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请你们关心我

一、来访学生个人资料: 小A,九年级学生,十五岁,独生子。父母在其9岁时离异。上初中前随父生活,之后随母生活。 二、辅导缘由: 小A因足球训练的事冒犯了班主任,被学校政教处勒令回家反省。其母为此事已奔波多天,心力憔悴,故联系我为小A做心理辅导。 三:辅导过程: 第一次辅导:搜集来访者资料 1. 师生冲突资料 足球是小A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准备市里的足球比赛,近两周每天下午第四节课,他都到操场上训练。本周一下午,班主任在班上通知他训练取消。小A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用手指着班主任责问为什么。他的举动让班主任感觉到不舒服,随即对他说:没有必要告诉你理由,就是不让你去训练了。小A听了非常生气,握紧拳头,离开座位,直往班主任面前冲。小A说,当时他只是想问班主任理由,没有想打她的意思,但是班主任却误会了他,以为要打她。半小时后,小A接到政教处通知:停课回家反思。 2. 家庭状况资料 父母离异后,小A跟随父亲生活,母亲另购房居住。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百依百顺。小A在学校犯了错误,也是母亲前去处理。父亲不关心他的学习,也不到学校去。祖父母经常在小A面前说他母亲坏话。起初小A维护母亲,都会遭到他们的呵斥。有一次,他们又说母亲坏话,小A双手握拳,怒目相对。祖母感受到了小A的愤怒,说自己和爷爷以后不会再说了。此后果然没有再说。 第一次辅导结束时,小A对我说:老师您一直耐心倾听我的讲话,一点都没有批评我,我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感谢了小A对我的肯定,但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所以,按照常规做法,我决定在第二次辅导时,结合我搜集到的资料,和他商定辅导目标和辅导方案。 第二次辅导:交流探讨特殊信息 辅导一开始,我正准备和小A讨论辅导方案,谁知他提出要求,说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老师听着就可以了。我没想到小A会有这个请求,但考虑到他的倾诉愿望特别强烈,我当即答应他。但也就在倾听过程中,我对小A有了更多了解。 1. 在倾听中,捕捉到特殊信息 小A说,在七年级初,班主任对他很好,安排他做体育委员,他也很好地完成了工作职责。虽然后来因为班委调整,他没有再申请连任,但是依然很关心班上的体育工作。在上八年级之前的那个暑假里参加军训时:他所在班的教官安排他担任两个职务:饭桌桌长和宿舍舍长。小A说,他在部队里很有成就感,做起事情来很带劲。 说到这里,小A又回忆起了更多的往事。在七年级开学后的第三天,他和班主任发生口角,母亲到校赔礼道歉。几天之后,班主任安排他做了体育委员。在部队军训的第一天,他坚决不执行教官的命令,惹教官生气。班主任为此事和教官作了沟通,很快,他就被安排担任了上述两个职务。 听到这里,我发现,加上九年级这一次,小A在初中已经有三次在进入一个新集体后,和班主任、教官发生冲突,而且在前两次还得到了很大的“好处”。这让我提高了警觉。因此,我就追问起他在小学和八年级的情况。他告诉我在五、六年级的开学初,都和班上同学发生过冲突。班主任通知了妈妈,妈妈到校处理后,班主任就没有再追究什么,后来还对他更关心一些了。八年级和七年级是同一个班主任,没有发生冲突。 2. 反馈信息,交流冲突的获益。 他终于倾诉结束了,我倒了一杯茶给他,让他稍微休息一下。而我自己则利用这短暂的时间,画了下面这张表格。我要把我捕捉到的特殊信息反馈给他。 时段 发生冲突的对象 处理人 结果 奖励 惩罚 五年级初 和同学发生冲突 母亲 班主任没有追究,对他更好一些 六年级初 和同学发生冲突 母亲 班主任没有追究,对他更好一些 七年级初 和班主任发生冲突 母亲 班主任任命他做体育委员 八年级开学前的军训 和教官发生冲突 七年级班主任 教官任命他担任桌长和舍长 九年级 和新班主任发生冲突 政教处及母亲 停课,勒令回家反省,写检讨书 我把表格递给小A,请他看一看,并布置他一个任务:看好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三分钟过去了,小A抬头问我:老师,这有问题吗?我回答他说,我有一些想法,说给你听一听:每次只要你与他人发生冲突,你就会从中得到“好处”,除了九年级的这一次。 小A听得有点懵了,他说怎么会有好处呢,他没有得到好处啊?我继续说道:你得到的好处很多,一是,你没有被班主任、班长批评,因此每次在做错事后,都能软着陆。二是,你不用亲自去摆平这件事,因为有***妈、班主任处理,你不用去向别人道歉,也不会丢面子。三是,他们还会“奖赏”你的行为。你看,五、六年级班主任对你更好了一些,七年级班主任安排你做体育委员,教官还安排你担任了两个职务。刚才你说的时候,老师看得出来你很享受他们对你好给你带来的美好感觉。只是,这一次出乎你的意料,你非但没有得到“奖赏”,还被重重地惩罚。 听了我的话,小A点头称是,说自己从来没有把这些事情联系起来想。我试探性地问他,你是不是很希望别人关心你?小A迟疑了一会,点点头,小声说,我爸从来不管我,也不肯定我,而他们则会给我。片刻之后,他说,班主任突然在课堂上宣布取消训练,我特别生气,不让训练就算了,还不让我知道原因,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我觉得她不但不关心我,还鄙视我。说到这里,小A又向我描述了他当时的情绪:非常愤怒,双手拳头握得很紧,脸上的皮肤也热了起来。 3. 征求意见,了解母亲的动机 从与小A的会谈中,我还注意到一点,就是除了军训那一次,他的母亲每次都介入到儿子的冲突处理中去,我很想知道小A对此事的看法。 小A说,他都习惯了,反正爸爸也不去,只好让妈妈去处理,妈妈处理好了就会通知他可以上学去了。小A的回答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只要犯了错,都会被妈妈狠狠地教训,有时甚至是被打一顿。小A的母亲如此宽容,真是出乎我的意料,难道就没有责备过小A,让小A反省过?我说出了我的疑问,小A想了一会,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妈妈一次都没有责备过他,对他非常好。 这让我更加奇怪,小A母亲的行为到底出自何因?我决定在第三次辅导时,和他母亲做一个深度的交流。在本次辅导结束时,我征求了小A 的意见,小A表示同意。辅导结束后,我又和小A母亲作了电话沟通,她也同意。 第三次辅导:促成母子深度连接 1. 无条件爱的背后是深深的愧疚 小A母子如约来到了心理辅导室。我们的谈话才开始一点点,小A的母亲便失声痛哭起来。小A被母亲的表现吓着了,他慌忙拿起纸巾要给妈妈擦眼泪。我小声地阻止了他,并带他到隔壁的房间。他坐立不安,问我怎么办。我安慰他:***妈需要宣泄,这么长时间以来,她很辛苦。 我们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听着小A母亲的动静。她的声音,从大哭到小声啜泣,再到抽噎,最后,她把门打开,喊我们进去。此时,她的情绪稳定了很多。我们的谈话继续进行。 小A母亲说,自从离异后,就特别感觉对不起小A:当初选错了人,让小A没有温暖的家庭;离异时,又把监护权给了他父亲。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生活在忧虑和愧疚之中,所以,对孩子是百依百顺,只要他喜欢,自己就尽力满足;只要他受到委屈,就是当牛做马也要帮他理顺。 我在一旁听着小A母亲的话,顿有不胜唏嘘之感。这么多年,也会接触到一些家长,也倾听过他们的心声,知道他们为孩子全心付出背后的辛劳。但是,小A母亲却是我看到的最为特殊的一个,她是带着如此大的愧疚对孩子无条件地付出,又承担着所有的委屈。 2. 真诚的道歉让母亲泪流不止。 可能是第一次听到母亲这么多心里话,小A表现得既温顺又不安,一会儿给母亲擦擦眼泪,一会儿又搂一下母亲的肩膀,一会儿又低下头作思考状。他说这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母亲对自己的宠爱,心安理得地接受她对自己的好,真的没有想过,母亲会有这么大的委屈。接着,他当着我的面,给他母亲郑重道歉。看着孩子如此懂事,小A的母亲又是泪流不止。母子的手握在一起,辅导室一片安静。 第四次辅导:与过去连接纾解困扰 第四次辅导是小A独自前来。此时的他,已回校继续上学。他的检讨书获得了政教处的认可,班主任也接纳了他。 我问小A,这一个星期来,有什么感受?他说感觉自己忽然长大了,懂事了,以后要承担起责任来,不能让妈妈再伤心。看来,小A的确思考了很多。 这次心理辅导的内容是和小A讨论他表达愤怒情绪的方式的内在动因。他问我,他表达愤怒的行为与他阻止祖父母的方式是不是存在关联? 我点头,并表达了我的看法:任何人的任何行为不是突然出现的,都有个形成过程。在当时,你做出那个行为,主要动机是维护妈妈的利益。你采取的行动起到了作用,自然会提高你对这个行为的认可度,并逐渐内化成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的自我保护行为。这次,班主任宣布取消训练,在你看来,不仅“侵犯”了你的利益,更没有让你得到你想要的关心,所以,你便下意识地用你以往形成的模式来表达情绪和态度。小A很认真地听我把话讲完,又有点焦虑地问我,会不会改不掉了?我回答他,放心好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了这种模式的形成原因,未来处理自我关系的能力也会增强的。 小A还对我说,回学校这几天,班主任对他不理不睬,他很难受,也担心班主任会对他有成见。我能理解小A的担忧,并询问他以后准备如何跟班主任相处:他说低调做人,不给班主任添麻烦。小A的反省很好,而我也及时向他介绍了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无论是谁,当面对一个很愤怒的人时,都会有班主任这样的本能反应,他(她)会因为感觉到自己要被攻击,而拒绝和对方交流,以让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状态。当时你的表现,很容易激发班主任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反应。她心有余悸,不能一下子让自己调回到和你进行正常师生交往的模式。希望你能换位思考,理解班主任的感受。 第四次辅导结束时,小A说以后他不来了,九年级学习很紧张,他想好好学习。我点头同意。 四、辅导反思: 虽然辅导工作结束了,但这个个案还是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我觉得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促成了小A的师生冲突: 1. 直接原因:班主任取消足球训练。足球是小A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从功利角度看,他可以参加市里的比赛,有机会获得荣誉;从体验角度看,他非常享受足球,在训练中可以获得愉悦感。因此,对他来说如此重要的事突然被取消,即意味着他功利上的潜在获益和体验上的愉悦感被剥夺了。这导致他在表达愤怒时,只有情绪,没有理性,使师生对话迅速升级为师生冲突。 2. 间接原因:过往的获益、惩罚不对等。在历次冲突中,小A不需要付出任何违纪成本,相反,还能得到特意的关照和“奖励”。这些可以给小A带来所需要的关注,也会让小A认为这种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但却无法促成小A进行自我反省,也无法引起他深度考虑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因为没有惩罚。在学校教育中,小A班主任和教官的做法也具有普遍性。比如,一个学生上课会讲话,那就安排他(她)做分管纪律的班委;一个学生卫生意识不强,就安排他(她)做分管卫生的班委。从德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放在更长的时间背景下,就需要调整思路,从心理的角度来帮助诸如小A这样的学生建立合理的、理性的认知。 3. 根本原因:在别人的关心中看到自己的存在。小A成长于一个特殊的家庭。对他来说,父亲虽然在那里,但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他。而在内心深处,他是非常需要这份关心的。所以,无论是小学班主任,还是初中班主任,又或是那位教官,都是他潜意识里理想的父亲载体:温和、宽厚,容易沟通,宽容他犯下的小错误,无条件地爱他。这些特殊的“父亲”,再加上对他无微不至的母亲,会让他感觉自己是一个完整的、得到疼爱的小孩。 两个星期后,我打电话给小A母亲,追访小A的情况。她告诉我,小A最近学习很认真,看到他这样,自己心里很满足。但愿小A在未来的日子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