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与室友相处并不难

 

一、来访者的基本情况
1.来访者的家庭背景
这是一位来自新疆的维族女生,家中父母健在,双方皆为当地公务员,家庭经济情况良好。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家庭关系和谐。作为家中的长女,经常代替父母照顾弟妹。最近来访者爷爷过世,情绪低落。
2.来访者的平时表现
来访者学习成绩好,思想上进,工作能力强,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普通话标准,经常作为学生代表在学校大会上发言。为人大度、乐于助人,经常会主动帮助同学。之前和同学的人际关系一直不错。
3.来访原因
来访者的班主任给我打电话:陈老师,我们班一位同学被欺负了,自己班同学被欺负,其他同学不仅不出来劝,还冷眼旁观,我接下去要在班上教育,碰到同学被欺负应该怎么做?现在这位被欺负的同学情绪很激动,要求换寝室。因为对方不仅骂她,连她的家人都骂了,而正逢她爷爷过世,心里更加难受。我要怎么安慰她呢?
从班主任处了解到:来访者寝室一共四位成员,她和其中一位室友是同班的其他两位成员在另一班。最近一段时间和寝室的其他成员关系闹得很僵,室友不仅对她不理睬,有时还会对她恶言相向。她觉得寝室同学素质不高,自己没必要理睬他们,就当他们是狗叫。但最近两天遭逢家中长辈过世,心情很郁闷,而寝室有位同学又对她大骂,并且把她父母也牵扯其中,因此心情差到极点。每天待在教室,不愿意回寝室,想换寝室。我请班主任动员那位被欺负的同学到辅导室面谈,也请班主任不要在班上针对这件事情讲得过多。
二、辅导主题
1.来访者问题评估
(1)来访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发展性心理问题。根据病与非病的原则,该同学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症状,排除精神疾病的可能。
(2)来访者之前的人际关系不错,现在遇到暂时性人际关系问题。
(3)来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较好。父母、老师、同学都是支持她走出困境的力量。
(4)来访者性格偏外向,好胜心强,追求完美。
2.辅导目标的确定
1)当前目标:解决目前来访者人际交往的困境,学会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处理好和寝室同学的关系。
2)长远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增强来访者的人际交往能力,今后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辅导策略
采用认知情绪疗法、角色扮演技术和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技术。
1.认知情绪疗法。
该疗法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由其认知的过程所决定。当个体遇到事件时,其产生的不同情绪和行为反应与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有关。心理问题 的根源在于歪曲的认知模式。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是该疗法的关键。辅导老师通过交谈改变来访者不合理的认知,改善来访者的心理和情绪问题。
2.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技术。
该技术是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期心理治疗技术。远离问题导向的治疗取向,认为个案来到治疗室并不是带着问题来寻求协助,而是已经带着解决方法,只是需要有表达的机会。在短期内提供给来访者一个思维方向,启发来访者并与他一起设定正面积极的目标,找出来访者过去的成功经验,并且将他的成功经验整合到辅导中。
3.角色扮演。
模仿法中的角色扮演,是由辅导老师和来访学生一起扮演一个特定的情境,咨询扮演生活中来访学生经常遇到的人,这个方法常常把几个类似的生活场景组合起来,用来帮助学习和别人交往的技巧。
四、辅导流程
中午,那位同学来到咨询室,一看上去就是位很能干的学生。我把自己对她的第一感觉表达出来。(从赞美开始)
师:听你们班主任说,最近和寝室同学闹得不怎么愉快,你受了委屈,能不能把你的委屈倒一倒?
生:寝室里有位同学总是骂我,就像泼妇骂街一样,骂得很难听!这次她不仅骂我,连我的家人都骂了,我实在忍受不了,我不想回寝室。
师:遭遇这样的事情,你还能忍受,真是了不起,换做冲动地同学可能要打架了。能不能说说那位同学什么时候开始对你态度变化的?
生: 我想是因为那件事:她是个很懒的人,寝室卫生不搞。有一次我发现她的东西都生虫了,而且虫爬到我这里,我把寝室都打扫一遍,还觉得很恶心。我把这件事和我妈讲了,我妈和***妈认识,于是我妈妈就和***妈说叫***妈少给她寄点零食。***妈就打电话骂她,说如果再这样就不给她寄吃的了。然后她觉得是我告的状,就对我恶言相向。
师:当她对你恶言相向的时候,你是怎么应对的呢?
生:我想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我就很少回寝室。但是还得回寝室就寝。早上起床,那位同学都瞪着我,我就装作没看见。
师:寝室其他同学的关系呢?
生:我觉得和他们没有共同话题,我想安静的看书时,有位室友就大谈她男朋友,一直讲一直讲,讲得我很烦,我就冲她说了句:你以为你男朋友有多好啊?结果把她给引爆了。
师:确实啊!终于交了男朋友,很高兴的时候,被你的冷水一泼,怎么能对你和颜悦色呢!下面我们来角色扮演一下,还原一下事件。
运用角色扮演,辅导老师先扮演来访者寝室同学,内容为那两次冲突情景的对话,这样可以了解来访者平时和寝室同学沟通交流的方式。然后进行角色互换,辅导老师扮演来访者,来访者扮演寝室同学。这样有助于来访者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自己的一些语言。从而认识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来访者认识到适当的 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是很重要的。
接下去,辅导老师运用焦点解决技术,挖掘来访者的成功经验,并将成功经验整合到辅导当中。并运用奇迹式提问,使来访者由“问题可能可以解决”的认知中,找出问题解决的线索。
师:我发现你是位心思很细的人,对于事情发生的原因你都能找出来。(振奋性鼓舞)你读高中前和寝室同学的关系怎么样?(挖掘成功经验)
生:很好!那时候真得很好!
师:能不能和我描述下你们那时是怎么相处的那么好的呢?我很想听听!
生:互帮互助,相互体谅!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讨论!
师:互帮互助,相互体谅!有商有量!在这样的寝室生活真是非常愉快!假如明天你一觉醒来,奇迹发生了,你们寝室剑拔弩张的气氛都没了,当同学看着你的时候,你会怎么样呢?(奇迹式提问)
生:我会问她:有什么事吗?
师:这真是一个好的开始。沟通能让你们了解彼此。而沉默只会让误会加深。说不定那位同学可能不是瞪着你,而是有话说,看你不理她,她也不敢说了。虽然没见过那位同学,但不难猜出她是位粗枝大叶,表面凶悍,内心也很脆弱的。
生:老师,你怎么知道?她父母离婚了,而且都各自有家庭,她其实也挺可怜的。
师:看,你还是那位会体谅人的同学!
生:其实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她大庭广众下骂我,感觉我怕她一样。
师:但你转念想想:假如在这么尴尬,紧张的关系下,你能处理好,会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
生:老师,您觉得我有必要去改善关系吗?我如果不和她们同寝室就不会有问题了。
师: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换寝室,换了之后,你们还是要见面,你觉得问题解决了吗?多年之后,你回想在高中时有一段难过的经历。你觉得是选择换寝室逃避好呢?还是直面问题好呢?
生:那我就处理好关系再换。
师:这似乎是不错的选择,即使要换,也要笑着换。
生:是的。
师:期待你的好消息,我想你肯定能处理好的。
五、辅导效果
1.自评效果:来访者带着愉快的心情自信的走出辅导室。
2.他评效果:
(1)据来访者班主任的反映,来访者没再提换寝室的事情,和寝室同学的关系也缓和了。
(2)从新疆部生活老师处了解到,来访者现在都回新疆部和同学一起吃饭,晚自修下课回寝室的时间也早了。最近一次看到她和寝室同学一起去金华城里玩。
六、辅导反思
谁都渴望寝室似家般和谐融洽,让学习之后劳累的自己有个可以休息的归宿。谁都希望与室友亲亲密密,情如一家。然而事情有时偏偏不如所愿,今天可能有两个人在吵架,明天又有谁在赌气,全寝室都空气紧张。其实同学之间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利益冲突,发生矛盾也全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是大家有不同的生活习惯,长久地住在一间房间里,彼此发现对方的缺点愈来愈多,从而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任何的辅导我们都要从倾听开始,本个案辅导也不例外。通过倾听、共情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和可资利用的自身资源。进而调整学生不合理的认知,相信来访学生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挖掘来访学生过往的成功经验,把成功经验整合到我们的辅导当中。这次辅导总的来说是成功的。
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学问。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我们除了会救火(个案辅导),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着火。在寝室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做到:
(1)要学会经常反省自己。为什么大家都这么“齐心协力”地孤立你呢?我们不要一味地抱怨别人,而是要好好的检讨自己、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的行为太自我中心了?凡事很少为别人着想,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大家都休息的时候你有没有发出响声影响别人?寝室的公共事务你有没有关心?打扫卫生有没有积极?还是只顾及自己的那块小空间?有东西会不会和室友分享?自己不大方,分享别人的东西时会不会毫不客气?等等这些看似不大的事情,时间久了会伤害室友对你的感情,大家就会对你淡淡的。要想与室友好好相处,只有改变自己。
(2)要学会大度、宽容。对于室友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妨跟她谈谈。因为有的时候是她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妨碍了别人,有人给提出来后可能就会注意了。当然,谈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做到平心静气,对事不对人,以不伤害对方的方式谈。表现出的是关心,而不是指责。如果你发现室友出门后彬彬有礼而在寝室里有点粗鲁,可能正说明她真的把寝室当作可以随便表现自己、无须设防的家了。对于家人,我们的包容度是不是会更大呢?
(3)要正确看待每个人的长处和不足。世界之大,我们之所以能分出彼此,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每个人的有自己的长处,相对的,也有自己的不足。正因为有不足,我们才能有进步的空间。同在一个屋檐下,我们可以多看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那么自然缺点就会逐渐的掩盖了。彼此生活在一起也能更融洽。
 
知识卡片: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是1980年代初期由Steve de Shazer和妻子Inn Berg Kim以及一群有多元训练背景(包括心理、社工、教育、哲学、医学等)的工作小组成员创立的。强调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的发生。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