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班级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合作扭转“最差班”的教育叙事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合作扭转“最差班”的教育叙事
一、背景介绍——与“最差班”的初相见
我刚到DJ中学挂职的时候,刚好遇到高二分班结束。高二共十二个班,学校为了因材施教,按照高一下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将学生重新进行分层,一班二班被老师们称为“尖子班”,校领导班子调动全校各学科最好的老师组成精英团队教尖子班,而最后一个班被戏称为“魔鬼班”,基本将成绩最不好、平时总出“问题”的学生分到了一个班。结果导致没有老师愿意给最后这个班当班主任。最后,产假刚返校的关老师接了这个班。大家都很同情她,政教处主任也作出承诺:“有问题随时找我!”。可是,开学没多久,这个新12班的问题就层出不穷:不仅成绩差,学生们根本不好好学习,纪律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看小说、睡觉、炒作业、考试作弊那都是家常便饭,给12班上课的各科任老师也不为难班主任了,直接到政教处告状:语文老师课堂被学生故意绊倒,英语老师在给学生单独指导的时候被后面学生用打火机烧发梢、晚上自习课有男生把啤酒倒在饮料瓶中带到班级、甚至有学生玩手机被老师没收后,竟然给110打电话告老师“侵占个人财产”…面对这样一群学生,这位刚当妈妈的温柔班主任也是焦头烂额。
当时的我是这个班临时的心理老师+副班主任,因为我教的是非考试科目,他们在心理课上可以畅所欲言,我也能本着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他们的想法,他们对我还算“手下留情”。经过一段时间接触,我发现,这些孩子虽然学习不好、很多坏习惯,一直是老师们眼里的“差生”,对学习已经处于半放弃的状态了,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可爱之处:有的学生思维活跃、有很多创新的想法;有的讲义气、守信用,交友广泛;有的能歌善舞、有表现欲;还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总之不看他们的学习成绩,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的。我和班主任形成统一战线:先别关注学习成绩,先看看怎样把这群孩子引上正途,为此我们每天都线上线下探讨这个班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件事。我们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点,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发现、挖掘、放大、赞美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也有一定的地位的,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让他们相信“我行!”。
二、案例描述
(一)挖掘闪光点,建立自信心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们找到了契机:每年十一假期前学校都组织运动会,没想到他们在分班后的第一次运动会上表现非常惊人,跳远、跳高、4*100米接力、4*400接力接连取得了佳绩,运动会的两天中,时不时从广播中传来佳绩的喜报以及我们班学生的献歌,最后一举拿下全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我和班主任意识到机会来了,立即加班策划召开“最优秀的12班、最优秀的我”主题班会。班会从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歌声中开始,边听歌边播放刚制作好的同学们在运动会上挥汗如雨的镜头合集,激昂的歌声带动了全班的氛围,大家一起兴奋地边看便跟着唱,时不时还有欢呼声和掌声。歌声结束,班主任关老师兴奋地夸赞每一位参赛队员在赛场上的表现,毫不吝啬地表达对他们的喜欢甚至崇拜,并坚定地告诉12班的学生“你们是我的骄傲!你们是最优秀的!”当时我看同学们的眼睛里散发着自信的光芒,他们是多么期望被赞赏啊!我让体委和班长将第一名的奖状挂在教室最醒目的位置。每天提醒我们有自信的资本!接下来让同学们谈这两天参加运动会的感受,有的同学说为班级争光感到很光荣;有的同学说看比赛也很激动,一直给我班运动员加油,喊得嗓子都哑了;有的同学感谢其他同学帮自己拿毛巾、拿水、帮助受伤的同学到医务室处理等等;还有同学提到因为没有取得好成绩,感到很愧疚,这时体委主动站出来给她鼓励,同学们也都说感受到她真的尽力了......这一环节同学们说得都是真心话,我见缝插针式的引导,让同学们集体荣誉感倍增。
(二)相互欣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会上,我注意到后面有同学并不兴奋,我就主动问他有什么感受,可是他却低声说自己什么特长也没有,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这让我一时很尴尬,因为开学一个多月了,他一直默默无闻,我也没发现他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记住,通过这次他的自我介绍,我才知道他叫方默(化名)。这时我突发灵感,给同学们留了一个小小的作业——“寻找身边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特长,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美的眼睛。以后每次上课前5分钟分享你发现的别人的优点和特长。课下,我单独找了他身边的几个同学了解情况,并给其中一位同学布置了任务——挖掘方辉的优点。后来的一节课上,方辉被同学表扬:是个孝子。父母工作辛苦,经常起早贪黑的工作,方辉不但没有父母的照顾,还要照顾长期生病的奶奶。每天要给奶奶做饭,有时还要用轮椅推着奶奶去医院做治疗。他自理能力很强,做饭也很好吃。通过同学的挖掘,同学们发现了这个憨厚的男生的闪光面,多了几分尊重和理解。没想到这个突发奇想的小点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他们竟特别期待我的课,早早就准备好了他们的“赞美”,课上的5分钟已经不够用了,在同学们的强烈要求下,心理课提前5分钟上,有的同学还提前准备了发言稿,还有的精心制作了PPT,同学们不吝啬自己真诚的赞美,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仅提升了自信心,也增进了友谊。
(三)以爱之名,唤醒孤独的灵魂
本来以为班级的氛围会越来越好,但是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拉帮结派,阴阳怪气唱反调,不配合老师,不但不给发言同学积极响应,还挖苦嘲笑。经我和班主任私下调查,发现原来这个“团伙”的头头张扬(化名)正在追求班里的一名女生(英语课代表),而这个女生一直不答应,张扬为了在那个女生面前显示自己,总是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举动,想引起女生的注意,上次那个把啤酒倒进空饮料瓶中带进班级的学生就是他,用打火机烧英语老师头发也有他的推波助澜。通过家访了解到,张扬很小父母就离异了,妈妈改嫁,爸爸出国打工了,从小跟着奶奶生活,奶奶管不了他,父母觉得亏欠他的,总是在经济上补偿,家里从来不缺名牌衣服、高档玩具、电子产品……过生日也常请几个“朋友”去饭店、酒吧、歌厅“一条龙消遣”,所以身边总有几个同学跟着他,但是从小缺少爱和关注。我和关老师还从原高一班主任处了解到其他几个学生的问题也源自家庭。
为此,我们又设计了“护花使者”活动:把写好班级所有同学名字的纸卡折好放在封闭的箱子里,让同学们每人抽取一张,只能自己看,这个人就是你保护的对象,然后在纸卡背面郑重的签上自己的名字,未来一个月的时间,你作为护花使者,要默默地关注纸条上的同学并至少帮助他做三件事,但是又不要让对方察觉,一个月后的班会课上反馈。这次班会课开了整整两节课,在同学们的强烈要求下中间都没有下课,自习课也占用了。同学们期待揭晓护花过程、更期待自己的护花使者。张扬竟然是他喜欢的女生的护花使者(这个当然是老师巧妙的设计),这一个月以来张扬竟然破天荒每天高质量完成英语作业,按时交作业,守护英语课代表的行动不仅感动了那个女生,也改变了他自己,让他觉得默默的守护比直白的表白更深沉。这个活动比赞美的活动效果更好,同学们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关爱,更热爱和维护这个班集体了。
(四)给与尊重和信任,奠定教育基石
运动会以后,12班的班级氛围越来越好了,为了避免抄作业和考试作弊现象,在获得教务处的支持下,我和关老师又策划了“诚信考试”活动,在考前让同学们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张贴在班级外墙上,考试前,老师只负责把卷子发给学生,开考后考场里没有监考老师,纪律由学生承诺自觉维护。因为是全校甚至全区首次推出,同学们感受了被尊重、被信任,虽然成绩不甚理想,但是他们能守得住底线,抄作业和考试作弊现象骤然减少,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我们只是选择相信了他们一次,没想到他们用行动回报了我们。没想到诚实守信的美德竟然在“最差班”这么轻易开花结果,在我和关老师的怂恿下,12班的诚信事件登上了校园报纸、班长在升旗仪式上做诚信讲话、副校长在升旗仪式上点名表扬、并给我们班级颁发了诚信班级奖状。一石激起千层浪,12班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从此扭转!
三、案例反思:
(一)分层教学到底好不好?
当前,很多高中甚至初中学校本着“因材施教”的初衷进行“分层教学”,把班级分成进度、难度不同的班级,并美名“奥赛班”“清北班”“创新班”“特长班”“平行班”等,这种做法在很多中学都已司空见惯。分层教学的本意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让他们各自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从理论上讲,这种分层教学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一是给“好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为潜心向学的学子们屏蔽诸多外界纷扰,使他们得以在宁静中研习、提升学业。二是有助于师生共同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当教学节奏与步伐得以同步,课堂教学步骤得以深化,教学质量无疑将得到显著提高。三是有利于学校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基于成绩的班级划分,使得部分学业表现欠佳的学子被冠以“差生”之名。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就像“皮格马利翁效应”一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也更加深了两极分化和教育不公平。越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能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初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通常容易被冷落和忽视,这也违背了分层教育的初衷。
那么如何避免分层教学带来的弊端?笔者认为最根本要从改变评价标准开始,不能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是不建议如此分层的,必须保证教育公平。在教育分层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从初中毕业阶段开始进行有意识的安排。具体而言,对于那些热爱读书、善于学习、适合理论研究的学生,应将其升入高中阶段;而对于那些对文化课程缺乏兴趣、基础相对薄弱,但对技能性、实用性的学习内容感兴趣的学生,则应将其升入职业高中,以适应其特定的学习需求。在确定高中阶段的班级划分时,我们不应单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爱好、潜力等因素。这样的分层方式旨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发挥其潜力,实现其个人成长。
(二)怎样看待学生的“问题”?
高中段的学生是由青少年步入成年的过渡阶段,也是其智力、情感及健全人格的形成时期。高中教师在遇见学生之前,他们已经有了十五六年的人生经历,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行为习惯和心理特点,并不是一张白纸。很多“问题”源于其原生家庭和前一阶段的学习生活经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其特殊的“问题”,如果我们盯着“问题”看,我们就进入了解决问题的循环中,可能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就像传统的消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变态心理等消极心理现象。这种消极心理学或变态心理学研究模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人类心理的消极层面,而这种心理模式应用到学校教育当中,会导致种种负面效应。而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们应该更加注重研究人性当中积极的一面,倡导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并做出解读,从而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帮助人们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生活的方法和途径。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孩子呢?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学生的问题也不是问题学生。教师的职责不仅限于教学,更在于育人的全面指导。以孩子的一生发展为视角,对待每个孩子应采取科学、公正的态度。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将教育的重心放在挖掘学生潜在的优势上。教师应真诚地赞美学生的优点,运用积极的语言引发积极的情绪反应,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信心。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培养积极品质,从而实现扬长避短的目标,推动其全面发展。这正是教育的意义和目标所在,也是教师职责的核心所在。
四、案例点评
本文是笔者省级重点课题《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合作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中的一个案例,虽然实践的过程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确实真实的改变了学生,也促进了笔者对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的实践。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无论多么别出心裁的教育理念,都需要孩子自身的觉醒与态度。作为老师的我们就是那个促进孩子自身觉醒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