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中学生考前焦虑的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采用贝克认知疗法的原理和技术,对一例中学生考前焦虑的咨询个案进行分析。咨询师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咨询关系。通过六次咨询,明确不合理认知是导致考前焦虑的根本原因,帮助求助者检验其表层错误观念,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并通过行为矫正技术进一步改变不合理认知,最后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认知方式变得合理化,有效完成了咨询目标。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疗法
1.一般资料
1.1 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男,19岁,高二学生,身高大约1.65米,家族中无精神病史。
1.2 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家庭。四岁,随父母来到本地,父亲、母亲是环卫工人,老实本分。在家中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已经成家。自幼性格独立,对自己要求严格,从小学至今,成绩一直很优秀,现任班长,在同学们心目中威信很高,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虽然工作辛苦,但都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感到自豪和欣慰。现就读高二,为了能够考入理想的大学,学习非常努力。
1.3 精神状态
校服干净整齐,思维正常,情绪紧张焦虑,自知力完整。
1.4 身体状态
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近1个月睡眠较差。
1.5 社会功能
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心情烦躁,跟同学和老师相处融洽,老师交代的工作仍能按时完成。
1.6心理测验结果
为了了解求助者的情绪状况,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后,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测试。结果:SAS标准分为53分,SDS标准分为42分,据中国常模结果,表明有轻度焦虑倾向,没有抑郁倾向。
2.求助者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个月来睡眠很差、心里很烦、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
个人陈述:从小我一直都很努力的学习,而且成绩优异,父母老师经常表扬我,认为我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老师经常告诉我,只要我继续努力下去,考上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上了高二之后,分文理科,我选择了理科,虽然自己一直很努力,却在接连的2次统考中,成绩明显下降,老师也找我谈了话,爸爸妈妈知道了也有点着急。当时我就非常心慌,也不明白为什么,觉得自己可能没有其他理科班的同学聪明,于是变压力为动力更加努力学习。我现在正在准备期末考试,这次考试我一定要考好,我不能再失败了,我不想让大家失望,也不想让自己失望。这次考试如果再考不好,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理科,父母和老师会对我很失望。可是这一个月以来由于考试临近了,我感觉压力越来越大,总是看不进书,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刻苦备战,我心里更急,焦虑不安,很烦躁,总是静不下心来,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晚上也睡不着。我担心自己再这样下去,不仅影响考试,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活,我想改变这种状况,所以来咨询室,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3.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仪表整洁,礼貌谦逊,比同龄学生稍显成熟;表达清楚,思维清晰,理解能力较强;精神状况一般,焦虑不安,有良好的自知力。
求助者的老师反映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最近还经常打瞌睡,但无迟到早退现象;同学反映他上课时坐立不安,在宿舍里经常睡不着觉,看起来很烦躁的样子。
4.评估与诊断
4.1 对心理状态的评估
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无躯体疾病,基本生活,交往正常,对自己的状况有较客观的描述,能认知到自己目前的问题而主动求助,求助心切。结合临床症状评估,该求助者认知出现偏差后,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
4.2 鉴别诊断
(1) 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而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内容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内容没有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3 诊断依据
求助者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于分理科班后,连续2次考试出现成绩下降而造成的,其冲突具有现实意义,从病程上看,持续时间大约为一个月,反映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出现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但学习状态不佳,心情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4.4 诊断
根据以上分析,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考前焦虑。
5.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1、帮助求助者缓解目前的不良情绪,克服对考试的焦虑情绪;2、修正认知偏差,坦然面对现实;3、改善睡眠状况。
(2)终极目标:协助求助者增强对生活中焦虑事件的处理能力,学会以合理的认知方式面对生活中的事件,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6.咨询方案的制定
6.1 方法和原理
主要是要运用贝克的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自我成长。
贝克是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人之一,他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规则”。他的基本观点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点在于鼓励求助者检验并消除其内在的自动思维和认知歪曲。贝克指出“共同感受”是人们用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人们在使用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为不加注意忽略了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思维是模糊、跳跃的,像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就是贝克理论中的“自动化思维”。贝克还认为个体在认识现实世界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则,而个体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过程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的歪曲,产生不良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贝克认为,改变功能失调的情绪和行为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修改不正确的及功能失调的思维。认知咨询师教给求助者如何通过一种评价过程来确认这些歪曲的和功能失调的认知,当求助者了解了那些不现实的消极想法是如何影响自己之后,咨询师训练他们用现实检验这些自动想法。求助者会形成对于他们行为的假设并最终学会采用具体的问题解决和应对技能。
该疗法的最终目标是使求助者最终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最终获得人格的完善。
6.2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每周1次,每次50—60分钟,共六次。
6.3 咨询费用
按照学校的规定,学生的咨询不收取任何咨询费用。
7.咨询过程
7.1 咨询阶段划分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2)心理帮助阶段: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不合理的认识、缓解情绪和行为症状。
(3)结束与巩固阶段: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
7.2 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次心理咨询:2011年11月7日
①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明确咨询目标。
②过程:让求助者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通过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积极关注求助者,与他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后,让其做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解释。咨询师向求助者介绍了贝克认知疗法的原理及过程,经过协商初步制定了咨询的具体目标。
针对求助者近段时间睡眠比较差,教会求助者用想象放松的方法,帮助其改善睡眠。
③作业:尝试使用想象放松的方法,改善睡眠。
(2)第二次心理咨询:2011年11月14日
①目的:进一步了解情况,确定主要问题,尽快发现求助者行为问题背后的不合理的认知,引导求助者寻找自己忽略的问题和事实,对其进行体验和反省。
②过程:
第一,了解求助者睡眠状况,比之前有所好转。
第二,咨询师通过提问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审查,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这些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
咨询会谈摘要
咨询师: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求助者:我很心烦、着急、也有点担心。
咨询师:你看起来很苦恼,那你想到了什么?
求助者:我想我这次考试肯定还会失败。
咨询师:如果你失败了,那么又会怎样呢?
求助者:如果我失败了,父母和老师一定会对我很失望,我会后悔自己选了理科,会让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咨询师:抬不起头是什么意思呢?
求助者:我一直都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我的成绩从来没有这么差。
咨询师:我很理解你的心情,每个人都想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为什么你的反应会如此强烈呢?
求助者:连续两次考试成绩下降,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这次考试我一定要考好才行。
咨询师:能不能跟我说一下,两次考试成绩下降,你有什么感受呢?
求助者:我觉得同学开始瞧不起我了,回到家我不敢面对父母,很怕他们又问成绩,我上课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我总感觉老师和父母已经对我失望了。
咨询师:你的意思是父母和老师开始怀疑你的能力,觉得你不是个好学生,开始不信任你了吗?
求助者:也不是,老师仍然会把班级里的很多重要的工作交给我去做,还经常询问我的学习状态,父母也像以前一样关心我。
咨询师:看来父母和老师没有怀疑你的能力呀,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对你失望的呢?
求助者:(沉默)我也不清楚,或许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
③作业:让求助者回去写出考试成绩下降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最好多方面考虑。
(3)第三次心理咨询:2011年11月21日
①目的:帮助求助者检验表层错误信念
②过程:
第一:咨询师先让求助者谈谈做家庭作业的情况。然后,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分析很多具体事件引起的影响,是求助者的表层错误信念,如同学开始瞧不起我了,老师开始不信任我了等。
咨询师给求助者进行放松训练,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具体操作如下:让求助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处于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情境中,例如,静坐在海边或者漫步在一片美丽的田野上,看到了非常美妙的景物,使其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然后咨询师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的放松,训练4次,求助者已经学会。
③作业:建议求助者到生活中去证实自己的表层错误观念,如了解一下同学们对自己的看法,父母和老师在成绩下降后对自己的看法。并坚持做放松训练。
(4)第四次心理咨询:2011年11月28日
①目的:帮助求助者纠正核心错误观念。
②过程:咨询师了解求助者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然后咨询师主要运用语义分析的技术帮助求助者进一步矫正核心错误观念。并鼓励求助者以后要经常运用语义分析技术,巩固合理的认知方式。
咨询会谈摘要:
咨询师:能说下你对自己的评价吗?
求助者:我对自己很失望。
咨询师:对自己失望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指你在考试这件事情上对自己很失望呢?
求助者:不是,我在好多方面都是这样的,也不单指考试。
咨询师:你以前也是这样的认为吗?
求助者:(沉默)嗯,不是的。
咨询师:那是在考试成绩下降以后吗?
求助者:是的,连续两次的成绩下降让我非常着急,担心,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在这之前我一直很自信,在很多方面都表现的很不错。
咨询师:既然这样,你觉得你把“我对自己很失望”这句话变成“我连续两次成绩下降,让我对自己很失望”,是否更合适些呢?
求助者:(沉默)也许是这样。可是我非常担心这次期末考试再考不好,那我就很难追上去了,那不就更加证明了我的能力差,我会更加对自己失望了!
咨询师:先不要管期末考试,我们先分析现在的情况。你刚才的话“我对自己很失望”里的自己指的是什么,能不能具体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