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一例小学生虐待动物成瘾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小学生虐待动物成瘾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文章是关于一例小学生转学后因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父母管教过严而产生心理障碍的案例咨询报告。咨询师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贝克认知疗法、行为契约与代币法,结合家庭治疗,针对陈某虐待动物成瘾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咨询。通过咨询,求助者虐待动物的心理障碍得到了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适应不良;心理障碍;虐待动物

一般资料

陈某,男,11岁,某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与父母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个人成长史

陈某出生6个月时父母离异,母亲带着未满一周岁的儿子改嫁。虽是重组家庭,但父母十分重视陈某的成长,为了陈某没有再生育孩子。母亲对陈某的管教十分严苛,信封“棍棒教育”,经常用打骂、跪搓衣板等方式来惩罚孩子,基本没有正面鼓励。

陈某学习成绩属于中下水平,在校期间孤僻、情绪波动大,同学一句不经意的话容易导致他暴跳如雷,继而与同学产生矛盾。小佳与陈某是邻居,偶然发现陈某经常趁家中无人的时候虐待小动物,如把鸭子从高楼摔下,用脚使劲踩小猫小狗,用小棒殴打仓鼠,持续时间长,且难以自控。

主述和个人陈述

主述:焦虑烦躁,易情绪化,经常以追打、乱踢等方式来伤害小动物,以此排解内心的压抑。

个人陈述:陈某自小父母离异,母亲改嫁,二年级时跟着全家人搬来本市。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重新开始生活,陈某内心时常感到不安、恐惧、不适应,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压力大。因自身家庭问题被同学歧视,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人际交往困难。母亲再婚,对孩子心怀愧疚,望子成龙的想法十分强烈。父母对孩子管教过度强势,孩子难以真切地感受到家庭的爱,逐渐产生偏激心理,并把这种偏激心理发泄到弱小动物上来缓解压力。

观察和他人反映:

心理咨询师观察:求助者陈某是一位身高一米五五左右,体型偏瘦的男孩,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虐待动物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焦虑。

班主任反映:陈某属于问题学生,他生性敏感,常主动挑衅同学,不服老师管教。老师多次家访,要求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但效果不大。

同学反映:同学普遍认为陈某脾气暴躁,有虐待小动物的怪癖,不是抓起小动物乱打一气,就是借助棍棒、针孔、塑料袋折磨小动物,并以此为乐。且陈某性格乖张,不易相处。因此,同学们都不愿与他交朋友。

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很少和父母交流,不爱学习,总是沉迷于网络;时常看到陈某对家里养的鸡鸭拳打脚踢,屡教不改。

评估与诊断:

1、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陈某没有存在生物学上的问题,即陈某身体上没有残缺,不属于精神病人,陈某虐待动物的残忍行为,是由于教育不当和环境影响不良而造成的一种心理障碍。

2、陈某的病症主要可概括为:离群、孤僻、逃避、暴力倾向。

咨询目标的制定:

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改变其行为偏差,减少其攻击行为;提高求助者控制负面情绪的能力并能合理地进行宣泄;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

2.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人格,形成正常的行为规范。

咨询方案的制定

1、来访者中心疗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心理治疗的前提,即无论求助者的品质、情感和行为怎么样,咨询师对其都不做任何评价和要求,并对求助者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使来访者觉得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郭念锋,2005

根据无条件积极关注,咨询员要无条件地关怀、尊重且接纳陈某,不能对其抱有偏见。

2.贝克认知疗法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关。(俞平,2010)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应协助陈某认识到通过虐待动物来释放压力是错误的,纠正其认知偏差。这样,他才能正视自己,不再逃避。

3.行为契约与代币法

行为契约法即与求助者一起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代币法即用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用惩罚消除不良行为而达到目的。(郭念锋,2005

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孙心齐,2009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

第一次面谈(2017315):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方法:会谈、来访者中心疗法、心理测验

过程:邻居小佳偶然发现陈某有多次虐待动物的行为,于是这件事很快在同学们之间传开,许多同学难以接受且感到害怕。班主任李老师介于学生虐待动物的特殊性,与我取得联系,让我对陈某进行心理辅导。经过交谈后,发现陈某存在大量的情绪和认知困扰,不懂得宣泄压力,且情绪波动时,容易与同学发生争执,暴力因子无处发泄,于是,他把种偏激心理发泄到弱小动物身上来排解内心的苦闷。面谈时,咨询师用自己的真诚和关爱、倾听和共感等方式,让陈某打开心扉。面谈结束时,他感觉轻松了许多,我们也初步建立了关系,并拟定近程目标来加以开导。随后,咨询师对陈某进行心理测验,其结果为: 《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 CBCL》:总分57,超过分界值40 分;标准分71 分,高于常模(5010)两个标准差。 

第二次面谈(2017322日)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贝克认知疗法

过程:帮助求助者一起分析虐待动物时的心理:咨询师循循善诱,鼓励陈某开怀畅谈,从中了解到:每当他打小动物的时候,看着小动物那可怜巴巴的眼神,毫无防抗能力,就怒从中来,想起自己被母亲殴打的时候也是这样默默忍受,于是情绪难以自控,甚至打得更凶,直到小动物奄奄一息。陈某的行为正如一个发泄链,他将自己的愤怒发泄到比自己更弱小的对象上。陈某表示,自己也知道欺强凌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有时心情不好,又没有合适的发泄渠道,就难以控制不当行为。咨询师试图开导他:其实,那些小动物只不过是他眼中的替罪羊,他们是无辜的生命,想用欺强凌弱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能耐是极端错误的,自己应该学会正确释放压力。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第三次面谈(201741):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改善行为。

方法:会谈、行为契约与代币法、家庭治疗

过程:与求助者一起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要求求助者按“行为契约”行事,告诉求助者如果一周内没有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奖励:如成为光荣的升旗手;在班上公开表扬等,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不断进步。咨询师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与求助者的家长、班主任共同讨论了如何改变现状,明确了三点:1、适当批评或惩罚孩子,针对孩子虐待动物的不良行为,耐心疏导、教育,不可过分严厉。2平日里教育孩子以爱心对待一切,调动孩子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3、发挥老师和班集体的作用,让同学们帮助其改正不足,融入集体。

第四次面谈(201747日):

目的:学会合理评价;提高自控力;加强亲子交流。

方法:会谈;贝克认知疗法

过程:会谈中发现,近段时间,陈某的家人对孩子的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困难、个性缺陷有了实质性的关心与帮助,而不再只是强硬的处理方式。陈某心态已有明显改变,比较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时常对之前虐待动物的行为悔恨不已。同时,他也逐渐明白家人对他的用心良苦,双方关系逐步缓和。经过家长的悉心安排,陈某能定时喂养家里的小动物,在这过程中,陈某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并懂得善待小动物。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第五次面谈(2017420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方法:代币法

过程:通过会谈,咨询师发现陈某虐待动物的行为早已不复存在。家长反映,近段时间,家里特地买来小兔子和小金鱼,让孩子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并做好饲养记录,可见,陈某的生活日益充实。班级也掀起一阵饲养小动物的风潮,陈某负责担任组长,监督同学们饲养动物的情况,并互相交流经验。陈某的进步,班主任大感欣慰,在最近一次升国旗仪式上,陈某光荣地成为升旗手。

为求助者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巩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

咨询效果评估

自我评估:我不再欺负小动物了感觉同学们开始喜欢我了爸爸妈妈经常鼓励我

他人评估:通过父母和老师也了解到,他恢复了以前的开朗、活泼,学习与生活走向正常化,学习成绩也明显著稳定了。      

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纠正其虐待动物的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参考文献:

[1][]Sherry Cormier, Paula S.Nurius 著,张建新等译.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第五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

[2][]Jerry M.Burger 著,陈会昌 等译.人格心理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9.

[3]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俞平.用贝克认知疗法纠正学生不合理信念[J]. 思想理论教育, 2010(6):64-68.

[5]孙心齐.一位厌学学生的心理辅导[J]. 实验室科学, 2009(1):193-194.

[6]王高岩.德国人用心良苦的善良教育”[J]. 好家长, 2006(15):40-40.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