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性别的困惑——青春期性别角色认同辅导个案

一、一般资料

小吴,男,17岁,家中独子,高三年级学生,本地人。从小跟随父母在外地生活,初三才回老家就读。因为从小在外长大,不怎么会说家乡话。父亲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出差在外,在家的时间很少,对小吴的管教也很少,小吴基本由外婆、妈妈带大。和妈妈关系亲密,无话不谈。最近一次考试小吴成绩退步很大,情绪低落,上课经常走神,班主任多次找他谈话效果不大,所以建议他来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班主任透露,小吴不仅仅是成绩考差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失恋引起的情绪问题。

二、主诉及他人反映

(一)来访者自述

上礼拜开始,我睡眠不太好,睡不着,睡着了也不踏实,室友说我在梦里哭泣。可能因为前面考过试,成绩退步了很多,感觉压力很大。上课的时候经常走神,很有内疚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很怕对不起父母。我在这里的生活有点格格不入,这里的方言听不懂,一些风俗习惯上也有差别,有时候会因此被同学嘲笑,和他们很有隔阂。我在学校的朋友很少,而且我特别不喜欢和男生打交道,说不出原因的讨厌他们,虽然我也是个男孩子。和他们一般相处是可以,但没办法成为很好很知心的朋友。

(二)班主任和同学反映

同学反映小吴比较喜欢和女生打交道,虽然平时也有和男生接触,但不像男生和男生之间那种毫无顾忌的哥们儿,很有隔阂,稍微不对他就会生气,有些调皮的男生看他生气就更喜欢欺负他了。小吴和女生关系更好一点,但朋友也不多,前段时间和班中一位女生关系特别好,班里都在传他们在谈恋爱。

班主任反映小吴性格有点内向,班中朋友不多,成绩一般,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和女生打交道。班中谣言四起,班主任就找了他们谈话,女生否认了谈恋爱的事,说只是关系比较要好的朋友。小吴没否认也没承认,就低着头不说话。后来班主任发现他们走得比较远了,就没在意这事。直到这次小吴成绩退步很多,情绪行为反常,就考虑到了失恋这件事。

三、个案分析

(一)家庭原因

平时家中都是女性,没有一个男性角色榜样。爸爸由于工作原因很少回家,和儿子交流少,还会打他。小吴讨厌父亲回家,怕父亲打他,也讨厌父亲回来自己就不能和母亲一起睡,对他既怕又恨,这种情感泛化到了所有男性。

从小由外婆带大,4岁时因外婆要去带小姨刚出生的孩子,由奶奶带过一年,后来外婆带着表妹和他们一起生活。小吴说外婆是突然离开的,那时候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种突然分离带来的焦虑让他哭了整整一天,好像被抛弃了,现在回想起来都会觉得冷。这件事给小吴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全感,特别怕失去,怕一个人呆着。

家中平时只有外婆、妈妈、表妹和自己一起生活,和妈妈关系亲密,同床睡到小学毕业,和妈妈无话不谈,对妈妈的依恋感比较强。他表示自己喜欢的那个女生性格和妈妈很像。对妈妈的依恋太强,高中住校又远离家,依恋转移到了和妈妈性格很像的女生身上。

(二)性格及年龄特点

小吴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时期,他需要对自我性别认同,需要从同学、老师、家长眼中获得对自我的认同。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想脱离家长,又没有完全独立的能力,情绪容易波动,对周围的事物也比较敏感。

小吴在性格上比较内向,安全感缺乏,心理独立能力差,情感依赖较强,人际关系一般,和同学老师交流少。

四、辅导过程

第一次辅导

(1)搜集整理一般资料,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以下是部分对话内容,运用了具体化、共情、开放式提问等咨询技术

小吴来到咨询室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虽然是班主任让他来咨询室,但我能看得出他受情绪困扰很久也希望能解决问题。他双手交叉抱与胸前,可以看出他有点缺乏安全感,对我可能也缺乏信任,犹豫要不要说,该怎么说。小吴高一时曾上过我的心理课,所以还是有点熟悉的,我就以此打开话题。

“老师,你是不是也认为我和她在谈恋爱?”小吴一句话道出了心中的担忧和疑虑。“老师相信你说的”我表示了无条件的信任。“好朋友因为别人的谣言和自己疏远,如果是我我肯定会很难受,又会很孤单。”同时我又表示了对他失去好朋友的理解。在感受到信任和安全后,小吴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2)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原理分析心理问题成因,确定辅导目标。

小吴和外婆的突然分离给他带来了强烈的分离焦虑,这种被抛弃的孤独无助恐惧的感觉深深留在他的脑海里,后来虽然和妈妈建立了亲密的依恋关系,但是不定期会有个“敌人”——父亲出现。爸爸一回来,自己就要被迫和妈妈分开,而和外婆睡,随着自己的长大,明白爸爸和妈妈的角色,对爸爸的敌意就渐渐被压抑于潜意识中,但这种不安全感、焦虑、孤独、敌意并没有得到化解,反而逐渐泛化到其他所有男性身上。这次因为男生们起哄导致和最好的朋友疏远,又唤起了之前的消极情绪体验,潜意识里小吴认为是男生的原因抢走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根据元认知干预技术原理,小吴存在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父亲的出现伴随着被抛弃的消极联想(S’)——产生焦虑、恐惧、敌对的情绪体验(E’)——厌恶、憎恨父亲更加依赖母亲(R’)。这种元认知心理结构固化以后,不断反复加强这一消极循环,导致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泛化,凡是男性都会引发这种异常反应模式。要改变这一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就应该建立新的合理的情绪反应模式。

这里就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幼年时外婆突然分离带来焦虑的消极体验的事件;第二,建立和父亲的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第三,学会放松训练技术,缓解最近抑郁焦虑的情绪状态。

(3)学会放松训练,缓解当前抑郁焦虑的情绪,也为下次咨询做准备。

为帮助小吴缓解情绪,我教了他想象放松法和呼吸放松法,这让他能够在回到教室情绪反复时能自我调节,也为了下次咨询做好准备,有利于高效开展。下一次咨询会重现和外婆的分离情境,小吴势必会产生焦虑恐怖的情绪,学会放松法可以让他自我调节,保证咨询的顺利进行。

家庭作业:练习想象放松法和呼吸放松法。

第二次辅导: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现情境,合理处理分离焦虑。

和外婆的突然分离一直是小吴心里的一个结,即使一年后外婆又回来照顾他,但曾经的那件事并没有再被提起,也许在大人眼里只是一个小孩子的一场任性哭闹而已。但小吴需要和外婆一次好好的告别,让他知道自己并不是被抛弃的,外婆还是会回来的,只是临时离开一段时间而已。给小吴讲解了角色扮演的方法和作用,取得了小吴的同意。在情境模拟之前,和小吴做了些了解,他和外婆之间的一些事情,外婆的性格、爱好、以及和外婆有关的物品等。

由老师扮演外婆的角色,模拟当时分离的情境。

师:小吴,外婆要离开一段时间,你乖乖在家,要听妈妈的话知道吗。

小吴:不要,外婆你能不能别走。

师:外婆也舍不得离开你啊,可是外婆要去帮你小姨带孩子,你想看外婆可以叫妈妈周末带你来。

小吴:外婆那你是不是不要我了。

师:怎么会呢,到时候外婆会带着妹妹回来的。你不是经常吵着没人陪你玩吗,现在你有小妹妹了,外婆是去帮你照顾妹妹的。

小吴:那你是不是要去很长时间?

师:不会很长,你真的想外婆了可以打电话,也可以来看看外婆和妹妹。

小吴:可是,我还是会很想你很想你的,我会想哭。

此时的小吴已经陷入当时的情境中,说话已哽咽,能看出他在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没有说话,只是拍拍他的肩膀。

师:如果你真的太想外婆了,就抱抱外婆给你做的那个玩偶,你就把她当做外婆,有什么话也可以和他说。

小吴:外婆,那你要答应我,一定要回来的。

师:外婆答应你,一定肯定会回来的。外婆最爱最爱我的宝贝外孙了。

小吴:外婆我也最爱最爱你了。

角色扮演结束,小吴已经流下了眼泪,我让他利用放松技术适当调整情绪。接着我问了他现在的感受如何。小吴表示和外婆分离还是很难,但是这样的告别减少了他被抛弃的感觉,他还是被外婆重视被外婆爱着的,这个爱是安全感的来源。

本次咨询的家庭作业:回去和外婆通个电话,表达你对外婆的感受,周末回家抱抱外婆。

第三次辅导: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原理,建立新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方式。

根据交互抑制原理,建立新的情绪反应模式,重复强化,模式固化后就会抑制旧的情绪反应模式。父亲、男性角色的出现伴随着“安全”、“信任”意念(S’)——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E’)——消除对男性的偏见,能主动积极地沟通交流(R’)。元认知程序性知识结构的干预,可以改变个体不合理的信念行为,重组程序性知识结构。我让小吴说说和父亲相处愉快的事情。

小吴:其实我最近才知道,爸爸为了我读书的事费了不少心思。

师:看来你爸爸是个不喜欢表达自己付出的人。

小吴:嗯,他在我面前从来不说他的辛苦,这也是大人在聊天的时候我听到的。

师:所以你小时候可能就不会明白他的辛苦。

小吴:是的,他的工作是野外作业,风餐露宿风吹雨淋的,我在网上了解过,这种枯燥的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坚持的,可他却从事了近20年。

师:听你说来,你爸爸很令人敬佩。

小吴:嗯,我也很佩服我爸爸。

师:每次你爸爸回来会有值得你高兴的事吗?

小吴:他回来了,我可以稍稍放松我的责任了。

师:怎么说?

小吴:家里就我一个男人啊,家人的安全都要我负责的。

师:你还是个很有责任心的男孩子呀!

小吴:哈哈,好像还真是。还有他会给我带他去过的每个地方的纪念品。

师:看来你爸爸只是不善言辞,心里还是很惦记着儿子的。

小吴:所以我是不是不应该对爸爸有偏见。

师:你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老师很欣慰。那你会期待爸爸的回家吗?

小吴:他来了,我和他没什么话说。

师:可以和他说说你在学校的生活。

小吴:我怕我说得不对,他骂我。

师:可以试试***妈在的时候聊。

小吴:好吧,那我试试看。

让爸爸的出现自动联想到安全、信任、依靠、榜样,就会引起愉悦的正性情绪,减少对男性的偏见和隔离,也缓解与父亲之间的关系。

家庭作业:回忆和爸爸的相处,写下令人愉快、安全的事情。试着给爸爸打个电话,问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如果联系不上可以向妈妈询问,聊聊爸爸的事情。

第四次辅导:帮助小吴学会人际交往的方法,增强处理人际问题的能力和情绪调节的能力。

经过前几次的咨询,小吴和家人的关系有所缓解,情绪状态也好了很多,上课能专心听讲了,只是班级中的人际关系还需要改善。小吴对男性的偏见和厌恶情绪已经有很大改变,他也愿意试着和别人接触交流,本次辅导主要集中在学会人际交往的方法,处理人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情绪调节的能力。

(一)我让他试着处理和那个女生之间的矛盾,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告诉她你是真心把她当好朋友,以后在交往过程中注意方式,不让别人误解。自己也主动和班主任澄清,可以让班主任帮忙制止谣言。

(二)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人与人的交往是相互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能主动与人交往;尊重接纳别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对他人保持微笑。

(三)和小吴一起讨论了适合他的情绪调节方法。除了已经学会的放松训练,根据小吴的喜好还可以用转移注意法。他特别喜欢和地理有关的事物,如果情绪特别不好不想在教室呆着,可以去图书馆看看这方面的书籍。合理的情绪发泄,可以来学校的宣泄室进行情绪的发泄。倾诉,向好朋友倾诉心理的困惑。升华,化情绪为动力,多关注学习。

五、辅导评价

(一)小吴焦虑孤独无安全感的情绪状态缓解,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学习与生活。

(二)班主任反映小吴和那个女生的关系恢复,注意了交往地点和方式。和男生的交流交往增多。

(三)小吴自述和家人关系良好,想到父亲的回家不会再感到厌恶和不安全感。

总的来说本次辅导达到了预期目标,后期还需跟踪反馈。

六、辅导感悟

该个案从表面看是人际关系问题,深入了解后会发现有很深的家庭渊源,个案有恋母情结的倾向。如果用精神分析法,个案的咨询时程太长。个案如果知道自己有恋母情结,反而会增加他的焦虑程度,咨询也不一定有效果。因此我运用了元认知干预技术、角色扮演、认知改变的方法,从情绪入手,调整认知,改变行为,改善人际关系。

从个案中我也认识到了,家庭角色的缺失会让孩子在性别认同方面造成困惑。像案例中因父亲工作关系,不可避免的角色缺失,其实可以由母亲制造出一个父亲的形象,看看爸爸的照片,讲讲爸爸的故事,和爸爸通通电话,让孩子即使见不到爸爸的面也能感受到父亲的存在,心中有一个父亲的形象。当然,个案中的情况也和幼年时的分离焦虑没有很好处理地有关系。家庭关系的改善才能让个体顺利解决学校人际交往问题。因此在本案例中,我首先处理的是家庭关系问题,最后才处理和同学老师的关系。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