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芜的心田种满向日葵
——一个留守“心理孤儿”的变形记
霍云霄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中心小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200
[摘要]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渐庞大,留守儿童问题也逐渐成为农村教育的重难点。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中一个不易被察觉的心理现象,即“心里孤儿”现象。于是我做了一个个案研究,仔细分析这个孩子产生这种心理现象的原因,然后去找寻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帮助这个留守“心理孤儿”走出困境。
[关键字]留守儿童 心理孤儿 产生原因 应对策略
近年来,很多中学生、大学生中频频爆出令人痛心的惨案。因此,很多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都在呼吁要多关注中学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然而我想说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能做出极端行为,不可能只是因为当时突发情况的刺激(其实那些所谓的突发情况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并不是难以承受的),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心理上无法承受。这就说明他们很可能在很早以前就出现心理健康的问题。只是有些心理健康问题不易被察觉,例如留守儿童的“心理孤儿”现象。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江苏北部的一所农村小学。这里经济欠发达,所以农村的大量劳动力都涌入大城市,而他们的孩子则留在家中跟随家里的老人生活读书。这些孩子就是我们所说的留守儿童,他们每年也就能和父母见上一两面。所以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父母的角色是空缺的,再加上抚养他们的老人知识水平低下,家庭教育就变成一种缺失。久而久之,这份缺失就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学困生或者问题学生。这两类学生如今已经引起了我们乡村教师的广泛注意,我们也都在尽我们所能去帮助改变这些孩子。但是最近据我观察,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出现了一种不易被察觉的现象——“心理孤儿”。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于感情淡漠,怯于交往,与集体疏离,自卑、偏激甚至有仇视心理。我个人认为这种“心理孤儿”现象会严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会给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隐患。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但是囿于各种原因,这个阶段却是极易被大家忽略的一个阶段。所以我认为研究这种心理现象的成因,寻找解决策略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下面我来介绍一个典型案例,请看个案记录表:
个案研究记录表 |
|||||||
姓名 |
小张(化名) |
年级 |
五年级 |
性别 |
男 |
年龄 |
12 |
问题 表现
|
1.沉默寡言,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与集体疏离。 2.上课长时间走神,成绩不好。 3.面对外界压力或者与同学发生摩擦时,反应过激。 4.心理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
||||||
原因 分析 |
1.父母离异,父爱母爱同时缺失。 2.无兄弟姐妹,成长过程中充满孤独。 3.与爷爷奶奶同住,“隔代亲”的溺爱导致他性格偏执。 4.学困生的身份让其在班级逐渐被边缘化,所以他不敢也排斥融入集体。 |
||||||
辅导 对策 及过 程 |
1.加强与其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孩子的情况,同时也要求家长制定好时间表,规律且合理地和孩子打电话聊天。 2.给孩子调换座位,换个同桌,换个环境。 3.与其爷爷奶奶沟通交流,改变疼爱孩子的方式方法。 4.课堂上给予他适当的关注,让他尽快找回自信,摆脱自卑心理。 5.课外多与其沟通交流,慢慢打开他紧闭的“心门”。 |
||||||
辅导 结果 |
1.孩子在课堂上渐渐开始集中注意力听讲了。 2.他课间开始与同桌说话了。 3.在同桌的带动下,他开始有了一个小小的朋友圈了。 4.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逐渐展现出在数学方面的天赋。 5.放学之后,他开始和一些小伙伴一起回家,不再是孤单一人。 |
这个孩子是我去年五年级教过的一个学生,我们就叫他小张吧,平时沉默寡言,跟同龄孩子闹腾不休的性格大相径庭,成绩也不是太好,可以说是学困生了。可是发生了两件事后,他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次是他们英语老师放狠话说,第二天小组长要检查已学过课文的背诵,不会背的全要叫到办公室由他亲自检查。结果第二天,就在大家拼命背书的时候却不见他的身影了。老师联系他家里,家里老人说早上去上学了。后来家长老师一顿好找,才在野外的麦田里找到了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劝了回来。回来后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谈心,苦口婆心说了一节课,他一个字都没应。第二次是小组长查作业与他发生了一点小摩擦。据同学说是组长说他写字丑,让他重写,然后他把作业本撕的粉碎扔到背着书包就回家了。班主任找到家里劝他回去上课,没想到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任你好说歹说,他连门都没开。最后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劝他。他年迈的爷爷估计是觉得孙子太不像话了,要强行破门而入,他在里面跟疯了似的哭喊。那激烈的场面使我连忙劝住爷爷,不让爷孙俩这样对抗。说实话,我对他如此激烈的反应很是吃惊。因为在我印象中,他沉默寡言,很老实。他奶奶跟我哭诉说,孩子爸妈离婚了,都在外面打工,还要麻烦你们老师多费心了……我最后没办法,只能趴在窗户边跟他说话“小张,你在教室把作业本撕得粉碎萱萱(组长化名)都被你吓哭了,萱萱让老师给你带话,她说之所以说你写字丑是因为想激励你把字写好看点,只是用错了方式,她觉得很抱歉,希望你能原谅她,回去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一开始他背对我,无动于衷,过了一会儿,我看见他像是擦眼泪,于是“乘胜追击”继续打感情牌,没想到他竟然开门了。我心中大喜,赶紧与他拉近距离,终于说动他背着书包跟我回学校了。回到学校,我们老师在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认为,之所以我能把他带回来,是因为他从我身上感受到母爱。想来也是,这孩子父母离异,且都常年在外打工,他幼小的心灵肯定埋藏着对亲情的渴望。而我平时因为与学生“没大没小”玩闹在一起,所以让他不怎么排斥。看来,在处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时,我们老师需要放低姿态,走近他们,这样才能更加靠近他们的心。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怀,父母无法给予足够的关爱,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孤僻、焦虑、紧张等心理健康问题。我想,在小张眼中,那些每天放学就有父母来接的孩子是最幸福的。看着别人被自己的爸爸或者妈妈牵着手回家,而他却很难见到父母,心里很容易出现不平衡,对亲情的渴望也就越来越强。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留心观察小张,我发现原来他就是一个留守“心理孤儿”。据我调查,他平时很少跟其他同学玩耍,成绩不好,自卑。老师找他谈话,他更是从不吱声。他像一只蜗牛一样把自己装在壳里,不肯与任何人接触,孤独地成长。课堂上,他很少抬头看黑板,看老师,小组讨论他也总是被自动“屏蔽”。课间就那么一个人失神地望着天空。放学后,背起书包低着头沿着路边疾走。这成长的孤独滋味岂是我们能体会的!想必他一定很想像普通孩子一样和父母分享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烦恼与喜悦,然而当他想要开口时,却没人倾听。家庭的破碎让他越发的沉默自卑,同学也渐渐疏离。于是他的心渐渐荒芜了,成长是什么?意义何在?不管他好与坏,都没人关注。就这样,他虽不是孤儿,却慢慢地成为一个“心理孤儿”。了解了一些背景之后,我决定慢慢靠近他,也萌生一个念头:在他荒芜的心田种上向日葵。
一、与其爷爷奶奶沟通交流,改变疼爱孩子的方式。
在研究了他的基本情况后,我们走访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因为孩子主要是跟随这两位老人生活的。而这种隔代抚育若把握不好分寸,很容易出现溺爱孩子的现象,这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现在小张在面对矛盾冲突时,反应就很过激了。在和两位老人沟通中,我发现他们特别宠爱孙子,但是由于文化程度偏低,他们往往只注重物质生活的满足,比较缺少精神引导。凡是都听从孩子的要求,依着他的性子和喜好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小张现在有些偏执的性格。另外,孩子长期处在老年人的生活空间中,很容易受到老年人的行为和语言影响。对于模仿能力极强的孩子来说,很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大多数老人喜欢安静而且不喜欢运动外出,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造成孩子缺乏活力。小张现在这样沉默寡言,从不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应该也和这样沉默压抑的生活环境有关。听了我们的分析后,老人决定,以后会慢慢改变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抚养方式,培养他独立的能力;还要在周末时把孩子送到孩子姑姑家,因为他姑姑家孩子多且都与他年纪相仿,这样他就有一个热闹丰富的周末了。
二、与其父母联系,制定“谈心时间表”。
结合一些分析研究,我们联系了小张的父母,跟他们沟通了孩子的情况,希望他们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放下彼此的成见,配合我们老师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孤儿”这一心理困境。最终我们制定了规律合理的联系时间表,让父母和孩子每周都进行电话和网络视频沟通交流。这样可以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关注和爱护,让他不再孤单寂寞。
三、老师对其进行“不露痕迹”的沟通交流。
小张是一个敏感、内向、自卑的孩子,如果你贸贸然找他谈话,他往往会出于本能“关闭”自己,拒绝沟通,一句话都不说。所以我经常趁课间在教室和他周围的人聊天。这样,聊天的氛围很活跃轻松,聊着聊着,大家就兴致高昂,他就会毫不设防地聊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动画人物以及各种有趣的事。从他闪亮的眸子中,我能感受到他是很渴望被关注的,也很喜欢表达自己想法。我相信很多身处一线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农村的小学生很难在一个人面对老师的时候和老师进行很好的沟通交流。办公室这样一个地方对于小孩子来说不是一个理想的交流环境,孩子尤其是像小张这样的孩子,他本身就对办公室充满畏惧。所以我们因处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而需要与其进行沟通交流时,一定要注意策略。可以多尝试这种“不露痕迹”的沟通交流方式。
这样轻松的聊天持续一段时间,我发现他开始和同桌聊天了;课堂上,我会挑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答出之后,我从不吝啬赞美,让他体会学习上成功的喜悦。渐渐地,他走神的时候越来越少了,竟然能参与到课堂上了;放学后他再也不是低着头沿着路边疾走了,有时还和同伴一起有说有笑。我不禁狐疑,课间的聊天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效果?果然,在我的留心观察下终于发现了一个重大原因,那就是他的同桌小颜(化名)。
四、重大发现:“同桌的你”
在上次他因为作业的事和组长发生矛盾后,老师给他调了座位,换了小组。现在他的同桌小颜是一个阳光外向的男孩。这个孩子很可爱,最重要的是他“三观”很正,不会像有些学生那样会有一些看不起差生的心理,所以他们很聊得来。我经常能在自习课上看到小颜给小张讲题目。下课了,他们俩还会有说有笑地去小店买零食。课间我跟他们聊天的时候,小颜开始跟我嚷嚷说,小张好厉害,有一道特难的数学题,没有几个人会做,他竟然做出来了。在我夸奖他的时候,他则涨红了脸趴在桌子上,笑嘻嘻地看着小颜。许是小颜的鼓励和老师的赞美让小张找到自信心,他在数学的学习上真的开始展现他的天赋了,这改变连他们数学老师也感到很惊讶。更让人欣慰的是,现在这两个孩子真的成为很要好的朋友。
这件事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在面对一些特殊孩子的心理问题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忽略了同桌这个重要的角色。老一辈的教育家刘少禹曾语重心长地谈到儿童教育的原则:“儿童应与年龄相同的儿童生活,然后才能学得与人相处之道。与成年人一起,相依赖式的自卑心理颇难打破,将来离家入社会是莫大之困难。”这一观点正好和我在实践中的发现相符。小学五六年级是同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学生与同伴的关系友好可以满足学生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通俗来说,孩子是非常需要玩伴的,也渴望拥有同学间的友情,高兴时有人分享快乐,烦恼时有人“出谋划策”。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已经缺失了父母的陪伴,不能再没有朋友了,否则他们的童年就会更加孤独乏味了。所以,我们要鼓励帮助留守“心理孤儿”与同伴建立友谊。
小张这个孩子你指望不上他父母能多好地配合帮助孩子,更别提什么心理医师的专业指导了,而我们老师能做的也很有限。可是同桌不一样啊,他们是整天都在一起的。小颜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用怪异的眼光看小张,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我想小颜对小张的影响一定比我大。他才是真正在小张心里种上向日葵的人。“调座位,换同桌”本是我们的无心之举,没想到的是这个无心之举却让我们有了这么大的收获。以后在处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时,我们要好好运用同伴的作用,因为这方法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有用的多。当然在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选择同桌时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该如何将“同桌”纳入心理辅导机制;该怎样合理评价其结果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希望这篇粗浅的经验之谈,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找到灵感,寻求更多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身边的留守“心理孤儿”,在他们的心田种满向日葵。这样的话,他们的人生之路上是否是晴天已不重要,因为他们的内心充满阳光。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报,2013(1):87-89.
[2]胡丹莉,浅析如何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健康教育,2012(7):266
[3]袁玲俐,田志明.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J].江苏教育,2016,(51):44-45.
[4]李明远,走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J].江苏教育,2016,(59):37-38.
[5]王青峰,如何让小山村的孩子也体验成功[J].江苏教育,2016,(67):77-78.
[6]周晓夏,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2014.
[7]李少聪,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及行为问题疏导[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