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体咨询中,咨询师有时会遇到不善言语,防御心理较强,沉默掩饰的来访者,使咨询工作遇到较大阻抗,从而影响咨询的顺利进行。绘画心理技术作为一种心理投射技术,颇具趣味性,容易让来访者在无防御的状态下表达真实自我,呈现内心冲突。通过绘画分析,可以真切、直观地灼见来访者潜在的冲突与问题,从而推动心理咨询的进程,与此同时,来访者在绘画的过程中,被压抑的情绪得到宣泄,与外界的沟通也得以加强[1]。本案是用心理绘画技术比较有效的干预小学生情绪问题的咨询案例。
一、背景
(一)来访者信息
1.基本信息
来访者,男,汉族,13岁,小学5年级学生。初始印象:来访者眉头紧锁,身体弯曲,后背微驼,动作缓慢,少言寡语,紧张拘谨,有些退缩,缺少活力。来访者及家人无医学和心理学病史。
2.家庭情况
出生后母亲去世,由奶奶抚养长大,3岁时父亲再婚,有同父异母的妹妹,9岁。7岁前与奶奶在老家生活,7岁即小学入学开始与奶奶、父亲、妹妹、继母一同生活。父亲工作比较忙,对来访者关注较少,与继母关系一般。
3.重要生活事件
母亲在来访者出生后去世;3岁时父亲再婚;4岁时同父异母妹妹出生;7岁因入学由老家搬到现居住地。
(二)咨询前了解到关于来访者信息
据来访者奶奶说,来访者最近一段时间总是闹情绪,闹情绪时说“如果我要是有妈妈,我会像是现在这个样子吗?”与妹妹或是姑姑、伯伯家的孩子比较,觉得自己没有妈妈,很伤心,时常情绪低落或激动。
班主任提供信息:“这个孩子在班级里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品质很好。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很努力,也不调皮捣蛋,但是能感受到这个孩子情绪比较低落,比较内向,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开开心心,玩啊闹的很高兴。感觉这个孩子可能是从小失去母亲的缘故,很不自信,有些退缩和内向,很多事情也不太参与。父亲对孩子不太关心,我从来也没有接触过父亲。父亲对他的事情也不太管,都是奶奶管孩子的事情,与我沟通。”
(三)来访者主诉
1.主要问题或困难
有烦恼的时候想哭,但是不哭,觉得哭有什么用,就不哭了。想妈妈,没有什么感觉,我也不知道她长的什么样,没问过家里人。学习压力比较大,有时候遇到不会的题,就得问同学,学的比较慢。
2.相关触发事件
姑姑家的妹妹有时在我家,本来我们是同一个年级,我转学的时候,奶奶怕我跟不上就在一年级留了一年,现在妹妹上六年级,而我五年级,妹妹学习很好,而我从三年级成绩开始下降。奶奶老是管我,妹妹玩,睡懒觉她不管。
3.对自己社会功能的影响
对自己情绪问题的评分是8或9分(10分制)。情绪低落时影响学习效率,不愿意参与同学及班级活动,很想改善。
二、初始评估与个案概念化
1.初始评估
从来访者画的房树人、家庭动态图和自画像三幅画及关于画作的咨询谈话中了解到,来访者的性格内向,比较缺乏安全感,能量不足。来访者自我控制能力较好,在行动力方面不太自信,渴望被关注。对家的感受性不太好,成长中得到的支持不太够(画面补偿性),早年创伤经历对来访者有重要影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太亲密,沟通交流较少,妹妹在家中最受偏爱,来访者有些被边缘化。长期用压抑的方式处理情绪,当下有些烦恼和压力,引发情绪问题。
2.个案概念化
来访者7岁前跟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关注不够,7岁后生活在重组家庭,特别是妹妹出生后,来访者更感觉受到的关注和爱很少,从而形成内向、缺乏自信的性格。失去母亲的创伤和被忽视的成长经历让来访者内心比较缺乏安全感,在成长中得到家庭的支持和关注不够,长期用压抑的方式处理情绪,形成内心冲突。
因为长期压抑情绪,消极负性情绪得不到释放,积累到一定程度出现情绪失控的症状。早年创伤、原生家庭生活经历以及压抑的情绪影响来访者的性格进而影响来访者人际关系、学业成绩及个人发展。
三、咨询计划
1.咨询目标
与来访者商定咨询的短期目标为改善情绪;长期目标是尝试修复创伤,建立自信,重建自我概念。
2.咨询方法:绘画分析与咨询性访谈
(1)咨询方法的选择考虑到来访者性格内向,被动退缩,不善表达、沉默寡言,绘画能更好的打破防御,减少阻抗,易于建立咨访关系;通过绘画能收集较多资料信息,也能提供更多切入话题的机会。
(2)实施设想
第一阶段:通过绘画测试尽可能多的了解来访者个人意识、无意识信息,宣泄压抑的情绪,调整自我认知。初步建立咨访关系,通过短程绘画分析结合访谈促进来访者自我觉察,达成短期目标。
第二阶段:为来访者提供自由受保护的抱持性空间,让来访者在绘画中自由呈现,自我探索。通过积极的咨访关系和稳定的咨询设置让来访者感受稳定感、控制感,重建内心安全感。理想的状态下,借助绘画创作的治愈功能修复早年创伤,释放压抑的无意识能量,重建自信,重塑自我概念。
3.理论依据
咨询的理论依据主要有精神分析、分析心理学、绘画分析理论等。
四、咨询过程
(一)初次来访:绘画测试(房树人、家庭动态图、自画像)
通过绘画测试搜集资料,了解来访者更多意识、无意识信息,初步建立关系。房树人画(图1)用以了解来访者对待家庭、亲情的态度和看法,对待自我成长的看法、以及某些自我无法表达的信息;家庭动态图(图2)用于考察来访者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互动方式等;自画像(图3)用于了解来访者自我形象和对自己的评价[2]。
图1 房树人画 图2 家庭动态图
(二)第二次绘画:画果树(图4)
访谈中,来访者谈论假期因学习问题与奶奶冲突较多,心情不太好。学业压力可能是来访者情绪问题的一个诱因,画果树用于了解来访者的思想状态、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3]。从画中可以了解到来访者渴望被关注和支持,渴望自由,比较注重安全感,缺乏自信,发展受限。因长期压抑本能领域,压抑情绪,限制了自己的潜能和发展。果树上的果实比较小,来访者有目标,但还需要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感受到学习上的压力也是来访者情绪问题的一个压力源。
图3 自画像 图4 果树画
(三)第三次绘画:学校动态图(图5)
学习压力触发来访者情绪困扰,学校动态图用以了解来访者对学校、学习的看法、态度和现状[4]。来访者在画面正中心,把球踢进球门,赢得比赛,是来访者渴望被关注的补偿性表达。来访者与其他人物距离比较远,可能与老师、同学的交往有距离感,关系不太亲密。亲子关系模式决定了一个人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来访者原生家庭中亲密关系的缺失可能会影响他的同伴关系,影响学校中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从而会形成一定的人际压力,成为影响来访者情绪的又一个诱因。
图5 学校动态图 图6 “波浪线”添加画
(四)第四次绘画:多维添加画(波浪线、竖线)
“波浪线”、“竖线”添加画(图6、7)用以了解来访者的情绪状态和情绪表达方式以及学业状态[5]。画面呈现来访者负性消极的情绪较多,受过去影响较大,采用压抑的方式处理情绪,不善于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来访者学业有一定的基础,也有奋斗的目标,但学习成绩不理想又给自己带来压力进而产生挫败的焦虑情绪。早年创伤和原生家庭支持不够影响来访者自我认知,形成自己就是学的慢的自我暗示,错误认知影响学业成绩,进而影响情绪状态。
图7“竖线”添加画 图8 三个我
(五)第五次绘画:三个我(图8)
三个我,能联接来访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来访者讲述小时自己的时候,回忆很多与奶奶一起生活的美好记忆,重温了积极的体验。现在的自己,有很多压力和烦恼,探讨了应对压力和烦恼自己能做的努力和改变。通过积极想象未来理想中的自己,来访者感受了理想自我状态,在体验中构建自信,松动内化的不自信的自我形象,调整自我认知,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六)第六次绘画:爬山图(图9)
爬山图可以测试画者的压力和动力[6]。当下来访者面临很大的压力,山很陡峭,来访者想爬到山顶,爬山的方式很艰辛,但来访者爬山很有动力和决心。在学习中来访者也有目标,有动力努力学习,只是学习成绩与自己的努力程度不相符合。就像爬山的时候,来访者很努力,爬的很艰难,却爬的很慢。
图9 爬山图 图10 随意画
(七)第七次绘画:随意画(图10)
随意画是没有规定主题和形式的自由绘画,画者可以充分自由地表达,是了解来访者内心世界和情绪状态的很好媒介[7]。画面呈现来访者非常关注自我,强调自我存在感,渴望被关注。象征成长和发展的树粗壮茂盛,代表着蓬勃的生命力和能量。
这次咨询结束时,来访者提出中止咨询,案例脱落。
五、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自我评估
“我觉得我现在心情好了,不像以前了,以前我有什么事不跟别人说,在心里憋着,现在我能跟同学、老师和家人说了,心情好多了”(现实改变)。现在受到问题影响分数是4、5分吧(自评)。终止咨询后想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对未来的打算)。
2.来访者奶奶评估
“现在更愿意说话了,回到家里经常跟我说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有时候老师表扬他了,在作业本写鼓励的话了,告诉我,还高兴的抱着我,这是以前没有过的。”
3.老师的评估
“现在跟同学交往有一些(进展)了,最重要的改变是学习成绩提高了。特别上进,学习很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