采用了自我伤害等行为来作为释放痛苦的渠道。所以,本次会谈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向小婉父母说明小婉自残的原因,以及强调父母对小婉关爱的重要性。鼓励爸爸回去主动和小婉沟通,解开小婉的心结,转变和小婉的相处方式,特别注意在教育小婉时,要避免语言刺激,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家长带孩子一起参加家庭治疗,调整家庭中的相处模式,改善家庭功能,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增强自我效能感。
(四)后续跟踪,结成联盟
小婉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需服用药物治疗,并同时接受心理辅导。因为经济压力的影响,小婉父母要求小婉在校内接受心理辅导。心理老师在对小婉进行定期疏导的同时,联合小婉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发掘小婉的闪光点,给她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小婉在同辈团体中找到归属感,获得友谊,增强自我效能感。同时,心理老师与家长保持联系,适时了解小婉与父母的关系,促进家庭模式的调整。
四、经验与反思
(一)注意同学间的互相感染问题,降低心理危机的群际负面影响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在这一阶段同辈关系对学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群体,同辈之间的情绪和行为具有强烈的感染性[1],加上青少年的尝鲜和好奇心理,以及自残部位不容易被家长和教师发现,很容易将这种危险行为扩大化。所以,心理教师除了稳定和疏导当事学生的情绪之外,同时也要对当事学生身边的同学进行情绪处理和心理疏导,加强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安全保护和心理平复工作。在班级内,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形式给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方面的科普,端正学生释放情绪的方式。
(二)建立有效的家校联动机制,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家庭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有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的自然结构、经济条件、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方面,是心理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支持力量[2]。在此次心理危机处理过程中,发现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够重视,对心理疾病存在误解,导致在转介工作上受阻,影响学生不能够及时就医,不利于心理危机的预防和解决。究其根本,在于家长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所以,在后续的工作当中,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工作,帮助家长科学、客观、正确地看待心理问题也是心理教师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家长微信群、家长论坛、家长课堂等多种渠道,开展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把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作为家校共育的重要职责,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建立心理帮扶与监护机制,做好危机预防
目前笔者学校采取的心理监护机制主要是以心理委员为主要力量,这种方式存在的一个弊端就是学生的保密能力较差,心理疏导水平有限,所以还必须扩充监护力量。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学生健康教育的执行者和参与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承担着相应的责任。通过此事件之后,笔者借鉴学校教学工作上的“师徒结对”的帮扶机制,建立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监护机制。帮扶机制包括师生之间的帮扶和学校与东湖高新区心理健康服务团队之间的帮扶两个部分。师生之间的帮扶是指对于心理特殊的学生采取“师生结对”的方式。在每年开学之初,学校会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筛查出的心理特殊学生就采用“师生结对”的方式给予帮助和监护,每个老师对于与自己结队的特殊学生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支持,并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动态监护,对超出个人辅导能力的学生,科任老师则及时与班主任联系,由班主任反馈至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学校与东湖高新区心理服务团队的帮扶是指学校对需要进行转介的学生,可以与区心理服务团队联系,进行适当干预和指导。
(四)加强班主任心理危机预防培训,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班主任相比较其他科任教师而言,接触学生时间长,次数多,有更多机会了解和观察学生,有利于发现“病”。同时,班主任比心理辅导教师能利用的资源多得多,他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联系科任教师,以及家长,对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有利于开出“药”。所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是最能有所作为的一个群体,如果班主任能掌握一些心理危机干预的常识,认识到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能够识别心理危机高危个体,掌握心理危机干预要点,有助于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正如抚顺二中心理教师白云阁所说:“此项技能的学习与把握,应如外科医生需会基本的阑尾炎手术一样的重要和基础。”在我校,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第一种是由心理教师在班主任论坛上给全校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方面的培训,目前开展的有心理辅导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一例厌学学生重新返校的案例分析、心理危机发生后的应对方式培训;第二种是请外面的专家来校内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五)开展心理隐性干预活动,挖掘心理支持资源
学校心理工作应重点发挥心理教育的预防性与发展性功能,挖掘学生的心理支持资源,提升内在心理资本,才可能更好地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或是弱化要爆发的心理危机事件。在我校,除了做好常规的心理健康工作,比如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进行心理板报评比,以及开展考前心理辅导等活动外,心理健康中心还联合学校学生成长中心开展“擦亮一间教室”、“筑梦,我们在路上”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心理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推进心理危机的化解和消除,从而达到隐性干预的目的。
中学生心理危机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是校园安全问题,更是涉及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目前虽然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生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充分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力量,采取多元化措施,才能真正做好心理危机防控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元珊.中学生自残行为及其心理辅导对策[J].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8(14):20-23.
[2]李涛,崔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家校联动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6):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