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天下午,我和往常一样悠闲地坐在咨询室的会客厅,等候下一位预约的来访者。
当天的来访者,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长得不高,却有点高傲,给人步步紧逼之感。这不,刚进门时我和她打招呼,小女孩都不拿正眼瞧我一下,便拉着爸爸的手进门坐下,妈妈则尾随后面入座。我也坐下后,一边冲泡茶叶,一边观察她:她坐在三人中间,却和爸爸的座位紧靠着,身子挨着爸爸。
但接下来,令我大为吃惊的一幕发生了——只见小女孩像一只野猫一样,对着爸爸一顿抓、掐、捏、踢、踹……恨不得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全部施展在爸爸身上。身旁的妈妈看出我的诧异,赶忙拉拽闺女的手臂,可她还是不放过爸爸,拼命地往死里蹂躏爸爸。
震惊之余,我又故作镇静,作为一名咨询室我绝不能让他们看出我的惊慌失措!虽然这种情况我还是头一回碰见,小女孩的问题也不像爸爸访前描述的普通行为,都已经上升为“家暴”了。不过我依然有信心——凭借丰富的咨询经验,这类问题也不在话下。
二
于是,我就将小女孩领进了咨询室。我还是按部就班,准备通过谈话建立咨访关系。可没等我开口说话,小女孩便梗着脖子、斜着眼睛冲我说道:“听我爸说,你挺厉害?能把我的问题治好?”听到小女孩挑衅的问话,我并没有火冒三丈。毕竟质疑咨询师的案例,我之前早有领教过。我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心理咨询师不是医生,和你一样只是个普通人,如果你愿意把我当作朋友,可以和我说说你的困惑,我会和你一起解决。”
听到我的回答,小女孩把身子挪正。我知道她显然是没有听到她想要的答案——以为我会被她惹恼,而感到一丝失落。同时面对我表现得“不卑不亢”,又友善地给了她个“台阶”时,她倒给了我个“好脸色”。她继续说:“既然你诚心诚意要和我做朋友,那我就和你说说我的问题吧……”
小女孩开口叙述自己的问题,这时我知道,我们终于建立起了良好的咨访关系。一切也都在我掌握之中,正在按部就班地朝着我的咨询流程往下走……
三
不过,这一次我低估了对方,高估了自己。刚刚被理顺的咨访关系,在我情不自禁的一个“扑哧”声中戛然中断!
小女孩打开自己的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从她的讲述中我了解到她是家中唯一的独生女,从小爸爸就对她宠爱有加、百依百顺,但她却常常对爸爸实施“家暴”。我脑海中马上反应到,这是典型的“捧在手心里怕摔着,含着嘴巴里怕化掉”的“公主病”!
但我依然遵循罗杰斯所说的:“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必需品是在婴幼儿时期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即使小女孩有严重的“公主病”,我还是要对她进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眼神与她真挚地对视,并对她进行积极的回应。
她继续说:“以前,爸爸每天上班、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抱我、亲我,可自从我上了高年级后,爸爸就不再抱我、亲我了。更可恶的是他以前都会楼着我睡,现在却总只跟妈妈睡……”
听到这里,我马上能理解为什么从一进门开始,她就对身旁的妈妈爱答不理、对爸爸的拳打脚踢了——这是对爸爸的“恨”,对妈妈的“嫉妒”呀!
听着一个六年级的小大人说出这番幼稚可笑、又无理取闹的“吃醋”想法时,我一个没控制住,便“扑哧”地笑出声。
这一笑可糟糕了!把小女孩对我的信任笑走了,把刚刚建立起来的咨访关系笑塌了。小女孩怒气冲冲地朝我吼道:“我以为你跟其他的心理咨询师不一样,没想到你们都是一路货色,哼……”
说完便夺门而出。我吓傻了,几秒后恢复冷静,却也意识到这次的咨访关系破裂了。
四
我跟着追了出去,不过已经追不上他们,我也知道已经来不及了。看着小女孩又继续对爸爸拳打脚踢的背影,我有说不出的愧疚!
虽然事后小女孩的爸爸并未将女儿对他的变本加厉怪罪于我,但我觉得这件事情不能就此作罢。我也没有把过多的时间浪费于自责、心酸。我认真地回顾这次的失败经历,认真地总结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
我明明按照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技术进行,明明遵循了教育的“以人为本”,明明在咨询的过程中也对来访者进行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为什么还会出师不利?
思来想去,还是那不由自主地“笑声”。为什么我当时会笑?其实归根究底,这是对小女孩的嘲笑、耻笑,对她的不理解、不尊重。回顾咨询的来龙去脉后,我也终于发现问题所在——我是对小女孩积极关注,并作出回应了,可我没有尊重和理解她,以我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思想,武断她的想法,嘲笑她的行为,没有在咨访关系中与她产生“共情”。
既已刨根问底、寻得药方。第二天,我吸取了教训,主动联系小女孩的爸爸,让他无论如何都要再把孩子送到我的咨询室,并向他许下承诺——这次一定能旗开得胜……
五
虽然经历一番波折,但好在随后的咨询过程总算进展顺利,父女俩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缓解,并且和好如初。但我依然要感谢其间的失败经历,感谢这次沉痛的打击,让我对自己的咨询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一、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的,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不能总是照本宣科、一层不变,每一个来访者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必须实事求是,必须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将理论知识生搬硬套在来访者身上;
二、活用技术,沉着应变。之所以会在咨访过程中失败,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对心理咨询技术的掌握解读不够透彻,掌握不够深度,才会只知其一——无条件积极关注,而不知其二——共情。所以,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多样化的个体上活用技术,才能做到沉着应变;
三、换位思考,以“爱”治“爱”。正如之前所说,小女孩患有“公主病”本身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问题在于她的尺度比我之前所见更甚,因为出现特殊化,才使得我打乱节奏。只有当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为其所想、所率,才能让对方感受到真正的“关爱”;
四、学无止尽,任重道远。通过这次咨询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心理咨询远非我想象的那样轻而易举,面对特殊的群体,哪怕是多年的老教师,也不能将技术“信手拈来”。唯有继续学习、探索,在实践中认真总结、反思,才能更好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更好为学生的心理问题答疑解惑。
心理学理论不只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咨询不只有一种案例,工作中也不只有“成功”的体验。教育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次失败的咨询经历并非坏事,反而能让我在工作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