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高中生适应不良诱发学习焦虑的案例分析

高中生适应不良诱发学习焦虑的案例分析

邱芳[1] 李然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心理学系,山西省大同市,037000

通讯作者:邱芳,联系方式:18734622913,电子邮箱:705748545@qq.com

[摘要] 高中女孩因为转学后适应不良,诱发焦虑情绪,易紧张,易疲劳,平时学习努力,但成绩越来越差,咨询师采用整合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观进行干预,通过4次咨询会谈,来访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其他负性情绪得到改善,懂得欣赏新环境的人和事,在人际交往中体验到乐趣,完全适应并欣赏新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 整合的心理咨询观,学习焦虑,适应问题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作者介绍:邱芳,女,1985~,硕士,助教,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心理学系

通信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兴云街山西大同大学

电话:18734622913

Email:705748545@qq.com

基金项目:山西大同大学校级青年科学研究项目(2015Q19)

一、案例概括

小刘,女,高二,身材高挑,样貌出众,性格内向,就读于所在城市最好的高中,家中独女,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国企管理人员,家庭氛围相对和睦,且无家族精神病史。来访无躯体疾病,较为健康。

来访的母亲非常担心和疑惑其学习状态,平时学习状态不错,但考试成绩却十分不理想,代课教师认为其心态不好,需要调整,曾多次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均无改善。现阶段,来访的母亲很无助,加入心理学学习队伍,期待寻找答案。开展讲座活动时,来访母亲前来预约咨询。

来访高一就读于一所普通高中,高二时父母将其转入全市最好的第一中学借读。第一中学学生整体成绩较好,来访的成绩从入校时全班排名中等,倒退至全班最后几名,十分痛苦。

个人成长史:父母工作优越,父亲当年高考成绩排名全县前十。父亲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父亲与来访的互动模式:父亲心情好的时候,会训话教育来访,心情不好便不会讲话,交流多为就事论事,很少有情感交流。来访生活大小事务由母亲照料,母亲情感细腻,易焦虑,但为人较为强势,因自身善于学习,注重与来访的沟通,来访与母亲的关系更为亲密。来访初中时,学习成绩优异,父母在学习方面管教较少。中考没有考上全市最好的一中,家长开始关注来访的学习状态。高一学习成绩排名全班前五,来访的情绪体验较好,学习积极性较强,家长为了让其学习更进一步,在高二时,为其转学,来访不愿意,非常喜欢当时的班级,但也知道父母是为了自己好,带着复杂的心情转入新的高中。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总担心自己学不好,易紧张,易烦躁,易疲劳,自感平时的学习状态不错,但是考试的成绩与平时的状态不太匹配,非常苦恼,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总是得不到回报,成绩越来越差,迫切期望改善现状。

个人陈述:我是一个很在乎自己学习成绩的人,平时学习很努力,一直以来学习成绩很好,家人也很放心。但是中考有点小失误,没有考上一中,虽有遗憾,但是在二中度过了愉快的高一生活,学习成绩也在全班前五名。高二转学到一中后,一切都变了,发现一中的学生都十分的优秀,成绩好,人际关系、运动等各个方面都很优秀,感觉在新的班级里非常自卑,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差劲,平时努力学习,但每次考试的排名越来越靠后,课余时间积极参加补课班,代课老师也说学得不错,可是成绩总是不理想,考试的时候会很紧张。想各种办法改善亦无明显效果,非常的无助,越来越不开心,学习也越来越没有信心。在人际交往方面,越来越不喜欢和新班级同学相处。自从成绩变差后,父母也开始“管”我,有时不允许出去和朋友聚会,也不让有太多的休闲时间,觉得很苦恼。看到父母因为自己的学习着急,心中十分愧疚。

三、心理状态的评估

1. 心理测评

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49,标准分61.25。诊断结果:中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40,标准分50。诊断结果:正常。

2.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疾病相鉴别。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原则:该来访的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人格相对稳定。来访无明显的精神病性问题。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来访虽有焦虑的情绪体验和部分焦虑的躯体表现,但根据神经症的四大诊断标准,即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和排除标准可以判断,来访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达不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因此排除其为焦虑性神经症[1]

(3)与躯体疾病相鉴别。来访近期有全身体检,各项医学检查生理指标均正常,判断无躯体疾病。

综合临床表现和心理测验,评估来访心理不健康,是一般心理问题——由环境改变适应不良诱发的学习焦虑。

来访的心理冲突是由具有现实性的刺激引起。来访焦虑和烦躁的情绪体验不甚强烈,反应也只是局限于学习方面,没有影响逻辑思维。间断持续3个月,症状无明显泛华,亦无回避行为。

四、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真实的学习状态,缓解考试焦虑情绪,改善人际关系。

远期目标与最终目标:调整认知,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人格,建立自信心,促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咨询方案

理论基础: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繁多,但无一理论可以单独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近年来,心理治疗师普遍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能灵活地使用不同的理论和技术,为不同来访在治疗的各阶段所呈现出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与策略[2]。因此,本例采用整合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观,来帮助来访解决心理问题,即在不同的咨询阶段,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咨询时间:一周一次,一次50分钟,共4次。

六、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收集资料,分析评估,建立咨询关系,制定咨询方案

  1. 了解一般资料,做出初步的分析与评估;
  2. 通过共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 向来访做简单的病理解释。

其中和来访的母亲沟通20分钟,了解母亲视角下来访的学习状态。母亲认为来访初中学习成绩不错,学习积极努力,考入高中后,开始注重穿着打扮,学习也不太积极努力。随后,来访母亲便开始有意识的“管理”来访的日常事务,课余时间限制其出行次数和时间。曾多次与学校老师和课外补习老师沟通,老师们一致认为,来访在学习时比较浮躁,无法静心于学习内容,也曾提醒来访,均无改善。来访对于老师们的反馈,无法理解,高一的老师和初中的老师都没有提到类似看法。

来访陈述转入新学校后,母亲开始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指手画脚”,感觉母亲变了,来访亦明白母亲的初衷是为了自己好,但依然非常反感。

了解基本情况后,简单向来访说明,转学后,注意力很大程度被分散到学习以外的事务上,转学带来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平时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适当提示来访思考是否与精力分散有关,但不做过多干预,避免来访产生阻抗,进而影响咨询效果。

第二次咨询:本次咨询主要围绕来访的主要困扰,了解生活学习细节,帮来访还原真实生活学习状态,共同探讨症状背后的原因。

来访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较少和朋友谈心,故封闭了一个主要的交流思想、获取信息的渠道。虽然来访与母亲较为谈得来,但是母亲的很多建议和想法不一定适用于青少年期的来访。来访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扰,承受的精神负担,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大多是过度揣测和过度解读的结果。通过来访陈述的生活小事,让来访感受到胡乱推测往往与事实不相符,需要加以求证,比如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达出来,可能会发现另一个“真相”,表达沟通非常重要。

通过来访详细说明自己学习方面的细节,引导来访意识到,所谓的“平时学习状态好”,只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客观情况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关注周围人的一举一动,并因此产生对自己的过度负面评价和对他人的过度正面评价,同时产生较为复杂纠结的负面情绪,总担心自己学不会、考不过别的同学,当带着这些负面情绪继续学习时,学习效率便会大打折扣。简言之,学习时的注意力至少被分散掉一半,那么学习成绩的下降也在情理之中。来访很快便不在纠结于最初的咨询目的,并将咨询目标调整为,如何更好的投入学习,如何变的不再焦虑。

来到新学校之后,来访发现新同学学习成绩都非常好,人际关系看上去也特别好,各方面都十分优秀,让来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们看上去是那么自信,让来访觉得有点做作,太假了,自己不自信,是因为永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引导来访意识到古语更多的提醒世人不要盲目自负,自负和自信的本质完全不同。来访亦表示过去没有想到过这些,认为本次咨询对自己的思想冲击很大。

第三次咨询:要求陈述近一周的生活学习状态,帮来访发掘自身的“能量点”,并对主要错误认知加以干预。

上周考试中,来访状态很好,可以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题目上,没有杂念,没有过多关注别人的做题状况,没有过多思考“如果考不好会怎么样”的问题,这是过去半年来久违的感觉,来访很开心。感觉过去的一周整体非常轻松。虽然,考试前班主任有骂自己,但是自己并没有太在意,也没有影响自己的考试状态。

来访依然经常怀念自己在二中高一时的学习状态,引导来访意识到对现状有多不满,那么对过去的美好就有多怀念。不喜欢现在班上的同学和老师,对同学的评价:心机、聪明、人际关系好、有能力和家庭条件好。有的同学平时不听课,甚至逃课,学习成绩照样很好,引发了自己极强的自卑感。以与同学交往中发生的客观事实为依据,引导来访意识到,没有哪位同学是没有通过认真努力学习便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只是学习习惯和方法各有不同而已。同时,来访也意识到同学们身上的某些优点吸引到自己,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敢接近,不敢欣赏。

来访对班主任的评价:不负责任、经常对自己冷嘲热讽,认为其人品有问题,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认真负责。经核实,其他教师、来访母亲以及同班学生,都对该班主任持有较多负面评价。在理解来访的遭遇后,引导来访去了解同班同学的应对策略,即习惯,适应,尽可能的避免冲突,并专注于当下最重要的学习事务。来访也意识到有些人的做法无法改变,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更重要的事情上。

来访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是很好,对别人的言谈举止,甚至眼神都十分在意,比如老师上课瞟了自己一眼,就会无意识的想为什么瞟我,是不是自己哪里出了错,十分敏感。来访反思:自己从小学开始就很在意别人的眼神,上幼儿园时,有一次哭着回家,说自己被别人欺负,事实上并没有类似事情发生,现在想来是因为自己太过敏感。来访期待能在所有人面前表现优秀。引导其意识到,正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感,才会期待自己要变完美,才会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而17岁的认知水平,足以清晰明白完美的个体是客观不存在的。来访也表示未来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自己当下做的事情上面。

第四次咨询:整理和结束咨询阶段

共同讨论性格:来访认为自己性格比较温和,各个方面都会,只是没有特长。发现身边聪明的同学们,大都是有自己的优点,但是也有很大的缺点,认为他们不够优秀、能力不足,太不完美。来访期待自己在各个方面表现优异,害怕自己有缺点,担心会被别人取笑。引导来访意识到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当期待自己不要有缺点、不敢有缺点时,我们便缺少了敢于探索的能力。来访身材高挑,外貌姣好,却害怕别人说自己漂亮,会怀疑对方是在讽刺自己。来访认为自己是不好的,所以不敢让自己的弱点表现出来,行事处处小心谨慎,大量的精力投放到如何不出差错,而不是如何变的更优秀,所以提醒来访,追求完美主义是表象,实则为掩藏内心的自卑感。来访意识到自我评价中,负性评价较多,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客观,才诱发强烈的自卑感。来访反思后,可以清晰客观的陈述出自己的性格优缺点。

在人际交往中,自己偏向于和男生相处,不太喜欢和女生相处,因为女生太敏感不好相处。而与男生的相处,只是友谊而非爱情。人际距离方面,自己不敢和朋友走到太近,害怕朋友看到真实的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好,担心自己的缺点被别人知道。引导来访意识到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有这方面的顾虑和担忧,属于正常情况。

在征得来访同意的情况下,与父母沟通半个小时,通常青少年的问题夹杂着父母家庭的问题。简要说明来访学习焦虑的原因,帮助他们理解来访的处境和内心真实想法,孩子的多虑多思和成绩明显下滑不是单纯的学习不努力、过分注重打扮所导致的。向他们普及青少年期的个体心理发展特点,作为家长需要尊重来访的年龄特征所带来的看上去是问题的一些正常现象,更为重要的是父母应尊重和鼓励来访内心意愿的表达,特别是父亲,需要加入到亲子情感沟通的队伍中。

最后,来访谈到,通过4次咨询,体验到了自己在认知、情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她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与同学的相处中懂得欣赏身边的同学,也开始发现新学校的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专注于知识本身,杂念较少,同时也认可了自己的优点,并为其感到高兴。

七、咨询效果评估

来访者自我评估:认为自己基本上适应了新学校的生活,学习时可以专注于学习内容,焦虑情绪明显好转,心中烦闷亦减少,人际关系方面也有明显改善,会适时的表露心声,不再封闭自己,并会肯定自己的优点,不再自卑,积极乐观的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

咨询师的评估:经过观察及会谈,确定对该来访的心理咨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来访精神抖擞,朝气蓬勃,学习和考试的焦虑情绪处于正常状态,可以专注于学习内容,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未来充满信心。

心理测评: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38,标准分47.5。诊断结果:正常。

来访者父母的评估:孩子最近回家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不错,看上去很开心,也会主动分享在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人和事,少了许多抱怨。遇到不公平的事,也会客观的分析评价。曾多次与学校老师沟通,老师也反映来访在校的学习生活状态很好,近期的小考成绩有所进步。

八、咨询工作思考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学派众多,每个学派都有其明显的优缺点,没有那种学派的技术可以应对所有患者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3],甚至针对单一问题个体而言,需要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不同阶段应用不同的理论技术才能取得长久的疗效。本个案采用了整合的心理咨询观对来访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并在短期内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1.

[2] 邱芳, 王强, 苗小翠, 肖海雁. 以整合的心理咨询观解决严重心理问题的一例分析[J]. 校园心理, 2020, 18 (2): 168-170.

[3] 张庭辉. 当代心理治疗理论及技术整合发展趋势的嬗变[J]. 精神医学杂志, 2018, 31(3): 228-230.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