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梦游不是病

 梦游不是病

——梦游症小孩心理辅导案例

一、内容提要

    曾波父亲是专制型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忽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成长,导致其内心缺乏心理能量,做事慢,不愿思考,性格内向,无法排解和不愿表达情绪,内心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临近开学的不安和焦虑是导火索,孩子在意识状态下无法表达的东西通过潜意识驱使身体产生梦游反应,因此辅导除了治标,关键还是治本。治标能缓解梦游行为出现的频率,主要通过排解开学焦虑情绪为主,治本则是重点关注家教方式的改变,让家长认识到不同家教方法对不同性格的孩子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能更有效激发孩子的心理能量,让孩子生活得更快乐,更自信。

二、个案背景

    曾波(化名),男,9岁,某小学三年级学生。

三、主诉问题

在最近两个星期,曾波半夜会突然从床上坐起来,然后说着一些话,内容不清晰,他本人第二天对此事并不知晓,家人怀疑他有梦游症。

曾波在镇上公办小学读完一年级后,因为父母工作忙,便被送到镇私立全寄宿学校读了二年级。父母为了给他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半年前又把他送到市里的全寄宿学校学习。父亲认为曾波的梦游症是学业压力过大产生的,因为他现在读的学校很重视学生学业成绩,而曾波恰恰不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周末在家经常需要花很长时间完成作业,父亲害怕常此下去,曾波的心理会被压垮,遂来求助。

四、分析诊断

梦游症多发在小儿期(6-12岁),发作时,个体表现茫然,目光凝滞,难以被唤醒,对外界声音干涉相对无反应,清醒后,个体对发作无记忆。部分儿童发生梦游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如生活环境压力,紊乱的日常生活节律,焦虑不安、恐惧的情绪状态,紧张的家庭关系,过重的学习压力等。曾波无既往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不过行为表现符合梦游症症状。曾波父亲是专制型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忽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成长,导致其内心缺乏心理能量,产生做事情消极,态度冷淡的负面影响,内心有情绪也难以排解,长期压抑内心也是梦游症的成因。

有心理社会因素基础,发作时间在开学前两周,诊断为开学焦虑诱发的梦游症。

五、辅导过程

开学前的担忧

曾波的父亲是通过朋友找到了我,我们第一次接访是以电话会谈的形式进行的。他对于孩子突然出现的梦游行为十分担忧,他们家里没有梦游症病史,而孩子之前一直都好好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两周之前突然出现这种症状。半夜坐起来然后说了一些话,大家都没有听清楚,问他话不回,眼睛也是闭上的,一开始,还以为孩子哪里不舒服,不过看到他没有继续说了,过一会又躺下来睡着,就没太在意。直到这种清楚出现了多次,而且了解到他对自己这一行为完全不知道后,家人开始担心了。

为什么孩子好端端的会出现梦游行为呢?家人尝试问孩子一些关于学校、学习的事情,不过孩子并不愿意说太多。因此,家人想是不是学习压力太大导致了这种行为?在父亲的眼中,孩子的性格是比较内向的,除了跟几个表兄弟玩得比较好以外,平时很少跟其他朋友玩,在大人面前也不怎么愿意说话。而孩子在上学期转到这个学校以后,作业明显增多,平时能玩的时间更少了,他又不会拒绝、也不擅长表达,也许他觉得压力大不敢说出来,都憋在心里。把自己的心理憋坏了,才会在临近开学的这两个星期产生梦游行为的,毕竟在以前的两个学校读书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家人希望找心理医生对孩子进行心理评估,看是否需要把他转回到以前的学校。

梦游症多发在小儿期(6-12岁),发作时,个体表现茫然,目光凝滞,难以被唤醒,对外界声音干涉相对无反应,清醒后,个体对发作无记忆。部分儿童发生梦游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如生活环境压力,紊乱的日常生活节律,焦虑不安、恐惧的情绪状态,紧张的家庭关系,过重的学习压力等。曾波无既往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不过行为表现符合梦游症症状,有心理社会因素基础,发作时间在开学前两周,考虑是开学焦虑导致的梦游症。

我安抚了曾波父亲的情绪,并且约好让曾波父亲第二天带孩子来我的工作室做评估。

沙海显端倪

第一次见到曾波,他的父母和表哥都一起过来了。当他听到要单独更我聊的时候,一开始表现有点抗拒,躲在母亲后面,我走到他身边,轻轻摸了一下他的头,跟他说:“老师带你玩一个游戏,好吗?”他才开始愿意跟我走进咨询室。在刚才看到他的紧张与抗拒表现,我就已经决定要用沙盘打开他的话匣子了。

我向他介绍了咨询室里面的沙盘的使用方法,让他在20分钟内把沙盘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当然,假如你能提前设计好,也可以告诉我,我就坐在旁边。我留意到,在刚开始,他并不着急从架子上取下沙具,好像在犹豫,我便出声鼓励他,只要是你喜欢的,都可以拿。之后,他才慢慢开始动手。我观察到,过程中,他没有看架子上面或者下面的沙具。

十分钟后,他向我示意,作品已经完成(沙盘1)。我让他跟我一人搬一张凳子过来并排坐着,看到他搬的凳子很重并且能独立搬到我旁边,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并说道,能独立做事的孩子真棒。他听了表扬的话之后,脸上首次绽放了笑容。在取得他的同意后,我拍下了沙盘,并让他介绍沙盘的内容。

沙盘里有小山丘,有小桥、流水、风车,农夫在把收割到的麦子放进谷仓,在累了的时候可以到凉亭休息,牛仔准备去赛马。我问,沙盘里面有你吗?他想了一下,摇了头。我说,在这么美好的画面里,假如你也在就更好了,不如现在你去把自己找回来好吗?曾波答应了,并且在架子上找到“自己”添加到沙盘里面(沙盘2),我留意到,这一次,他不只是盯着架子中间的沙具了。他说,他坐在爸爸的肩膀上,一起抬起头看天空,天空上飘着不多也不少的云朵。

\"\"\"\"

初次沙盘到此结束了,我让曾波把沙具还原,把自己的凳子搬回到原来的位置,他很开心地做好了这些事。然后我们呈90度坐着继续聊着关于学校的一些事情。曾波说,他现在的学校很大,一个学期过去了,有一些地方他自己还没去过,不过他并不讨厌现在的学校,反而相比较前两所学校,他更喜欢在这里读书,因为这里有几个好朋友是上学期跟他一起转学来的,而且在这个学校,一星期能回家两次。虽然作业比较多,但是他并没有因此特别反感,大家也没有对他成绩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习压力也不是很大。

沙盘分析:曾波做出来的沙盘很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枯燥,有水,但不多,无植物,显示他内心处于缺乏心理能量的状态,心理能力缺乏是可能由多种原因产生的,如习得性无助、无生活目标、心理受创等,在进一步交谈中,要尝试了解他缺乏心理能量的原因。

安排好的生命轨迹

跟曾波的谈话结束后,我让他跟表哥玩,并且把他父母请进了咨询室,我打算通过与其父母面谈进一步了解这个孩子。

首先,我把刚才跟曾波谈话的结果向他父母作了反馈:

其一、可能并不是学习压力导致他出现梦游行为,他对学校本身并不反感,反而他比较喜欢上学。这个结论得到母亲的支持,她说曾波上学前早早就穿好衣服等校车,快快乐乐上车的,这些从来都不用担心,也没听他说过学校有什么不好。

其二、在周波做出的沙盘中显示,他内心处于缺乏心理能量的状态,缺乏心理能量的孩子可能表现为怯懦、胆小、做事无主见、寡言、无目标、无追求、做事无耐心等。当我把周波上述可能出现的表现说出来的时候,马上得到他父母的认可,周波平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很多事情都要父母给他决定;做作业遇到不会做的,就不肯先跳过,一定要父母陪着教他做才肯;平时带他出去,他总是不怎么说话,只有跟表兄弟,特别是表哥玩的时候特别有活力。

接下来,我从谈话信息中,了解到周波心理能力缺乏的原因:

第一、专断的安排。父母把自己觉得好的都给孩子,而不去了解孩子的意愿,尤其是转学事件上,读三年级的孩子,已经经历过三所小学,每到一个地方,都得重新适应环境,认识新朋友,这对一个小孩子而言,显然是不妥的。

第二、“虚假”的选择。有一次,父亲让周波在玩具店选择喜欢的玩具,在周波选好之后,父亲不喜欢,然后选择了另外一个玩具给他。选择权在自己手上只是一个假象。

第三、棒棰下的阴影。父亲认为,孩子不听话要打,孩子表扬多会骄傲,渐渐的,孩子形成了一种无为思维,反正做好不被表扬,搞砸了会被打,那不如不做。

治标缓解梦游症

综上,周波梦游症产生的原因为,心理能量缺乏导致内心想法过度压抑,无法有效疏导,在开学焦虑的激发下,亟待通过其他方式释放,便产生梦游行为。因此,对于周波的心理疏导,应该从治标和治本两方面进行。

治标,即通过一些方法,释放孩子内心的压力,调整情绪状态:

第一、调整作息习惯,把生物钟控制到与平时上学同步,提早适应;

第二、做好预习,开学交流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对新知识的焦虑,预习能提前认识新知识,把“新知识”转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第三、跟班上同学交流,可以约三五个班上的同学出来玩,让孩子提前找回学校的快乐感觉;

第四、睡前尽量放松身心,不做激烈运动,减少情绪波动;

和善与坚定并行

从长远看,要让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治本是关键,周波的心理能量缺乏的根本原因是长期的压抑。因为从接访过程中看来,被表扬的周波更有活力去表达自己,脸上的笑容也更丰富,所以本次辅导的重点对象是家长,治本的重点是和善与坚定并行,“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我把正面管教的一些方法介绍给了周波父母,尤其是他父亲,一开始他坚持棒棰教育是有效的,这是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方式,因此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我重点让他认识到,教育的方法没有优劣,关键要因材施教,既然棒棰教育没办法让周波释放心理能量,为何不尝试改变策略呢?

我向曾波父母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赢得”孩子。当孩子觉得你理解他的观点的时候,他就会受到鼓励,他也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孩子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才更可能听你的。“赢得合作四步骤”可以营造一种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氛围,具体如下:(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是理解,并不是认同;(3)告知孩子你的感受,真诚而友善地履行好前两步,孩子会愿意听你说;(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了解孩子对于将来避免这种问题的想法,假如对方没想法,可以共同探讨建议。“赢得”孩子能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还让父母能及时收集孩子内心的信息,为解决特殊问题提供参考。

第二、改善,而不是完美。完美是一种极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孩子们宁愿不做任何尝试,也不愿意因为无法达到一个大人或者他们自己期待的完美,而体验持续的挫折感。承认孩子的进步会鼓舞孩子,并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你的孩子可能85%是优点,15%是缺点,当你把85%的精力和时间关注15%的消极方面时,消极方面会膨胀,而积极方面会消失,当你关注积极方面时,对自己和孩子都是令人鼓舞的。不要把自己觉得好的就塞给孩子,而让孩子失去选择或者受挫的机会,孩子在选择中会有不同的体验,能已更快的速度成长起来。多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能让孩子的优点更凸出。

多说嚼不烂,我向曾波父母介绍了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希望他们在空闲的时间能学一点正面管教的知识,因为这恰恰是激发曾波内在心理能量所需要的。我们约了下一次谈话的时间,不过下一次,只需要父母来就可以了。

六、效果评价

有能量,更自信

    接下来,我与曾波家长又进行了三次面谈,每周一次,主要了解了孩子的状态。父亲一开始还不是很适应改变一种教育方式,某些时候还是控制不住拿出了“棒棰”,不过在母亲多次眼神示意之后,也能快速调整过来。每周五晚上9点到9点半是家庭“特别时光”,大家把生活的趣事拿出来聊,孩子更愿意说了,这是一个好的趋势。虽然曾波还出现过一次梦游症发作的经历,不过家长对孩子的转化充满信心。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