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死亡离我越来越近 ——一例死亡恐惧的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死亡离我越来越近

     ——一例死亡恐惧的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一、基本信息

D,五年级,10岁,男孩。平时三口之家住在一起,近期因为姑丈去世,姑妈搬过来和他们一起住。父母有比较稳定的工作,收入中上。夫妻关系和谐,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比较一致。

二、来访者成长史

1、生理层面

通过和母亲面谈了解小D没有生理疾病史,近期有些肠胃炎。

2、心理层面

认知层面:小D认为自己离死亡越来越近,越来越害怕。同时,看着爸妈一天天在变老,离死亡越来越近。

情绪层面:每一天都沉浸在害怕死亡的紧张情绪中。

行为层面:因为过度害怕,一周以来不敢一人独睡,需要妈妈陪伴。在学校上课上了一半,哭泣,不安,需要妈妈来接回。要求妈妈为自己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3、社会层面

家庭环境:去年11月份和他们住在一起的爷爷去世,一个月前姑丈因病去世。爸爸妈妈没有和孩子正面谈论过死亡,亦没有正面回答人是不是都会死这样的问题。

同伴环境:两个月前班上有一个同学因为意外坠楼身亡,给小D带来不少的冲击。小D觉得死亡很可怕,无处不在,甚至不可控制。

学校环境:因为班上的同学出现了意外,周围的同学有时会拿死亡这个问题开玩笑。当在课堂上老师讲到“死亡”主题的相关内容会比较敏感,易诱发恐惧状态。

三、主诉问题

    D主动求助心理老师,来到心理室的时候整个人缩成一团,双手环抱自己。小D向心理老师陈述自己非常害怕死亡,很怕很怕。但是又没有办法可以解决,白天害怕晚上也害怕。不想上学,想和爸爸妈妈时时刻刻待在一起。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希望自己以后不再害怕。

四、个案诊断与分析

一)诊断

1.求助者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排除器质性病变。

2.求助者 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个性相对稳定,无幻觉、妄想,无显著的兴奋和异常活动,自知力正常。因此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属于常型,社会功能受损不明显,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求助者的症状是由现实因素所引起,有强烈的恐惧体验,程度尚可控,社会功能基本正常,但学习效率和成果有所下降,行为正常。

5.初步诊断: 故小D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二)成因分析

 1.生理原因:无躯体疾病史,无器质性病变。

2.心理原因

 (1)D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认为人应该长生不老。

2)被死亡恐惧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

3)个性特征:性格较内向,想问题比较容易偏极端。

3.社会原因

 1)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引导错误,不但没有引导孩子正视死亡是自然界的规律,反而鼓励孩子长大后研究长生不老药,引起孩子认知错乱。

2)家族里的亲人接连离世,对小D的内心有比较大的冲击。

3)同班同学的意外离世也引发小D对死亡的担忧和恐惧,一时无法排解。

五、辅导方案的制定

(一)辅导目标

1. 短期目标:缓解恐惧情绪,改变错误认知。

2. 长期目标: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生命的意义,增强生命的价值感,促进自我成长。

(二)理论与方法

1. 来访者中心疗法。采用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一致对待求助者。

2. 意象对话。求助者是一个小学生,对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往往不能很准确表达,采用意象对话疗法,把求助者的内心恐惧外化,使求助者跳出自己恐惧的困境,避免对恐惧感的陷入和无助。

3. 理性情绪疗法。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来干预和抵制小D的不合理信念,纠正其不正确的认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理性信念,进而改变其情绪困扰。

(三)过程与策略

1. 问题诊断与关系建立阶段

       D是在班主任的帮助下主动前来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首次来访,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小D的基本资料,建立彼此信任的咨访关系。因为本来也有上他的心理课,建立关系还是比较顺利。小D清晰地陈述了自己的困扰,这有助于我对他的评估。我们也顺利地在第一次见面就确定了辅导目标、

     辅导片段:

     D:老师好。(收手搭着放在前面,双肩往里收着,走路有些慢,精气神不是太足)

     心理老师(以下简称L):你好,小D。欢迎你来到心理室。你想聊些什么呢?

     D:老师,我很害怕死亡,很怕很怕。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L:嗯,你是说你对死亡很害怕。让你有些不知所措。

     D:是的。老师,是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死亡?我的爸爸妈妈现在一天比一天老,我看到我妈脸上的皱纹又增多了,离死亡越来越近了。我很怕很怕、

     L:看得出来,你很在乎你的爸爸妈妈。你很想和他们永远陪伴在一起是吗?

D:是的。我的梦想就是研究发明长生不老药,让我在乎的人都不会死去。

L:那我们来评个分吧。010分,0分代表你一点都不害怕,10分代表你特别害怕。你觉得你的害怕是几分?

D10分。

第一次辅导,明晰了小D有明显的错误认知,对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没有合理的认知。同时,通过评分法直观地了解到小D的恐惧程度比较高。在后面的SDS测评中了解到,小D一周以来的抑郁情绪也比较严重。

2. 帮助与改变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意象对话疗法和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从来访者的自身感受层面去工作。

      辅导片段:

      L:小D,接下来我们做一个体验好吗?你可以轻轻地闭上眼睛,刚刚你说到你很害怕很害怕。你现在还是有这种感觉吗?

   D:是的,我还是很害怕很害怕。

      L:嗯,好的。这个害怕如果像我们现实世界中的一样事物的话,你觉得它像什么?(外化)

D:像一块石头。一颗灰色的大石头。

  L: 那这个大石头它在哪里呢?

D:被关在一个笼子里。被锁住了,出不来。

L:这个石头被锁住了。那你能看到门在哪里吗?(寻找出路)

  D:没有门的,被封住了。出不去的。没有办法。

L:好。没关系,我们可以尝试周围看看,看看石头可以怎么出来,或者我们去找找是不是哪里有锁锁住它了,我们找找钥匙在哪里。

反反复复找了好久。

  D:我好像知道钥匙在哪里了。在我家里。

这一阶段,通过外化技术,意象对话帮助小D把它内心的恐惧进行剥离和外化,挖掘他自己的内在资源去找到解救心中石头的办法。这个过程比较阶段,不断会有他自己的防御和阻抗跳出来,心理老师需要笃定地陪伴他,共情他,倾听他的感受。在这一阶段的最后,再一次采用了评分技术,提到死亡,0分一点都不害怕,10分非常害怕。小D给出了6分。评分技术可以直观地让我们看到,小D的恐惧程度减弱很多。

3. 巩固与结束阶段

     从上一阶段结束后,小D的情绪开始稳定很多,班主任反应他在学校能正常上学,不再中途需要妈妈接回家。在这个阶段,运用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帮助小D发现其不合理的信念,帮助他形成正确的理性信念。死亡,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每一个活着的人,最重要的是珍惜当下,珍惜生命,活出生命的价值。在这一阶段结束后,小D就没有再来心理室了。

六、效果评估与追踪

(一)效果评估

  综合运用观察、面谈、间接询问、自评量表等方式对求助者的辅导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1.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在后期的随访中,小D表示已经看不见原来的大石头和笼子了,心情好了很多。他还告诉我他的人生理想从研制长生不老药变成了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2. 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

   正常返校上学,在学校能和同伴正常学习生活。

3. 求助者周围人士(家人、同学、老师等)对求助者的评定

   妈妈反馈父母和小D聊过,正面澄清了人是都会面临死亡的事实,也做了正面积极的引导。在家的状态开始好转,不再需要妈妈每晚陪睡。学校班主任反映其情绪状态好了很多,不会突然哭泣或是突然中途无法上课。

4. 求助者辅导前后心理测评结果的比较

     对小D做了心理健康测试(MHT)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小D的心理健康状态有所好转,SDS分值回归到正常水平。

(二)效果追踪

  一个月后的随访,确认其恐惧情绪及相应情况均得到好转。

七、反思

在这一次辅导中,运用意象对话的方法进行干预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中途也插用了认知疗法的方式,对辅导小学生来说会比较困难,因为他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不一定能准确做到。可见,在辅导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合适的干预方法很重要。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