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学会与恐惧感共舞——高中生恐惧案例一则》

                                                           学会与恐惧感共舞

                             ——高中生恐惧案例一则

    生活中,人们可能都有害怕的事物:有人怕走黑路,有人怕登高处,有人怕小动物,有人怕陌生的场所,有人怕密集的环境。但一般的怕是可以忍受的,如果某种怕让个体体验到持续的不断强化的怕时,那么个体可能产生了恐惧心理。恐惧常给个体带来紧张、焦虑甚至恐慌的情绪,也会带来身体上的各种不适,严重者可能会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一、案例描述

    李某,男,高三留守学生,性格内向,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独自一人在家。一天,他给我写了一封心理求助信,现摘录如下:

尊敬的老师:

    您好!求求您,帮帮我好吗?

    我是一名高三男生,内心很害怕,尤其是天黑的时候,一到晚上我就莫名地紧张,好像要被黑夜的魔爪吞噬掉一样。最近一个多月,我晚上都不敢睡觉。之前每天晚上都做相同的梦——我被无边的黑夜包围着,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这个梦让我压抑、害怕。我每天都被同样的梦惊醒,醒来时,衣服常常被惊出的虚汗浸湿。白天上课时,我根本没精神学习,注意力也难集中,成绩由前几名直线下降到二十多名,我也很想像以前一样学习,可我心里老害怕呀。班主任也找过我很多次,问成绩下降的原因,希望我能端正态度,继续努力,我也无法向老师解释清楚;我曾把内心的害怕跟父母说过,父母说都那么大了,房子是新买的,有啥可怕的,别瞎想了,好好学习;也跟几个要好的同学聊过,他们都说我瞎编,且一点创意都没有,认为我是个胆小鬼。我也知道男子汉大丈夫怕黑毕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渐渐地,我也不愿再和他们交流,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忍受着煎熬。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想法,对问题的看法老是和别人不一样,感觉自己很另类、很冷漠。老师提问时,我也不敢轻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怕别人鄙视我。后来我将桌子搬到了最后一排,坐在前面总感觉有人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让我矛盾的是:怕睡觉梦到自己被黑暗包围,干脆就整夜整夜的不睡,开着灯、拉上窗帘,做作业或发呆,这样做内心会平静些;可上午前两节,我总打瞌睡,后面两节清醒时,又感到心烦;大课间时,我宁愿睡一会也不愿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只会让我更烦。我感到自己很孤立、很无助。现在,白天不害怕时,我回到家也总爱打开灯、拉上窗帘,否则就会感到浑身不自在。我是怎么了?我该不是得了精神病吧?我内心很恐慌,曾偷偷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有什么毛病,医生怀疑是学习压力大产生了焦虑,给开了一些抗焦虑的药物,但我怕药物有副作用,吃了几次不见好转就不再服用。

    最近,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我是怎么了?您能帮帮我吗?……

二、原因分析

    由信件内容初步可见:李某主动求助,对自己的现状尚有自知力,改变现状的愿望较迫切,如:到医院检查、写心理求助信等;内心持续害怕时,获得重要他人的理解、支持明显不足,缺乏安全感;李某内心也有“男子汉大丈夫怕黑毕竟不是件光彩的事”的不合理信念,自我感觉冷漠、另类,又怕被别人发现,这些让他拒绝与他人交流,慢慢自我孤立、无归属感;李某在面对“黑暗”、别人可能有的评价时采取的不是主动澄清和接纳等方式,而是有明显的逃避行为。

    李某经医生检查,未发现明显的躯体病变,对自己的现状有自知力,摆脱现状的愿望主动、迫切,可排除得精神病的可能;医生结合李某是高三学生、上进心较强、成绩波动较大等因素作学习焦虑处理尚可;症状持续一个多月,出现焦虑、恐慌症状,且有逐步强化的趋势,严重影响到他的学习及人际交往,符合恐惧心理的特征,但引起恐惧的具体诱因、是否出现泛化还需进一步了解。

三、辅导策略

1.澄清问题,找准进攻方向

    按照信件上李某留的联系方式,我与他约了第一次咨询。他接到电话后没过多久就气喘吁吁地出现在了我面前。他告诉我,接到电话很高兴,于是就跑着过来了,这也足见其改变现状的迫切心情。为打消他内心的紧张情绪,我让他先熟悉一下咨询室,向他介绍心理咨询的有关内容、方式及保密原则等。当他平静后,我说:“你的信件,我已仔细读过,很理解你内心的感受,也很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有些细节可能还需要向你了解一下,可以吗?”在我的引导下,他回忆了让自己害怕的许多与“天黑”有关的事。当讲到一件事时,他突然有些紧张,身子由靠着的姿势,一下子直立起来。我知道,这件事可能让他产生了防御心理,可能正是他恐惧的根源所在。我不急于追问,而是告诉他不要紧张,这里很安全,慢慢来。他说:“老师,我害怕,不敢说,你……你……你能保护我吗?”看到他这样紧张,我说:“当然,老师会给你力量的,不要害怕,你先配合老师做一下放松训练好吗?”他点点头答应了。我让他找个舒适的姿势坐好,请他闭上眼睛,做三个舒缓均匀的深呼吸,然后通过语言引导他从头到脚做了一次躯体放松训练,将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身体的放松体验上。

    我看到他的眼珠快速转动一下,这表明他可能已进入半睡眠的状态。于是,我开始用舒缓的语言引导,“你现在很放松——很安全——慢慢地,可以把藏在心里的事说出来——对,说出来,你可以做到的”(每处破折号处停顿两秒,有助于求助者想象,下同)。他的手微微抖了一下,我知道他已经开始面对事件了,但勇气可能还不够足。“对——慢慢来——老师就在你的身后——你很安全——很安全”我边引导边将双手轻轻放在他的双肩上,让他感受到我的存在。他间断性地告诉我,九年级下学期的一天放晚学,走到学校大门口,突然有辆小轿车飞奔而过,将一个小男孩撞飞十多米,那个小男孩顿时倒在血泊中死去了。讲到这时,他紧张地哭了起来。“别害怕孩子,我就在你身后,你除了害怕,应该还有对那个男孩的同情或惋惜吧?”“太惨了,太可怜了。”他哽咽着说。“我很理解你的感受,孩子别怕,面对灾祸、死亡,我们往往显得无力,要勇敢面对、勇敢接受。现在请停止想象,再做一个深呼吸,对,深吸一口气——保持3秒——缓缓吐出——对,缓缓吐出。”等他平静下来后,我让他缓缓把眼睁开。他深舒了一口气,显得轻松了些。我肯定了他今天的表现,在他完全平静后,我给他布置了两道“家庭作业”:医生给开的药,按剂量服用,会有助于情况的转变;每天晚上按时上床睡觉(窗帘可拉、灯可开),并将今天的放松方法练习两到三遍。

       咨询结束后,在征得李某同意的前提下,我电话咨访了李某的母亲和班主任。李某的母亲告诉我:孩子很内向、很有爱心,以前曾为一只小猫的意外死亡痛苦了好一阵;孩子害怕的事与天黑有关的有:小学时,他踩过蛇、被一个老头吓晕过,但九年级目睹车祸现场的经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最大,他当时吓得尖叫一声便晕了过去,还是同学将他背回家的;之后,约有半个月时间,天天都会梦到车祸的场景,每次都哭着从睡梦中惊醒,好在当时家里有人陪伴,又请医生给开了药,慢慢才好起来。我向她简述了李某现在的情况,她意识到孩子问题的严重性,表示要抓紧时间回来配合辅导。由班主任提供的信息可知,李某上进心很强,但最近两次模考成绩波动很大,以前有不会的题目会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最近,老是回避,上次模考有两科竟然没去考,上课也经常犯困。

    由咨访到的信息可知:李某生活、学习中确实有逃避行为;此次发病前有多次与“天黑”有关的恐惧经验,“天黑”与令人恐惧的刺激多次联合而形成条件反射,这样“天黑”便成了恐惧对象。面对恐惧,李某缺少重要他人的支持,采取回避的措施,如:晚上不睡觉、不与他人交流等,这样做使得恐惧心理得以强化,从而有现在的状况。但,这件事已过去两年多了,李某是经常做这样的让他恐惧的梦,还是只在他这次发病前几天才有?又是什么激活了尘封两年的记忆?这些将是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

    第二次咨询时,他告诉我,药按时按量服用;每天晚上虽然窗帘还拉、灯还开,但放松方法很有效,经常练不到第三遍,人就睡着了。我肯定了他的进步,也感谢他的积极配合。这次谈话,他告诉我,车祸发生后的几天经常梦到可怕的场面,时有惊醒的情况发生,之后到了高中,学习节奏很快,一心想着保住名次,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想别的。一个月前,不知怎么了,一连几天晚上都梦到自己被黑暗包围着,怎么也挣脱不了,和以前的梦也不一样,但更可怕。我问他第一次梦到被黑暗包围之前,有没有看到什么特殊的东西或听到特殊的事情?他好像想到了什么,但欲言又止。在我的鼓励下,他慢慢告诉我一个特殊的日子——1115日。我立刻明白了他要表达的意思。1115日,那天滁新高速公路颍上段发生多点多车追尾事故,有关图片、信息铺天盖地的以多种渠道席卷而来,他应该是受到了有关信息的刺激。他接着说,那天10点多,手机上收到一个新闻链接,也没多想就随手点开了,结果突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张车祸现场的凄惨图片,当时他吓得妈呀一声把手机都扔掉了,当天晚上就做了自己被黑暗包围的梦,接连几天如此,后来稍好些,但当听到别人谈论有关车祸的事时,也会让自己害怕。可见,这就应该是激活他害怕记忆的诱因,当害怕的事再次出现时,便得到了强化,带给他的是难以面对的恐惧。

    由于机体的自我保护,当年的车祸事件被尘封到李某的潜意识里了,并未完全删除。李某如今并不能真正直接面对这一事件,且出现泛化,情况比较严重。好在,他的恐惧心理是由现实因素引起的,属常形冲突,区别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尚在学校心理咨询的范畴之内。

2.制定目标、协商辅导计划

    第三次咨询时,我留有余地、尝试性地总结了他问题产生的原因,让他理性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打消自己是不是精神病的疑虑。在其认可的前提下,通过协商与他制定如下咨询目标:(1)改善睡眠,缓解焦虑、恐惧情绪;(2)利用系统脱敏疗法使其逐步面对藏在心底的车祸事件。

    第一个目标,主要通过行为改变来实现:每天晚自习结束后要绕操场跑两圈,每次要比上次多跑一点点,至少连续坚持21天;睡前洗热水澡,每天坚持睡前躺在床上做放松训练;白天多与母亲交流心情变化,并逐步转向与同学、老师交流学习内容;将每天完成的任务内容及相应的时间点开列清单,并由母亲签字确认。这样做,可以结成“母子同盟”让他感受到母爱,获得安全感、归属感;通过锻炼可增加其体能、锻炼意志、放松心情;任务清单既可督促其完成任务,又可让其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有利于增加转变的信心。

    第二个目标的实现分三步:介绍系统脱敏疗法;制定脱敏等级;实施系统脱敏。本次咨询,我向他介绍了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指导,让他逐步分级地暴露于伴有焦虑情绪的恐惧情境中,通过身体的放松抑制焦虑、恐惧情绪,不断重复面对,从而达到降低焦虑、克服恐惧的目的。制定脱敏等级表时,我和李某经过反复协商,结合李某体验到的刺激单位(“0”表示放松,“100”表示极度恐惧,中间状态,如轻度恐惧为25单位,中度为50单位,高度恐惧为75单位等)制定如下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脱敏等级表

对车祸所恐惧的程度等级表

等级

刺激情境

单位

1

自行车与行人相撞

10

2

脚踏三轮车与行人相撞

15

3

电瓶车与行人相撞

30

4

小轿车与小轿车相撞

50

5

小轿车与机动三轮车相撞

60

6

小轿车与电瓶车相撞

75

7

小轿车与自行车相撞

90

8

小轿车与行人相撞

100

3.实施脱敏,不断鼓励

       第四次咨询时,他有些紧张。我先用之前交给他的方法,帮他做了一次全身放松,等其放松后,我通过语言引导其想象第一等级的恐惧情境,当达到相应的恐惧量时,停止想象,再次进行放松,然后再想象同一刺激情境,反复多次,最后达到对该等级的刺激情境不再畏惧,才进入下一等级的脱敏。之后,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进行,每周12次脱敏训练,约用5周的时间,达到完全脱敏,最终消除恐惧。

4.信念重建,拥抱生活

       心理咨询专家贾海泉说:“当你想打破一个格局的时候,一定要同时重建另一个格局。”经过十一次咨询,李某自我感觉轻松多了;李某母亲在电话里说,孩子睡眠得到很大改善,好多次灭灯后也能入睡。可见,脱敏练习让李某逐渐增强了面对刺激情境的勇气,内心旧有的格局正渐渐被打破,那么调整信念、建立新的内心格局就尤为关键。我引导李某思考,经历了这件事,有什么特殊的收获?他告诉我,通过这件事自己过马路时有了强烈的交通意识;得到了老师和家人更多的关爱。说到关爱,他不经意地微笑起来,显得很幸福,他告诉我,这两天做梦总梦到跑步时妈妈站在操场边守护的身影,总出现妈妈用毛巾给自己擦汗的画面。我抓住时机,引导他思考“还认为自己是个胆小鬼吗?”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当初我是真不敢跟同学再说怕黑的事,怕他们说我不是个男人。”“那现在呢?”“怕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怕,这和是不是男人没关系。”我肯定了他的回答,并进一步引导他认识到要摆脱现实的处境只有两种办法,一是逃避,二是适应。既然逃避不了,那么就只有适应了,而适应最好的做法就是面对,也许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一个生机勃勃的自己。“我一开始还不相信自己有勇气去面对,但有您的指导、妈妈的陪伴、同学们的不离不弃我居然做到了!我之前可能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听到他能说出这番领悟,我真替他高兴!

四、辅导感悟

       通过李某的脱敏训练,我感觉实施系统脱敏时应注意:(1)找准原始恐惧事件,并详细了解当时情境,可使脱敏时,辅导老师描述的情境更真实,更有助于求助者通过想象感受到较真实的刺激,脱敏会更有效;(2)刺激情境要由辅导老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尽量使之真实、具体、可操作,否则很难实施;(3)正确认识脱敏过程中的不顺利,如在面对高刺激量的情境前,求助者可能会出现退缩、反复或爽约等情况,均属正常现象,应理性看待,每完成一个等级的脱敏,辅导老师及重要他人的鼓励非常重要,可适当奖励加以强化,尤其是进入中度恐惧等级时要过渡好;(4)脱敏过程中,务必在上一等级刺激情境,能以平静心态面对时,才可进行下一等级训练,若两个等级的恐惧单位差值超过25是很难脱敏的,之间要适当加入一个恐惧情境;(5)整个脱敏过程要在辅导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不要让求助者自行脱敏,其自行脱敏时易虎头蛇尾,不能达到预期恐惧等级,脱敏效果会大打折扣,影响辅导效果。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