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我总被人排挤—— 一位单亲家庭孩子的自我概念偏差

一. 来访者情况

     小唐,男,13岁,初一某班学生,中等身材,五官端正,性格细腻敏感,平时住校,每周五回家。小唐是家里的独子,来自离异家庭,母亲一人带着他生活。母亲是某事业单位的清洁工,家庭生活清贫,人际交往简单。当事人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母亲也很少提及自己的父亲,当事人也不敢提问太多关于父亲的信息。
二.来访者的主要问题
当事人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形成自我概念和认同的关键时期。在关于自我描述“二十个我”活动中,自我评价消极,自我概念存在偏差。当事人难以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当事人与母亲相依为命,却不能很好坦诚沟通,各自带着自己疑问和烦恼生活。当事人在班集体中,既想融入班级但又觉得自己不被接纳,深感困惑。当事人成绩中等偏上,没有很好的学业成就感,学习成绩的小波动即会给当事人带来较大的心理波动。
三.评估与诊断
小唐身体反应良好,排除器质性病变;无家族病史;认知功能良好,求助意愿明确,人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消极评价大多具有现实意义,排除精神病性问题,排除神经质。当事人自我概念消极,存在偏差,诊断为一般性心理问题。
四.咨询目标的确立
   通过认知疗法,让当事人了解到自己夸大性思维,通过分析合理矫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从而帮助当事人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通过与当事人母亲的沟通,家庭环境的改变,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父亲,实现自己的男性性别认同。
五.咨询过程
当事人既不是主动预约到心理室,也不是班主任推荐到心理室,他的咨询开始却是缘于一节课的突发事件,有些特别。我们上的是《认识自我》,我让学生们写“二十个我”,写完后收上来并请他们来抽读任何一个本子,大家都纷纷举手,跃跃欲试。他们对自己的同学如何描述自己都很感兴趣,快要下课的最后两分钟,一个女生抽取了一本涂掉好几个“我”的描述开始读,读着读着,全班同学都突然安静下来。因为这二十个自我的描述几乎都是否定自我的,而下面的人群中有一个男孩双眼掉着眼泪——这就是小唐。面对这件突发事件,我有点不知所措,很显然,这极度不好的自我评价触动了其他同学,另一位女同学也哭了。很幸运的是,下课铃声响起来了。我大声说,大家给他一个拥抱。我自己也走下去,给这位男生一个轻轻的拥抱。旁边的女生在帮忙活跃气氛,“老师,我们也要抱抱”。拥抱完这位男生之后,我在他的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大课间来找一下心理老师。
大课间我就在办公室等这位男生,但他没有来。第三节课下课才来。于是我问他状态不是很好,需要做咨询吗?他说可以啊,我们约了周五放学前。
第一次咨询
周五下午我刚好有该班的课程,但由于英语竞赛需要复习,就把我的自习课调成了体育课。刚好我要换新电脑,我就让体育老师把小唐和另一个高大的男生来帮我搬电脑、安装电脑,顺势观察和了解当事人。当事人很显然对安装电脑不那么感兴趣,他在心理室或者在看书柜上的书名,或者在看心理咨询师的介绍栏。看得出来,他对等会要进行的心理咨询还是挺感兴趣的。
当事人在周五放学如期而至,他告诉我等会可以迟点回家,他已经向妈妈请了假。他骗妈妈学校有活动要迟半个多钟才能回家,他说他从出生开始就没有和爸爸生活了,爸爸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长大以后,他才觉得自己的家庭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有爸爸而自己却没有。他问妈妈,妈妈回应说,你长大以后就知道了。当事人说自己三岁的时候看过父母的离婚证,长大后再想翻看却找不到了。现在也没有和父亲家的任何亲戚来往,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回老家时,会自我感觉有一个男生是自己的父亲但不确认。当事人母亲是当地社区的一名清洁工,现在50多岁。当事人长期和母亲住在母亲单位的宿舍里。
我和当事人探讨有没有尝试问妈妈找到自己的父亲,因为当事人现在处于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但他的生活中缺少可以认同的成年男士,就像刚才在搬运和安装电脑的过程中,当事人对安装电脑这类男生较为擅长的事情却不感兴趣。生活中遇到这类活基本都是请人做的。在来往比较密切的人当中,也是女性比较多。这也是当事人性格较为温和、说话声音较为女性化的原因。
咨询之后,我和班主任说起小唐的事情,班主任已了解当事人单亲家庭的背景,并且当事人妈妈在开家长会时主动告诉班主任,让班主任多关注他。班主任介绍说,当事人在班上做事情是较为扭捏,学生不喜欢他。事后听该班同学反馈,班主任还表扬当事人周记写得很好。很幸运,当事人的班主任是一位男性。
第二次咨询
当事人如约而至,咨询前看了我特意看了当事人的“二十个我”,许多条被删除掉的是自己内心觉得不能给他人看到的信息,例如“我说话娘娘腔”、“我被别人觉得太娘了”、“我不喜欢3班的人”、“我觉得我自己是最不幸的”。每次咨询我都喜欢问当事人,如果很不开心是零分,非常非常开心是10分,你会为自己的状态打多少分。当事人给出2分。我问当事人只有2分的原因是什么。他说自己的学习压力很大。上两个星期的月测成绩发下来,退不了。于是我让他画出自己成绩的波动幅度,当时就画了出来。后来细细一问,当事人这次的月测成绩是15名,上次的月测是12名,仅退了三名就画出了如此波动大的线条。虽然只是3名只差,但却在他心里波澜起伏。也许是他敏感,紧张学习成绩;也许是他的思维习惯夸大。于是,为了纠正他的夸大,我让他画出刻度,并标注上排名,把他的成绩的真实浮动呈现出来。我并让当事人一起分析和对比两幅图的不同之处,让当事人理解国语夸大成绩的浮动,从而认为压力是源于成绩退步是有误解的。其实他的成绩是属于正常浮动的范畴,成绩平稳也会呈波浪线上下波动。我再让当事人预测成绩如何走向,当事人直接画下下划线,于是我提醒他突然大转弯下滑似乎不和逻辑,这更是他的担心和恐惧。为了不出现这种现象,我们树立正面目标,他想达到的成绩是多少。当事人选了排名十。我们会做些什么来达成这个目标呢?当事人觉得心情烦躁时没心思学习,我引导他可以做些什么来缓解或解决,当事人说听音乐。我一问及可行性时,当事人就说教室里没有音乐。我再引导他继续想办法,当事人觉得可以用看风景让自己冷静再学习。当事人继续谈及他在学习数学时没有状态,不像以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原因现在有些数学听不懂。这个听不懂让当事人觉得很恐慌,于是学习数学时手足无措,没有状态。我让当事人接纳自己当下数学遇到困难这个现实,并引导他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例如课前预习。当事人提及历史成绩不理想,他的解决办法是多看课外书,拓展知识面。我们在学习成绩和压力方面的探讨主要引导当事人遇到困难学会找对策,并非一味地沉浸在自己制造的恐慌当中。
接下来我们拿回二十个我一起分析,让当事人选一个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事情我们来处理、解决。当事人把自己较大的困扰“我渴望友谊”,“我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我需要别人的关爱”,“我总是被班上的人嘲笑、排斥”……这些诉求中同伴关系为重点。我让当事人列举一些事情来说明自己是怎么被排斥。当事人讲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接力赛时被别人嫌弃。班上的同学都会以竞赛的形式让老师择优选拨。当事人跑得不够快被落选了。于是,当事人觉得被嫌弃了。我按照他的逻辑,挑上最好的十名同学,其他没有选上的同学被淘汰,请问“被淘汰的同学都被嫌弃了吗”当事人思考了一下,说“没有”。当事人觉得被嫌弃因为对自己的男性特征,竞技类的不自信,内心希望能为班级争光却未能,感受到被嫌弃。我鼓励当事人在生活中争取机会和男性伙伴一起玩耍,多做球类、竞技类活动。
当事人提及秋游组织时不受欢迎。当事人认为自己不受欢迎,于是同学们都去报名时他没有去。等同学们报完一轮之后他才去报名。结果有自己好朋友哪一组名额已经报满了,而没有报满的小组没有很熟悉的同学,被拒绝了。其中有一个舍长很同情当事人,把当事人报了他那一组,但组内一个同学把他的名字划掉了。于是,当事人到最后也不能确定去哪一组。最后班主任随机安排当事人进入一组,而当事人却不想融入他们,觉得还不如自己一个人一组。
在秋游不受欢迎这件事情上,确实有同学表示了对当事人的不喜欢,但当事人也有自己的朋友,他却没有主动找朋友报名,而是被动地观望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排斥、同情、无视自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当事人个性比较被动,试图观察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等别人来邀约。于是,我引导当事人在三种情境下如何主动化解,如何主动融入,例如报名一开始就抓住时机主动报名,约上朋友报同一组;遇到好舍友关心自己却被排斥时,可以去交流;班主任随机安排,自己觉得不熟,但可以主动找话题融入他们。最后我们演练了当事人最想交往的人,我们在角色扮演中愉快结束咨询。
第三次咨询
机缘巧合,当事人的母亲回复了一个办公室的电话,我刚好接了电话,于是我和她主动攀谈。当事人的母亲接了自己十二年一直都单独带着孩子过,而前夫在孩子刚出生不久就离婚了,现在前夫已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于是,当事人的母亲不想与前夫有任何瓜葛,也没让前夫看自己的孩子,完全隔断了当事人与父亲的联系。当事人的母亲觉得儿子不爱喝自己说话。回家后,母亲问一句就答一句,很少谈及学校事情。从小学开始就有人欺负当事人,但当事人在母亲面前不肯承认。从小喜欢喝女孩子一起玩,不喜欢和男生玩。我和当事人母亲分析,因为在他的生活经验眼里,接纳的是女生,给他温暖和爱的都是女性,所以他更擅长和女生互动。他生命中缺少一位引导他成长,或他认同的男性。我建议当事人的母亲不要切断孩子与父亲的联结,让当事人指导自己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父亲是谁,让父亲的爱融入进来。当事人心里积压很多话不和妈妈说。妈妈要先开放自己,和儿子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受,少一些秘密,例如当初因为什么事情离婚,自己为何不想让儿子知道父亲,自己这十二年的心路历程。当自己向儿子坦诚、敞开心扉时,儿子也会慢慢向妈妈敞开心扉。妈妈承诺和儿子全盘说出。
第四次咨询
当事人这次走进咨询室与以往很大的不同就在表情,第一次看到当事人面带笑容,这么开心地走进心语室。我问当事人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当事人心情如此好。当事人就说,妈妈在周五晚饭后约当事人外出散步,并第一次主动地和当事人聊起自己的情感和婚姻经历,袒露自己多年来没有和自己谈及父亲的原因,并很平和地介绍了自己的父亲。当事人心中的疑团被解开,同时也主动将自己内心和疑问和困惑和母亲交流。当事人和母亲这一次的沟通有了质的提升和飞跃,因此当事人觉得很愉悦。当聊及与班上同学的交往时,当事人主动选择了班上同学善意的一面,例如当事人把头发剪短了,显得特别有精神。当事人就说,班上的同学都看到了自己剪了头发,并说自己变得更有男孩子气了。
五.辅导建议及评析: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人格形成和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个体对环境中的一切都十分敏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父母的期待、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无一不在影响着初中生对自己的评价和判断。咨询过程中,我和小唐达到了咨询目标,这说明了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系统干预等策略在小唐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母亲的坦诚让当事人解决了内心的困惑,当事人更多地了解父亲,找到了男性性别认同。良好的同伴支持和班级环境的改善也给予了当事人极大的支持,让当事人找到自己在班级中位置。自我概念的建立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接下来的辅导中, 还需要不断给予当事人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解释偏向,让当事人合理地看待自己周遭的事情,营造良好的家庭沟通氛围和班级氛围,最终有助于当事人的成长。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