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一例视障学生攻击性行为问题的心理辅导个案

 一、个案资料

小威,男,十四岁,小学六年级,视障学生。五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后,一直与母亲和继父一起生活。在家里与继父关系恶劣,而继父对孩子的管教较为粗暴。母亲对其的教养方式也属于放任自流型。八岁时,双眼失明,治疗无效,便从普校转入特殊教育学校。自入学以来,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作,经常违反学校行为规范,甚至顶撞辱骂老师,最近因生活老师批评其插队,而用饭碗砸伤老师。

二、案例分析

青少年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起因,要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小威有这些不良行为呢?我带着这个疑问多次与小威的班主任、生活老师、父母、同学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详谈,初步分析有以下原因:

(一)自身原因

1)由于双目失明,受到周围人的异样关注,甚至是歧视,又不懂如何面对,使小威幼小的心灵有了严重创伤,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

2)小威从小到大,遇到的挫折和不幸接连不断,而以他弱小的能量无法抗拒,在反复持续地处于这种“毫无出路”的境地中,他借助于攻击行为应对周围的环境,如父母、同伴、同学、老师等,作为一种防御性手段。

3)小威的性格较孤傲,朋友极少,也没有特别的爱好,这就导致其长期积累的负性情绪没有恰当的宣泄途径,稍受刺激便借机发泄。

(二)家庭原因

1)依恋关系的缺失。

五岁是一个孩子刚刚确立依恋关系的年龄,而小威刚刚确立的依恋关系就被父亲的早逝无情地打破了。在突然遭到这种无法控制的力量伤害后,丧失爱、被遗弃、不安全的感觉便一直伴随着小威,使其对任何人都很难建立起信任感[1]

2)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

小威曾就读于普校,因为视力原因,常受到其他正常学生的欺负,而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母亲总是鼓励他用拳头保护自己。而平时一犯错,继父就拳脚相加,教育方式粗暴单一。长期处在这样环境中,小威形成了“谁的拳头厉害,就听谁的”这种错误的认知观念,并将这种相处方式应用到与他人的交往上。当自身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以伤人毁物等攻击性行为来表达不满。

3)家庭情感沟通的缺失

情感沟通是家庭心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良的亲子沟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不利[2]。小威暴躁的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家里,继父从来都是要求小威绝对服从,母亲也是只管一味地向小威抱怨生活的种种不公,几乎不过问他的感受,这样单向的沟通带给孩子的是生硬的感觉,学会的也是生硬的表达。他与继父的冲突,特别是对老师管教的愤怒反应,都说明了他内心压抑了太多的负面情绪,因缺少温情的沟通,最终导致了与继父和老师的对抗。

三、辅导过程与策略

(一)“空椅子”技术,处理情绪。

虽然是自己走进咨询室的,但小威的目的并不是来就接受心理辅导,就像他一进门声明的那样,他只是来“说明事实真相”(砸伤生活老师的事情)的。由此可见,小威心底压抑了太多的委屈,适当的宣泄可以帮助他们处理心中的苦闷。因此,在第一次与小威的会谈中,我除了认真地倾听他说的每一句话,还适时地表达同感,让他获得尊重、接纳、需要的满足,进而促使其把自己的困惑、怀疑以及委屈、伤心、愤怒等情绪呈现出来,为深入探讨问题实质做好铺垫。

会谈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小威一直紧握双拳,当他讲到“生活老师用怀疑的口气质问我,还要责罚我,跟我继父一样讨厌”的时候,双拳握得更紧了,我能感觉到他的这种愤怒已经压抑了很长时间,而他对生活老师的愤怒更多是来自对继父不满的一种心理投射。于是,我搬来一张空椅子放在他对面,告诉他:“此时你的讨厌的人就坐在这张椅子上,你想对他说什么吗?”鼓励他将自己不满和愤怒表达出来,同时让他自己看清愤怒和不满的真正对象并不是生活老师。通过对空椅子的指责、漫骂,小威从开始的愤怒到后来的哭泣,十多分钟之后,情绪逐渐平复下来。但对于自己和继父之间的事情并没有更多的叙述,可见小威并未完全信任我。

    (二)给予充分的时间,建立信任。

由于遭受过较多的伤害,小威对人缺乏信任,与其建立咨访关系不是一两次见面就能解决的,需要在整个过程中时刻地关注和促进。于是,在了解到他参加了一个朗诵比赛后,我主动提出和他一起编排朗诵节目,在排练的过程中尝试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同时,关注他的每个小进步,并不断地给予他肯定,慢慢接近他的内心。

(三)沙盘游戏,开启心扉。

视障学生虽然没有视力或只有微弱的光感,但其它感觉较正常个体敏感。因此,通过让他们用双手摆各种沙具,可以促使其心中纷繁复杂的情绪情感得以表达,尤其是愤怒、怨恨等消极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困扰也能得到有效疏导[3]

在朗诵比赛取得不错的成绩后,小威主动来到咨询室道谢,我趁机提议让他做个沙盘游戏,小威欣然答应。我给他布置了一个主题:“我的家”,我则在一旁协助他拿、放玩具。(因为小威是后天失明,所以他的方向感较好,再以九宫格定位沙盘,效果还比较理想。)

大概过了十多分钟,小威的沙盘制作完成了,在他的作品中并没有太多的玩具,沙盘中间是一座美丽的房子,门前有一条小溪奔向远方,房子后面有着一座小山,周围有一些花草树木,房子旁边站了三个人:一个长相较凶的中年男人,一个漂亮的中年妇女及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其中,我观察到有几个操作被反复地修改着,那就是小威在选择这三个人的位置时,犹豫了很久,反复摆放多次:最先,是把小男孩放在很远的地方,而两位大人之间也相隔较远,后来又将小男孩挪到中年妇女的背后,最后,又将两位大人放在一起,小男孩放在离他们较远的地方。

小威这个犹豫不决的举动,表明此时的他内心充满了巨大的冲突,而这个冲突正是我希望小威能主动分享的,我趁机提出了的疑问:“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这三人的位置呢?”。小威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告诉我,他家里最近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当时的许多情绪体验:“继父和妈妈的关系一直不好,他一直不喜欢我,不管我做什么他都看不顺眼,他就是嫌弃我是个累赘,我讨厌他……”

(四)认知协调,改变情绪状态和行为选择。

小威的诉说,证实了我之前的猜想——重组家庭的负面影响:母亲的再婚,让小威原本逐渐平静的单亲家庭模式被“继父”这个陌生人打破,本来就缺乏安全感的他,再次感受到威胁。旧的家庭系统的功能本来就不完整,新的家庭系统的功能又发挥不出来,这就让小威再次丧失了原有家庭成员给予的安全感和爱,而他认为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继父夺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伴随这样的认识,小威对继父一直充满敌意。同时,他心里的焦虑、恐惧情绪与日俱增,却没有恰当的途径排解。整天沉浸在这些负性情绪中,小威怎能平静?伤人损物自然就成为他表达不满及矛盾、宣泄负性情绪的途径。

了解上述情况后,我决定将辅导重点放在对其进行认知上的调整,让他明白“伤人损物”不是正确的宣泄途径,并且无法解决根本问题。首先,我联系到小威的继父,和他谈了孩子的情况和形成他这种行为的原因分析,以及孩子的成长史、兴趣、爱好和脾气,并使其意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以及家庭的和谐氛围对孩子的帮助,然后引导他思考面对小威现在出现的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措施,并达成初步共识。

放假回家,继父主动找到他心平气和地谈话,对小威的触动很大。他说,这是继父第一次没有采用打骂的方式教育自己,我以此为切入点,让他明白,继父不打他并不代表继父认可他的所作所为,而是父亲认为打骂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明智的放弃了旧的错误方法,采取了新的方法。之后,我又让小威举例说出他认为的“继父嫌弃他”的事例(继父打骂自己等),然后一起讨论这些事例背后存在的可能性(可能是因为自己确实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可能是因为继父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还有可能是继父确实不懂科学的教育方式等等),并鼓励他说出更多的可能性,让他感受到不同选择带来的不同情绪。而当他可以看到不同选择时,就不会再局限于原来仅有的狭隘思维中,进而慢慢学会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和行为选择。

(五)改善微生态环境,积极发展内在动力。

孩子在由学校、家庭及同伴所构成的微生态系统中与各成员产生交互作用,他们交互作用的模式与结果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4]。因此,只有从小威的微生态系统入手,改变其与系统中各因素的交互模式,才能使他得到有效改变,否则即使他本人在接受辅导的阶段有显著改变,但如果他的微生态系统环境依然如故,那么他也会很快就恢复到原先的心理状态。

1、指导家长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

征得小威的同意,我与他的母亲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电话访谈,希望她与现任丈夫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体察失明、家庭关系变化等一系列的变故给孩子生活投下的阴影以及给孩子心灵带来的伤害,希望她多观察孩子的变化并及时给予反馈;多与孩子沟通,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充分利用孩子放假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家庭活动,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

2、班主任积极实施多元的激励措施。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的自我观念是孩子发展的强大动力,过低地评估自我,将使孩子缺乏自信,逃避发展,甚至破罐破摔,难以让孩子在群体中获得肯定和尊重[5]。因此,指导班主任运用接纳与关注的技术,尽可能地引导他挖掘并欣赏自身的闪光点,如朗诵诗歌很有感情、点子王、精力旺盛、反应迅速等,让他建立起“我能行、我也不错、在某些方面我也很棒”等正向积极的观念,以提高其自信心;同时,鼓励小威积极参加班级决策,以使其从中获得大家的肯定和尊重,从而以建设性的活动阻止其因自卑、受轻视与挫折所导致的用攻击来获取自尊与威信的行为出现。 

3、发动同伴实施长期的集体帮助。

    鼓励班里和心理社团的同学主动与小威进行交流,邀请小威参加各种集体游戏,帮助他共同参与班级或社团活动,并采取周报告制,对其攻击行为进行监督。

四、辅导效果

小威自述:“我不像以前那么暴躁了”、“不会经常觉得心烦”、“和继父能心平气和地交流了”、“老师的管教都是为了我好,并不是针对我”、“和同学们都能好好地一起玩了,发脾气的次数也少了”。

班主任和家长的评价:经过两个多月的辅导,小威的一些攻击行为基本得到矫正。并开始认真学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辅导者评估:通过回访和追踪,小威情绪总体稳定,人也变得随和了。

六、辅导反思

与普通学校的孩子相比,特殊学校的孩子的家庭背景复杂、社会支持系统资源匮乏,其微生态系统环境往往处于消极的恶性循环中,尤其是在家庭这一板块,由于绝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无暇顾及孩子,这就让心理辅导缺少了关键的一个支撑,导致辅导的难度加大,效果甚微。

小威是不幸的,因为他曲折的经历,但比起大多数残疾孩子,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的父母在努力地为他营造着一个积极的微生态系统环境,促进着他健康地成长。希望所有残疾孩子的家长都能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尽最大努力配合学校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程旭.论父性教育的缺失与反思[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9.

[2]张丽丽.初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段玉霞,齐登焕.利用团体沙盘游戏进行特殊儿童情绪干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9,( 23).

[4]朱小同.浅谈生态系统理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

[5] 徐敏,杨丽珠.教师期望对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影响:师生关系的中介效应[J].心理学与行为研究,2015,(5).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