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应用行为分析理论指导下的低年级孤独症学生教育实践

 一、理论基础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系统广泛发育性障碍,核心症状是“沟通、社会交往障碍及刻板行为”,即“三联症”。“谱系”这一概念的确定放宽了“孤独症”的边界问题,只要出现“三联症”症状即算作谱系内,没有“是与不是”,只有“程度多深”。联合国在《残疾人公约》中,积极倡导对ASD儿童的融合教育,倡导ASD儿童在与自己年龄相近的普通孩子中生活学习,并用实践证明了这种融合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因此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成为目前常常采用的融合教育形式。

ABA是应用行为分析的简称,是目前应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主旨在于分析并改善具有社会意义的、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主要通过观察前事、行为及后果判断行为功能(动机),并采用科学和有针对性的行为训练方法去干预和改善行为问题。

二、个案介绍

笔者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班主任,新生入学初,老师们很快发现了小元(化名、男性)的“特殊”。向家长询问后,得知小元在幼儿园时期即表现出“不合群”的问题,但家长并没有重视。笔者建议家长复查,经儿童医院等专业机构诊断:小元注意力分散较为严重、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情绪严重低落、与人沟通理解能力较差(伴随有肢体暴力行为)、大肢体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差、智商较同龄人略低。同时,在教师的日常观察中还发现,小元存在较为明显的刻板行为,如做某些事要按照固定的流程、玩具或物品的摆放顺序不能轻易改变等。

以上症状已属ASD症状,虽然家长不肯出示诊断结论,但是我们可以判断,小元应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为了更好了解和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小元,笔者专门参加了海淀区教委和特教中心举办的“中国应用行为分析教师(CNABA)”培训,较为系统地学习了ABA理论,阅读ABA的相关论文、专著与案例,并将这些理论和实践有选择地应用到对小元的训练与教育当中。

三、计划制定

根据专业机构的诊断和任课教师的评估,我们分阶段对小元进行能力提升训练:适当地降低学业要求;尽量提升环境的友好度,引入同伴和成人的多方支持来发展社交技巧;此外,根据不同的提升阶段和具体能力,采用不同介入策略改善行为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时间段分布如下:

 

时期

阶段

时间

训练目标

适应期

第一阶段(L1

入学初

保证安全为主

开展期

第二阶段(L2

到一年级第1学期结束

开始训练,引入同伴

推进期

第三阶段(L3

到一年级第2学期结束

持续针对性训练

维持期

第四阶段(L4

二年级结束

巩固成果,继续推进

(表1:小元的培训计划)

 

四、多元支持及多种介入策略

(一)学业方面:降低“认知类知识”的学习要求,简化复杂的活动环节

小元的认知能力远低于同龄人,因此我们对他大大降低了学业要求,从第二阶段开始才慢慢加入对“认知类知识”的考察,但仍然低于其他学生。如表2显示,普通生的写字标准是“正确、规范”,对小元的要求则直到二年级第1学期才提出“正确”的标准。

 

阶段(Level

对小元的要求

L1

安静坐在座位上使用铅笔,在纸上随便画什么都可以。

L2

安静地在本子上画字,写错和写出田字格都没有关系。

L3

安静写字,尽量把字写进田字格中。

L4(目前)

安静写字,尽量把字正确地写进田字格中。

(表2:小元的写字课程调整)

 

肢体运动方面同样设置分级。如表3显示,跳绳课程对普通生的要求是“每分钟90个以上”,但是对小元的要求直到目前才有较低的数量要求。

 

阶段(Level

对小元的要求

L1

在指定位置活动。愿意学跳跳绳,能跳一个。

L2

能连续跳数个。跳坏了能接着再跳,不很快放弃。

L3

能坚持跳一分钟,跳坏了不放弃。

L4(目前)

能坚持跳一分钟,跳坏了不放弃,一分钟能跳30个。

(表3:小元的跳绳课程调整)

 

(二)社交方面:引进“同伴介入”的方法。

同伴介入是提高ASD儿童社交能力的重要干预方法之一。我们利用小元不在的时候召开临时班会,经过讨论,学生达成一致:小元是班级一员,我们有责任保护和帮助他。班主任负责选出坐在小元周围的学生,这些孩子性格温和且自我控制能力强,对这些学生的培训见下表4

 

培训类型

培训内容

 

帮助小元

1.  如何与小元一起互助学习,提示小元完成学习任务;

2.  如何帮助小元安抚情绪;

3.  如何指导小元完成班级岗位任务;

4.  何时、如何寻求成人帮助。

保证自己

1.  何时开始帮助小元;

2.  何时应不关注小元;

(表4:“同伴介入”培训内容)

 

 

(三)行为方面:采用分级的多种介入策略。

分级培训结合了分段回合教法(DDT)和关键性技能训练法(PRT),不同介入策略如下表5

 

阶段(Level

主要介入策略

L1

教导先备技能、代币、区别性强化(DRO

L2

行为契约、工作分析、代币、区别性强化(DRA+DRO

L3

工作分析、自我管理、区别性强化(DRA+DRO

L4(目前)

自我管理、区别性强化(DRA+DRO

(表5:小元分阶段的主要介入策略)

 

1.第一阶段

小元的很多以“逃避”为功能的行为问题大都源于能力欠缺,如:整理学具、跳绳等等。除了为他降低学业标准和简化活动环节之外,我们主要采用“教导先备能力”策略。实施者最开始是家长和老师,采用分段回合教学(DTT),慢慢引入同伴,帮助小元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会各种关键性技能(PRT)。训练时我们采用了代币制(小贴纸),根据小元的强化物清单(见表6)确定代币系统,延迟强化(积攒一定数量小贴纸才可以获得不同的后援强化物)。

针对本阶段小元的问题行为,我们采用“区别性增强其他行为(DRO)”的策略,只要他不产生问题行为则给予强化。如当老师提出写字的要求时,只要不摔打学具则得到社会性赞美。

 

强化层级

类别

内容

1

食物

零食、甜饮料

2

玩具

风火轮玩具汽车、乐高拼插玩具

3

活动

童子军攀爬、游泳、沙盘

4

去的地方

拓展中心、海边

5

心愿

坐和谐号出去旅行 

(表6:小元的后援强化物清单)

 

2.第二阶段

在具备了一定的先备能力之后,小元的训练进入第二阶段。除了采用“代币”“区别性增强其他行为(DRO)”之外,我们还采用“区别性增强替代行为(DRA)”策略,引导小元产生目标行为。如老师提出写字要求后,能拿出铅笔在纸上画,则给予社会性赞美;放学前,同伴提示后就开始整理学具,则获得小贴纸等。

此外,根据小元理解和沟通能力的提升,我们逐步引入行为契约和工作分析,根据行为契约和工作分析帮助小元确定每日行为流程,同时也起到了视觉提示的效果,并由同伴或者陪伴家长帮助小元完成评价(见表7)。

 

周一

 

课前准备

数学

语文

英语

体育

美术

班会

升旗

安静

站直

不推人

不掉队

 

午饭

洗手

安静坐好

快快吃

 

 

快乐午间

完成自己的职责

铃响回座位

 

放学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