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拨亮技校女生懵懂期的心灯

 青少年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随着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导致了他们对性知识的探求。开始对异性感兴趣,产生愿意接触异性并与之交往的强烈愿望。但是,在与异性的交往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譬如失恋或意外怀孕。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也反映出亲子关系和依恋关系,折射出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剖析这种现象,以求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一、来访者的基本信息

(一)一般资料和观察者了解到的信息

A女,某技校新生,16岁,思维跳跃、说话慢、低声细语、态度猜疑和防卫,对刺激过度敏感,面部没有表情,目光回避,长发遮盖面部,身材瘦小,无重大疾病史和家庭精神病史。

   (二)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

    爷爷奶奶是一个重组家庭,爷爷有3个孩子,奶奶有5个孩子,奶奶带着爸爸来到这个家庭。爸爸结过三次婚,第一次婚姻生了女儿,奶奶把孙女偷着送人,为此爸妈离婚。第二次婚姻,虽然爸爸有了儿子,但是爸爸的媳妇与奶奶经常吵架,又离婚了。第三次婚姻与A妈妈结合。妈妈刚生下A时也担心被奶奶送走。A小的时候,爸妈出去干活挣钱,一周最多回家2次。初中爸妈把A接到身边,妈妈管教严厉专治,爸爸经常不在家,因此A感觉与爸妈很疏离,很难与爸妈沟通。弟弟比A5岁,弟弟一出生,妈妈就辞职,全身心的照顾A的弟弟。

上全托幼儿园时, A没有朋友,也经常吃不饱,后来转了另一个幼儿园,她独自一人,晚上经常偷着哭泣,也很害怕见到很多人,直到初中三年级才慢慢和同学玩。初中成绩不佳,因无法升入普通高中而勉强来到技师院校就读。刚入技师学校,轻信同学去了KTV,做了这个年龄不该做的事情,而同学又把该事的视频传到网上,A感到瞬间全校同学都知道了,内心充满羞耻感,从此A更加孤独。后来A从网上认识了校外一个男子,很快建立了恋爱关系,并意外怀孕,怀孕后男子消失,A深受打击,情绪很低落。

   (三)来访者的资源:主动求助、有良好的自知力,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道德感。

二、案例分析

(一)来访者的主要问题

 1A人际交往很敏感,没有安全感,相互依存度低,因经常遭到同学的误解,感到很委屈、悲痛,无法忍受孤独,产生休学的想法。 2、既想与他人保持距离,又难耐孤独与寂寞。3、意外怀孕三周,对是否保留胎儿的问题纠结恐惧无助,感觉压力很大,有崩溃感,没有人能理解自己,从而回避同学。

(二)心理测试情况

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1.3,强迫症状1.6,人际敏感3.2,抑郁3.9,焦虑因子3.5,敌对分子3.6,恐怖2.8,偏执1.9,精神病性1.6,其他1.7.  总分227。 抑郁、焦虑、敌对、人际敏感、恐怖因子分数明显高于常模。

    综合诊断:存在性焦虑和抑郁证

   (三)来访者功能水平以及人格类型:发展缺陷性水平,属于薄皮分裂样

   (四)来访者问题产生的原因

1A 最大的问题就是她的人际关系。这与她的不安全依恋有很大的关系。A的不安全型依恋源于她的童年,随着气质性的焦虑和对分离的恐惧,A的幼儿期充斥父母的争吵和忽视,担心被奶奶送走,视频被公开带来的羞耻感,以及对姐弟之间获得父母爱的不平衡,这让她时刻处于孤独和恐惧之中,对存在感到焦虑,从而也无法发展出基本的信任和安全型依恋。

2.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父母温暖的照顾,A的能力没能被认可达到镜像化,导致A自我认同迷茫,无价值感,难以拥有良好的自体感,缺乏稳定内在核心部分,容易感到被侮辱和伤害,没有办法对自己的人格力量支持。

3.家族中男人的婚姻状况,也使A对男人的产生猜疑、对婚姻产生恐惧。同时她也有着意外怀孕女性共有的一些心理特征,比如:对过早性行为以及意外怀孕的羞愧与自责,对性伴侣的愤怒,对秘密泄露的担忧,对手术流产带来对身体伤害的恐惧,对未来的迷茫等。

4.来访者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遇到困难和挫折后,既不愿意向爸妈求助,也没有朋友可以倾诉。

三、咨询方案与策略

(一)咨询或心理治疗目标

1、咨询师指导A在知情选择的情况下对是否堕胎问题作出决定,减轻A的抑郁和焦虑。2、帮助改善A的人际关系,并且改变对自己的感觉,提升自尊。3、指导A规划人生,完善人格。

(二)咨询技术

根据A的心理问题和人格特质,咨询师避免解释过多,既要给予肯定又不令A感到被吞噬或忽视,可以利用艺术和文学中的意像来传递对A问题的理解。可采取:镜映技术、普同化、支持性干预、合理情绪宣泄、空椅技术等咨询技术,尽可能地了解A对自身内心的活动的理解。

   (三)咨询治疗过程

【第一次咨询 】

1.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A虽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室,但欲言又止,疑虑和防御的心态明显。咨询师首先告知心理咨询的原则,并承诺为她保密,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无论谈到任何问题,咨询师都始终乘持接纳、中立、平等和关怀的态度。这样,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为辅导的顺利进行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2.咨询师采取倾听、共情技术,收集基本信息,引导来访者进行情绪的合理宣泄。

倾诉是人们情感宣泄的渠道。然而此前,怀孕一直是A的秘密。当性伙伴消失后,倾诉渠道被堵塞。因此,当良好的咨访关系建立后,压抑在她心底的负面情绪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下顷刻间宣泄出来。她倾诉、她哭泣,咨询师默默陪伴,边倾听和理解言语信息,边关注和觉察非言语行为。通过倾听,咨询师大致了解其基本情况,对其心理问题有了初步的评估。另外,基于A在倾诉中表现出来负向情绪,在征求A的意见下,咨询师对A实施了scl-90心理测评,并就心理咨询的目标进行商権,咨访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

3.评估来访者自杀风险

咨询师要有足够的力量,使用反移情,使用有用的焦虑,触及来访者身上不同的部分,直面死亡问题,可以问“是不是有时候感觉生活太痛苦了吗?有没有不活着是更好的想法吗?”,首先对此工作,不让来访者孤独的面对,增加来访者的安全感。

其次,采取一般化技术,引导A接受现实,面对现实。“作为学生却怀了身孕,学生身份与年轻未婚妈妈身份的冲突、男朋友消失再加上父母严历有余温情不足,这些都是客观现实中的冲突,处在这样的冲突中一般人都会有焦虑、痛苦的情绪,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不能刻意回避这样的消极情请,刻意回避只会让我们的消极情更加强烈。我们的生活总得继续,在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要学会接纳这些消极情绪,带着这些消极情绪继续生活和学习,做该做的事。”咨询师鼓励A “为所当为”,参与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坚强勇敢地生活。

【第二次咨询 】

1.利用空椅技术,让来访者自我做决定

A所面对的冲突更多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在是否堕胎的间题上,自己的内心一直存在着两个声音:一个“要留下孩子”的声音,另一个是“不要留下孩子”的声音。空椅技术能帮助她梳理这两种声音,使她内在的对立与冲突获得协调与整合。

2.普及妊娠和流产知识,进行人流手术前的情绪调节

A表现出对人流手术影响今后身体及生育能力的担心和恐惧情绪。咨询师报以真诚接纳的态度、用科学的语言给予解释,引导她用科学的方法应对终止妊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同时,咨询师向A介绍了EFT轻疗愈情绪释放法,建议她今后练习使用。

【第三次咨询 】

第三次咨询是在A去医院做人流手术3周以后。

1.了解人际关系:刚进入新的环境, A采取像仆人一样讨好同学的方式,想赢得同学的接纳,但事与愿违,得到的却是同学随随便便的使唤,甚至虐待。而且A经常被误解,感觉女同学心计太重,A玩不过她们 ,认为男生都是骗子。A慢慢的疏远同学,不想上学了。

2.采取镜映化技术,“我听到了、、、”“我能想象、、、”“你一定觉得、、、”去镜映A的存在,肯定她的存在,反馈她的存在,了解她的渴望是什么?她的愿望什么?只有在别人头脑中的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才变得值得存在,才变得有价值感,这时人际间的存在是真实自体感的存在。

【第四、五次咨询 】

1.了解家庭情况背景和成长经历

2.试图理解A 这个人。在生命的早期,父母温暖的照顾、安全依恋的部分都是缺失的,父母没有对A人格发展支持。家庭的环境让A没有办法建立自信、自尊和自我认同的部分,没有办法确认“我是谁?”。小时候来自奶奶的威胁,担心时刻被送走,而比A小五岁的弟弟有权利享受爱,A感到自己不值得存在于世,有强烈的无价值感,存在的焦虑时时困扰A。在她的人际关系里经常以极大的焦虑和恐惧来抗拒自尊的威胁。

【第六、七、八次咨询 】

在咨询师静静的等待下,在给予足够的关怀下,A逐渐获得安全感,建立起信任的咨访关系,咨询师才小心翼翼的进入A的主观世界,尽可能地了解A对自身内心活动的理解。鼓励她说出心中关切之事,然后将她的忧虑重新构建成正常的人类情感反应,借此帮助她发现被其否认的自我部分。为了避免唤起A对侵入的焦虑,在这个过程中就事论事的评论和轻松自然的反应更利于被A接受。

1.创伤事件

1)刚来学校的时候,A轻信同学,被B骗到KTV去玩,同学B的朋友胁迫A发生性关系,A开始不服从,就被那些人狠狠的扇耳光,A任其凌辱。她的同学把当时的视频发到网上,视频被亲戚看到后告诉了A妈妈,A又被妈妈狠狠的打了一顿,内心充满羞愧羞耻。从此感觉瞬间全学校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都在背后议论,A感觉再也没有人原意和她玩了。(2A在网上谈了一个男朋友,在男朋友的再三要求下,两人约会并发生了性关系,A喜欢记日记,就把A和男朋友的事都记在日记里。班里同学经常在A不在的时候偷着看A的日记,看完以后就在背后议论,A感到备受煎熬。

2.普同化、支持性干预。

面对青春期,对性的知识了解不足,受文化的影响对性有羞耻感,但是视频的公开让A感到了更大的羞辱感。为此咨询师应该更加主动、更强有力地让A感到她是有权利存在的;其次咨询师要给予A更大的空间,通过面部表情等交流,让她感到在咨询师眼里感觉到自己非常好、非常棒。咨询师要保护A自己身份认同的部分,用她身上健康的部分去帮助其生病的部分。

咨询师站在A的角度去支持她“我明白你是多么的羞耻,我能感受到当初你傻傻的没想到会发生这样事情,但是我觉得事情本身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不应该把视频放到网上,他们这样做太刻薄了。他们这样欺负你公开羞辱你,真是太糟糕了。他们故意这样做让你难受,你真的不需要去接纳这部分。当然你知道自己很难面对,但谁没有自己的故事呢?你真的不需要为此感到羞耻,也没有必要把自己看的太低,没有人有任何权利可以用这种方式来羞辱你,你有充分的权利去保护自己身份认同的部分,有权利去保护自己的利益,有权利去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允许别人偷窥你的日记”

“你需要学会一步一步保护自己,可能从小就没有感受到自己的权利,自己的价值感,当你长大后,感受到父母爷爷奶奶喜欢男孩子,担心奶奶把你送走,并没有感受到自己有权利为自己说话,来捍卫自己的利益,我们可以从这件事开始,慢慢学会保护自己,照顾自己的利益”

【第九咨询】

1.约谈A的父母,共同体验团体沙盘。

沙盘作品呈现出相互之间没有一点的交集部分,各自为政。可以看出家庭成员间沟通阻滞,缺乏共同的爱好和习惯。

2.换位思考,彼此理解体谅对方

1)孩子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性意识也建立起来了。即渴望打开自己也渴望独立,自我防范意识很强。

 2)妈妈在沙盘中,对孩子紧盯不舍而遭孩子毫不犹豫地拒绝和排斥。考虑一下因素:妈妈对孩子的现实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但是缺少有效的温暖陪伴。妈妈在生活中喜欢以控制者和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却因不走心没有情感投入而被排斥,爸爸忙于在外挣钱,使A缺少精神层面的权威引领和陪伴。家人沟通不顺畅,是因沟通技巧和沟通内容单一所致。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肯定认可少,打压多;道德性评判多,教会做事做人、分析问题的少。谈学习成绩多,关注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和心态教育的少。

【第十、十一、十二次咨询 】

咨询师采用艺术和文学中的意像来传递对A问题的理解,借此帮助她体验获得接受的感觉,慢慢的A将具备足够的自尊,同理心也慢慢增强了,即使有时候A感受难以获得周围人的理解,她也能意识到别人可能另有原委,并非自己感受有多么的荒唐。

A的语言或想象来对她的表述进行提纲挈领的复述,用实际行动表现出对A内心世界的理解,以增强A的现实感以及内部的稳定感。发掘A身上资源,增强自体良好的感觉。比如,“你是靠什么力量与方法,让自己可以支撑到现在?”“在同学排斥你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还能坚持坐在教室里?”“被同学羞辱而没有还击,你有一颗不愿伤害人家的心”“显然你不想失去自己的生命,这是很可贵的”“初中时因偶像的一句话让你的英语成绩考了全班第四名,是很不容易的,你怎么做到的?你能多说说吗?”“假如这种有效的方法多做多发挥,对你的现状有何帮助?”等,以促进A思考,增加她有意识地表现良善行为,提升自信自尊水平,引航其目标架构,并帮助进行人生规划。

四、效果与评估

1.因实习,咨询暂时中止。实习前,A感觉自己情绪明显好转,与三个同学分到一个地方实习,感觉与她们关系可以。对于未来她感到有信心。同时,心理测试结果也显示访者的心理问题已基本解决。
    2
.追踪观察发现,A已经基本能正常地工作、生活。

    五、总结与反思

    1.技校学生与普通中学生同处于青春期中晚期,却比后者更倾向于通过谈恋爱释放寂寞、寻求异性的关心和爱护。因此会面临更多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并采取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2.婚前性行为、意外怀孕、感染性病艾滋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青少年性健康三大严重问题。全面、科学和有效性教育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过早性行为乃至意外怀孕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绝大多数研究证明,性教育有助于推迟首次性行为发生,降低性行为发生率,促进青少年减少性伴侣。因此,必须对青少年进行全面性教育,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的意义,从而促使青少年在面对性相关的问题时,作出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福祉的决策,增强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感,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性教育模式,对青少年实施科学、实用、系统的性教育干预措施。
    3
.父母应实施真爱的教育。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和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孩子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首先,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关注、爱护、理解、信任和鼓励;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本身,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彼此的关系;作为父母要鼓励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孩子声音的倾听者,比如当孩子“说出了与父母教师不一样的观点、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按照父母要求做事、自己做了选择、有了偏差行为、有了躯体症状、自伤行为、自杀威胁”时能听到孩子;并做孩子声音的解释者,要试着理解孩子的声音,要对孩子的声音做合理的解释,要让孩子有保留观点的权利;还要做孩子解决问题的协助者,在特定挑战和冲突面前引领孩子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次,要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要避免采用指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养育方式对孩子进行心理的攻击,这种教育观念,是在利用“唤起孩子负面心理感受”的方式,来达到约束孩子行为的目的,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强大摧毁作用,让孩子怀疑自我的价值,对父母充满内疚感,甚至还会把不属于自己的过错也包揽到自己身上;要避免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亲密过度、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家庭角色边界不清,个体缺乏独立的空间等问题。只有把孩子看成一个单独的个体,父母才对孩子的痛苦有真正的共情,对孩子问题的内部动机和意义能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与解释,而不是一种愤怒的发泄,受伤的虚荣,挫败的控制;父母才从理想化或贬低状态转化为原初的父母爱状态;从内疚感转到有用的关怀关切感觉上、这样才能与孩子同调同步。

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健康健全的人格。父母对孩子忽视、过度紧密、期望过高、过度卷入,都会在孩子形成人格的过程造成影响。比如:忽视孩子需要的父母,可能会养育出自我满足、回避他人的孩子;男性分裂样患者的家庭背景中,常会有一位关系紧密或逾越边界的母亲和一位冷漠严苛的父亲;童年经历中充斥着家庭成员间的矛盾意向、彼此欺骗、虚情假意的孩子,很容易在成长中遇到难以忍受的混乱和愤怒情景时,依靠退缩来保护自己,同时感到无助,这就是分裂样患者常有的态度;父母如果对孩子过于严格或要求过高,对孩子不可接受的言行横加指责,并对随之而来的感受、想法、幻想等也加以指责。这种缺乏真挚的管教,便会培养出缺乏情感的孩子,而且孩子还会通过防御反过来认同父母的严谨态度,很容易培养出强迫型个体;同时父母过度的严厉,会在情感上导致孩子产生被遗弃的感受,从而形成抑郁倾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一面对孩子的独立感到快乐和骄傲,一面又不禁黯然神伤。如果母亲特别割舍不下,她们要么牢牢抓住孩子,使之产生内疚,要么为免自己伤心而推开孩子,所以分离--个体化过程会充满抑郁性张力。有理论研究表明,早年丧失的体验在抑郁者的经历中屡见不鲜。因此,营造平衡型家庭氛围,构建孩子稳定的内在核心部分,才能对孩子人格部分加以强化支持。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