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班级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正负强化运用中的误区规避 ——由“交齐作业的策略”谈起

 正负强化运用中的误区规避

——由“交齐作业的策略”谈起

 

摘要:在塑造小学生良好行为或改变不良行为的运作中,许多教师往往不知不觉地运用了各种强化。由于不知怎样正确运用,结果却给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通过“交齐作业的策略”事例的分析,揭示出教师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恰当、灵活地运用强化。

关键词:交齐作业;策略;正强化;负强化;运用

 

某天,接到课题合作团队发来的一则短信,题目是“交齐作业的策略”。“我们创造了一个纪录,看全班能连续多少天交齐作业,如果达五天,可以集体免一天作业!”“如果全班再能连续十天交齐作业,我要请你们吃雪糕,还免一次周六日作业。”“如果再连续十天,我愿意为大家跳个小鸭子舞蹈。”这则短信让我深深地陷入了思考。目前,在中小学教育研究中,一种趋势是从教师身边的“小问题”出发,给出“小策略”,这本身无可非议。但“交齐作业的策略”,就不能不让我担心了,不难看出教师很为其的“小策略”一次次的奏效而感到高兴,殊不知,他的“小策略”中隐藏着不少问题。

在塑造小学生良好行为或改变不良行为的运作中,许多教师往往不知不觉地运用各种强化。然而,由于对强化理论理解不够深刻,结果却导致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行为。因此如下让我们通过分析这一事例,寻求怎样正确的运用强化。

一、正确理解强化理论

“从行为学习理论上看,如果某一结果性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化物(或称强化刺激),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叫强化。按照强化的性质将它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1] 正强化是指个体做出某一行为时就从环境中呈现某种刺激物,这种刺激物称之为正强化物。负强化是指个体做出某一行为时就从环境中撤去某种刺激物,这种刺激物称之为负强化物或厌恶刺激。正负强化的目的相同,但运用不同(见表一)。

表一:正强化、负强化的目的与运用

 

目的

运用

正强化

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

行为之后给予奖励

负强化

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

行为之后撤销厌恶刺激

该事例中为使学生交齐作业,教师既运用了正强化又运用了负强化。“请你们吃雪糕,跳个小鸭子舞蹈”为正强化物;“集体免一天作业;还免一次周六日作业”为负强化物。

二、恰当的、灵活地运用强化理论

(一)正强化的运用

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是人们产生某种动机,导致某种行为的主要源泉。故而小学教师常常把物质奖励、精神鼓励作为正强化的方式

1、物质奖励

物质奖励是对学生的积极行为进行强化的常用方式,教师通过物质奖励来强化学生的好的言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言行习惯。该事例中以“请你们吃雪糕;跳个小鸭子舞蹈”作为正强化物,不可否认它的适时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写作业、交作业的动力。但同时也留下了隐患。奖励是否使学生自觉自发地写作业,这其中有多少是为了追求奖励才这样做的,有多少不是;会不会使本来自觉交作业的学生从“为自己交作业”的内部动机,变成了“为获得奖励”的外部动机;多次运用会不会让学生产生饱和现象;如果停止了奖励,学生交作业的情况又会怎样,是否会让一些学生对奖励产生依赖……,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不得而知。如下《互助合作》一例,会让我们有所感悟。

笔者刚毕业,被分到的一所小学任教。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差固不用说,就连基本的家庭作业能全部做完的也不过三五人。笔者多方思索行为改变策略,终于想出一个措施。就是以故事为措施物,只要全班同学都把家庭作业做好,就可以欣赏一个很长很精彩的故事。实施以来,果然有效,不仅全班同学作业都做了,而且上学也提早了。我心窃自欢喜。但一周、两周……日子一天天过去,收集到的故事越来越少,正在心焦之际,却发现一件令我震惊的事。有一天我提前到校,当走进教室时,发现好几个学生立即把作业收到抽屉,而且脸色惊慌,原来他们手上拿的都是成绩较差的同学的作业。他们为了听故事,全班早到校,相互帮忙,合作完成家庭作业。[2]

2、精神鼓励

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精神鼓励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而物质激励则必须包含一定的思想内容。而且,只有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的手段相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精神鼓励较之物质奖励更能满学生精神上的需要。精神需要的贫乏容易使学生变得孤独、冷漠、自卑甚至心理变态,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教师更要十分注重学生的精神需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精神鼓励能够使学生形成一个较持久的学习目标和动力,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3、教师应该怎样运用正强化

教师在运用正强化时,首先要考虑强化物的选择。强化物应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易用;能立即呈现在所需要的行为发生之后;多次使用不至于产生饱和现象等。该事例中无论是,正强化物“请你们吃雪糕,跳个小鸭子舞蹈”,还是负强化物“集体免一天作业;还免一次周六日作业”,多次使用均会产生饱和现象。所以在强化物的选择上,还需仔细推敲。

其次,应说明奖励的理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或制止学生的行为,而且也使他们逐步懂得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或为什么应该这么做的道理,使这种外在的影响逐渐内化为他们内在的行为标准,这样才能达到塑造学生行为的教育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奖励都是正强化物,只有这些奖励能真正增加或维持学生的某种行为时,才可以称其为正强化物。

再次,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正强化。为避免单一强化让学生生厌,教师要学会变换。该事例中教师除了运用物质奖励外,更要善于用精神鼓励。当交齐作业的行为出现率达到标准后,宜将有形的强化物如雪糕等,逐渐改为精神鼓励。如用表扬、赞许、抚摸、拥抱等面对学生的改变和进步。教师也可以把分数作为强化物,如把平时作业成绩算入最后总评成绩,这样会强化学生平时做作业的认真态度。

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上交作业情况进行分析,哪些学生自觉完成作业且积极上交作业,哪些学生常常不交作业或总是拖后,哪些学生处在前两者之间。对学生进行强化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系列,做到因人而异。比如对积极交作业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把他们的作业及时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给予赞许和赏识,小学生尤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和集体的接纳。教师这样的做法既可以使积极交作业的学生得到极大的鼓励,同时,又使其他的学生,看到他人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容易在今后做出相应的积极行为;对那些常常不交作业或总是拖后的学生,和家长共同了解这些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如喜欢上网、踢球等,那么就以上网、踢球等作为强化物,只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作业,才允许他上网或踢球,否则就拒绝。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早完成作业,能促进学生的进步。

诚然,正强化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同时更要谨记,正强化要恰到好处,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因此在正强化的过程中,教师因以促使学生寻找自己的优点,增强自我的概念为出发点,让学生明白在成长中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这些努力不是为了某些奖励才去做,一切都是为了对自己负责,让其在成长中渐渐形成自我强化,从而达到让学生独立行走,形成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态度和独立的人格。

教师在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不仅可以采用正强化,也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负强化。

(二)负强化的运用

该事例中教师以“免写作业”为负强化物,且连续增强,从“免一天作业”到“免一次周六日作业”。不可否认“免写作业”这一负强化物,同时加上教师的正强化物的运用,最终增加了一种行为的出现概率,那就是交齐了作业。由此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免写作业”该不该做负强化物。从理论上讲,学生的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学生作业本身的作用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训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和做事认真、尽责的态度,为学生终生受益。“免写作业”做负强化物会不会降低学生对作业价值的认同,会不会让学生认为作业不是个好事情。但从实际上看,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作业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是好学生还是较差的学生都会觉得是一大负担,既然是负担,作业就成了厌恶刺激,如此一来“免写作业”就可以做负强化物了?!面对这样的矛盾,让我们鉴赏如下《减少作业》这一事例,从中会得到一些启示。

“最近有多位家长反映,班上数学成绩不佳,希望导师加强。老师分析实际状况,除了班上三分之一的小朋友成绩较差外,其他三分之二的小朋友,绝对不逊于其他班。可是家长反映激烈,不得不加以注意。老师针对这三分之一的学生,自本周起,每天加派数学作业5题增加练习,希望能改善之。经过一周后,再予以平时测验。为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及减轻作业份量,凡是每周考试达80分以上,则下周减少一天作业,若退步则恢复作业。如此实施一个月,成绩明显进步。” [3]

与正强化的运用同理,负强化也必须注意要适时适当,尤其要注意强化物的选择,否则不仅不能达到强化的目的,而且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负强化最终的目的,同样是使学生感受成功地完成某些行为会带给他们自己愉快和满足,从而逐步过渡到内在的自我强化。

总之在交齐作业的问题上,教师既要灵活运用强化,更要注意研究如何合理的布置作业。只有合理的布置作业,才能维护作业自身的价值;只有合理的布置作业,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愉快、满足和进步;也只有合理的布置作业,才是解决交齐作业的关键。

注释:

[1]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P203

[2][3]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P103-104.P579-580.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