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老师,我要杀了他! ——一名失去父亲的男孩的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一、 个案概况

5月下旬的一天,我校四年级某班班主任急匆匆来咨询室诉述他班一个男孩小杰(化名)最近的变故和异常表现。小杰的父亲三天前因口角被同村一个男人连捅数刀失血过多而亡,事后凶手逃逸,并于两天后向公安机关自首。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听说了此事后,前往小杰家探望小杰及其家人,在班主任与小杰的交谈中发现小杰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几乎对老师的关怀没有任何回应,在班主任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小杰终于张口说话了,而说出的话却惊呆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老师,我要杀了他!”。班主任老师认为小杰因骤然失去父亲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危机,于是赶紧向心理老师求助。

在小杰母亲和班主任老师的配合下,我在学校心理辅导室会见了哭肿了双眼的小杰。在了解了小杰父亲遇害案的更多详细情况后,我对小杰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共进行了五次。

二、 个案背景

事发当天的傍晚,小杰爸爸带小杰一起去村里的健身广场打篮球,在打球过程中,小杰爸爸与一吴姓男子产生口角,由于二人之前就有过节,因此此次矛盾升级迅速,由口角进化为打架,吴姓男子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对小杰爸爸连刺数刀后迅速逃离,这个场面恰好被在附近玩耍的小杰看到,看着倒在血泊中的爸爸,小杰吓坏了。周围的乡亲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但由于失血过多,小杰爸爸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小杰今年9岁,还有一个已经成年的哥哥。小杰平时与父亲的关系非常亲密,父亲很宠爱这个幼小的儿子,而且非常重视陪伴孩子,平时就算工作再忙也会抽时间经常陪他一起打篮球、下棋等,父子间的关系很和谐,小杰也因此特别听爸爸的话,很依赖爸爸。如今爸爸的骤然离世,而且是以这样惨烈的方式离开了他,对小杰内心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三、 主诉问题

根据小杰母亲、班主任老师的描述,小杰主要的问题如下:

1. 情绪方面:低落,经常会控制不住的掉眼泪。

2. 行为方面:睡眠质量很差,这几晚每天都会做噩梦,吓到在梦里尖叫、发抖、流泪。缺乏食欲,对什么都失去兴趣,不愿意上学,但一提起凶手吴某就会攥紧拳头,恨得咬牙切齿。

3. 社会功能方面:不愿意与任何人交流,包括妈妈、家人和老师。

四、 分析诊断

通过谈话,得知小杰的父亲在小杰心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杰不但非常崇拜尊敬爸爸,也把爸爸当知心朋友一样,有什么开心的、不愉快的事情也愿意跟爸爸分享。但就是对小杰如此重要的人突然死在了小杰的面前,而小杰却无能为力,小杰内心是异常痛苦而绝望的,他总是不自觉地回忆起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还是无法相信爸爸已经离世的事实,小小年纪的他在周围大人的诉说中渐渐认识到了死亡的真相,意识到他再也见不到爸爸了,爸爸再也不会陪他打球、陪他下棋,跟他聊天了,每每想到这些,他的眼泪就控制不住地流下来,而这一切都是吴某造成的,小杰愤怒、恨,“想要杀了他”!

小杰心理障碍的出现有明确的突发性生活事件诱因,即亲眼目睹父亲惨死在他人刀下。他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体验,控制不住地回想事发当晚父亲遇害的经历,反复做噩梦。当事人对现在存在的状况感到痛苦,又无能为力,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故诊断为因家庭成员离世而引起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通过哀伤辅导的方法来对小杰进行心理辅导,像小杰这样丧失亲人的求助者都会经历五个阶段,即否认、愤怒、妥协与内疚、沮丧、接受。小杰来咨询时还处于愤怒的阶段,针对每个阶段,对小杰进行心理辅导。

五、 辅导过程

(一) 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鼓励当事人的感情宣泄(第一次)

由于年龄较小,小杰可能对心理咨询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咨询师在第一次辅导中,要首先告知其心理咨询的原则、原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开始小杰还不太愿意说话,我使用了共情技术,帮助小杰说出了他内心真实的感受,说着说着,小杰开始流泪,抽噎起来,我站起身轻拍小杰的肩膀,并递上纸巾,让他充分发泄他的情绪。

大概十分钟后,小杰基本平复了情绪,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开始说出这个事件发生后自己内心的情绪变化,由最开始的不相信这是真的,到慢慢地接受现实,再到对凶手吴某的仇恨。一说到吴某,小杰的情绪又开始激动,连声音也开始发抖。见此情况,我认为要先让小杰宣泄他对吴某的仇恨情绪。于是,我拿出了拳击手套,交给小杰,并把他领到发泄玩具——人形不倒翁的面前,鼓励小杰把这个不倒翁当成是杀死爸爸的凶手,通过击打不倒翁来宣泄自己无处安放的仇恨情绪。一拳、两拳、三拳……个子小小的小杰一次次狠狠地击打着那个人形不倒翁,嘴里还喊着:“我要打死你,我要报仇!你还我爸爸”终于,小杰打累了,瘫坐在沙发上,这时咨询师尝试改变小杰的不合理认知,告诉小杰凶手已经投案,他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他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再多的仇恨也无法换回已经失去的父亲,反而会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小杰听了含着泪点点头。第一次咨询结束,我们约定好下一次咨询的时间。

(二) 空椅子技术(第二次)

通过第一次的辅导,我与小杰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第二次咨询,小杰按照约定好的时间来到了咨询室。通过交谈得知,小杰这两天对凶手吴某的仇恨自上次充分发泄后已经削弱了大半,但对父亲的思念及对父亲死亡的悲伤还是无法控制。尤其是他觉得父亲走的那么突然,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他还有好多话想对父亲诉说,但是都没机会了。于是,我采用空椅子技术,让他完成自己对父亲的“未完成事件”,说出想对父亲说的话。我把一把空椅子摆在小杰的面前,告诉他想象现在坐在椅子上的就是自己日日想念的爸爸,爸爸还是穿着那件熟悉的条纹短袖,微笑地看着小杰。在我的引导下,小杰渐渐进入了想象的状态,并开始向“爸爸”哭诉自己的思念。

通过空椅子技术,让小杰与爸爸进行隔空的对话,完成小杰对爸爸的“未完成事件”,发泄自己对爸爸的思念和爱。本次咨询结束后,我给小杰布置了家庭作业:给远在天国的爸爸准备一件礼物,并写一封信给他。

(三) 仪式化——特殊的告别仪式

第三次咨询,小杰对咨询师已经非常信任,通过观察看出,小杰较前两次咨询时的情绪有所好转,但仍会沮丧、抑郁。

师:小杰,上次老师让你给爸爸准备的礼物和信你都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可以给老师看看你准备的礼物吗?

生:好吧。

师:哦,你给爸爸准备了他最喜欢喝的茶叶是吗?

生:是的,我爸爸以前很喜欢泡茶喝,没事经常泡几杯,他最喜欢这种茶叶了。

师:小杰真是一个贴心的好孩子,我相信爸爸一定很喜欢这件礼物。小杰,你写给爸爸的信,方便跟老师分享吗?

生:嗯……这个……

师:如果你不想,也没关系!

生:好吧,老师,我读给你听。

师:好的,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

生:亲爱的爸爸,你在天堂还好吗?(哽咽)你走的这段时间我真的很想你,妈妈也想,妈妈天天都哭,我和哥哥也是。爸爸,我好想你,我不想让你离开我,我多么想穿越回以前,那时候你还在,我们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在一起……可是,我知道我们再也回不到以前了。爸爸,你在天堂要好好的,我现在已经是个小男子汉了,我会和哥哥一起保护妈妈,你放心吧!……

师:小杰,老师听了你给爸爸写的信,很感动,爸爸在天堂看到你这么懂事一定也会很欣慰、很开心的。老师这里有一个铁盒子,你可以把给爸爸准备的礼物和信放在这个盒子里,我们把它封好,然后你挑个地方把它埋起来,我们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跟爸爸告别,你说好吗?

生:(用力地点点头)嗯……

通过这种仪式化的告别仪式,让小杰确认父亲已走的事实,继续完成自己对父亲的“未完成事件”,处理来访者与父亲之间的未竟事宜,鼓励小杰向逝者告别,宣泄他的负性感受,学习适宜的应对方式。

(四) 结束阶段(第四、第五次咨询)

   最后两次咨询可以说是咨询的结束阶段。我跟小杰做了简单的总结,从来访者的状态来看,小杰的情绪有了转变,虽然还是有担忧、有思念,但是基本能够勇敢地去面对以后的生活,也相信自己能够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在结束阶段,咨询师主要是总结整个咨询过程探讨的问题和来访者对咨询的感受,让来访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处理好与来访者之间的分离,同时,也给小杰提供一些保证,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继续来咨询。另外,我还鼓励小杰将在咨询过程中学到的应对方式、思考方式运用到以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中去。

六、 效果评价

通过咨询师的观察、来访者自己的反馈以及来访者母亲、班主任、科任老师的观察和反馈,咨询基本达到了最初的目标,即帮助小杰完成与逝去的爸爸之间未完成的事件并向死者告别,在咨询过程中,增加当事人丧失的现实感,协助当事人处理已表达的或压抑的情感并且克服丧失后再适应过程中的障碍,鼓励当事人向逝者告别,以健康的方式重新将情感投诸新的关系里,继续有效地生活。当然,一般人在亲人去世后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居丧期,很难一下恢复过来。因为来访者与爸爸特殊的感情和成长经历,这个时期可能更需要很好地调整和处理情绪。五次咨询只能陪伴来访者度过最难过的阶段,以后的生活中肯定还会感到沮丧悲伤,但是来访者已经能将眼光转向未来的发展和现在的努力,内心的情绪得到了比较好的处理。来访者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力量,更加信任自己,这些悲伤的情绪不会严重影响来访者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浙江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M.浙江:宁波出版社,2014,4.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