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班级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我的教学管理措施的演变历史

黄浦杯征文•我的教学管理措施的演变历史

我记起刚当上教师那会儿,面对新环境和新工作,那是激情澎湃。读到看到或想到什么教学好方法好措施,马上就依样画葫芦就开始实施。然而,最初的那些措施都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可以说是以失败而告终。

经济人假设

一开始我总感觉是我没有把措施设置好,直到实行了免抄卡和免作业卡失败后,我才发现,其实是我的措施背后的人性观出现了问题。我记得当时学期刚过一半,我对班级里获得那两种卡数量最多的学生(成绩中等)说:你的卡数量最多了,先别用掉,学期末我会给你一张奖状。到了学期末,我信守诺言,给了他一张奖状,原本以为他会高兴,结果他说:老师,我背了那么多书,你一张奖状就把我打发了,这卡下学期还能用吗?

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之中,他这话无疑透露出他背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荣誉增长知识,而是为了免去抄写和作业,他们背书的目的带着极大的功利性。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对象的活动,必须以一定的人性观为基础。我不禁开始考虑各种教学措施背后所呈现的人性观。

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作一种经济动物,认为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基本观点: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学生是懒惰的,他们都想尽可能逃避学习、逃避作业)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学生大多数不求上进,不会主动学习,老师要求他们做什么,他们才做什么)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老师要求学生考得好成绩考得好的学校,但这并非学生之所愿,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让他们考取好成绩)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学生学习只是为了父母的期望或者只是为了解决未来的吃饭问题,因此只有奖状、奖品和班干部职位才能鼓励他们学习)

因此,相应的管理策略就是:

1.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完成学习任务,而对于学生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无关紧要,也就是不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动机、人际交往等社会心理因素。

2.班级管理只是少数学生的事情,与其他学生无关,其他学生只是听从教师的指挥。

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奖状奖品来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不想学习的学生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可能我的免抄卡免作业卡制就是基于学生是“经济人”的考虑,我把他们看作是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学习的人了。我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太全面的人性观,不太适合的我的学科管理。

社会人假设

    很快我把注意力投到了社会人假设的学说。这学说认为人最根本需要是社会需要,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需要。也就是说,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心理学家梅森从著名的霍桑实验得出结论:人除了物质外,还有社会需要,人们要从社会关系中寻找乐趣。

基本观点:

1.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要想提高学生成绩,除了好成绩、奖状、奖品外,还要满足他们的社会和心理需要)

2.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优秀率和合格率的提高和降低取决于学生的士气,这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学校中的同伴之间的关系)

3.传统管理只重视“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还注意到存在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着群体成员的行为。(班级中有班长体系和团支书体系,这两种体系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但班里还有不少小团体,这种小团体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

4.领导得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的同时,还须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关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老师在了解学生好行为的同时,还须了解不好的那些行为,并要时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想法)

因此,相应的管理策略就是:

1.老师不应只注意优秀率和合格率,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学生和满足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上。

2.老师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控制等,而更应重视学生之间的关系,培训和形成学生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3.在实际奖励的时候,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4.老师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老师要多向家长沟通、反映。

5.提出了“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即让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班级决策的讨论。

    基于社会人假设的人性观下,我很快创造出了团队形式“成绩对抗赛”、“作文小组”、“男队女队PK制”等措施。这些措施实施之后,一开始同学们是热血沸腾很有斗志,但后来感觉像经历了从夏天到冬天的过程,渐渐地就冷了下去。社会人假设重视了人的人际交往需要,通过学生之中正式与非正式团体的组织建立,能更好地使学生完成社会化。不过,由于这假设过分强调非正式团体的作用,反而忽略了班级里的一些正式团体,而班级里的小团体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且目的由学习渐渐转为闲谈。

自我实现人假设

我放弃了社会人假设的这种人性观,将目光投入到了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并无好逸恶劳的天性,人的潜力要充分挖掘,才能得以发挥,人才能感受到最大的满足。这种假设源自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促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欲望。

基本观点

1. 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学习是每个学生的本能,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学习的基因)

2. 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惟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每个学生都有自制力,会自觉完成学习的任务和目标)

3.致力于实现目标是与实现目标后的收益在起作用,而最大的收益是通过实现组织目标而获得个人的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努力来获得学习或兴趣爱好上的好成绩)

4.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学生不仅不会拒绝学习或班级里的责任,而且还会主动去寻求责任,因为这样才能使得他们有价值和意义)

5.大多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知和创造性。(大多数学生在解决真正困难时其实都非常聪明,只是有时候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而未发挥出来)

6.在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智能潜力只得到了部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并没有真正得到完全开发)

因此,相应的管理策略就是:

1.在班级中创造一种适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在这种氛围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能够充分地自我实现。

2.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在于如何发挥学生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学生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3.对于学生的奖励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奖励,如奖状、奖品、委任干部;另一种是内在奖励,如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4.班级的管理制度要能充分地显示学生的才能,达到他们所希望的成就。

    在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下,我创造出了“背诵升级图”(一种由童生到大学士翰林背诵进阶之路),“单元内容有奖竞猜”等有利于实现他们价值的激励措施。一开始,我办公室的确是门庭若市,但随着学生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这种踊跃背诵的现象就一去不复返了。自我实现人假设对于教育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比如要相信学生具有极大的潜能,要重视班级体的学习氛围,奖励要分成内在奖励和外在奖励。不过马斯洛自己也承认,能够自我实现的人是极少的,这是因为受到环境的束缚和限制。

复杂人假设

我总感觉我实施的那么多的教育措施没有一个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满意的,也激励不了所有学生。因此,我重新考虑了人性观问题,我觉得每个人在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的塑造下而变得各不相同,这也正是造就今天世界丰富多彩的缘由,因此我认为复杂人假设更适合今天的教学环境。  

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就群体中的人而言,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无论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虽然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适用于一切人。

    基本观点

1.人怀着各种不同的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但最主要的需要乃是实现其胜任感。(针对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动机,而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胜任乃至驾驭得了这种任务)

2.胜任感人人都有,它可能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去满足。(想要让学生胜任学习任务,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措施)

3.工作、组织和人员间最好配合能引发个人强烈的胜任动机。(可以建立不同形式的学习小组去激励学生学习)

4.当一个目标达成时,胜任感可以继续被激励起来,新的更高的目标就又产生。(当一个学习任务完成的时候,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其设置新的学习任务)

因此,相应的班级管理策略:

1.在班级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组织形式,应该应情境要求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比如在班级各项任务不明确、工作混乱的情况下,需要采用较严格专制型的管理措施,才能使班级秩序走上正轨。反之,如果班级任务清楚,分工明确,则可以更多地采取授权形式,使学生干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2.观察和发现学生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之间的个别差异,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与奖励方式。

复杂人假设最晚提出,它没有否认前面三种人性假设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而是说没有一种管理模式可以适用于一切情况,应该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像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以及自我实现人假设都有一定条件下存在的必要,而相应的管理模式也是在该条件下最合适的。在复杂人假设的指导下,并且考虑到工作量的问题,我在班级里建立各种背诵小组,并且根据学生程度,将学生分为“加强组”和“提高组”两种。针对“加强组”,我实行各种形式的背诵升级图制;针对“提高组”,我实行免抄卡和免作业卡制。在复杂人假设的理念下,我所实行的教学措施开始考虑学生胜任程度的差异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是我教学管理措施的演变历史,最后还是验证了那句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