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指出“情绪调适”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方面之一。“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是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但作为一名低段的班主任,几乎每天都在处理“老师,他打我!”“他骂我一句,我打他一顿”这样的事。还有不少班主任要处理孩子无问缘由地哭泣,动不动不肯来读书等事务。由此可见,低段孩子的情绪问题不容小觑。
情绪绘本对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有着积极意义。通过绘本,学生可以和绘本主角产生联结,较为客观、清晰地看清楚自己当下的情绪问题,也能从绘本中学习调适情绪的方法。本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情绪绘本,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情绪识别、接纳和调适能力,最后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进行绘本导行,真正通过绘本调适情绪,赋能成长。
一、绘本感知:指向“情绪自我觉察和理解”的选择策略
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心智发展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对情绪缺乏理性认知。情绪绘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调适情绪,适应生活,学会人际沟通。为了让绘本阅读更有目标性和指向性,笔者在绘本选择上也作出了一些尝试。
(一)以情绪需求为出发点,聚焦共性问题
儿童的成长具有阶段性,即:不同的儿童在同一发展阶段,具有相似的生理发展特点和社会心理发展的任务。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聚焦学生的共性情绪问题对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基于此,笔者在班级放置了若干“情绪瓶”,搜集学生所面临的共同情绪问题。“情绪瓶”的创意来自于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即:在教室里设立一个情绪气象台,放上若干个透明的玻璃瓶,学生将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分别写在“情绪瓶”上(有一个情绪瓶不写情绪名称,以满足个别同学某一天特殊情绪的需要)如组图1;再给学生发放若干纸条,每位学生根据自己近期所遇的事情将产生的情绪投入相应的“情绪瓶”中,如图2;隔段时间(一至二周)将“情绪瓶”内的纸条数量进行统计,选择学生面临较多的几类情绪问题作为班级情绪绘本阅读的方向和主题。
(二)以兴趣爱好为着手点,聚焦个性要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无二的世界。”的确,笔者在教育、教学中也发现每个孩子对绘本的喜好也不同。有的喜欢故事性强一些的;有的喜欢图画多一些的;有的喜欢主角是各种动物,富有童话气息;有的则喜欢具体的人物形象,更贴近生活……面对各式各样的不同,笔者决定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在了解到学生急需解决的情绪问题后,让学生依据情绪问题结合自己的喜好,充分表达个性,自行挑选。学生可以制作“绘本推荐卡”如组图3,向全班推荐相关主题的绘本。最后在班级中进行投票,哪些比较受欢迎,择优选择。
(三)以情感发展为落脚点,聚焦系列主题
放手让学生推荐绘本,他们一定是热烈且积极的。但是孩子们的推荐只是基于兴趣和个人喜好,并没有系统性。更可能会出现所推荐的绘本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所以教师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一味进行自主选择,要进行必要的辅助,统筹管理。笔者在开展绘本阅读前会通过同一主题绘本的纵向比较,了解不同绘本的侧重点,根据绘本内容的深浅不同进行系统整理,形成系列主题,从情绪的感知、识别到情绪调控,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让学生有梯度的阅读绘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表一是基于学生“情绪瓶”调研的学生亟待解决的情绪问题,经过学生自主推荐及教师统筹安排后形成的班级情绪主题系列书单。
二、绘本分享:学会“情绪有效调节和控制”的阅读策略
选择绘本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让学生读绘本、理解并内化绘本。因此,如何通过阅读让学生对情绪有基本的识别,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接纳这些情绪,从而学会调控情绪是重点。笔者尝试每周二午间时间在班级开设了“阳光绘本”时刻,并探索了循序渐进式绘本阅读模式。
(一)梳理情节,识别情绪
此阶段所需达到的目标为“学会正确表达”,主要是通过阅读绘本和孩子一起梳理绘本内容和情节,觉察和识别绘本中主人公的情绪。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创新阅读方式,可以和学生一起合作读一读;教师讲故事,学生一边听一边预测等,让学生充分参与绘本阅读过程。但如何梳理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别情绪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巧妙提问,感知主角情绪
结合绘本,通过“XXX怎么了?”“XXX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呢?”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主要内容,梳理故事情节,从而更好地识别绘本故事中主角的情绪。
2.关注图画,感受心理变化
图画相较于文字,对低段学生更有吸引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绘本故事中的“图画”,从封面开始,透过图画内容的推进、图画色彩的强度以及图画中主人公表情举止的细节变化,让学生体验整个绘本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过程。
(二)联结共情,接纳情绪
此阶段所需达到的目标为“发展情绪理解认知”,即:个体能够通过绘本联系生活实际,解释自己产生情绪反应的原因,从而接纳负面情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进行操作。
1.绘制情绪脸谱,表达情绪感受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阳光绘本时刻”班级学生共读一本绘本故事,但是每个人对情绪的感受程度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绘本的理解,绘制属于自己的情绪脸谱,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让学生选择相应的情绪脸谱,正确表达自己情绪感受的层次,正视、理解情绪,才能接纳负面情绪。如图4是学生在阅读《菲菲生气了》时,依据主人公菲菲的情绪过程绘制的情绪脸谱。
2.勾连真实生活,接纳消极情绪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故事素材所涉及的角色进行比照,透过角色以及故事情节找寻与自己人格、过往经验、认知行为的相似之处,从而产生共情,给自己一个重新审视情绪的机会,找到自己产生此情绪背后的情感需求,真正接纳情绪的存在,并学会合理宣泄消极情绪。例如,在阅读《生气汤》时,学生体验到霍斯跟着妈妈煮生气汤,最后心里快活多了。在阅读完后,笔者尝试让学生勾连自己的真实生活,回忆自己是否有何霍斯相似的情绪体验,然后也像霍斯一样煮一煮“生气汤”,如图5:先让班级的学生围城一个大圆圈,做成汤锅的样子,然后每个人大声说一说自己心中的不如意,接着通过“撒点盐、放点糖——左左左扭三下——右右右扭三下——喷出一口火龙气——啊!我快乐啦!”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结合绘本宣泄自己的情绪。
(三)拓展延伸,调节情绪
此阶段所需达到的目标为“学会情绪调节”,强调的是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帮助其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在阅读绘本后,讨论探索故事中主人公在情绪理解后采取了什么行为应对环境,在行为背后主人公是通过怎么样的手段调节情绪的,结果如何,让学生意识到采取积极的情绪调节对行为指导的重要性。其次,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又会怎么处理,将方法搜集起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笔者在实施“阳光绘本时刻”后,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情绪管理方法,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1.绘本情绪卡,正确表达情绪
阅读完一本情绪绘本后,重点体会绘本中的情绪表达。引导学生感受过激的情绪表达带来的负面后果,同时意识到正确表达的重要性。让学生以图画或文字的形式制作成绘本情绪卡,将过激的情绪表达和正确的情绪表达分别展示于“明净墙”之上,如下图6所示,时刻提醒学生遇到问题应该学会正确表达情绪。
2.方法选择轮,合理宣泄情绪
回顾绘本调试情绪的方法,并联系生活中的真实情绪经历,通过头脑风暴形成更多的调适方法,制作成情绪调适方法选择轮如图7所示,展示在教室的“情绪空间站”中。每当学生遇到情绪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时可以来到“情绪空间站”,选择轮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三、绘本赋能:创新“情绪合理表达和调适”的导行策略
情绪的调适不是一节课的任务,应该是人一生的必修课。教师也不应只局限于课堂。“阳光绘本时刻”的开展,除了课堂的绘本阅读外,还可以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挖掘,真正为学生的情绪赋能。
(一)群策群力,创编“心”故事
绘本一般给孩子留有进行续编和改编的空间。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穷的。阅读完情绪绘本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情绪绘本中了解到的内容结合生活,模仿绘本的样子,发挥奇思妙想,创编属于自己的情绪绘本。创编可以是对绘本故事的续编,也可以是对绘本的全新改编。创编绘本的过程,也是学生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的过程。
1.故事续编润童心
故事续编就是接着某一绘本故事的情节、人物,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继续预测之后的故事会如何发展的创作活动,以此丰富绘本主角的情绪经历。这种创作方式的难度较低,一般低年级学生大都可以续编一个或几个情节。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绘本《菲菲生气了》时,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跑到户外,感受大自然让菲菲的情绪发生转变,你觉得菲菲还可以做什么来让自己心情变好?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情绪体验,纷纷想到了运动、唱歌、画画……基于此,班级的小朋友们拿出画笔根据绘本续编了一个个生动的情节,如图8所示是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了“菲菲通过弹钢琴排解生气情绪,获得快乐”的作品。
2.故事改编获能量
故事改编是指依托此前的阅读经验,不改变故事的主要人物原型,但主角所遇的情绪可以不受原绘本局限,让学生根据生活,融入自己的情绪体验,进行自主创作的活动。故事改编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一些。如:在学习了《生气汤》绘本后,学生全面认识了生气这一情绪,并了解了调控生气的方法。但生气只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绪。因而在这本绘本阅读完毕之时,笔者还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常见的情绪,可以煮什么情绪汤?学生根据自己的情绪经历,纷纷绘制了各种情绪汤。如组图9所示是学生创作的《伤心汤》。在创作的同时,帮助学生重新认识了某一情绪,并且也在其中寻找到恰当的调适方法。
(二)博采众长,开设“心”电台
在对情绪绘本的阅读上,除了课堂上的师生共读外,笔者还会依托“喜马拉雅”电台,进行情绪绘本拓展和分享。即:在“喜马拉雅”平台注册账号,通过录制,上传到“心故事”栏目,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分享绘本故事,如图13-16,这样其他同学只要进行收听,就可以了解相关绘本内容,汲取绘本智慧,为自己的情绪赋能。
1.教师分享补课堂之憾
“阳光绘本时刻”时间有限,师生往往只能共读一本情绪绘本。教师可以在“喜马拉雅”录制更多同类别的情绪绘本,如组图10 ,让学生多听故事,多从绘本中获取调试情绪的好方法,从而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2.学生分享补推荐之憾
学生在绘本选择过程中有一些自己喜欢的,但可能因为没有被推荐上,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共读。此时,学生可以在家进行录制,通过“喜马拉雅”电台进行另一种途径的分享,如组图11。
(三)分享感受,编辑“心”友圈
绘本阅读完毕不是就戛然而止了。我们可以顺着绘本进行阅读感受的分享。钉钉群的“班级圈”,就如微信的“朋友圈”,班级群内的老师、家长、学生都可以在“班级圈”内发布图片或文字,把自己的情绪感受与大家分享。学生可以就绘本的内容、情节或人物,通过钉钉“班级圈”编辑自己的情绪感受,老师和同学都能够及时关注到该生的动态。
1.积极情绪传递快乐
学生在“班级圈”发布积极的情绪感受,不妨为他们的分享点个赞。因为积极情绪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更能将这种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感染周围的人,带给别人好的情绪。组图12为笔者班级圈学生绘本阅读感受的分享和创作感受的分享。
2.消极情绪及时化解
对个别情绪低落或情绪不佳的孩子来说,“班级圈”无疑是他们宣泄情绪的一个好方法,将内心的不适感通过语言记录下来,通过是寻求安慰来转化内心的消极情绪。其次,老师、家长及同学也都能够及时发现,共同帮助学生化解消极情绪。
低段学生正处于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塑造良好情绪的关键时期。情绪类绘本对其情绪管理教育有独特的价值。引导低年级学生在阅读绘本中,正确认识情绪、体验情绪,学习掌握调节情绪、管理情绪,让绘本与孩子同行,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与表现,学会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进行反思,进而改变自己的情绪行为。这样丰润孩子心田的绘本阅读教育,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为其成长赋予“心”能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03
[2] 牟奕蒙.绘本在小学低年级情绪管理教育的作用[J].教育导刊,2017(05).
[3] 金梅芳.依托情绪主题绘本,调节儿童情绪管理能力[J].幸福家庭,2021(09).
[4] 谢唐红.玩转绘本,守护心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3).
[5] 沈苹 蔡晓燕.依托绘本心理课帮助低年级学生管理情绪[J].小学教学研究,2018(12).