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我把噩梦赶走
—— 一例选择性恐惧的女生个案辅导实践
摘要:通过对一名害怕噩梦和白色魅影的选择性恐惧为主要症状的四年级女生的干预:通过空椅子疗法处理其未完成事件,运用NLP中的次感元技术消退其选择性恐惧的“靶症状”,通过周围人际关系改善等不仅消退其症状,而且全面提升了她的身心状态。由此得出,找准问题的突破口非常重要,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成功的重要前提,多方合力可以使咨询事半功倍。
关键字:选择性恐惧 空椅子疗法 次感元技术
小H,女,11岁,四年级学生,未患过重大疾病。平时与父母、爷爷、弟弟共同生活。父亲做生意常年出差在外。平时主要由母亲照料姐弟的生活,小H四年级之前,母亲全职在家,之后,母亲开始上班。智力正常,学习成绩中等。
来访时,低着头,无精打采,说话很轻,浑身紧绷,整个人缩在沙发的角落,双手放在两侧,食指和拇指不停地捻沙发布。
她自述在四年级后,一次周末和弟弟独自看电视,看了一集恐怖片,觉得既新奇又刺激。之后每到周末就会想起看恐怖片。偶尔会做噩梦,梦见恐怖片中的影像,非常害怕,并向母亲描述过,被告诫其不能再看恐怖片。但是此后噩梦却经常来侵袭,根据H的描述,梦里会见到白色的类似恐怖片中鬼魅影子,飘飘忽忽。在疫情期间及之后,这种梦境侵扰更甚,有时傍晚,她坐在家里的客厅,都可以看见房间的阳台上有一个影子飘过,有时在卫生间,也能看见角落里有个人影。她曾经和母亲交流过这些,母亲说这是假的,不要想太多之类,但效果不明显。于是H经常失眠,上课质量差。尤其恢复课堂教学后,H自己反映,上课没精神,老师上课听不进去。
经过学校MHT(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成为适应于我国中学学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折半信度在0.85-0.88之间,重测信度在0.667-0.863之间(P<0.01) 。H经过测量,各量表结果分别为对人焦虑得分为9分,恐怖倾向得分10分,自责倾向得分9分,过敏倾向10分,身体症状得分9分,总分79分,以上分数,结合其自述及其明显的焦虑情绪和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的非理性的紧张和恐惧反应,而且时长超过六个月,生活适应受到影响,可以判断H主要是以害怕特定梦境引起的以恐怖、焦虑情绪为主导的选择性恐惧症。加之其在家和学校,有时也会看见白色影子飘过来,让其非常害怕。可见症状有泛化趋势,急需进行干预。
H从小性格内向,胆小,细腻,羞涩,容易紧张,平时沉默寡言,不会或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导致恐惧或焦虑情绪长时间累积。
H的弟弟和她相差两岁,H三年级时,弟弟上一年级。可弟弟没有在本地上学,而是去城里上了,每天早晚由妈妈接送。H觉得爸爸妈妈偏心,为什么没有帮其一起转学。父母的回应是因为弟弟所在学校不允许插班,但这事一直让她耿耿于怀。弟弟比较善于表达,有时候弟弟欺负了她,但告诉父母时,父母都说弟弟还小要让着弟弟。
父亲常年在外,对孩子的教育参与较少,母亲在弟弟上学后,开始正常上班,教育子女的精力相应减少,和女儿沟通的机会也大幅减少,于是有很多情绪都积累在心里。
三年级第二学期,一直非常疼爱她的奶奶因为晾晒衣服不小心坠楼身亡。从奶奶坠楼进入ICU到最后去世,家人没有对其情绪进行及时处理。臆想的形象可能是对奶奶去世的哀伤、恐惧情绪未完成的一种表达。
加之寒假之后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原本恐惧的心灵,蒙上了更深的一层底色。
根据对H的评估,结合她目前表现的症状持续超过六个月,我与H商量后得出的目标主要是:
(一)“噩梦”发生的频率逐渐减少,使原来的几乎隔两三天就会梦见鬼魅之类逐渐减少到一月或者两月左右一次。
(二)处理好对于奶奶去世负性信念的改变,能正确认识生死,减少自责。
(三)帮助H逐渐融入班级,学会与父母、同伴建立信任,有更多沟通的通道和技巧。
(一) “空椅子”完成告别
在聊了一段时间,和H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谈话中得知说奶奶是最疼爱她的那个人,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她,她想吃什么奶奶就会去买或者做。小时候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她就跟着奶奶。奶奶从来都不批评她。(而且咨询师也留意到,在回忆奶奶时,H低低的头会下意识地抬起来,嘴角略微上扬,声调也有提升。)
H:奶奶是摔下来摔死的!说到这里,她突然停住,表情变得难受,皱起眉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H:我爸妈告诉我。他们说奶奶在楼上晾衣服,然后旁边的栏杆断了,奶奶就掉下去了,花盆也摔下去了。
师:哦哦,那奶奶一定摔得很疼吧?
H:是的,不过花盆没有落在奶奶身上。爸爸马上就送奶奶去医院了。住在一个不能看的房间里。
师:你去看过吗?
H:我,我去过一次(声音似乎有点哆嗦)。
师:你跟奶奶说什么了吗?
H:我就叫了我奶奶。
师:然后呢?
H:没有了……(她竟然哭了起来)我那次去看奶奶,我奶奶已经不会说话了,但是她好像认识我,她看着我,好像要抓我的手。呜呜……
师:你伸手了吗?
H:没有,我害怕……呜呜(抽泣)……我知道她想我靠近一点,可是我害怕……
师:嗯嗯,那种情况下,可能大家都会有一些害怕的。后来呢?
H:后来她就死了,大家把她送到了山上。
师:你去了吗?
H:没有。我害怕!
谈话中,可以感受到,对奶奶的愧疚和未完成的告别让原本她那个最亲近的奶奶——生活的温暖光源变成了让她恐惧的来源,所以处理这份内疚,让其与奶奶有一场完整的告别是首当其冲的。
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流派 ( 又称完形心理学派) 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此技术运用两张椅子,要求来访者先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扮演内心冲突情境的一方(譬如一个内心的“胜利者”),然后再换坐到另一 张椅子上,扮演内心冲突情境的另一方(譬如一个内心的“失败者”),而让来访者所扮演的两方持续进行对话,以逐步达到自我的整合或者自我与环境的整合[1]。
师:想象坐在对面椅子上坐着自己的奶奶。她穿着什么衣服?什么姿势?有什么样的面部表情?你相对奶奶说些什么?
H照着指导语,当叫了一声奶奶后,H就流下泪来。然后她向奶奶倾诉了自己的思念和不舍,同时她也鼓起勇气对奶奶说了“对不起!我不应该在您想我摸摸您的时候躲开的,我错了!希望您原谅我!”说着说着,便哭出了声。
待其情绪缓和后,让她坐在对面的椅子上,让其转换为奶奶的角色。
师:奶奶,对你的H(小名)说几句吧。
H(奶奶):你没有做错什么,奶奶爱你。奶奶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很好,希望你也过得好。
然后师引导H和奶奶拥抱,告别。
之后,H告诉咨询师,她感觉好些了,胸口轻松一些,之前总觉得有东西堵住,说不出话来。另外,我还建议其父母带其去奶奶陵墓祭扫,和奶奶完整告别。从我们之后的聊天也可以感受到,H的状态明显提升了——声音响亮了些,背也挺直了些,摩挲沙发的频率也渐渐低了。
NLP认为我们的内心感受是由视觉、听觉、触觉等五类感觉器官所测得,任何内心的经验都是通过这五种感官传送到大脑而形成的。NLP把这些传送至大脑的信息称之为“感元”。其中以“视、听、触”三种感元为主[2]。次感元是比感元更小的单位,它把感元进行了更细微的划分,是画面、声音及感觉更完整的组成要素,也是构成任何人经验的最小且更精确的单位。它们是让每个经验间有差异的要素,例如视觉经验来讲,视觉影像的亮度对比、位置、清晰度和大小等,都可以说是该经验的次感元。[3]次感元技术其实就是通过修改次感元来改变人的内在经验。它先让人把内在经验通过次感元描述出来,然后通过暗示重组来防止对经验事物的次感元,令其产生新的内心感受,最终带来行为方式的改变。
我们将H恐惧的梦境中经常看见的“白色魅影”定为“靶症状”。咨询师做了如下干预。
“现在,你可以尝试选择一个最舒服的姿势,你可以靠在沙发上,可以随意地摆放你的手脚……”H配合地挺了挺身体,随后调整坐姿,渐渐地放松下来。
“你可以把眼睛闭上,慢慢地感受自己的呼吸,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好,非常好……”咨询师引导,待其完全放松下来。
1.定出开始和结束画面
让事件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清晰分界,想成两个静止的画面,就像两张照片。H确定的开始画面是“白色的烟雾冒出来”,“白色的魔鬼向我扑过来”是结束画面。
2.安装支持力量“经验掣”。
由于H在回忆恐怖经历时感受到很大的痛苦,辅导者预先在她身上设立支持力量的经验掣(能够引起来访者良好感觉和积极情绪的经验型事物或行为方式),可以避免这份痛苦。与H调试后找到了她认为最舒服也最能及时获得能量的位置:坐着抓右侧膝盖。进行一番测试后,确认经验掣有效,再继续下一步操作。
3.解释并抽离
先向H解释恐惧和消除的原理,接下来让H闭上眼睛,调整呼吸,使身心放松下来。然后听从指导开始想象:“现在,你正在进入一个放映厅,里面非常宽敞,一面宽大的白色荧幕展现在你面前。请选一个位置坐下,做好了请点头示意。”
接着,让H的意识从身体中飘离出去,一直到影厅后面的放映室内,透过播音室的防弹玻璃,看看正准备看电影的自己。
4.播放电影
咨询师告诉H:“播音室里非常安全,你面前是一部完全由你控制的放映机,你可以任意选择电影的快慢、明暗、声音和画面等等。当你觉得困难或者难过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启动你的经验掣。”
“放映机上有几个按钮,其中一个是黑色的,当你按下它时,屏幕上的画面就变成雪花点了。当你在播放影片时,在最害怕的镜头停下来,目光停留在上面,按下黑色按钮,注视画面,看它逐渐虚化,直至变成雪花点……当你完成后请点头示意。”做好后,H向我点了点头。
5.重复快速倒卷
提示放映厅里的红色按钮意义。按下它,画面慢慢地从头播放。H根据咨询师指示开始想象。刚开始显得有些艰难,H总是在之前的恐惧点定格,经过几次引导反复,终于可以顺利完成一次。
重复快速倒卷旨在破坏恐惧经验,反复以上两个步骤,刚开始可以亦步亦趋慢慢演练,之后逐渐加快速度。熟练后让H给两个按钮加上自配的音效,之后只要听到那一音效,即可由慢到快,由末尾回到开头,不断反复。直到H觉得好像已经比较能平静面对画面即可示意停下来。
6.打破状态,测试效果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观察力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访者在操作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身体反应,尽管一半处在潜意识状态,她的呼吸和身体的放松状况还是能够明显地反应她是否投入或者跳脱,咨询师需要在此过程中注意观察并引导其进入状态或者打破状态。“好,现在你已经控制得很好了,可以试着把这盒影片的带子拿出来,放到档案柜里。你开始漂浮……”在H慢慢停下来之后,让其回归本身状态,待其慢慢睁开眼睛。
打破状态后询问其现在的感觉。H的反馈是“现在感觉好多了,好像那些画面没那么恐怖了。”
1、改善H和父母沟通状态。
首先,基于对H的心理状况的了解和分析,推断她的很多症状与其对奶奶突然离世有着密切关系。奶奶病中看似求助的信号未能作出回应的愧疚和未能与奶奶好好告别都构成了H的未完成事件。所以,及时在咨询师以及进行相关干预,咨询师仍建议父母带H去给奶奶扫墓,共同表达大家对奶奶的思念。使H重新找回奶奶生前带来的温暖感受,确认奶奶一直爱着自己。
第二,基于H的个性特点,平时与父母少有沟通,很多情绪就被慢慢累积。而一直照顾他们的妈妈似乎之前也比较忽略H的感受。在咨询师引导下,其父母改善了与H的沟通模式,原来她不说则不问或少问,现在改为每天必问(如问问在校一天的生活状况,和朋友们交流情况,学习是否有难点,是否需要帮助……)父亲虽长年出差在外,也要改变其教育责任一挑子撂给妻子的做法,现在每周至少和H视频通话两次以上,关心其生活学习情况。
第三,之前咨询中,H说起与弟弟关系:H嫉妒弟弟拥有父母更多的爱,弟弟不仅在H梦寐以求的城区小学上学,而且成绩比较好,父母经常拿他和自己作比较,让H倍感挫败。咨询师在帮助H认知调整,感受父母对其不同于爱弟弟一样形式的爱的同时,也引导父母同理H的感受,在她和弟弟之前做好平衡,唤醒她对弟弟的责任感,同时提升H在家庭中的能量感。
2、改善与教师沟通状态。
咨询师先找到班主任,向其了解和确认H的在班级的表现及与他的沟通情况。班主任对于其上课心不在焉有所觉察,但找她谈话,H多半沉默,支支吾吾说过自己睡不太好,见她不太愿意沟通,班主任也未能作进一步了解。待咨询师向其和盘托出H的症状及问题后,他表示十分震惊。同时表示非常愿意配合H的辅导。
基于前期对H的咨询,可以看出她表现出的行为更倾向被动型人格,与人主动沟通较一般人困难。于是要求班主任能够多观察其在班级内动态,并且及时的问询,探察其心理动态,予以关怀。并能呼吁班级内同学主动关心她,和她做朋友。
咨询师同时联系其他科任老师,对其多一些关注和鼓励,使其在学业上有所提升,进而增强她的自我能量。如此一来,各种“噩梦”、“鬼魅”,在强大的自我面前也会弱化,从而减轻恐惧症状。
3、改善与同伴相处状态
在咨询中,咨询师引导聚焦H本身的优势,例如感受力很强,忍耐力强,擅长绘画,书法优秀等等,逐渐提升H的自信心,一改之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爹不亲娘不爱的认知。同时不断强化她的交往技巧,鼓励其结交更多朋友,丰富自己的情感。
另外,咨询师要求班级心理委员能够及时洞察她的变化,同时还能协同几位学业良好且个性开朗的同学一起去带领她参与她们的活动,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她,让她感受沟通的乐趣,激发沟通的欲望,习得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享受友谊带来的温暖,进一步从失去奶奶的阴影中走出来。
两次咨询,以后噩梦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半夜惊醒的情况也基本消失;白天在家里或者校园看见白色“鬼魅”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作息渐趋规律,食欲不佳的情况也有了大幅改善。
H能够坦然地向父母表达情绪和愿望等,而不再是之前的畏首畏尾,或者沉默不语。父亲出差在外,会想起打电话给她。最值得一提的是,据其母亲反应,他们夫妻之间也变得能够相互欣赏,遇到问题共同担当,一改之前,育儿问题母亲独自担当,出现问题孤军作战,还被抱怨不断,而今夫妻合作解决,有商有量的模式逐步形成。母女关系较之前亲密了。
儿童必须有能力在不同关系中与人交流,学习如何互动才能在团体中有良好表现[4]。这也是此次咨询H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最初的咨询室引导,到老师同学的关爱示范,再到班级同伴的带领,H在咨询中的改变虽然几次反复,从最早的没有朋友,不搭理别人,到咨询后期的能够找同学玩,主动和别人交换玩具等,让我们看到了H身上的潜能。
1、找准问题突破口。在H的叙述中,刚开始毫无头绪,杂乱无章,让人无从下手。有时候来访者口述的问题可能并非其主要问题。例如本案例中H主要的问题可能并非她一直强调的恐惧噩梦,白日里看见白影等类似鬼魅的东西,最主要的根源在于奶奶的去世,突然中断了一段她非常重视的亲密关系而且未能好好告别及对临终前自己行为的归因偏差,构成了其内在的未完成事件,让其耿耿于怀,转换成“噩梦”或看见“鬼魅”等看似合理的形式出现。所以在对其未完成事件进行干预之后,外在症状,如“噩梦”就有了明显缓解。因此作为咨询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捕捉细节,大胆推论,小心求证,才能拨开迷雾看到真相。
2、良好的咨访关系是成功的关键
心理咨询不同于其他工作,它直接与人的心灵接触,无论哪种流派的理论和方法,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咨访关系基础之上的。学校案例中,出于对老师原本就拥有的信赖,H对作为心理老师的咨询师更是无条件信任,安全的环境同时也让H感受被尊重,被接纳,因而最大限度地接受咨询师的影响。而这种关系积极、温暖,促进来访者改变,本身就具有治疗意义。
4、多方合力,事半功倍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除了可以借助良好的咨访关系、自身的技术等达到疗愈目的,还有强大的合作联盟,例如家长、班主任、科任老师以及学生同伴,都是这次咨询重要的陪伴者和“疗愈因子”。他们既提供心理支持,也在必要时予以方法示范,无私且温暖,为咨询驶向理想彼岸保驾护航。
[1] 刘鹏志 空椅子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思想理论与教育·新德育 下半月·行动,2005(09): 71-73
[2]李中莹 NLP心理疗法 [M]. 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3
[3]黄巧元NLP及其次感元技术在恐惧症咨询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3):13-15-18.
[4]茵素·金·伯格 特蕾西·史丹纳 儿童与青少年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