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有句通俗的话说:“搞定家长,也就搞定了学生”,这话说的虽然有点绝对,但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家长问题的重要性,家长参与和支持教师工作,教师工作如鱼得水,事半功倍;反之,家长不支持教师工作,对教师抱怨之,更有甚者投诉之,不但影响了老师在校的声名,更加会影响班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还会打击教师工作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因此如何处理家长问题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术。
笔者作为学校心理老师,经常参与一线班主任培训活动,在培训分享中,班主任们经常会提出一些与家长相处时的压力情景(冲突)案例,我发现教师与家长产生冲突的压力情景下,如果班主任们能运用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往往将会事半功倍。
情境《座位小曲》
六年级Q群上,班主任叶老师和大家分享了班里一个家长发给她的QQ留言:
叶老师,您好!他们(孩子和同桌)打闹前天是因为零食,说不定哪天又是因为别的东西.老师,我或许还没搞清楚您的意思,是不是我的孩子除了叶同学外,再也没有别的同学可以坐在一起了?如果真是如此,他说他宁可自己一桌.当初派他和叶做一桌,我也不知道.如果知道了,我也会提醒他,两个都爱闹的同学坐一起不好.老师您应该也清楚吧.按老师说法是安排坐位是要征得学生同意,我孩子是不是不需要征得任何人的同意,安排谁和他坐都无所谓呢?我拜托老师帮他调个位置,我想应该不是太过分的要求吧.如果这让您感到为难,那就让他一个人坐吧.
这是一个压力情景,当家长和教师的立场出现一定的分歧,如何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处理这种分歧,化解矛盾呢?
第一步:换位角色,耐心倾听。
遇到冲突时,班主任从专业素养出发,首先将家长看作是来访者,将自己当作是心理辅导老师,这样的话,角色摆正了,班主任面对家长的问题时,第一反应不会将对方的言语看作是对自己的人身攻击,而能以心理辅导老师的客观立场,看待一来访者遇到了问题需要进行表达和倾诉。这一角色的转变与换位就奠定了接下来对话的情感氛围,班主任进入专业角色后,就不会以反击或解释来面对家长,自然双方对话就能软化,矛盾就不会继续恶化或尖锐化,这样下来也给对方争取了冷静的时间。
第二步:全面识别情绪,剖析深层次需要。
在上诉情景中,这位家长总体表达的情绪是不满,不满老师把自己孩子和爱和自己孩子打架的学生同桌,要求换座位,老师拒绝后,“难道我孩子和谁坐都无所谓?”,家长这句话在表达愤怒和生气,感觉自己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表面上的情绪,她背后深层次隐藏的其实是担忧和焦虑,本质就是对孩子学习环境的担忧和焦虑。
第三步:接纳情绪,予以共情。
心理辅导的核心技术就是对来访者情绪的接纳与共情,这也是咨询关系建立的最重要因素。在识别了对方的深层情绪后,教师接下来就要接纳和同理家长的担忧情绪,做到了这几步,事件基本上就解决了一半。因为情绪原理告诉我们,我们不是真的因为事情本身而生气,我们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和观点导致我们生气,当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观点改变了,即使同样一件事情,没有任何改变,我们也不再生气了。
第四步:给予一定的解释和承诺。
当家长情绪平复了,感觉到自己受到了理解,她对待事情的看法也改变了,那么关于事情本身可能不需要做什么改变,教师此时可能需要对事情的做法进行简单的解释,并给予一定的承诺即可,得到承诺后,家长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内心感觉到踏实,这也是对其良好情绪的巩固。叶老师按照上面几项心理辅导技术步骤,做了如下的反馈:
张妈妈,谢谢你坦诚和我沟通(角色转变,态度转变,以辅导师的身份进行,奠定接下去的对话情调),我理解作为妈妈的担心(识别情绪), 最终都希望孩子更好的学习,尽最大的努力创设环境来帮助他成长(点出家长的深层情绪,并接纳共情);
作为老师,我也经常关心他,您大概也能看到,我经常跟你反馈他在学校的态度与表现,(事实解释自己对孩子的关心)。今后我也会继续主动和你联系,并告知他的情况。(承诺)
座位是学生在教室里的一个环境影响,虽然对孩子有一定影响,不过影响比起孩子内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改变是次要的,我和你共同的目标重点是放在如何改变孩子的内在,你的意见我也会综合考虑,我们见面再一起讨论哈(恰当解释和承诺)
这样反馈后,家长的情绪有了很大的转变,她在Q上表达了对叶老师的感谢以及对自己刚才言行态度的一种抱歉。
因此,许多时候压力情境下与家长相处,要解决家长问题,本质是学会如何处理家长的情绪,只要家长的情绪处理好了,也就基本上解决了家长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