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为什么越讨厌,反而越在意? ——一例用意象对话干预人际困扰的个案

一、 个案概况

来访者,女,高三学生,为了方便陈述,接下来会暂称她为小新。小新刚走入咨询室时,微笑着和我打了招呼,从她的笑容和主动感觉出她是一个很开朗的女孩。当我们坐下来正式会谈时,她的笑容淡了下去,开始讲述她的烦恼。

小新曾经有一个同桌,一开始小新觉得她们的关系挺好,但是有一次同桌过生日,她邀请了很多人参加自己的生日会,却没有邀请小新。而小新在同桌开生日会的当天早上还给她送了生日礼物。后来有人告诉小新,在她同桌的生日会上,班主任也受邀参加并问:“小新怎么没来?”她的同桌却撒谎说,她邀请了小新但其不愿意参加。这让小新感觉很奇怪,不知道同桌为什么会这样对自己,觉得对方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好朋友,并对该同学有了一些心结。后来又听说同桌一直把自己当作假想敌,并且常常拿两个人的成绩做比较。如果她某次考试考得比小新好一些,就会特别开心等等。小新知道了这些“内幕”之后,对同桌的感觉就由喜欢变成了讨厌,态度上也不那么热情了,而同桌对此没有做过任何解释或反应。自此之后,两个人渐渐疏远了。后来,两人的座位也调开了,但小新却开始关注前同桌的一些举动,比如考试成绩或者班级选举等方面,由于两个人都是生物组长,常常需要一起收发作业,时而还会有所接触,小新依然能感觉到前同桌对自己莫名的敌意和提防。自习的时候小新总是会想起前同桌的一些的事情,然后就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心情。小新很希望自己能够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平常心和其相处,不再受其困扰,安心做自己的事情。

二、咨询过程与实施

第一次咨询:搜集信息、确定咨询目标

咨询开始,小新先是自述她最近的学习状态不太好,比如周考的成绩不太理想,每一次总是有一门科目比较糟糕,感觉自己考试后的状态也不太好,学习不会特别努力,主观上希望自己全心投入,但行动上总是会拖拉或松懈,她不知道为什么,希望自己的成绩能有所突破。随着我们咨询的推进,她谈到自己学习状态之所以不够专注,是因为学习之余有时候会想很多,由此谈到了同学关系,先是讲到了她和两位男同学的关系,本来都挺谈得来,后来对方都以害怕别人议论为由疏远了她,她感觉挺不能理解的,觉得有些奇怪。后来小新又有了新的朋友,似乎心结也慢慢打开。最后,她才谈到了最关键的问题:她和自己前同桌的那些事情(如前文所述),并且到目前为止还在影响着她。

本次咨询主要运用共情、积极关注等方法确定来访者最想要解决的困扰,并围绕核心事件搜集信息,最后确定了咨询的目标,即打开小新对前同桌的心结,能安心做好自己。

 

第二次咨询:无处安放的内疚

咨询开始,咨询师照例询问小新本周的学习和心情。小新谈到一个重要事件,那就是周考成绩出来了,前同桌的成绩是女生里面的第一,而小新排第四,当小新去看张贴在教室墙壁上的成绩表时,恰巧看见前同桌的手指按在自己的名字上。小新说:“当时看着对方的背影,感觉她很开心,而自己感觉有点儿丢脸,没对方考得好。”

此时,咨询师决定从这里切入意象。咨询师首先向小新简单介绍了意象放松和深呼吸放松的做法,然后让其闭上眼睛跟随指导语进入放松状态。接着,请小新在头脑中浮现出同桌的样子,并告诉小新,可以是现实中的样子,也可以是想象中的样子。但小新一直不能浮现出其形象并显得有点着急。咨询师安慰小新:“不用着急,有的意象需要一些时间,慢慢来。”过了一会儿,小新依然不能浮现出前同桌的形象,为了安抚她的情绪,我换了一个方向。

师:“请问你现在在哪里?”

生:“我一个人站在一个很空旷的地方,周围什么都没有。”

师:“请你慢慢往前走,一直走,向远处看一下,远处有什么呢?”

生:“远处有连绵起伏的大山,还有一些村落。”

师:“请你慢慢走近村落,你能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袅袅升起的炊烟,还有一些在田地里干活的人。”

师:“看到炊烟和田地,你是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很温暖。”

师:“再仔细看一看,在田地里干活的人在做什么?”

生:“在插秧。”

师:“你想过去加入他们的活动吗?”

生:“想。”

师:“好,那你可以卷起裤腿,走进水田里,水凉凉的,很舒服,你拿起秧苗,一棵一棵地插进泥土。看着你插的秧苗,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快乐,很充实。”

师:“嗯,这是你努力的成果,所以你很快乐。”

生:“但还有一些忧伤。”

师:“因为什么而忧伤?”

生:“在田地的对面是一大片废墟。”

师:“是什么样的废墟?”

生:“很荒芜、杂草丛生。”

师:“看着这一大片废墟让你想起了什么?” (小新的泪水不断流出,咨询师静静等待)

后来,小新从意象中出来,谈起了在自己小学时去世的一位老师,那个老师对她非常好,可是当老师生病住院时,小新还没来得及去看望,老师就去世了。小新因为不敢接受这个现实也没有去参加老师的葬礼,甚至不知道他的墓地在哪里。她为此一直很内疚,但平时很少会想起这件事。在意象中出现的废墟忽然让她很悲伤,并让她想起来了。小新是个悟性很强的女孩,她说:“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内疚,所以我在和别人相处中,总是迁就对方,并且积累了很多的委屈在心里。”

我对小新很强的领悟力表示了肯定和赞赏,并告诉她,如果她愿意,我们下次可以先处理她对老师的内疚。小新却微微摇摇头说:“我现在知道了不能因为内疚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一直委屈自己,但我还想留一点内疚在心里,让我可以在每年老师的忌日去怀念他。”我对此表示理解并尊重她的选择。

 

第三次咨询:这下如你所愿了吧?

这次咨询我们直奔主题,由于小新对意象对话已经熟悉,最主要的是经过上次的咨询,她也放下了防御和戒备,愿意对自己的内在有更深的探索,所以这次的意象比较顺利,她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当小新在意象中看到前同桌的手指放在成绩单上自己的名字旁,我们开始了以下对话:

师:当你看到同桌的手放在你的名字上,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很紧张,很有压力。

师:仔细体会你的紧张,它在你身体的什么部位?

生:胸口,有点喘不过气。

师:如果你的“紧张”会说话,仔细听它会说些什么?

生:我考得没你好,这下如你所愿了吧?

师:当它说出“如你所愿”这个词时,是什么感受?

生:感觉很气愤,也有点委屈。

师:如果可以,气愤会说什么?

生:你为什么这么对我?为什么一定要把我踩下来?

师:委屈会说些什么?

生:看着我这样,你会对我好点了吧……(静静等待,观察来访者面部表情和身体状态)

师:当气愤和委屈说这些话时,同桌有什么反应?

生:她没有反应,无动于衷。

师:看着无动于衷的她,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生:我心里更难受了。

师:当我们心里很不舒服时,它会有自己的很智慧的处理方式。仔细体会、关注它,看看它会有什么变化?(停顿,静静等待。)

生:它变弱了,变成了内疚。

师:它因什么而内疚?

生:因为它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辜负了妈妈对自己的期望。

师:现在妈妈从远处慢慢向你走来,仔细看看她的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爱和希望(来访者流出了眼泪)。

师:让这股爱和希望慢慢在你和妈妈之间流动,一直流到了你的心里。看一看,内疚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它变得很淡很淡,慢慢消失了。

师:当你被妈妈的爱与希望包围着,你心里现在是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很温暖,也很有力量。

师:好的,请让这种感觉继续留在你的心底,然后以你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回到我们这里来。

当小新从意象中出来,我们再次详细讨论了“愤怒”和“委屈”背后的内容。小新发现,首先,在意象中“愤怒”和“委屈”所说的话基本不会出现在她的生活中,也就是说,她很少会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流露出来。在人际交往中,她也基本不会去表达自己的愤怒,甚至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愤怒,只是觉得心里不舒服。其次,当听到“内疚”说“你会对我好点了吧”时,她意识到自己还是希望对方能够减少对自己的敌意,有点委屈讨好对方的意味。最后,小新若有所思地说:“也许,我后来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也和这个‘内疚’有关吧。”

 

第四次咨询:安定与力量的回归

咨询开始,小新就主动说起了过去一周自己的学习状态,觉得自己心情基本平稳,以往坐在书桌前总是静不下来的情况消失了,面对前同桌时就和看到其他普通同学一样,心里很平静。用小新自己的话说:“现在,我终于可以安心做自己事了”。

我首先对她表示了祝贺,然后我们根据SK试卷分析法一起针对她最近一次的考试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小新在某些科目试卷上失分的错误类型并确定了改进方法,最后我们愉快地结束了本次咨询。

临走时,小新有点不舍地说:“我以后还能再来找你吗?”我想起了第一次意象对话时未处理的内疚,微笑着点头:“随时欢迎你。”

 

三、咨询效果与反思

首先,这个个案属于常见的因人际交往引发的情绪困扰,因为小新有“内疚”情结,平时生活中更注重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为了维持一段关系会忽视自己的一些感受而迎合别人,渐渐地内心就会积累一些委屈、难过等情绪,当这些情绪一直不被看见,就会以各种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意象对话的神奇之处就是它可以直接作用于来访者的人格层面,绕过头脑理性的思考,允许感受先被看见,而头脑退居其后。当情绪能够被接纳并觉察,领悟就很容易发生,改变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在小新的意识层面,似乎是因对方的虚伪而讨厌对方,但潜意识里又希望对方减少对自己的敌意,缓和两人关系。然而有些事情并不会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有所改变,就如小新的前同桌对待小新的方式,这不是小新能改变的,也不是我们咨询的目标,可是小新却在内心一直为此和自己较劲。意象对话中,有一个隐形的咨询师,那就是来访者潜意识中“疗愈者”,它会为来访者做出智慧的选择。因此,当在意象中小新发现无论自己说什么、做什么对方都无动于衷时,她终于能放下了,也不再和自己较劲了。

最后,本案例处理得并不是很深入和彻底,有一个明显的对老师的“内疚”情结未处理,如果对此不加处理,它依然会在未来对小新其他层面的交往有影响,比如前文涉及的两个男生以害怕别人议论为由疏远了小新。但由于小新自己不愿去处理,我们尊重她的决定。因为,有时心灵的成长,也需要契机!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