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燕红,硕士,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讲师
联系方式: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王燕红
联系电话:15166088577,13375339797
邮政编码:255130
电子邮箱:yanhong351@sina.com
忙碌中别忘了一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王燕红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讲师)
【案例】小男生明明的生日是阳历八月底,上小学的那天,刚过完六周岁生日。入学那天,明明背着新书包,充满期待和好奇地走进了小学的校门。可是第一天晚上,明明就经历了严峻的挑战,妈妈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才帮明明弄明白了拼音的四声。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明明发现,在幼儿园里各方面都比较领先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明明总是在问:妈妈,为什么某某写拼音写得又快又好?为什么某某能得那么多的小印章,而我只得了一个小印章.....明明到了小学之后,特别想找到在幼儿园里,各方面都很领先,特别自信,特别受老师和小朋友欢迎的感觉。开学不久,学校举行秋季运动会,在幼儿园时,明明的运动能力特别强,总在班里跑第一,明明这次运动会报名参加100米和 60米跑,信心满满的明明特别想在这次运动会中获得一个好名次,可是明明最后连决赛都没能进。参加完运动会,明明有些失望,一个劲的问妈妈:妈妈,我在幼儿园的时候跑得那么快,怎么现在都追不上我的小朋友啊!我们班的某某跑了第一名,他得了一个漂亮的笔记本,我也很想要。
明明的妈妈很担心,因为明明入学时,刚满六周岁,各方面发展还比较慢,相比班里那些六岁半、甚至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明明各方面都比较落后,所以妈妈很担心,孩子会因为找不到在新班级中的位置,从而影响到接下来的学校生活 。
案例中的明明在进入小学之后面临的问题,实际是自我意识的问题。明明在幼儿园时,因为各方面都比较突出,所以在班级中处于核心地位,自我评价较高。但是到了小学之后,由于年龄较小,各方面发展落后,导致明明在新的班级中处于暂时落后的状态,导致自我认识出现危机。普通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时期,其中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明明进入小学之后,人际交往的扩大、学习任务的增加为他提供了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条件,但是新的环境也为明明自我意识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如果班主任不能意识到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自我意识辅导,将影响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的学校生活,甚至学生的一生 。
(一)敏锐察觉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自觉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发展辅导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级事务的教师,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学生刚刚入学,班主任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往往是琐碎的、忙碌的。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自控能力和自觉性都比较差,因此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许多一年级的班主任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训练上,如佩戴红领巾和校徽、上下楼梯靠右行、节约用水、按时上学、做好课前准备、上课认真听课、发言举手、做作业时要专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爱惜作业本、不乱涂乱画、写完作业,认真检查、自己整理书包等方面。在班主任的辛勤努力下,一年级的教育教学确实能尽快走上正轨。但是,笔者认为在忙碌的背后,班主任应该认真思考应该忙什么,为什么而忙?
笔者注意到,许多一年级的班主任忙于日常事务的应对和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但是,在忙碌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关注。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来说,行为习惯固然重要,但是心理的健康发展更具重要意义。我国著名的德育专家班华教授提出“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班主任应从对学生当前的关怀延伸到对未来的关怀”。在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年里,班主任应该抓常规,但是“班主任更应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应该处理好眼前的学校适应与学生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今天而牺牲明天”,不能因为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就一味忙于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忽略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关注,而忽略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关注。一年级是小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在一年级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觉主动、稳定持久的行为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一年级班主任理应把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班主任不能将一年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当做全部,更不应该因为对日常行为习惯的重视而牺牲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在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之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主,行为习惯养成是辅,班主任应以此为指导,分清主次,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既有利于学生的学校适应,也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班主任要帮助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使一年级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必须促使学生在新组成的班级中重新正确认识自我,使学生能在班级中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尽快接纳新的班级和被新的班级所接纳;而且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在正确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形成积极的自我体验,进而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更为重要。特别是学生刚刚进入一年级,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小学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契机,如果班主任能敏锐感觉到一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和面临的挑战,在一年级恰当地开展自我意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认识、积极的自我体验、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将促进一年级学生的学校适应;但是如果班主任没有感觉到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不能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将阻碍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校生活,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班主任应当坚持对学生的心理关注,敏锐察觉到一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和他们在自我意识发展方面可能遭遇的挑战,抓住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自觉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发展的辅导。
(二)正视学生性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对一年级学生开展自我意识辅导
男生和女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认为,从胎儿起,男生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都落后于女生,直到青少年晚期,男生才能真正追赶上女生。男孩在很多方面的发育较女孩要晚,一名刚出生的女婴的身体机能和一名出生 6个星期的男婴不相上下。在动作发展上,女孩的精细运动技能走在男孩前面。在身体发育上,女孩达到成年身高的一半、进入青春期及停止发育的时间都比男孩早。在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上,男孩的大脑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够走向成熟。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男孩的大脑发育总体上落后于女孩。[1]因此在整个小学阶段,男生整体落后于女生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是进入小学之后,男生和女生都有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而男生发展落后于女生的现状使男生比女生面临着更多的自我意识发展的挑战,就像案例中的明明,本来年龄就比同班的同学小,加上男生发育落后于女生的实际情况,使他面临着自我意识发展的更大挑战。因此,为了促进一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班主任应正视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尊重男生发展落后于女生的客观现实,给男生提供一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暂时在学习、常规方面落后的男生展现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将有助于增强男生的自尊和自信。因此,班主任应针对男生、女生各自的性别特点和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在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增强自信心。
(三)抓住重大事件,帮助一年级学生初步形成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
重大事件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案例中,明明进入一年级之后的第一次运动会就是学生进入小学之后的一次重大事件。明明在运动会前,对自己的成绩给予了较高的期望,但是在运动会上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导致明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班主任在举行运动会前,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期望,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客观现实与自我,主动调整期望值,避免因成绩不理想导致的自我评价过低。在运动会结束之后,班主任应积极主动地做好运动会的分析和总结工作,在分析、总结过程中,一方面要肯定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更应当通过总结肯定学生的付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避免因为没有取得名次而造成过低的自我评价。
(四)充分运用激励赏识手段,切实促进一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能客观认识自己,对自己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还表现在能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促进自己更好的发展。为了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班主任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帮助自己确立合理的目标。当目标实现之后,班主任应帮助小学生认真分析成功的原因,帮助小学生将自己的成功和自己的努力建立起正确的归因关系,帮助学生获得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力量。在较低层的目标实现之后,班主任应适当提高目标的难度,积极运用激励和赏识手段,促进学生不断实现目标,切实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五)家校联系,共同促进一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尽管目前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宣传,但是,许多家长仍然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教育心态。许多家长对一年级学生暂时不如意的表现呈现出焦虑的心态,对一年级学生一次没考好、一次没写好表现出过于过于激烈的反应,严重影响了一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班主任首先应科学地引导一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其次班主任更应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介绍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指导家长摆正教育心态,采取尊重、宽容、等待、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发展,帮助一年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积极悦纳自我,对促进一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