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叙事治疗技术在“校园欺凌”创伤案例中的应用

       叙事治疗作为后现代心理治疗的技术,目前受到广大咨询师的认可,它不再以“问题”为中心,而是聚焦于问题的解决。即从来访者的问题故事中找到被来访者忽略的闪光点,从而发掘其潜在的力量,帮助其成长。叙事治疗技术要先对充满“问题” 的故事叙说(串联“主线故事”,再利用问题外化和解构,将问题与人分离,使故事“由薄到厚”,同时挖掘“闪光事件”,最后重构一个积极有力量的故事。
在最近接触的一个个案中,我正是运用叙事治疗技术让当事人走出了“校园欺凌”在她心里留下的创伤。
一、缘起
       一天,一个初二年级的班主任给我发来微信说:班级的一个女生L同学在政治课上突然大哭起来,政治老师劝不住,告知班主任,班主任来到教室,把L同学带到了办公室,询问她怎么了,她起初一直不说,一直哭一直哭,差不多哭了两节课。等到慢慢哭的没有那么伤心了,老师给她喝水吃东西,她开始有些反应了。慢慢问出来说小学时曾经受到过校园欺凌,本来觉得已经过去了,但是今天政治老师讲到校园欺凌这个话题时,突然就勾起了自己的回忆,觉得特别伤心。班主任想请心理老师帮她疏导一下。于是在L同学同意的情况下,按照约定的时间,她来到了我的心理咨询室。
二、过程
1、叙说问题故事
       倾听L同学的叙说,用接纳性的语言和开放式发问,带着好奇,详细了解L同学的事情经过以及她的问题故事。
       当L同学走进咨询室时,第一眼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文静、不多话、内向的学生,脸上缺少阳光,有些愁眉苦脸的样子。我问她,今天想要谈点什么呢?她说:我想说说我小学时候的事情。于是她开始讲述她的故事,边说边流眼泪。以下是L同学的讲述:小学时我有一个好朋友,是班长。四年级下学期的一天,这个同学突然走到我的座位旁,在她耳边,很严肃地对我说:你真恶心,我希望你转学。当时是有些凶的样子。我回家以后就把这件事情告诉我妈妈,妈妈联系了老师,于是老师找了她谈话,她很生气,怪我动不动就告老师。这件事过去不久,她的生日到了,带了一个蛋糕来学校,快要放学时,老师让她把蛋糕分给同学们,她特意走到我面前,给我蛋糕,又一次跟我说:你真恶心,我希望你转学。我再次告诉我妈妈,妈妈又跟老师讲了,于是老师找来了他的父母。那之后,她就不再这么说我了。这两次事件以后,我尝试找她做回朋友,但是她说:你真烦,我再也不想理你了。从此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讲话了。当那天政治老师讲到校园欺凌的时候,我大脑里一下子想起了这件事情,觉得特别难受,情绪一下子就爆发了。
       在这一阶段,我主要运用的是带着好奇、不断提问的方式来了解L同学曾经发生的校园欺凌的事件,大致了解到她曾经被最要好的同学说“你真恶心,我希望你转学”的这样一段经历。
2、外化问题故事
       问题外化就是让当事人明白,问题才是问题,人不是问题。透过外化,让原本被问题压迫和控制的个人,能够想象并活化个人如何与问题有不同的关系或较偏好的关系。
咨询师:这次的经历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L同学:难受。
咨询师:难受这个东西它是什么样子的?(拟人化)
L同学:它就像是一块板子压在胸口上,让我觉得心里很闷。
咨询师:当“难受”出现时,你是怎么来应对它的?
L同学:我尝试想要把它忘记,不去想它。
咨询师:那这个方法效果怎么样?
L同学:有时候还是会想起。比如上次政治老师上校园欺凌的时候。
咨询师:你觉得自己是受到校园欺凌,对吗?
L同学没有回答我。
咨询师:妈妈是怎么来看待这次事件的呢?(身边的人对问题的诠释)
L同学:妈妈说是这个同学欺负我,应该告诉老师。
咨询师:那老师又是怎么看这件事的?
L同学:老师就是说这是同学间的小矛盾,让我不要放在心上。并且让她跟我道歉。
咨询师:当“难受”出现时,对你会有什么影响?(问题对人的影响)
L同学:我会觉得心里特别闷,有时还会哭。
咨询师:当你哭的时候,有其他人知道吗?
L同学:家里人有时会发现,但我没有说为什么哭。
咨询师:选择不说的原因是什么?
L同学:担心他们说我幼稚,这点事情有什么好哭的。
咨询师: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你们的关系有了什么改变吗?(问题对人的影响)
L同学:当时那个同学跟我说了对不起,并且老师还让我们握手表示和好,但是当我后来主动找她讲话时,她却对我说:你真烦,我再也不想理你了。
咨询师:你是如何做到对一个伤害你的人还能主动去跟她和好的呢?(对问题的诠释)
L同学:因为从小到大,我朋友就比较少,而我和她是从一年级就认识,就开始成为朋友一直到四年级,我们一起玩,我觉得特别珍惜。
咨询师:那当你哭的时候,“难受”它在对你说些什么?(对问题的诠释)
L同学:你自己很闷,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你玩,因为他们说你是冰块脸,而你总是跟她玩在一起,导致她也变得有些闷了。所以她会嫌你烦,才不想要再跟你玩了,想要你转学。
在这一阶段,我通过外化对话的方法,将问题与人分开,探索问题给人带来的影响。我请L同学描述问题对她的影响,她谈到会感到难受,心里很闷,有时还会哭等等。并且了解了L同学身边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包括妈妈以及老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而L同学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归因是“自己很闷,导致这个朋友也变得有些闷,所以她会觉得我烦”。
3、解构问题故事
       通过解构问题的过程,询问当事人的背景对问题的影响,可以暴露出主流的论述所造成的压制,引导当事人思考自己整个生活背景是如何影响问题,以获得更多的可能性。
咨询师:刚才你说自己很闷,这种信念是从哪里来的?(揭示有问题的信念)
L同学:我从小就怕生,胆子比较小,不敢跟别人讲话,所以就显得很闷。
咨询师:这个从小指的是多小的时候?
L同学:幼儿园、小学都很怕生。
咨询师:有谁会经常说你怕生吗?
L同学:有老师、同学、妈妈。
咨询师:谁是说的最多的人呢?
L同学:妈妈。
咨询师:还记得具体是怎么说的吗?(信念的来历)
L同学:比如说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我跟客人打招呼,我却会躲在房间里不出来,在自己房间里看书或自己玩,然后我会听到妈妈跟客人在客厅里议论我,妈妈会跟客人说我怕生,不懂礼貌什么的。结果妈妈越是这样说我,我就变得更加胆小,更加不敢讲话了。
咨询师:关于自己怕生的观念对你的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吗?(信念的影响)
L同学:我从来不会主动跟同学讲话,所以从小到大我基本上没有什么朋友。在班级里我也从来不敢主动回答问题。
咨询师:能再说的具体一些吗?
L同学:记得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说我座位边有很多的头发没有打扫干净,我当时一句话也没有说。我很想告诉老师今天我不是值日生,但是我不敢说。因为我说话声音小,老师说我的声音像蚊子一样听不见,所以老师问我话,经常要问好几遍才能听清。我怕我说了,老师听不见,会问我好几遍,所以我干脆一句话也不说了。
       在这一阶段,我采用解构式聆听和解构式询问,了解L同学背后的信念和价值观,引导L同学思考自己的生活背景以及过去的经验是如何影响问题的。从谈话中了解到,小时候家里来客人时,L同学没有跟客人打招呼,而是躲到自己的房间,妈妈跟客人讲自己的女儿胆子小,不爱讲话,让L同学固话了这种观念,变得越来越胆小和不爱讲话,最终形成她对自我的评价是“比较闷,不敢讲话”,所以会非常在意曾经的好朋友对她的语言伤害。
4、寻找例外与闪亮时刻
       寻找例外与闪亮时刻主要是通过发问引导当事人寻找过去、现在时间中症状问题没有发生的例外情形、当事人成功应付问题、有效适应生活的例子,以找回这些正向、有能力感的、自信的故事情节,来破除原有故事的强势和坚固,以创造新故事的可能空间。
咨询师:有没有什么时候你变得不再那么怕生,而是能够跟人大方地交流呢?(寻找例外)
L同学:自从进入初中以后,我变得比以前好多了。
咨询师:你说变得比以前好多了,能再具体一些吗?(独特事件的细节描绘)
L同学:我现在会主动跟同学讲话了,原来我都是不太敢跟别人讲话的。
咨询师:你是如何发现自己有了这样的改变?
L同学:下课的时候,有几个女生在一起聊天,我会加入他们。然后听他们聊天,我会很开心,有时也会插几句话。
咨询师:那是什么让你有了改变?(独特事件的发展)
L同学:我们班级里的同学都比较开朗乐观,所以带动我也变得有了一些笑容,性格也比原来开朗了一些。比如说有一个同学,座位就在我前面的,她很活泼,经常会主动来找我讲话。有一次,她看到我面无表情地坐在座位上,就主动来问我:怎么感觉到你不开心的样子?我当时就觉的挺温暖的。
咨询师:当你看到自己的这个改变,你会怎么来描述你这个人?(认同性探问)
L同学:我发现自己并不是像我原来所认为的那么闷,我也可以变得更开朗一些、更主动一些。
咨询师:当你的朋友看到你有这样的改变,他们会看到你有哪些不同之处?
L同学:我不再是一个冰块脸了,有些时候我也会有笑容,也会主动跟人聊天,如果是比较熟悉的朋友,还能聊得特别开心。
       在这一阶段,我主要是通过独特结果的对话,发现隐藏在故事中被忽视的内容,即不符合问题故事的例外事件或闪亮时刻,帮助L同学发现主要问题之外的一些不被注意的积极事件和内容。L同学谈到进入初中以后,在班级同学的带动下,她开始有了改变,能够主动跟人聊天,变得更开朗,更主动。而这些例外也让她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改变。
5、重写主线故事
       重写故事是采用故事积极力量进行分析,同类型故事连接以及不同类型故事迁移的技术,将例外故事进行串联,为其提供新的选择,以构建新的生活视野和积极力量。
咨询师:什么时候,你也曾经表现出能够主动的跟人聊天?(拓展询问)
L同学:当我家里有客人来时,我不会再躲到自己的房间,而是会主动跟他们打招呼,如果是平时来的比较多的亲戚,比如我的表姐、表妹,我还会主动跟他们聊聊天。
咨询师:对于你的这些变化,谁最不惊讶?
L同学:我同班的一个朋友。
咨询师:当她看到你的这些变化,她会对你说什么?
L同学:她会说:当你脸上有笑容的时候,看起来好可爱,以前你看起来比较压抑自己。
咨询师:嗯嗯,我很好奇原来一直压抑自己不将自己内心的情绪告诉别人的你,是怎么做到这一次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的呢?(行动全景)
L同学:因为当我把这件事情压在心里的时候,我觉得很难受,觉得很闷。
咨询师:说出来之后的感觉如何?
L同学:感觉自己不再那么难受,感觉说出来轻松了很多。
咨询师:我相信这个过程对你来说一定是不容易的,是吗?
L同学(点点头)
咨询师:那这个过程它对你的意义是什么?(认同全景)
L同学:让我知道我可以让自己不再那么难受。在自己难受的时候我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抑自己,还可以跟别人说出来而不是闷在心里。
咨询师:如果让你现在再来看待和评价当初的那件事情,你会说些什么?
L同学:我会觉得其实这件事也没有那么严重,过去了就过去了,活在当下最重要。
咨询师:从这次的事件中,你有获得一些什么不一样的经验吗?(认同全景)
L同学:我知道了当我觉得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要总是压抑在心里,把情绪表达出来或是找个人说一说都是调整的方法。越是压抑自己,越是容易把事情放大,越是走不出心里的那些结。而且我发现自己慢慢成长了,原来一直因为妈妈说我怕生而不敢与人交往,现在我已经慢慢觉得其实主动与人聊天没那么可怕,反而是一件让我很开心的事情。
咨询师:很高兴你能看到自己的变化和成长。相信有一天你一定能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通过这一阶段的对话,把L同学原有的例外故事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发现在家里的她与原来也有了不同,可以跟客人打招呼,甚至有时还能跟年龄相仿的表姐表妹主动地聊天。
       同时,她也提到原来当问题出现时,她会选择闷在心里,不跟人讲,偷偷哭泣,而现在她发现当她把这段经历讲出来时,感觉反而好了很多。所以她从中也学习到了很重要的经验,那就是当把问题讲出来时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三、讨论
       本案例是我学习台湾林杏足老师叙事治疗系统培训之后第一次尝试使用该技术进行辅导,整个咨询共有三次面询的机会,因为对这门新兴的技术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消化的地方,因此三次咨询也是在边尝试边反思再调整中完成的。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我的感觉是叙事治疗技术与我原来惯常使用的认知疗法有很大的不同,我不再把关注的点放在分析L同学有哪些不合理的核心信念,以及如何调整她的这些不合理信念,而是带着好奇去发现问题,发展问题之外所存在的例外与闪亮时刻,看到L同学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与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对她的意义,从而让L同学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和不一样的生命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困扰她几年的校园欺凌创伤似乎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