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大多集中在他们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的问题上,却忽略了与青少年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国内调查显示:青少年强迫问题尤为突出,与抑郁,焦虑一样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有关资料还表明:青少年强迫性障碍的患病率为3-3.4%,亚临床强迫性患者的患病率高达19%,并有不断上升趋势[1]。国内大量实证调查已显示,在引起青少年强迫症的众多原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2]。本研究从一个典型强迫症患者的案例分析入手,揭示其患病的主要原因——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最后结合案主情况设计了一套治疗方案并予以实施。
1 案例综述
1.1 案主情况
明丽是某中学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父母在她9岁时就离异了,明丽一直随母亲生活。对于母亲来说,她就是母亲生活的全部,母亲在疼爱她的同时也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对她的各方面要求极严格。离异后母亲的脾气开始变得越发的暴躁,明丽也常常因为成绩未能达到母亲的要求而遭到惩罚甚至是打骂,无形的压力犹如一团阴霾的乌云沉重的压在她的头顶。于是明丽变得越发的内向,更多的时候她喜欢独自关在屋里享受孤独,花季的她少了同龄少男少女的青春活泼,多的而是一份远超于她年龄的忧郁与焦虑。
一开始发现自己总是不断重复想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的明丽认为这些只是小事情所以并没有在意,后来明丽发展到见到点灯就要反复检查点灯开关,出了门要反复看是否关好锁好等等,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反复确定……现在的这些症状已经严重干扰了她的日常生活,使她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做其他事。
1.2 专业关系的建立
通过与明丽的交谈,我向明丽传达了倾听与关怀的意愿,她同意与我建立专业关系。同时,我向明丽承诺了保密原则,使她能够开放的谈问题,主动表达自我。
1.3 个案进程
通过与明丽的多次交谈,已基本了解了明丽的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将明丽所谈的主要问题总结提炼,案主进行了如下自述:
“我是独生女。爸爸妈妈在我9岁时就离婚了,我被判给了妈妈,妈妈一直都管我很严,好在从小我也很懂事,知道妈妈为了我上学赚钱很辛苦,所以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一点儿时间也不许自己浪费,成绩一直名列班上前几名,初一后还任班干部,深得老师喜欢。”
“在初一后半学期的一次考试中,我发挥的异常失败,结果考了个二十四名,开完家长会回来,妈妈发了很大的火,逼问我每天到底在学习还是在干别的什么事情,然后把我锁在房间里一整天叫我自己反省。我现在还记得当初妈妈说的话,她说以后再考成这样丢她的人就别回这个家了,所以从这件事后我就更加努力的学习。”
“也是从那次开始,妈妈开始严格限制我的课余生活,她经常偷看我的日记,而且如果有同学找我她就把我同学大骂一顿,结果现在我们班的同学谁也不愿意找我玩。”
“平时我喜欢坐在沙发上看书。一次妈妈说别坐坏了,以后不准坐在沙发上看书。从此我果真再也不敢坐沙发,后来发展到看见椅子也害怕了。初中我勉强读完,其后一直待业在家,成天为看病四处奔波,妈妈为此花去了不少钱。我更觉得不好受。”
“我最苦恼的,还是小便失禁,老想去厕所,但又自觉不该去。越想控制则想去厕所的念头说强烈。尤其是吃饭之后想去厕所,拼命克制自己不去,结果吃了饭就吐,按胃病治了很久也未奏效。如此症状持续了1年,什么事也做不了,真是苦不堪言。”
“近段时间以来,我老是想着自己是否渴了或者饿了,椅子该不该坐,门有没有关,见到电灯就要反复检查电灯开关,出了门要反复看是否关好锁好等等。与他人交往时,我总害怕别人笑话我,认为别人的眼睛都在看自己。”
“我越来越觉得对生活悲观失望,并且连觉也睡不好了。”
1.4 问题界定
从临床症状看,我认为该案例属于强迫症。
具体分析强迫症有三个特点:①自我感觉有受强迫的体验②自己有意识地去加以抵抗③强迫行为持续半年以上[4]。如果这三个特点同时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判定是强迫症:1、明丽见到点灯就要反复检查点灯开关,出了门要反复看是否关好锁好等的行为符合强迫症的临床症状。2、明丽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3、明丽的强迫行为持续时间长达一年,符合强迫症的持续时间表现。综上,我判定明丽得了强迫症。
2 形成问题原因的讨论——不良家庭教养方式视角
如果把子女比做是一粒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长是孩子的第一
本文所讨论的案例中的主人公明丽所处家庭中的教养方式是一种不良的家庭教养模式,即传统的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
这类家庭常常强调辈分,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听就处以惩罚。因此在这类父母持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要看父母脸色做人,这样就可能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性,这种教养方式不但会让父母专注于消除孩子的缺点,从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优点,而且由于父母注重的只时惩罚孩子,使得他们不会去学习采用其他更为适当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那些方法原本就能减少惩罚孩子的必要性。
2.1 不良家庭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形成矛盾的倾向
一方面由于家长的独断,专制形成子女软弱、怯懦、被动、压抑、过分谨慎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又由于家长的苛求使子女陷入完美的性格误区[6]。前者使子女消极被动的等待,后者却又要求子女充分挖掘潜能,积极获得成功,两种矛盾的教育方式都从不同角度强化了强迫症的倾向。
明丽一方面由于取悦母亲而时刻警醒自己。严格规范自己,检讨自己,造成封闭自我,压抑自我的状况,出现压抑心理的投射方式——强迫倾向。另一方面又由于母亲的完美意识和自己较强的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促使自己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得到父母的认可,因此明丽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不敢有丝毫松懈,不敢越雷池半步,结果形成了一些循规蹈矩的行为模式:强迫性检查,强迫性联想等。这些行为模式都是内心压力和冲突的外在投射,成为缓解内心焦虑的代替品,似乎履行这些行为模式就能得到父母的认可,就能获得内心的安宁,良心上获得一种平衡,减少悔,自责和罪恶感。久而久之。强迫性行为就在明丽身上固定下来。
2.2 不良家庭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形成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
专制型家长不但不会坦诚的承认自己的不足,如果子女的想法与他们发生冲突,受批评和否定的只能是子女,这种家庭教育的结果导致了子女失去自我判断的标准,子女对自己的判断完全取决与父母的态度,子女自我感觉如何完全以来与父母的看法。对获得父母好感的追求,使子女长期担心来自父母的指责。整日忧心忡忡,精神异常紧张,内心缺乏安全感。这种恐惧,焦虑心态的持续和扩展做容易导致强迫型人格障碍[7]。
在明丽母亲专制教育下的成长起来的明丽,个人最初敏感于父母评判的意识会出现迁移现象,最终导致敏感于周围所有同学对她的判断。她在敏感于他人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强迫性的审查自己的过失,为了能获得他人的好评,明丽将不可避免的极端致意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表现为言谈举止谨慎,顾虑多端,生怕出错,而这些都是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症状。
2.3不良家庭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对社会的适应不良
专制型的家长封建传统意识比较强,对尊卑辈分的界限十分重视,可对子女的人格和自我却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视子女为自己生命的延续,要求子女对家长必须绝对的服从和依附。在这种家庭教养方式下,子女的自我处于萎缩状态,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机会,形成消极、被动、等待、观望的不良个体。从而导致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刻板,言行举止呆板,刻板的思维,拘谨的举止使其缺乏风险意识,缺乏坎坷的经历,缺乏失败和挫折的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弱,遇到困难就陷入两难境地,极易形成强迫性倾向乃至构成强迫性症状,产生强迫性观念或强迫性行为。
明丽的母亲要求明丽与自己的求同和归一,不允许明丽存有不同于自己的想法。她限制了明丽的自由,阻断了明丽的人际交往,全然不顾明丽心里的感受。而明丽为了获得母亲的肯定,不断的抑制自我,束缚自我。在这种家庭教养方式下,明丽形成以遵从母亲,实现母亲期待为奋斗目标的思想。采取以母亲满意而不是自己满意的方式去获得成功。形成消极、被动、等待、观望的性格特征。由于明丽的独立性差,适应能力,生存能力低,一旦步入社会,需要独挡一面,独立的解决问题时,将不可避免的产生紧张、焦虑、恐慌、退缩的神经症倾向,最终投射为强迫性行为。
3 问题解决的方案
强迫症的治疗是通过明丽自己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而完成的,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对明丽母亲的一些要求。
3.1 沟通
父母应该把对子女的期望、要求、看法、意见及时地与子女沟通,家庭有事应与子女商量,子女也有权讨论家庭事务。
3.2 走出期望过高的误区
走出期望过高的误区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在教育过程中给孩子设立一定的目标,提出一定的要求,指导孩子逐步达到所设定的目标和要求,从而激励孩子的健康成长[9]。这是完全正确、必要、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3.3 家庭疗法
家庭疗法是集体心理治疗中的一种形式,近年来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家庭是社会群体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着各成员的心身健康,而且也影响着他们所工作、学习或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安宁。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出了问题,发生心理障碍,往往需要从整个家庭的角度来了解问题的根源和性质,才能做出有效的处理和治疗。
家庭疗法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10]:第一阶段治疗者与当事人(明丽)交谈,其他家庭成员(如妈妈)在旁边静听,不插嘴。这样的谈话能使家人感到震动,,为什么当事人能与第三者进行正常的交谈,反思自己在家庭谈话中的态度和方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第二阶段治疗者与其他家庭人员交谈,使当事人了解到其家人的作法也不是按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没有道理,反思自己所采取的对策也是没有道理的。第三阶段在治疗者的主持下开始家人间彼此对话,不追究过去责任或弄清谁是谁非,而是向前看,用一个新的话题、谈论如何在家中建立正常的对话气氛、母亲和女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能使自己家庭变成一个可爱的、亲切的、充满欢乐的家。这一家庭疗法视问题的严重程度,一般举行1~5次的讨论会就收到满意的效果。
4 效果分析
4.1 病情方面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明丽终于抛开了错误的思维方式,她的强迫症状也在一天天的减轻。现在明丽在日常生活中的反复检查行为已由以前的七八次减少为三四次,有时对门锁检查两次就能顺利去做其他事而不再有心理负担。总想去厕所的念头也有所减少,吃玩饭后能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另外。明丽的睡眠质量也比以前高多了。
4.2 学校方面
现在明丽已经完全融入到班集体当中,能在课间和同学一起玩、一起跳绳、一起聊天,心情看起来轻松多了。
4.3 家庭方面
通过与明丽母亲的多次联系和家访,明丽的母亲终于认识到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危害,并做了改正。在学习上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对待明丽,在日常生活上给予明丽充分的自由,在情感上真正做到关心她,爱护她。在母亲的关怀下,明丽的强迫症得到改善,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对明丽的欺骗着心理障碍个案的辅导,我深深体会到,治疗强迫症要做的是终止患者的强迫性行为并转移注意力,从而达到逐步减弱强迫症状的目的。但治疗的关键在于患者的家庭,家庭对子女的成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45-148.
[2] 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8-97.
[3] 林昆辉.家庭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89-214.
[4] 杨忠.做自己的心理按摩师[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76-102.
[5] 齐立.家庭教养方式和强迫症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6] 易法建.强迫症的相关因素研究及其治疗方案[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4年.
[7] 刘秀芬,黄阅勤,李立明等.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障碍关系的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8):208-209.
[8] 杨彦春,刘协和.强迫症临床亚型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3):148-150.
[9] 徐称敏.强迫症的社会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康复,1999,3(6):672-673.
[10] 中国强迫症资讯网.http://www.qiangpozheng.Org/delinchuan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