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攻击性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浙光小学钱东校区 钱苗红 15157585958
摘 要: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资源教室的服务对象不再单单是随班就读学生。本文是一名智力正常但伴有攻击性行为的问题儿童,通过全面观察分析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改变父母的教养态度、正强化、自然惩罚等干预措施,改善了其不良行为习惯,进而帮助他学会合理认知,习得社会交往技能。
关键词:资源教室;攻击行为;干预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权益等,并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儿童骂人、打人、故意损坏他人物品等都属于攻击行为。尽管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较少,但对其品德形成和个性发展乃至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都有影响。因此,当发现儿童具有攻击性行为,资源教师要及时进行干预。本文拟通过一名二年级的普通学生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探寻可供参考的行为矫正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天天(化名),男,8岁,新柯桥人,现是我校二年级学生。智力正常,各科学习一般。精力充沛,身体强健,情绪起伏大,容易被激怒。一年级刚入学时,因为坐不住,常常溜出教室,到门卫室哭喊着要回家,对劝他回教室的人,就用脚踢、用手打,甚至边吐口水边骂人。学习过程中,班主任老师经常听到其他小朋友的哭诉:上课时,他用笔扎同学的后背;课间,抢同学的课外书或者玩具,伸脚绊人,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扔东西。家长的处理方法是只要看到攻击性行为就惩罚他,但频繁的惩罚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他变本加厉,攻击性行为愈演愈烈。于是,升入二年级不久,他的班主任将他领进了资源教室,就此,我们开展了个案研究。
(二)研究方法
通过访谈、观察、分析、行为干预等方法,对整个干预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以期获得预防和矫正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第一手资料。研究中运用的具体干预策略有认知行为改变技术、社会技能训练、系统家庭治疗以及强化矫正法。
二、研究过程
(一)资料收集
1. 访谈法
家长访谈:通过对天天家人的访谈,了解到孩子的个人成长史和家庭教育环境。天天是个早产儿,出生后在医院保温箱待了25天,平衡能力较差。因而妈妈对他十分宠溺,又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常常做错了事也不责备。爸爸是建筑工人,随着工程的完工经常变更工作地,因而很少插手孩子的抚养,但信奉“棍棒下出孝子”,在孩子犯错后会狠狠打一顿以示教训。
科任老师访谈:通过科任老师的访谈,了解到天天在学校的表现。刚入校的一个月,常常要在校门口大哭大闹一番,随后这一行为有所好转。在班主任的课堂上表现较好,有较好互动,在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却不时出现攻击性行为,尤其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时,次数明显增多。一旦受到老师批评就打人,甚至不听科任老师劝导,导致人际关系差,没有同学愿意跟他一起玩。
2. 行为观察
运用ABC行为观察法,联动科任老师,对他在校期间的攻击性行为进行记录和调查(表一),观察记录连续了三周(表二)。
表一 ABC行为观察记录简表 (时间:2019年10月29日上午)
次序 |
时间 |
A前提 (行为出现之前的活动和具体事件) |
B行为 (学生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方式) |
C结果 (行为发生后的具体事件) |
1 |
7:50 |
晨谈结束,老师叫同学们排队批改作业,天天插队,A(排在后一位)报告老师。 |
天天怒视A,一边骂道“找死啊,我就插队,要你管?”一边用脚不停地往后踢 |
老师让天天重新排队。天天趁A不注意,又用力推A一把 |
2 |
8:53 |
大课间出操,B不小心踩了天天的脚后跟,鞋脱落 |
天天很生气,手推B,并喊“不长眼睛、有病啊” |
B向天天道歉。天天咬牙切齿,并握紧拳头 |
3 |
10:12 |
纪律委员要求天天做好眼保健操 |
天天停止做操,朝纪律委员吐口水后开始在教室里随意走动 |
受到老师批评,下课把纪律委员的书包及抽屉里的书扔在地上,疯狂地踩踏 |
4 |
10:45 |
美术课做泥塑,天天想拿同桌的,同桌不给 |
天天用工具破坏同桌制作 |
钻到桌子底下玩弄起文具盒,不时用身体顶同桌的桌子 |
这一天上午天天就有4次攻击行为,根据观察,他在校期间几乎每天都有攻击性行为,且最多一天有12次。在2019年10月14日到11月1日的连续观察三周里,对他的攻击性行为发生次数收集总结如下表:
表二 攻击性行为三周发生次数表(单位:次)
星期
周次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合计 |
第一周 |
9 |
6 |
11 |
5 |
10 |
41 |
第二周 |
5 |
5 |
7 |
12 |
4 |
33 |
第三周 |
5 |
11 |
7 |
9 |
7 |
39 |
通过上述表格显示结果可以发现,对于天天这几周的攻击性行为时十分频繁的,而攻击性行为中以攻击他人为主,这导致他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协调。
(二)症状原因分析
根据访谈和观察收集到的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发现天天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1.个人因素。天天是早产儿,有研究表明早产儿中神经功能失调问题比较明显,所以神经兴奋与抑制难控制,自控力差。另外他的认知有偏差,容易将情境中不明晰的信息当成具有挑战意味的信息,不能理解或者误解信息本身的意义,使得攻击性行为一触即发。
2.家庭因素。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是提供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性和社会性最重要的环境。妈妈的宠溺使得天天以自我为中心,遇事常常按自己的意愿来做,为随时产生攻击性行为种下了埋伏。爸爸的暴力惩罚本身就是一种攻击性行为,起到了不好的示范作用。但凡爸爸每次回家都会和妈妈争吵,在争吵过程中,天天学会了语言侮辱、动作攻击。
3.学校因素。天天的攻击行为,引起了同学们有意无意的疏远,使得正常交往受阻。而老师对这样频繁的攻击性行为没有专业且有效的办法,因而恶性循环,攻击行为不断出现。
(三)矫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矫正目标
针对天天当前行为产生原因及表现形式,可见他的攻击性行为不单单是个人、学校原因,还有家庭。因此在资源教室,通过召开研判会,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一方面采用个体行为疗法和家庭干预相结合的方法,改变他不合理的认知降低他的攻击行为,同时强化和惩罚并用,教他学会和别人友好相处。另一方面由心理兼职教师与他父母探讨家庭教育的教养态度、教育方式等,有意识地改善家庭氛围。
2.矫正过程
(1)学会合理认知
个体对诱发攻击性行为的归因不同,将影响到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和强度。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就是改变天天的认知偏差,改变他的消极心理、负面情绪,从而产生积极的正面认知。在天天出现攻击性行为后,班主任老师可以在任何时间将他带入资源教室,我们把每次发生的攻击性事件作为改变认知的最佳契机。从了解事情起因,还原当时情景,运用角色扮演,讨论、榜样示范等方法将事情再现,帮助天天矫正不合理认知。在干预的过程中,天天从一开始的不认同,逃离资源教室,到后来慢慢静下心来、试着思考是不是针对他,别人这样做是不是有必要,让自己的情绪小怪兽不再一触即发。
(2)学习正确交往
天天在人际交往、情感表达、参与讨论等诸多社会交往中,都表现出了很多问题。一方面我们的科任老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际交往的指导,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天天参与活动,促进他和同学间交流。另一方面经过学校和家长同意,每周三下午第三节都是他的个训课。在资源教室,天天一点点开始学习如何理解他人的观点,学会如何交流,运用深呼吸、讲笑话、大笑转移情绪或生气时,马上进入沉默状态等方法控制情绪。学会拒绝、解释,学会消除误会、保持友谊,学会宽容和理解,学会分享和合作。班主任老师又将天天在资源教室习得的技能泛化到各种情境中,根据出现的问题强化学习和训练,鼓励其他小朋友和他交朋友。
(3)改善教养方式
利用家长学校,我们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危害,引导家长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研判会上,告诉爸爸不能对孩子采用暴力的教育手段,因为暴力教育不仅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发展,而且本身就是错误的示范行为,容易让孩子形成“拳头能解决一切问题”的错误观念。告诉妈妈不能过分溺爱孩子,长期以往会让孩子的利己排他行为滋长,导致攻击行为的产生和人际交往困难。建议他们改善各自的言行与情绪,为孩子成长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孩子接触的玩具中尽量少玩刀、枪、剑之类的,并关注孩子收看的电视节目,不接触有暴力画面的视频、游戏等。
(4)消除攻击行为
① 注意转移
结合天天平衡力较差,感统失调,一方面资源教室进行感统训练,单脚站、闭眼站、猫爬……另一方面体育课上让孩子参与竞技活动,如打乒乓球、踢足球,引导他通过运动方式转移注意,为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找到合适的宣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