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行动成为前进的方向
---用行为活化训练提升学生学习效能的案例
【摘要】以一例学习效能低下的高中生为对象,在个案辅导中采用行为活化(BA)的系列训练,从日常行为记录表开始,找出消极行为的TRAP模型,使用价值树等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找到突破点,并排除障碍落实计划。训练过程中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学业参与度量表,心理弹性量表以及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了前后测。结果发现,个案训练与团体辅导的训练效果均非常显著。行为活化训练对专业要求不高,易操作,短程高效,而且适合团体进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提升学生学习效能的方法。
【关键词】行为活化训练,学习效能,TRAP模型,日常行为记录表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胡(化名),女,重点中学高二年级学生,相貌清秀,成绩中等。家庭关系和睦,爸爸相对工作比较忙,平时和妈妈交流比较多。妈妈比较焦虑,觉得孩子在家也是动作拖拉,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交谈多次没有效果。班主任觉得该学生上课比较认真,但是自修课状态不好,不精心也不专注。小胡主诉学习没有动力,主观愿望希望能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力争在高三时考一个心仪的大学,但是一落到具体行动,就完全两样了。家长开始着急,与班主任沟通后,建议她来做心理咨询。
二、问题分析与干预目标
小胡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学习效能感低下,导致学习没有动力。在认知层面,她有努力学习的愿望,更大的困惑来自于她无法实现。所以,在认知层面的咨询可能不一定能有效。如果能指导学生在行动层面的改变,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咨询方法。
行为活化(Behavioral Activation, BA)是20世纪70年代早期Lewinsohn及同事为治疗抑郁症而设计的一种行为治疗的方案。90年代末,Jacobson 等根据6个月的随访追踪发现,单纯使用行为活化疗法(BA)与完整的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治疗效果并没有统计学差异,并且在2年后的随访中发现,BA疗法预防抑郁症复发效果好于CBT。该实验引起了人们对BA疗法的重视。随着BA疗法的不断丰富,它的优点开始逐渐显现。台湾的研究表明,在国中学生中开展小组行为活化训练,能显著降低学生的负向情绪和抑郁水平。但是,国内大陆地区的BA 研究开展得很少。
所以,本个案进行的就是这样一个尝试,具体干预目标为:用BA训练来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三、行为活化干预过程
第一次咨询:建立关系,认识行为活化
咨询师主动和小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小胡面对的困难。随后,介绍行为活化。
首先,与小胡共同讨论情绪、行为活动、环境间的关系,帮助小胡意识到:
消极情绪使我们采用消极行为回避问题,进而使我们的自我效能感更低,情绪更消极,进而更消极地回避问题,陷入恶性循环。
其次,让小胡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以改变认知和情绪,通过咬笔实验进行体验。
再次,向小胡介绍BA训练的基本步骤。
如何打破恶性循环呢?当我们理解并认同了行为可以改变情绪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增加积极的行为活动,来打破恶性循环,即“行为活化”。我们会一起去记录、分析我们现在的活动,找到消极的或可以改进的行为,然后根据生活中各方面的价值目标来计划一些活动,使我们能够从这些活动中既感到愉悦,又收获意义感和掌控感。这些很重要,当我们完成这些与我们生活中价值紧密联系的活动时,我们更有可能拥有积极而愉悦的感受,这些感受将改变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感受和想法,使我们更加优秀与幸福。
最后,和小胡制定咨询契约。
1.遵守纪律与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按时进行咨询,如遇情况,事先请假。
2.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如实完成培训前后的测量,做好每日记录表等。
第二次咨询:进行前测,记录每日生活
应用“焦虑SAS、抑郁SDS、学业参与度、心理弹性CD-RISC、自我效能感量表 ”对小胡目前的状况作前测,结果如下:
表1 前测结果
|
焦虑SAS |
抑郁SDS |
学业参与度 |
心理弹性CD-RISC |
自我效能感 |
前测 |
26 |
26 |
76 |
45 |
22 |
部分量表说明:
1、学业参与度量表(Student Engagement in School)(Shui-fong Lam et al., 2014)反映中学生在校的参与度,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0.78-0.89,重测信度0.60-0.74)。总分大于130表示学习参与度高。
2、CD-RISC心理弹性量表(Connor & Dvidson, 2003)评估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总分大于75分表示抗压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好。
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Ralf Schwarzer et al., 1981)评估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至今中文版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总分大于30分表示自信心好。
从测试数据看,小胡同学并未有显著的焦虑(SAS临界值50分)或抑郁(SDS临界值53分),但学业参与度不高(76分,低于130分),抗压能力差(心理弹性45分,低于75分),自信心不足(一般自我效能感22分,低于30分),这与她的现状高度吻合。
将测试结果反馈给小胡,并让小胡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然后开始布置本次咨询的作业:记录自己每日的生活,来帮助自己了解自己特定的行为及情绪的规律。
每日监测表是按细分时间段记录每日活动的详细表格,我们将其分为上学日版本(按每节课记录)与休息日版本(按自己的单位活动时间记录)。对于每项活动,还要给其愉悦度和重要性以0-10打分;对于每天的表格,要给当日的总体情绪打分(0-10,0=最消极情绪,10=最积极情绪)。所有打分基于自己的主观感觉即可。当天的表格一定在当天完成。
布置作业:记录一周内自己的每日生活。
第三次咨询:分析自己的行为模式
首先,和小胡一起识别每日监测表中的消极行为。
观察每日监测表,一起分析哪些行为是消极行为。所谓的消极行为指的是不仅不能提高你的生活质量、让你获得愉悦感和意义感,反而会使你陷入消极情绪的行为。一般来说,消极行为可能有“逃避性行为模式”、“日常管理中断或破坏”等特点。
其次,和小胡一起分析消极行为,制作TRAP模式图。
TRAP指的是:一个内部或外部的事件(Trigger)如何引起消极情绪(Response),并建立起一个逃避模式的循环(Avoidance-Pattern)。示例如下:
访:老师,我最近的一次数学月考成绩很不好,我很伤心。我觉得我挺努力的,可是就学不好。(T)我感觉自己很沮丧,都想放弃了。可是数学又不能放弃,无论我选考哪门课,数学都是必考的。(R)
咨:那么你现在是怎样应对数学学习的呢?
访:我现在感觉自己学数学都没有兴趣了,上课有时也不是很想听,就发呆。作业有时也不是很想做,反正做了也错误很多。可是,一旦上课不是那么认真,作业不是那么及时完成之后,我感觉好像数学学习的情况更不好了。(AP)
我们根据这个例子可以画出TRAP的模式图。
图1 小胡行为的TRAP模式图举例
从这张TRAP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小胡对“数学月考成绩不好”的应对方式是“上课发呆,逃避作业”,这样的反应可以理解,因为我们总是更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但是,这两种应对方式并没有带来“沮丧”情绪的好转,反而可能会是“数学成绩更差”,而当“数学成绩更差”后,她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上课发呆,逃避作业”这样的行为,这就陷入了一个消极循环,并且一直沉浸在沮丧情绪中。
布置作业:当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模式了解得越多,就越方便我们寻找可以进行改变的行为模式。所以,本周要求小胡继续完成每日监测表,找出自己的消极行为,用红笔圈出,绘制消极行为的TRAP图,并尝试能否让这些消极行为改变一点点。
第四次咨询:澄清价值目标
通过两周的记录与分析,小胡基本能找出自己的消极行为,并能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终止一些简单的消极循环。她最大的感受是学习效率提高了,但学习动力还是不足。
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在于增加合适的行为活动。一般来说,当我们完成一些与我们生活中的价值观紧密联系的活动时,我们更有可能拥有积极而愉悦的经历,这些经历将改善我们对自己生活与学习的感受和看法。所以,需要帮助小胡明确她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价值目标。
这里用到“我的价值树③”这一工具。
“我的价值树”包括五个生活领域的价值目标:情感关系(个体生活中与家庭、朋友、爱人有关的部分),教育与事业(我们想在自己的教育和事业上投入的时间),娱乐与兴趣(休闲时间里我们的自我娱乐方式和我们喜欢的放松方式),身体与心灵(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以及信仰或者精神),以及日常责任(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义务和责任)。价值没有好坏,如实填写即可;它是长期的,无需拘泥于目前是否能完成;它也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可随时修改“价值树”。
布置作业:请小胡完成自己的“价值树”,继续完成每日监测表,用红色铅笔圈出自己认为的消极行为,并在旁边标注这个行为属于“价值树”里的哪个领域的,思考自己在这个领域里与这个行为相关的价值。
第五次咨询:制定计划,将价值目标转化为活动
通过上周的记录与分析,小胡已完成了自己的“价值树”,并把自己的消极行为与自己“价值树”里的价值目标建立了联系,接下来,小胡需要把相应的价值目标转化为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1、在每个生活领域中选取一个价值目标。例如我们选取事业领域中的价值目标:“做一个优秀的xx(高中)人”。
2、根据选取的价值目标列出能使其实现的适合自己的活动,这些活动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可观察、可测量、最小组成,以使活动具体明晰、容易完成。
3、填写价值活动目录表④。
4、选择活动,填到“活动选择与评分表⑤”中。可以较大范围地在各个生活领域中选择活动,既选择“愉悦的”活动也选择“重要的”活动,还要有我们的每日监测表中出现频率较低的活动。我们还可以选择对我们来说有一定难度跨度的活动,为向更困难的长期任务做出一些较小的进步。
5、对选择好的活动进行难度评分。最简单的确定为1分,最复杂的确定为10分。
6、制定计划。从“活动选择与评分表⑤”的10个活动中,从最简单的开始,选择1-3个活动,将其写在每日监测表的相应位置上,用红笔对该活动的愉悦度和重要性进行评分。
布置作业: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小胡将完成有活动计划的七张每日监测表。如果完成了一个计划好的活动,则在表中圈出来,并且对它的愉悦度和重要性打分;如果没有按计划完成,也不要擦掉,请她划去后试着将它重新安排在另一天中,并且确认完成后圈出来。
第六次咨询:克服障碍,执行计划
这次咨询的一个重点是与小胡一起回顾上周有活动计划的七张每日监测表,包括完成情况,完成活动的愉悦度和重要性,以及下周的调整和进展规划。
第二个重点是帮小胡克服障碍,执行计划。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在执行计划之前,不要有太多的思考,直接行动起来,让行为来改变我们的想法。
其次,我们可能会遇到潜意识障碍,此时可以尝试“天使与魔鬼”的游戏来对抗潜意识障碍。当开始一项新的活动时,潜意识障碍就是我们脑海里的“魔鬼”,不断说出各种理由来动摇我们的决心。这时我们可以在脑海中再构造一个“天使”,来一一反驳“魔鬼”的各种理由和借口,直到将“魔鬼”辩得哑口无言为止。
此外,我们也可以尝试契约法,向他人寻求支持。我们可以与他人制定 “契约”,在契约中写下我们需要重要他人帮助我们的活动,他的姓名,以及他帮助我们的方式。接着我们需要与帮助我们的人确定实际操作方式。这会让活动更可行、更有乐趣,也增强我们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对我们有积极的意义。
第七次咨询:回顾与修改,进行后测
咨询进行到这一次,已经接近尾声。 回顾从第一次咨询开始小胡完成的活动,打破的消极循环,获得的积极情绪体验。此时小胡对自己的学习状态非常满意,觉得学什么都很带劲,家长反馈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的状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状态好到让他们感动。结束咨询时进行后测。(前后测结果见表2,在下一部分中进行讨论。)
四、干预效果与反思
前后测结果见表2:
表2 前后测结果
|
焦虑SAS |
抑郁SDS |
学业参与度 |
心理弹性CD-RISC |
自我效能感 |
前测
(第2次咨询) |
26 |
26 |
76 |
45 |
22 |
后测
(第7次咨询) |
27 |
25 |
132 |
81 |
36 |
对比两次测试数据,小胡的焦虑与抑郁仍处于低水平,而学习参与度有大幅提高,抗压能力变强了,自信心也有所提升。到此为止,良性循环已形成,小胡已掌握活化自己行为的方法,每日监测表也就无需再填写了。小胡的学习热情到目前为止越来越高涨。图2是小胡在接下来的考试中语数外三门总分年级排名的变化图,小胡的训练是从高二期中考试后开始的,高二上12月月考前结束训练,可以看到这段时间小胡的成绩有所提升,而到高二上期末考试,有了更大的进步;小胡的学习劲头也非常足。而到高二下的期中考试,小胡的学习有所波动,但到高二下期末考试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图2 干预及干预结束后小胡语数外三门总分年级排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