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寻觅心灵的阳光——一例初中生心理危机个案的干预

一、个案概况

基本情况:小敏(化名),女,14岁,初二学生,小学成绩优异,上了初中后成绩中等,性格内向,。母亲在一家餐馆上班,父亲是货运工人,周末才回家。家中有一刚上小学的弟弟。父母脾气比较暴躁,父亲时常动手打家人(妈妈和小敏)。小敏小时候是由奶奶带大,整个家庭重男轻女的观念较重,家人经常嫌弃她是女孩,她从很小开始就担心会被家人抛弃,这种担心一直存在,弟弟出生后,这种担心和忧虑更加严重。近来情绪低落、经常无故流泪、因小事容易情绪冲动、感觉生活无趣,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总是听到有个声间叫她***,已多次尝试轻生。

班主任反馈:小敏初一时期在校学习认真,成绩中上,比较安静、内向,朋友不多,在本班有一个好朋友,与其它同学相处未发现有冲突。上了初二后,注意力容易分散、成绩有所下滑。近期时常因身体不舒服请假,但家长表示只是小问题。

小敏母亲反馈:小敏近半年都经常在家与其发生争吵(比如因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与弟弟相处等问题),性情暴躁,情绪容易失控,感觉非常“叛逆”,而且时常会打弟弟。近两个月母女俩一发生争吵就扬言跳楼,有五次真的跑到自家楼顶。有一次情况非常危险,是家人合力才把她从顶楼拉下来,后来其母亲告诉她:只要她敢跳,妈妈马上也陪她跳下来。此后几天没有再出现这个情况。每一次问她为什么这么冲动,小敏都不说原因。近一个月小敏时常请假不上学,其实就是因为和家长发生了争吵(其母亲也表示自己青春期也经常会有这样“想死”的想法和冲动,但过后就好了)所以一直以为这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表现,“家丑”不可外扬,所以也没有跟班主任说实话。

二、主诉问题

小敏自述:我的存在对于家人而言就是负担和累赘。每天我都小心翼翼地生活,生怕自己哪里没有做好就被抛弃了。从小到大只有奶奶比较疼我,但是她也总嫌弃我不是男孩。弟弟出生后,只要我和弟弟有争执,爸爸妈妈都是先批评我、有时候还打我。上小学我的成绩还不错,可是上了初中后,无论我怎么努力,我的成绩都不好,我没有希望了。我知道不能让爸爸妈妈生气,但是我控制不住自己,我就是忍不住想哭,我太没用了。经常晩上半夜惊醒,发现自己枕头都是湿的,我好害怕,总听到有人叫我“***吧、***吧,他们都不要你了。”我害怕,但是妈妈没有一次愿意陪我睡,她总是陪弟弟,我讨厌听到他们的笑声。我活得太累了,非常累,我不想活着,有一次我告诉我妈,我妈还说“想死就***吧,死了更好,她就不用养我了。”我就不应该出生,没有我他们肯定会更开心。如果我死了,多好,就不痛苦了。

三、分析诊断

小敏自小由奶奶带大,受家庭重男轻女观念和氛围的影响,加之父母比较粗暴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间缺乏情感的沟通与交流,使其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自我评价低、敏感和自卑。上了初中后学习压力增大,成绩下滑加重了她的无力感和无价值感。情绪低落、无故流泪、因小事容易情绪冲动、感觉生活无趣,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情况已持续半年,近两个月还出现幻听,尤其是晚上经常听到有个声音叫她***,已多次尝试轻生。根据小敏的自我陈述和心理老师的观察,小敏属于心理危机干预范围,且其状况已超心理老师的辅导范围,需要进行转介和干预。后小敏就医于医院,被诊断为抑郁症,进行药物治疗,医生建议休息一个月,并要求家人随时陪伴,严防自伤自杀。

四、辅导过程

(一)倾听共情,稳定情绪,明确问题,确保安全

小敏第一次来辅导室紧握拳头,身体蜷缩,低声哭泣,全身颤抖,并不断强调她很害怕。由于她比较紧张、焦虑、恐惧。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我努力为小敏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通过安抚她的后背,帮助她的身体慢慢放松下来,一边轻轻说到:老师在这里,在这里陪着你,这里很安全,无论你遇到什么事,我们一起来面对。帮助她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当小敏能够开口诉说时,使用倾听、共情技术,给予她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让小敏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已宣泄,让她能够尽情表达心中的痛苦、恐惧、无助、矛盾等。当小敏的身体开始放松、情绪没有那么激动时,我开始更具体的了解她遇到的问题,原来她近来情绪低落、经常无故流泪、因小事容易情绪冲动、感觉生活无趣,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总是听到有个声间叫她***,且已多次尝试轻生。

(二)调动心理支持系统,及时转介

了解到小敏的症状较为严重,且出现了幻听现象,已多次尝试轻生。因此,与小敏强调这超出了之前心理课老师说的保密原则(初一心理课有介绍过辅导原则),老师的职责和对她安全的负责,需要联系家长,一起来帮助她。小敏同意后,我立即上报了学校,学校启动了心理高危预警程序。

  1. 联系家长,及时转介

    学校马上联系小敏家长到校,学校德育副校长、心理老师、班主任与家长会谈。了解了小敏在家的情况(获知小敏近来在家里性情暴躁,情绪容易失控,已多次尝试自杀。)学校告知家长小敏的心理状况,建议家长一定要重视小敏的情况,为了小敏的健康成长,要带她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与干预。心理老师向小敏家长推荐了可选择的中山市心理治疗的医院信息,安抚家长的情绪,督促家长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待小敏的情况,做好安全防范。

  1. 调动心理支持系统,成立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小组

在小敏返校前,学校专门成立了针对小敏的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小组(包含了德育领导、年级组长、心理老师、班主任以及小敏的所有科任老师)。要求对小敏在校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每位老师都需要积极关注小敏的心理动态,有危机情况要立即上报,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给予小敏更多的心理支持(特别是针对小敏学习压力大,对自己的成绩要求高,休学一个月,回校的学习情况需要格外重视,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减轻学习负担)。

向小敏家长科普面对生病时期的小敏,家长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要与小敏有更多的情感沟通、交流和陪伴,教育方式上一定不能采用粗暴的方式。针对小敏觉得自己是女孩,对家庭没有价值,家长在生活当中要避免出现嫌弃小敏是女孩的观念或言语,平等对待两个孩子。对于小敏情绪的暴躁与多变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心,避免责怪。积极营造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让小敏感受父母对她的关爱以及家庭的温暖,让她意识到自身对家庭的重要价值。

3.与家长签署安全责任承诺书

小敏被三院诊断为抑郁症,进行药物治疗并建议休息一个月(并要求家人随时陪伴,严防自伤自杀。)一个月后,小敏及家人都希望要上学。在小敏返校前,学校与家长签署了安全责任承诺书,要求家长负责监督小敏遵医嘱按时服药,保证有效治疗,亲自接送小敏上学、放学,保持联系,以便有突发情况可以随时联系家长。

(三)尊重接纳、无条件积极关注,建立信任的辅导关系

虽然在药物治疗一个月后小敏的幻听情况已好转,但是抑郁状态下的小敏仍容易焦虑、紧张、时常情绪低落,时常烦躁不安、感觉自己毫无价值、充满无助和无希望感。特别是休学后再回校,对周边的一切更为敏感,学习压力更大,产生不想上学的想法。小敏第二次走进辅导室是休学回来后的第二天上午第四节课(第一天只上了半天就又请假回家了)。情绪低落,低头暗自流泪。我静静地陪伴她,给她倒水、递纸巾,告诉她想哭就大声哭出来,没关系,这里很安全,鼓励她宣泄自己的情绪。在辅导过程中给予她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尊重接纳她的情绪和倾听她的故事。并告诉她,随时有需要都可以来辅导室。正是因为与小敏之间建立起信任的辅导关系,复学后的小敏,在遇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有自杀冲动时都会来辅导室寻求帮助,也才能够一次次有效地对她进行心理干预。

(四)挖掘内外积极资源,改善抑郁情绪,重拾生活信心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具有解决自身问题和不断成长的能力[1]。因此咨询不仅要缓解和改善来访者的症状,更应聚焦帮助来访者挖掘其具有的内外积极资源,激活他的内在潜力,帮助他重新恢复对环境、对自我的掌控感,最终实现自我成长[2]。因此,在针对小敏的辅导过程中,一方面给予支持,为其提供外在支持资源如进行呼吸放松训练和曼陀罗绘画(小敏比较喜欢画画)帮助她改善抑郁情绪,还通过签订生命安全承诺,帮助她梳理背后的心理支持资源系统。另一方面采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寻找例外、赞美、奇迹询问等技术,帮助小敏挖掘自身隐藏的正向资源,帮助她认识到自身具备改变现状的力量,重拾生活信心。

咨询片段1:

小敏:活着太辛苦了,我很想在课室里认真听课,可是我听不下去,心里很烦躁,一烦躁就有种想死的冲动,眼泪就控制不住,我不想在课室哭,但是我控制不住。

师:我知道你最近经历了很多,而且你用你的勇敢和坚持一路坚持过来。哭出来会让自己心里舒服些,是这样吗?

小敏:是的,哭出来会好些,但是我不想在课室哭,不想让同学们看到。

师:那过去有没有一次心里很烦躁的时候,不是哭,但也能让自己心情好起来。

小敏:听音乐会让自己舒服些,但是在学校做不了,学校不能带手机。

师:听音乐也会让自己舒服些,还有尝试过其它方法吗?

小敏:画画吧。

师:能具体说说你是如何做到的吗?

小敏:我就随便乱画……以前我不开心的时候也会画画,画画能够让我暂时忘记痛苦。

师:那我们下次心情烦躁的时候能否再尝试下画画?

小敏:嗯,我想可以,但是我有一段时间没有画过了。

师:现在想试试吗?

小敏:想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画画的涂色纸(曼陀罗绘画涂色纸),你可以涂色,想试下吗?

(寻找到替代的方式,此后开始了曼陀罗绘画疗愈)

咨询片段2:

师:当你状态不好时,你最需要谁在你身边状况可能就会好转?

小敏:我最想我妈妈可以陪我,妈妈这段时间经常告诉我,我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且她现在每天都会抱下我,她在我身边,我觉得我才有活下去的力量。

师:妈妈的陪伴很重要,如果在学校,妈妈不能第一时间赶来学校陪你,你希望谁可以陪你一起面对?

小敏:我希望心理老师你可以陪陪我,就像今天这样。

师:当你需要时,你随时都可以找我。假设老师刚好不在学校,你觉得谁可以帮助你?

小敏(沉默了几分钟):我想我可以去找找班主任,虽然他平时比较严肃,但是我知道他是为我们好的。我生病后他很关心我,我不上学时还去过几次我家,我想他会愿意帮我吧。

师:嗯,就是说当我们需要帮助时,难过时,我们可以找妈妈、找心理老师、找班主任,此外,还有谁可以帮助我们呢?

小敏:可能还有医生吧,但是我并不是很清楚她是否可以。还有一位同学小希(化名),她是我在班里最好的朋友,我难过时,她都愿意陪我,但是我不想打扰她,她需要上课。还有我也不想她知道我生病的事情。

师:嗯,你很懂得为他人考虑,不想影响朋友上课。其实,我们除了面对面找妈妈、老师,我们也可以打电话的。你都知道电话号码吗?

小敏:知道

师:即使我们面对再大的困难,我们并不孤单,我们可以向妈妈、心理老师、班主任寻求帮助。那我们签一份生命安全承诺,把这些事情都写下来好吗?

(抓住机会与小敏签订生命安全协议,签订承诺,避免自我伤害。重要的是为她梳理了危机时刻的心理支持资源系统:

排在第一位的是家人——妈妈

排在第二位的是心理老师

排在第三位的是班主任

排在第四位的是好朋友小希(化名)

此外,我还为她介绍了中山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电话。

五、效果评价与反思

 小敏现已顺利就读初三,脸上的笑容在阳光的照耀下越来越灿烂。从一开始每天一次的陪伴、辅导到现在我们仍然保持每月一次的交谈,从前那个看不到希望,找寻不到活着意义的女孩,逐渐拨开“抑郁”的阴霾,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努力探寻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小敏的积极转变是学校、家庭、医院协同努力的结果,正是因为有了医生的专业治疗,有了家长教养方式的转变和暖心的陪伴,有了家校相互间的信任与合作。这将近一年半的辅导,我用心陪伴小敏走过她人生一段特殊的时光,陪同她一起面对、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这一段特殊时光的经历也督促我作为一名心理教师需要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在面对心理危机个案时,能够更加尽责地温暖每一个生命。

六、参考文献:

  1. 迟毓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M].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许维素.建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