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技巧的德育效用——一例班级冲突处理过程纪实
蒋群
工作单位:济南西城实验中学
邮编:250118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德州路1999号
电话:15564101632
邮箱:1036680249@qq.com
参加课题项目:济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重大项目参与课题《新时代高中阶段家校合作育人的实践探究》,已结题。
主持课题项目:山东省教育学会课题《提升发展资源,促进积极发展:全环境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生成长促进策略研究》,在研。
获奖情况:济南市心理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济南市教学设计一等奖,省级特色心理活动指导教师。
摘要:面对班级内部冲突事件,保持角色中立,觉察和接纳双方情绪,表达共情和理解;运用恰当策略引导充分表达和情绪宣泄;渲染真诚友好氛围,激发双方情感流露;正向引领,强化沟通技巧;建立“安全阀”机制,发挥冲突正功能。启示:班级管理只有融合心育技巧,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心里,产生最大价值和效用。
关键词:班级冲突;心育技巧;安全阀机制
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年,秉持积极心理学理念,一直坚守尊重、理解、接纳的工作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不以是非对错评判,也不以道德准则衡量,走的似乎是一条与“德育”思路不同的路子。然而一次偶然的班级冲突处理,让我对“德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心育、德育,二者并不冲突,相反,心育技巧的使用会助力德育工作的开展,以更能走进学生心里的方式。
一节常规心理课上课前,一名女生走进办公室,问能否占用心理课一点时间,处理一下班里的一件事,比较紧急,但是找不到其他可以使用的时间。鉴于事件的紧急性和重要性,我果断同意,但出于对本节课的教学责任以及对事件的好奇和担心,在向学生说明后,我走进班里,决定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很快就了解了事件的原委。
二、案例描述
是一例典型的班级内部冲突事件,冲突的一方是一个班干部A,另一方是众多的班级成员,讲台上在主持和调和的女孩B担当“和事佬”的角色。班里众多同学一一站起来陈述对A的不满,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霸道、强势、恶劣,甚至“神经病一样”(学生自述)的班级纪律管理方式,二是对班内同学的不尊重行为(如说脏话、堵宿舍门等)。现场控诉之声此起彼伏,情势紧张、冲突激烈。讨伐声中有些是事件中的当事人,有些是为他人打抱不平。被控诉的A同学对每一个控诉事件一边道歉,一边解释和澄清自己。几经回合,同学们的怒气依然未减。而讲台上担当和事佬角色的同学B,一心想缓和大家的关系,不断为A同学说情,更激化了同学们和A之间的冲突,氛围更加剑拔弩张,在此情势之下,B同学屡屡遭到双方当事人的不满。目睹整个过程的我,见局势未能缓和,且越发混乱,为提高效率,我征求同学们同意,开始充当中间人,主持接下来的调解。
三、案例处理过程
(一)允许双方充分表达,宣泄情绪
在刚才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站起来控诉的同学都带着极其强烈的愤怒,言辞激烈、声音高昂,似乎都试图在语言表达中宣泄积压已久的不满。鉴于此,根据心理工作中“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的原则,我建议双方分别陈述,一方表达后由另一方给予回应。在这个过程中,A同学明显势单力薄,面对同学们的轮番讨伐,A虽然表面上淡定从容,然而涨红的脸却暴露了她内心的紧张和不安。作为立场中立的心理老师,在此形势下,我不能传递任何偏向A同学的语言信息,然而出于本能的对A的悲悯之心,我悄悄地站在了A的身后,在A激动情绪时也会将双手搭在A的肩膀上。
吸取第一阶段教训,A同学在每一次讨伐声后的极力解释和澄清,反而更加群情激愤,于是在本阶段陈述过程中,我善意提醒A“先回应大家的感受吧,等会儿再给你解释机会”,A悟性很强,马上转变态度,对于同学们的控诉,只真诚地道歉,不再解释自己当时的想法。慢慢的,同学们的态度不再剑拔弩张,语气逐渐和缓,声音也放慢、降低了很多。
心理老师的敏锐触角告诉我,同学们的情绪到此基本宣泄完毕,或许也只有我清楚,这场“战火”得以平息的根源除了语言表达的充分宣泄外,还有A同学对同学们情绪的包容、接纳,来自对所有讨伐声的“不解释”。
(二)给A解释的机会,激发情感
双方陈述到了尾声,同学们的情绪也已经平和稳定,针对大家轮番的指责,是时候给A同学一个机会去表达自己了。我问A“刚才同学们的所有感受,你能理解吗?”A回答“能理解,我对给大家造成的所有伤害道歉”,随即给同学们鞠躬致歉,然后我说“现在请你做最后的陈述吧”。A同学此时的表态较之前更加真诚,说了很多,与此同时,我一直观察着在座所有同学的表情和反应,已经不再是最初的嫉恶如仇、眼神犀利,而是放松和接纳。A同学表态完毕,我问“大家对A的陈述和道歉,能接受吗?”同学们纷纷点头应允,表示能接受。我让A坐下,冲突处理过程到此基本结束。
(三)心理老师总结发言,正向引领
“战火”虽得以平息,但在以后的群体生活中,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从心理工作的角度,我需要给同学们一些必要的思想引领。此时已临近下课,我征求同学们同意,发表个人观点,主要表达了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每个人都有不足,彼此之间要给予理解和接纳,以及更多的包容;第二,人与人之间存在个别差异,我们要允许和看见差异的存在,不以个人标准衡量他人;第三,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伤害到身边的人,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第四,融洽温馨的班级氛围能让每个人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进而有好的学习状态,充满纷争的班级环境对任何人都不利。所以为了自己,从这节课开始停止纷争,停止议论,用积极有效的沟通化解冲突,共同营造友善和谐的班级氛围。征求全班同学认可,大家纷纷表示能理解,可以做到。
(四)单独对话当事人,强化态度
课下,我把A同学单独叫到办公室,告诉她同学们的态度从强烈到柔软,从攻击到接纳,不是因为老师的引导,而是因为她最后那段真诚的表达,一直解释和澄清自己是无法获得谅解的,因为同学们的感受是真实的,唯有真诚的态度可以以情化心。引导A同学在冲突面前转变态度、停止解释,在接下来的班级管理中,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试着改变自己,一定可以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和接纳。也安慰A同学,虽然今天的经历并不舒服,但结果很好,过程也很深刻,这是一段有价值的经历,因为它一定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成长。
四、反思与启发
(一)重视班级冲突,妥善处理
本次班级冲突是涉及群体利益的非个人性冲突,冲突一方是占据道德优势的同伴群体,汇聚了更大的正义能量和更强烈的情绪力量,而另一方是势单力薄的个人。这种情况下,已经不能简单粗暴地以是否对错为标准去衡量和评判,而应努力做到在不触碰利益的基础上引导双方释放情绪、有效沟通、达成和解。情绪压制、批评教育,势必会深化双方冲突,根据科赛的功能冲突理论,敌对情绪是一种在体内积蓄的能量,如果不及时释放出来,就会不断积累、膨胀,受到压抑的能量对个体和群体会形成潜在的毁灭性的威胁,这是人际冲突的最深层原因。
(二)善用心育技巧,以情化人
本次班级内部冲突取得较满意的处理结果,心育技巧的恰当使用功不可没,包括:
1、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给了冲突双方充分的陈述时间,允许表达、允许发泄,在互相表达和倾听的过程中增进彼此认识和理解,这是达成和解的基础。指导A同学在倾听过程中只回应对方不解释自己,并给予最终观点阐述的机会,这对关系由激烈变得和缓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这样的互动使得情感在双方之间逐渐流动起来。
2、非言语信息的有效使用。在此事件中,A同学明显势单力薄,面对同学们此起彼伏的轮番“轰炸”,由于人性的本能势必会产生自我保护欲望,这也是A同学一开始每句道歉后都跟着一个“但是”的原因。面对愈演愈烈的事态,我站在A身后用双手搭在她肩膀上,似乎就成了A的后盾,成了给她理解和支持的力量,也是从这时开始,A接受我的建议,不再急于解释自己,同学们怒气逐渐削减,言辞也变得柔软。心理工作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得到理解、认同,坚守的心理防线才会被突破,开始变得柔和,不再据理力争。所以,在不允许语言表达的情况下,非言语信息(如表情、手势等)的合理使用,同样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3、真诚的态度更重要。根据人际沟通的55387定律,态度决定了沟通效果的55%,语气决定了38%,而内容仅决定了沟通效果的7%。必须承认,最终感化同学们态度由敌视变得接纳的是A同学真诚的态度,从一开始放弃解释到最后站在同学们的角度表达理解和悔过,这个过程中情感得以交融,一股暖流逐渐涌动。
(三)建立“安全阀”机制,发挥冲突正功能
根据功能冲突理论,冲突不仅具有瓦解社会系统的负功能,还在“安全阀”机制的作用下具有维系社会系统存在的正功能,如增进冲突主体的自我认知和相互了解,加深友谊;倒逼问题解决,冲突解决能力提升;促进个体个性化和社会化。安全阀机制是以情感疏导为主的调解方法,是释放负面情绪的窗口,冲突双方用合理的方式宣泄和表达长期积蓄的愤怒、不满等消极情绪,从而促进冲突有效解决,重新建立人际平衡。在安全阀机制作用下,冲突双方的情绪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技能和社会化进程都得到发展。
五、结语
冲突在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班级冲突处理是德育工作中绕不开的重要课题。借助心育技巧,建立“安全阀”机制,引导冲突双方充分释放负面情绪,不仅可以提供反观自己、看见他人的机会,促进人际理解,激发良性互动,还可以改善沟通技巧,优化问题解决策略。另外,尊重、理解、倾听等心理工作原则和技术,可以辅助情感互动、深化理解宽容,成为冲突处理过程中重要的助推器。“心育”“德育”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学生工作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娟.功能冲突视角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现象解读[J].中外企业家,2014(20):227-228.
[2]韩维东,贾关芳,王金美等.班级人际冲突:内涵、原因及影响[J].创新人才教育,2021(03):68-71.
[3]邱细荣.安全岛技术下破解初中生人际冲突的策略探寻[J].中小学班主任,2023(09):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